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000000021

第21章 伽玛,历史的奴隶(1)

提起伽玛,我不由就会想起曾就读的中学和大学所在城市的画面。欧洲有些地方总会给地理和历史老师惹麻烦,尤其像的里雅斯特的里雅斯特(Trieste),靠意大利东北岸和南斯拉夫西北岸、萨尔盆地萨尔盆地(Saarbeckengebiet),1920-1935年间,法国和英国受国际联盟委托所占领及管治的德国地区。1935年经全民公投,回归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SchleswigHolstein),德国16个邦中最北面的一个邦。等地。维尔诺这座城市某种程度上也常给人添堵,最近半个世纪它曾轮流属于不同国家,人们在街道上见过各国的驻军,每改变一次政权,油漆工的工作量就增加很多,因为他们要把政府门前的牌子和名称刷上新的官方语言,城里的居民又得换上新的护照,努力适应新的法律和禁令。维尔诺的统治者依次为俄国人、德国人、立陶宛人、波兰人,而后又为立陶宛人、德国人、俄国人。今天它是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而在“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这个名称下隐藏着一个简单的事实:俄国人正有效地实现沙皇扩张领土的指令。

我上中学、大学时,维尔诺城归属于波兰,它隐藏在林木葱郁的大盆地中,在远处的低谷中掩映着繁茂的森林、湖泊、溪流。透过树梢,高耸入云的数十个天主教教堂塔尖意想不到地出现在旅行者眼前,相互衬托呼应,那是由意大利建筑师按照巴洛克风格建造的,以金黄和白色与松树幽暗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传说有一位立陶宛统领去密林中打猎,在篝火旁睡着了,做了一个预言性的梦。受到梦的影响,这位统领在自己睡着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城市,那就是维尔诺。经过若干世纪,它从未改变过自己的特色,即“森林覆盖之城”。在它周围铺展开的是欧洲的一个偏僻省份,居民使用波兰语、立陶宛语、白俄罗斯语,或是三种语言混杂着说,并保留了其他地方早已遗忘的风俗习惯。当然,我用的都是过去时,因为,这座我童年生活过的城市,如今就像庞贝城被熔岩掩埋了一样,多数世居此地的居民不是被**屠杀,就是被俄国人流放到西伯利亚,或是被迫迁到德国人离开后的西部地区。那些出生在数千英里之外的人们,如今行走在维尔诺的街道上,而那些立陶宛王公和波兰国王建造的教堂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

在我求学的那段时间,谁也想不到会发生大屠杀和大放逐。那时,维尔诺城的生活按照某种慢于政府更迭、王国边界改变的节奏发展。大学、主教的宫殿和大教堂是城里备受尊崇的建筑,它们混合了意大利和近东的建筑风格。星期天,成群虔诚的信众挤满了狭窄的街道,街道上方的城门上建有一座礼拜堂,礼拜堂上挂有一幅着名的、曾经发生过奇迹的圣母马利亚画像。星期五晚上,在犹太人居住的狭窄街道上,你透过窗户可以看到他们家家都围坐在烛光旁,希伯来先知们的教诲则在古老的犹太教教堂里回响。这里曾是欧洲犹太文学与犹太学研究的最重要的中心之一。假日期间,盛大的市集吸引了来自邻近村庄的农民,他们在小广场上展示自己的手工木器雕刻和草药,以及用细线串在一起的名为“奥布瓦然卡”的小脆饼,无论这些小脆饼是在哪里烤制的,人们都叫它“奥布瓦然卡”,一直以来,它都是这座小镇的特色小吃,证明这儿有非常好的面包房。很久以前,这里还曾有座“驯熊学校”,他们会在此地训练狗熊。冬季,有些坡度较大的街道就成了少男少女们的滑雪场,他们红红绿绿的外衣,与太阳光照射下带有玫瑰色的白雪相互辉映。

