登陆注册
1753300000042

第42章 皇爷庙里有古怪?

这古庙的一老一少,对我爷爷与程克武的到来显得并没有多热情,完全说不上是热情好客。

不过那个年代,人们防备最多的,不是天灾,不是野兽,反倒是身边的人。

遇到天灾可以跑,遇到野兽可以逃,可一个处心积虑想要害人的人,是没那么容易逃得过的。

有不少人跑到深山老林里,就是为了避开各种各样的动荡,这些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秘密,不打听,不过问,才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何况这一老一少在这小庙里过着离群隐居的日子,本来也没打算和外界有多少交流,反而是我爷爷与程克武,是两个不速之客,不请自到,也无怪乎对方反应会有些冷淡。

当然了,我爷爷他们仅仅也只是需要一个落脚的地方,能遮遮风,挡挡雨,这就够了。临走时候再给这一老一少留下一点东西,当做报答就好了。

小庙虽然不大,但是也有几间屋子,三条长屋呈品字型排列,靠山崖的那间自然是正殿,已被那一老一少占据了,总不可能鸠占鹊巢。

我爷爷他们选了东边的一处瓦房,这里早就年久失修,连瓦顶都垮塌了一角,用几根简陋的木柱撑了起来,但还是有一块地方可以落脚的,供我爷爷与程克武两个人安歇都没什么问题。

放下行李后,我爷爷找到老居士,要了一些稻草,拿来垫在地上当褥子。

虽说是夏天,但峡谷地带昼夜温差大,睡在光秃秃的地板上,第二天起来一准着凉,头痛得抬都抬不起来。

地上铺了一层有些潮湿的稻草,房间里充斥着淡淡的霉味,这还是靠东头一边,日头晒得比较多,西边的那间房子,恐怕更加潮湿,更不适合居住。

我爷爷打好铺子,天已经快黑了,外面有些喧闹声传来,出去看时,只见又有几个人过来了。

几个过来的人是另一支调查队的,十几天前在调查会上还见过,算得上是熟脸。为首的叫陈志红,是个高个汉子,皮肤黑黄粗糙,眼白也是黄黄的,看上去就是一副嗜酒伤肝的样子。

陈志红带了四个人,两个年轻的,还有一个年纪和他差不多大,都背着鼓鼓的行囊。他们也是看到了这个小庙,跑过来投宿的,没想到还能看到熟人。

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后,陈志红和老居士扯掰了几句。说到要投宿,对方也并没有拒绝。虽然我爷爷觉得就算是被拒绝,陈志红和手下的人也未必会离开,在陈志红和老居士说话时,他的手下已经在西边破屋收拾了,摆明了是没打算再回野地露宿。

过一会儿,陈志红也与曾兴国打完了交道。草草收拾下房间,陈志红手下的几个人已经开始忙着做饭,居然还有小煤气炉子。

调查队的待遇并不算低,野外的装备说不上是有多舒适,但还是给配备齐全了,至于带不带,那就看个人了。像我爷爷和程克武轻装简行,吃的用的大多是就地取材。而陈志红的队伍大包小包,连比较笨重的煤气炉子都带上了,看样子是不太习惯野地生活的。

小庙后有一眼小小的泉水,两个年轻人打来了水,开了四个午餐肉罐头,又下了一些干菜,等水沸腾后,就开始下面条。

那个时候物资还是很匮乏的,新鲜的肉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还是限量供应的。午餐肉这种碎肉和淀粉亲密结合的产物,算是对营养的一种补充。这玩意也不是哪里都有,多是单位发的,有些过年过节还拿来当礼物送人,和现在韩国人过年送排骨差不多。

锅里也没有多少好东西,按现在的眼光来看,难免让人嗤之以鼻。但温度骤然降低的夜晚,在峡谷上的一处小破庙前,突然出现一锅荤腥素菜,还有汤中翻滚的面条,那情景居然有几分奢侈。

别说是倚靠着小庙正殿门口,看着一锅沉沉浮浮,连眼睛都挪不开了的一老一少,就连我爷爷和程克武,也忍不住喉结滚动,等看到对方都在吞咽口水,又是默契一笑。

香喷喷的面条很快就出锅了,陈志红也不讲究,拿了个搪瓷盆子出来,将面条捞出来往里面一扔。滚滚翻腾的热气,让在场的人再也坐不住了。他那几个手下匀出了搪瓷缸子和筷子,陈志红也招呼我爷爷、程克武,还有庙里的一老一少来吃。

谁也没有假客气,捧着火烫的陶瓷缸子,痛快地吸溜着面条。我爷爷与程克武在野地里烤的那些半生不熟、缺盐少酱的兔子河鱼,哪里比得上这有午餐肉调味、辣椒增色的面条滑溜溜、辣油油,那像是没见过荤腥的一老一少更是不用说了,差点连舌头都吞了下去。陈志红也是跑了一天,没有什么比一斤热汤面下肚更舒服的事情了。

吃得过瘾,连话都多了起来。中国人的社交场合就是在饭桌上,不是没有道理的。三拨人聊起天来,陈志红还拿出军用酒壶,啜了一口小酒。

陈志红问庙里的一老一少是哪里人,姓甚名谁。

老人自称曾兴国,皮肤黑黝黝的孩子叫曾煌,都是本地人。

陈志红又问:“这庙是个什么庙,有没有名字?”

老居士曾兴国还没说话,叫曾煌的孩子便抢白道:“这庙叫皇爷庙,祭的是皇爷。”

陈志红手下的一个平头年轻人嗤笑起来:“皇爷庙?哪个皇爷?清朝都完结几十年了,哪里还有皇爷!批林批孔批周公,扫除一切害人虫!”

另一个满脸青春痘的年轻人也说:“是啊,现在是新社会,以前那个皇爷,都被新社会改造成人了,前几年连人都死了。你们也不要抱着封建迷信不放,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我爷爷与程克武默默交流了一个眼神,这两个年轻人是当年的缩影,他们有热情,但却用错了方向。而陈志红对他几个手下的约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陈志红的脸冷了下来,挥舞起筷子,“啪”,一把将平头年轻人的筷子打落在地:“吃饭,少说话!”

平头年轻人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他并非没想过抗争,但陈志红的身份却又比他高一截,他未必兜得住对方的报复,只能将想说出的话吞回肚子里。

谁知小居士曾煌不依不挠地说:“皇爷不是哪个皇爷,也不是什么皇爷,皇爷就是皇爷。这里是皇爷庙,祭的也是皇爷。”

那两个年轻人的脸色都变了变,看小居士的眼神,有如在喷火。

本来应该是一顿好好的宴会,结果剑拔弩张,搞成了鸿门宴,陈志红一张脸快垮到了地上,而他们调查组两个年纪大点的,也出来打圆场,好不容易才将火药桶给灭了。

只是大家再无兴致,草草吃完了剩下的东西,各自散场。

山里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没有电,也没有什么照明设备,晚上黑灯瞎火的,若不是孤峡上有半轮月光,怕是伸手不见五指。

我爷爷与程克武刚要躺下,却发现破门处有人影隐约晃动,出门一看,是陈志红。

陈志红晚上来找他们,肯定是有什么事要说,弄不好是找到了什么线索。我爷爷将他迎进来,点上一根蜡烛。

陈志红为吃饭的事情骂骂咧咧了几句,说这世代是他妈的颠倒了,老的不像老的,年轻的不像年轻的,乱了套了。说完又有些发愣,不说别的,我爷爷与程克武,比起他来也算是年轻人,话一出口,棍子反倒是打在了他们身上。

我爷爷倒是不在意,问陈志红是不是有什么消息。

陈志红有些沮丧,摇头说没有。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工地上哪些个奇奇怪怪的说法,本来就不乏捕风捉影。没根没据的事情,哪有那么好找线索的?

不是所有派出去的调查队,都有擅长抽丝剥茧、层层分析的人,上边也有点急病乱投医,一股脑全给派了出去,没有结论,那是再正常不过了。

扯了半天,陈志红问了另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觉得,这个小庙有古怪?”