大学的建筑墙壁厚实,教室都是低矮的拱顶。浓荫蔽日的校园恍若迷宫,初来乍到者很容易迷路,那些拱顶建筑物和长廊可以与博洛尼亚博洛尼亚(Bologna),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波河与亚平宁山脉之间。和帕多瓦帕多瓦(Padova),位于意大利北部,为帕多瓦省的首府以及经济和交通要冲。媲美。从前,这里是由波兰国王庇护的耶稣会贵族子弟学习的地方,那位国王曾与莫斯科进行过浴血奋战,并取得了胜利。当我到这里念大学时,教授多是世俗的,在此求学的年轻人大都出身于小地主、小承租人家庭或犹太商人家庭。

我就是在那里,在那座大厦里认识伽玛的。伽玛是个举止粗鲁、满脸通红的男孩,性情暴躁,嗓门很大。如果说维尔诺城是个外省城市的话,那么对那些离开偏僻乡村到此读书求学的人们来说,他们就更具有双重的外省人身份。泥泞的乡村道路,尤其在春秋两季,简直无法行走;农民的马常常被机动车吓得惊恐不已;在许多村庄,人们家里仍按旧习用松明火把照明。除了农活以外,人们只知道去森林伐木和制作手工产品。伽玛出生在农村,父亲是波兰军队的退休军官,家里拥有一座农场,这个家族很久以前就住在这个地区,当地的古老贵族名册里还可以找到他家族的姓氏。伽玛的母亲是俄国人,因此他在双语环境下长大,且继承了母亲的信仰,是个东正教徒,不像他的多数同学那样信奉天主教。

我们之间第一次交谈时,我并没有预感到日后密切的交往。对文学的共同兴趣虽然把我们聚集在一起,但他的举止、刺耳的大嗓门(他不懂得用正常语调说话),还有从他那粗嗓门中所表达出的观点都让我感到不舒服。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根粗藤杖,那是参与排犹活动的年轻人都喜欢的一种武器。伽玛是一个强烈的排犹主义者,这是他的政治纲领,但我十分鄙视这类民族主义者,认为他们是危险的傻瓜。他们为了使自己免除思考的责任而大叫大嚷,激发不同民族群体的相互仇视,以转移人们对其他问题的注意力。他们某些言论能留给人特殊的印象。亲身经历后,你会感到,他们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记得有一次我们谈论到种族主义时,伽玛双脚站在街道的圆石路面,把随身携带的藤杖靠在排水沟边上,大肆议论起血统和土地来。他说不应该把国家权力交给全体公民,无论他们属于哪个种族、讲何种民族语言,国家的权力只能交给一个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这个民族还应当采取适当措施,以防自身的血统遭到玷污。也许他的民族主义狂热是为了弥补他自身的缺陷。他是混血儿,半俄罗斯血统以及东正教信仰必定会使他那些土生土长的同学感到不快。伽玛的声音飞过我头顶,明显带有高人一等的味道。我提出反对种族主义的观点,让他感到不悦,他认为我是那种长于思考却拙于行动的人;至于他,则是一心要做点什么事的人。那是1931年,我们两个人都很年轻、贫穷,对于今后我们将身陷其中的种种特殊事件仍一无所知。

1949年,我到西方某国的首都去拜访伽玛,那时他担任红色波兰驻西欧某国大使,是个受党信任的人物。他的大使官邸锻铸的铁门紧锁着。我按了门铃,过了一会儿,从铁门的窥视孔里露出一只眼睛,铁门打开时发出“嘎嘎”声,眼前出现的是宽敞的院子,院里停着几部锃亮的汽车,大门入口的左边是值班卫兵的岗亭,他用手枪武装自己,站在那里应付一切意外情况。站立在院子中央,整栋建筑的正面及其两翼尽收眼底。这是该国富有魅力的首都最漂亮的宫殿之一,是18世纪某位大贵族为其情人建造的。建筑物内依然保持着自己过去的特点。宽敞的大厅,墙壁覆盖着镀金的墙裙,家具、地毯及挂毯等也都是来自18世纪的古董。伽玛在一个金碧辉煌、大理石缀饰的房间里接待我,他显得诚挚大方,岁月的磨砺改变了他从前那种粗鲁的风格,他似乎变得有些矫揉造作。在这座宫殿里,伽玛有自己的起居室、会客厅和办公室,西方科学和艺术界许多最杰出的代表人物都是他的常客。一位着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谈到他时,形容他是一个极富个人魅力的人,思想自由,摆脱了盲从。不少知识精英也都抱有同样看法,这些人包括天主教徒、自由主义者,甚至保守主义者。至于那些着名的共产主义文学巨擘对伽玛更是赞赏有加,既是因为他是他们所崇拜的东方使者,而且也因为他具有很高的洞察力,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文学问题做出评价。显然,他们并不知道伽玛的过去,也不知道他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才能从一个在欧洲最偏僻的角落受教育成长起来的粗野年轻人,成为这栋18世纪宫殿的主人。

伽玛在这个西欧国家的首都过得称心如意。他喜欢逛夜总会、酒吧和卡巴莱餐馆卡巴莱餐馆,有歌舞和滑稽短剧等表演助兴的餐馆。只要他一走进那些地方的大门,老板便会向他鞠躬并领他到最好的座位上去。每当看见这位男子放肆地眯起一双细眼、透过浸在冰桶里的香槟酒瓶来打量人们时,人们很容易把他当成一位成功保全了自己部分产业的英国乡绅。伽玛个子很高,稍微有点驼背,有一张某类男人特有的红润长脸,通常这类男人会随身带着猎枪和几条猎狗消磨时光。他的外貌很符合他出身的社会阶层,也就是过去那种波兰小贵族,他们热中于打猎、豪饮,从事政治活动时会在波兰语中混杂着拉丁语发表演说,并能以合唱式的抗议喧嚣战胜对手,而在必要时——则会拔出佩刀站在掀翻的桌椅中间进行决斗。他那种安闲自得的动作显示出他是一个享有特权的优哉游哉之人。对自己的下属——那些出于对公事的责任感陪伴他流连各家夜总会的人,伽玛的态度是既仁慈又轻蔑。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伽玛有时会因为情绪极佳而捏捏使馆秘书的鼻子,或在他们屁股上重重地拍一下;有时他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而大发雷霆,这时他红润的脸膛会涨得发紫,蓝眼睛里充满血丝,而他的嗓音则会重现过去那种尖利狂野的声调。如果西方的外交官、学者、艺术家认为他是个打心眼里想过奢侈生活而又不太复杂的轻浮儿,这也不足为奇。甚至他某些不得体的举动,在这些人眼中也是出自他宽宏、开放的天性,这种天性有时会因过分真诚而构成冒犯,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与伪善无关。当他谈及其他共产党人认为敏感的话题时,他却能表现得泰然自若、毫不窘迫,因此赢得了对谈者的信任。访问大使馆之后,这些人互相交流看法,认为伽玛绝非共产主义者,即使是——也仅属于那种视野开阔、思想文明的共产主义者!然而,他们在这里却犯了一个错误。对伽玛来说,这只是他出于本性的表演。他有意识地利用他的乡绅外表,以娴熟的技巧来表演他的纯朴和善良。只有那些对他知根知底的人才能穿透其表面的坦率,洞察到他的冷酷算计。伽玛怀里时刻藏着一把无形的匕首,随时都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打击。不过,这把与他日夜形影不离的匕首的寒气同时也冻冷了他的心,意识到自己是在装腔作势做游戏也让他永远快乐不起来。

伽玛以能迷死人的微笑,让那些曾被怀疑不想回到铁幕统治下的外交官相信了他的关怀。伽玛常会在那些外交官面前猛烈抨击华沙的那帮傻瓜,说他们根本不懂应该如何在西方处理事务。不久之后,他就会提议陪同一个不愿回国的外交官返回华沙,用几天的时间去向那帮白痴说明,该如何解决成为大量电报往来原因的某个问题。此时,这个轻率的人心中暗想:明摆着,伽玛是善意的,而我每次返回华沙都证明了自己是忠于政府的,因此还一再延长了在国外的任期。所以在他自己看来,这样做没有任何危险。于是在欢快的气氛中,该外交官与伽玛说笑着一起登上了飞机。一到华沙机场,外交官就知道自己落入了圈套,从此把妻儿留在了国外。每当伽玛完成了任务,他就会立即返身搭下一个航班飞离华沙。监视自己下属的忠诚是伽玛的职责中最最重要的部分,事实上,那是一种荣誉,是一种得到信任的标志。伽玛的匕首功效发挥得最淋漓尽致的地方是,每当需要心理学家的智慧时,他的匕首就会去履行政治警察的任务。