年久失修一方小庙,一老一少两个居士,统共不过三间瓦房,要说能有多少古怪,我爷爷与程克武都是不大相信的,两人只是摇头,都没吭声。

陈志红的脸却有些涨红,两只手反复绞着,说:“这庙里应该是没什么古怪的,但那一老一少好像有点问题,他们看我的眼神怪里怪气的,哪怕我转过身子,都感觉背后凉飕飕的。可一转过头来和他们对视,他们又变得很正常,好像刚才都是我的幻觉。”

一个领着四个手下的大老爷们会被一老一少两个瘦削居士吓到,说出来是有点好笑,难怪陈志红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程克武一笑,说:“陈工,我没猜错的话,你也应该是修炼之人吧?”

陈志红点点头,程克武的话挑得够明确,他说“也”,就是率先承认了自己修炼者的身份,算得上开诚布公。对方已经表现了诚意,他陈志红总不能不认。

程克武又说:“我看你那手下那几个,也不是随手挑的。”

陈志红说没错,那两个年纪大点的,也是修炼者。两个年轻的刺头,虽然没修炼过,但也有基本的拳脚功夫,要不上面也不敢让他们来。

程克武听完笑道:“你们一共五个人,他们才两个。你们有三个修炼者,那两人只不过是两个居士,好像没什么可怕的吧?”

陈志红微微一愣,这才回过神来,缓缓顿了顿首,重新镇定下来。

临走时,他又有些犹豫地回头说了一句:

“我还是觉得有点古怪,那一老一少的眼睛白多黑少,看我们的眼神,不像是人,像是鱼……”

同类推荐
  • 红叶(短篇小说)

    红叶(短篇小说)

    雪域的乡村中,初夏,大山渐渐绿了,青稞也长高了,将贫瘠的大地装饰得格外美。村落稀疏分布在大地上,村民的房子都是独家独院的平顶藏式房,稀疏分布青稞地间,或匿在绿杨青柳里。卓玛牵着女儿拉姆站在院门口,呆呆地看着那远山、青稞地、杨柳树。初夏时节,天空还是那么蓝,看不到一丝白云,蓝蓝的天与远山相接。一阵风吹拂,青稞苗掀起层层麦浪,甚至有的像是形成一些小漩涡,一圈青稞各自朝着东南西北弯腰,也惹得远处的树摇曳着枝条。
  • 本家

    本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一带乡民的心目中,山和海都远在天边,平展展一眼望出去,除了树木和村庄能挡住人的视线,再开阔的地方就是天地间模糊朦胧的一片了。春天的早晨,阳光平射过来,穿透薄薄的晨雾,把那软软的蛋黄色均匀地涂抹在大地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柔和平静。人们习惯了这平坦的大地,习惯了过像这大地一样平静的生活。大地上但凡有道沟沟坎坎,在人们的心里就会记挂多少年,并连带着一串串故事,咬碎嚼烂了以口相传,经世不衰。就如村南的界线沟,那是闹鬼子的时候挖的冀中和冀南的分界线,为挖这道沟多少人被日本兵打死在沟沿上。
  • 螭时之茧

    螭时之茧

    这天窗外大雪纷飞,K大学图书馆报刊查阅室里,却与往常一样的有序安静,只听得到那一片笔尖在笔记本上划过“沙~沙”声。但不久后,一个学生立起并猛然发出了可怖的尖叫,使在场许多学生都不禁惊讶地抬起了头,大家开始窃窃私语,猜测着他究竟怎么了。他是新闻系的学生张文栋,今天本是来为毕业论文查资料的。他借来一套旧报纸,认真摘抄了许久的笔记后,有些疲惫,就胡乱地翻看着当时的各种新闻报导当做消遣。随后,泛黄的报纸一角跃入了他的视线。
  • (大唐荣耀原著小说)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