我们还是再回到从前去看看吧。那时伽玛还从未尝过香槟的味道,我们用餐的大学食堂,就像这座保存了古老传统的大学的许多机构一样有个拉丁文名字,叫“门撒”(即天文学的山案座)。那时食堂的饭菜很便宜,但正如人们常说的:“便宜没好货。”那时最流行的话题就是写打油诗,讽刺“肉丸硬得像石头,菜汤清淡有如水”。在劣质烟的弥漫中,我们常坐在一起讨论诗歌,并互送月桂冠,这些东西除了我们之外没人会感兴趣。我们这一群人——有些是初学写作的作家,希望在未来能够出人头地,也希望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当大多数同学只关心自己的功课,或将来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时,我们则渴求名扬四海,幻想改造世界。一般来说,知识分子获得聪明才智是付出了代价的,这代价就是打乱了内在的平衡。我们这群人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都曾受到过深刻伤害,每个人的情况也许不尽相同,但基本处境却一样:有些事情使得我们在那个时候就无法与其他同年龄的人和谐相处,有些事情则使我们自觉与人“有别”。这驱使我们想要寻求某种补偿,而追究一个人成为野心家的内在原因,并非易事。我觉得,当时还是文学系学生,并已开始写诗的伽玛,对自己的家庭境况有一种难以释怀的遗憾。此外,伽玛念中学时,在一次打猎活动中意外打死了一位朋友,此事所引起的负疚感可能对他今后所做的决定影响很大,因而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一生。

同类推荐
  • 财富泡泡糖

    财富泡泡糖

    本书为《微型小说超人气读本》之“致富篇”,由微型小说选刊杂志 社选编,本丛书编选了《微型小说选刊》杂志创刊二十五年来的优秀作品 。本册包括了千万富翁的秘密、道德量化法、把木梳卖给和尚、一面白 墙、海水的世界、帮仇人赚钱、高粱秸门帘、老和尚炒股、百万富翁培训班、百万身价的人、与两百个美女约会、跳楼价、失信的种子、致富秘诀、富商与乞丐、名牌的诞生等66篇精彩关于“致富”话题的微型小说。
  • 光绪帝陵中瑰宝

    光绪帝陵中瑰宝

    端阳节,隆福寺一大早便热闹起来。这是“七·七”事变后的第一个庙会。隆福寺的西街圈出十几块场地:耍中幡的,拉洋片的,变戏法的,出小摊儿的……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在中幡圈子四边。卖艺的是条又高又壮的赤膊大汉。他先从一条布袋中掏出一个拳头大的黑铁球,然后开口展颌,把铁球托到唇边,长长吁气,铁球随他吸气的动作滑到嘴里,脖子上便胀粗了喉节,闭上眼睛,轻轻地小口小口地吹气,铁球便进入他的胸腔,缓缓凸现在肚子里!他用手指指自己的肚皮,只见悬浮在腹中的铁球随着手指的微移,缓缓游动。
  • 安娜卡列尼娜(全集)(英文版)

    安娜卡列尼娜(全集)(英文版)

    《安娜·卡列尼娜》系俄国19世纪最有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最早出版于1877年。作品通过安娜的个人人生遭遇,向社会深刻阐释了作家对女性、婚姻、人生、生死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
  • 红杏出墙记4:丈夫的新情人

    红杏出墙记4:丈夫的新情人

    讲的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发生在江南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语言流畅自如,灵动传神,体现了作家高超的技巧和天赋。
  •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

    京华烟云(全集)(纪念典藏版)

    赵薇、潘粤明、陈宝国、潘虹、 王刚主演电视剧《京华烟云》原著小说。本书是林语堂久负盛名的作品,文中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细节的真挚热爱,以及一种极富生命力的老庄哲学境界,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皇皇巨著。全书借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浮沉,刻画出从清末义和团运动到民国抗战初期长达四十年的社会面貌,从侧面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云变幻,其中安插了袁世凯篡国、张勋复辟、直奉大战、五四运动、“三一八”惨案、“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北伐战争、二战爆发等历史事件,人物繁多,场面宏阔,全景式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生的急剧而深刻的变化,被誉为现代版的《红楼梦》。
热门推荐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读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俗读本

    解读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俗读本。本书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十二个关键词,结合当今社会热点事件,一一对应,从历史与现实的双向维度,简明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引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当代中国精神。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侠武倾天下

    侠武倾天下

    初入江湖,初见便倾心。半卷残书,半年杀六人。不想这一切,却只是一场阴谋的开始……是智取巧夺?还是以杀止杀?是引颈受戮?还是改天换命?是天各一方?还是终成眷属?一切尽在,三尺青锋下、风云江湖中!
  • Cuckoo Song

    Cuckoo Song

    Read this thought-provoking, critically acclaimed novel from Frances Hardinge, winner of the Costa Book of the Year and Costa Children's Book Awards for The Lie Tree. When Triss wakes up after an accident, she knows something is very wrong. She is insatiably hungry, her sister seems scared of her, and her parents whisper behind closed doors. She looks through her diary to try to remember, but the pages have been ripped out. Soon Triss discovers that what happened to her is more strange and terrible than she could ever have imagined, and that she is quite literally not herself. In a quest to find the truth she must travel into the terrifying underbelly of the city to meet a twisted architect who has dark designs on her family—before it's too late … Set in England after World War I, this is a brilliantly creepy but ultimately loving stor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sisters who have to band together against a world where nothing is as it seems.
  •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

    《所有的简单都不简单》是一部情感随笔集。作者曾长期从事情感热线接听工作,听形形色色的人分享他们的喜悦与悲哀,从而累积了大量素材。书中的故事温暖而真实,有的仅是人生瞬间的状态,有的是既有前言又有后语的“连续剧”,更多的则是情绪上的自然流露。作者并没有完全引用别人的故事,而是整理出一些对于情感与生活的观点和态度,希望可以带给读者一些启迪。
  • 穿越洪荒逍遥录

    穿越洪荒逍遥录

    落魄青年,穿越洪荒,掀起不一样的洪荒浪潮!罗帆,一个普通的名字,注定成为众圣心中的噩梦,穿越上古洪荒,只为证自己的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心中的大道,是挣脱这天地的束缚,证那无上逍遥之道。
  • 隆兴编年通论

    隆兴编年通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苦栎树底下的人生

    苦栎树底下的人生

    苦栎沟因村口有棵苦栎树而得名。苦栎沟只有两户人家,一户姓刘,一户姓林。据说他们的祖先是太平军战士,失败以后为了逃避官兵的追杀,躲进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往后割草搭棚,开山辟地,后来又留住那些讨饭的、逃荒的、发疯的女人,与之成婚,繁衍后代。只是死的死,嫁的嫁,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苦栎沟仍然只有两户人家,共四口人。两家只隔一道坎,上屋住着林家,母亲叫春兰,儿子叫青苗;下屋住着刘家,母亲叫凤梅,女儿叫翠月。凤梅与春兰,姐妹相称,当年一起逃荒嫁到苦栎沟,不幸的是她们的男人都是“短命鬼”,留下一个后代便匆匆“归西”了。两姐妹只好相依为命,互帮互助,共同维持生活,抚养儿女长大。
  • 最强咖啡师

    最强咖啡师

    慢热型爆笑逗比文,系统流,文风偏骚,请慎入!简介:一个即将倒闭的咖啡馆小老板,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超级贱的坑爹系统,被系统坑惨后开启了神奇的咖啡师生涯。一杯咖啡卖千万,你敢信?一粒咖啡豆卖百万你能忍?且看风骚少年与坑爹系统互坑互怼!本书书友群:1016685964
  • 蕅益大师文选

    蕅益大师文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