    (大唐荣耀原著小说)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

    沈珍珠出身名门,被选为广平王李俶之妃,生下长子唐德宗李适,后被李适追封为睿真皇后。她只是一介江南女子,内心善良,心存社稷,与人为善,在安史之乱时只愿留在长安与百姓共同进退,为长安百姓所尊重。离散之中虽有大将默延啜对其追求,但仍坚守对李俶的爱。唐朝收复长安后,流散之人不得入宫,但李俶一心要接珍珠回来,珍珠以李俶太子前程为重,重回民间,后李俶多处寻找,珍珠始终不愿入宫,只愿成全李俶。一程烟水,万重羁绊,沈珍珠柔情千斛,情归何处?同名电视剧《大唐荣耀》正在北京卫视、安徽卫视热播,腾讯视频同步更新!
  • 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

    揭露农奴主的残忍,农奴的悲惨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监禁中写成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在每一个笔记故事中,除了“猎人”的形象外,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对于大自然的描写,无论色彩、音响和气息,都表现出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听力和细腻的感受力。无怪托尔斯泰断言,在自然景物描写上,屠格涅夫以后的作家是无人敢动笔了。
热门推荐
  • 傲娇腹黑男的春天

    傲娇腹黑男的春天

    她不就是失个恋出国疗情伤嘛,怎么一回国就桃花朵朵了?背叛她的初恋要求复合,新来的副总对她暗生情愫,连已婚大BOSS都对她青眼有加。这些是必然还是偶然?事件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当真相揭晓,她的感情又将花落何处?
  • 乘虚录

    乘虚录

    一部修真群像奋斗史,一支末法时代向道哀歌。重生90年代修真,世俗界与修真界交织,现实与修行迷离,前世她的亲友竟都是修真者。今生机缘交错,波澜诡谲的修真世界为她敞开。末法时代万道倾颓,修真之途群星璀璨。方圆界道门百家数以万计修士绽放出末世最后一抹光亮。大道乘虚,争命而亡向死而生,虽九死其尤未悔,呈录诸君寄予霞飞。
  • 穿越之人妻难为

    穿越之人妻难为

    相公说:为人妻者得奉行三从四德,熟读女戒,擅女工。最重要的两点是会带孩子,还得带的出去。苏小鱼白白眼,不屑的说:“你丫直接说做人家娘子得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就得了!”掀桌,谁说做娘子这么简单的?这还得斗得过小三,养得起崽子,留得住相公!!!
  • 妖娲天下之轮回殇

    妖娲天下之轮回殇

    一个言情古事,虐甜不详,主要讲述主角妖皇的不甘,上神的不忍,天道的不容。上碧落,下黄泉,反轮回
  • 舞剑雨潇潇

    舞剑雨潇潇

    一场战争,一世恩仇,一次次毁灭,一场场无泪的撕心场面,时空里,谁爱上了谁,谁错过了谁……当故事不再是故事,当你我错过了起点,是否会在终点偶遇?
  • 热武侠

    热武侠

    一点星火燃起广阔原野,寂静百年的天朝上国从此沸腾起来。金戈铁马,龙蛇起舞,又一个武侠的大时代从此拉开。(数群:312700689)
  • 打赌故事

    打赌故事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好故事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好故事,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好故事,阅读好故事,欣赏好故事,珍藏好故事,传播好故事,我们特编选了一套“故事会5元精品系列”以飨之。其选择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点:一、在《故事会》杂志上发表的作品。二、有过目不忘的艺术感染力。三、有恒久的趣味,对今天的读者仍有启迪作用。愿好故事伴随你的一生!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一本我的故事

    一本我的故事

    生活千千万万的精彩,而我也终将活出不一样的故事。从小到大,从南到北……我依旧是我,即使身边人来人往.
  • 高冷王爷的妖孽王妃

    高冷王爷的妖孽王妃

    大婚当夜,她朝他勾勾手指,巧笑倩兮:“我娶你是你的荣幸,所以,寝宫由我来定。”某王爷一脸黑线,硬生生挤出两个字:“随你。”“王爷,这是我的孩子,你既娶了我,就要全盘接收。”“你……你休想……”某王爷彻底没了风度。“父王……”某王爷一愣,怎么这两孩子那么象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