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天地之大,浩渺无穷,坐有九州,万物生灵在此繁衍生息,人族独居魁首,千万余年来,人族之中多出豪杰,开灵智,食百草,定纲常,征四方,立王朝,九州之内,短短一万年余,尽是人族土地,其余野兽草木,皆退于山川深泽之内。可人虽为万物之长,本性却驱使着他们互相争斗,一代代人们争斗不休,朝代更迭不断,约一万年前,有一豪杰征伐天下,定鼎中州,建立瑞朝,囊括六州版图,创下万世基业,不臣之人被诛杀十之八九,仅剩下一二逃往蛮州,苟延残喘。
但总有人厌倦斗争杀戮,向往山水景色,遂隐于山水之间,潜身养性,期待有朝一日能参悟天地大道,摆脱凡俗。
渐渐九州之内有人传言,曾在某处见有隐士修道有成,白日飞升,其时天降异像,有金龙下凡,隐士乘龙远去。也有人说曾在蜀州锦城境内见剑光掠过,某位贪官立刻血溅三尺,首级掉于地上,死状及其凄惨。不过大多数人对此还是嗤之以鼻,认为这只是无聊之人编撰的笑话,毕竟有人穷极一生也未曾见过这等奇异之事,又怎会相信这些模棱两可的只言片语。不知不觉间,这些传言也就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说书先生口中的故事。
而我们的故事,要从梅州章陵郡讲起……
又是一年暮春时节,一只大黄狗趴在地上慵懒的打着哈欠,余光时不时的瞟向对面鸡圈的几只鸡,当先一只公鸡雄赳赳的围着鸡圈栅栏慢慢踱步,两只母鸡紧随其后,皆用不屑的眼神隔着鸡圈看着黄狗,想来是主人家调教的好,那公鸡叫声高亢有力,如有凤凰附身。大黄狗拉下眼帘,伸出舌头舔了一下,不去理会那几只鸡,自顾自地打着盹儿。
此时正值黄昏,落日的余晖洒在这鳞次栉比的青砖白瓦之上,若是抬头望去,竟能隐约看见金色的粼粼波光,几户人家房顶升起炊烟,幽幽飘向远空。
此处乃梅州章陵郡治下老兰村,整个村子说大不大,整个小村俯瞰而去宛若一个凹字,凹口处有一小湖,名曰“洗心”,小村北靠老兰山,早年老兰村先祖来此之时,见此地北有青山,南有秀湖,便以此山为名,在此繁衍生息。
梅州自古以来,仕子多如牛毛,如过海之鲫,每年赴往中州赶考之人不知几何,老兰村先祖便是不知几代前的礼部侍郎,告老还乡后自觉湖光山水更是宜人,做一钓翁又何尝不可,遂举族搬迁在此。地方是偏僻了,规矩却是不能落下,来此地的第一件事便是大兴土木,修建祠堂,宗祠位于洗心湖边,用料及其考究,享堂与寝堂便用的是百年银杏,俗称“白果厅”,祠堂大门又做五凤楼,高墙翘角,端是庄严肃穆。兴是沾了这宗祠的福,老兰村人丁兴旺,后世子弟出仕经商者也小有建树,故又在宗祠边修建了支祠和家祠。在此以后,这老兰村的格局才算是定下。
出了老兰村,是一片草地,草地再向北而去便是老兰山了。山脚处,一头母牛正休闲的吃草,牛角上挂着一本精线装订的书,一看,原是一本《弟子规》,不过书的主人是没这心情翻看这书的,如若不然也不会将书挂在牛角之上,只见这位主人正躺在牛背上,眯着眼睛,晃着小脚丫,手里握着一根竹笛,吹着自己也不知名字的小曲,歌声青寥动人,飘扬远去,这座不知道享了几辈子清福的小山村也沉浸在这笛声之中。
“嘀嗒”“嘀嗒”的声音从不远处的老兰山中传来,将头发梳成两个发髻的牧童从嘴边放下了竹笛,一个驴打挺从牛背上翻了起来,好奇的眼睛望向老兰山,心里想到,都这么晚了,怎会还有人从山里出来,难道是山里砍柴的樵夫耽误了时辰?牧童走了几步欲看仔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头棕色的毛驴,耸拉着耳朵,摇头晃脑的向这边走来,看见牧童坐下母牛正在吃草,眼睛一亮,快步向这边儿跑来。
一只手“啪”地一掌打在毛驴的脑门上,“哎,你能走慢点吗,我屁股疼!”
牧童定睛一看,原来毛驴上还坐着一名少年,应是束发之年,身着青衣,脚踩黑靴,相貌清秀,一双眼睛显得特别有神,从远处山顶洒来的余晖,衬得少年特别有精神。
此时,这双有神的眼睛欣喜而又带点迷茫望向牧童,问道:“这位小弟弟,不知你认识我吗?这是哪儿?我是这里的人吗?
“啊?”,牧童摸摸脑袋,心里好是奇怪,不过总归是书香世家出身,该有的礼数总是有的,马上从母牛身上下来,低头作了个揖:“这位大哥哥,我是不认识你的,这里叫老兰村,我从小在这,村里的人我都认识,却是从未见过你,而且我们这很少来外人的,你是来走亲访友的吗?”
少年眼中的欣喜褪去,神情中掩饰不住的失落:“我……我也不知道我从哪儿来……我也不知道我叫什么……我醒来时,就在这大山之中。”然后回头看向身后的老兰山,手轻轻抚摸毛驴:“我在山里醒来时,只有它陪着我。”毛驴亲昵的蹭了蹭少年的脸颊,想用舌头舔少年,被少年扭头躲过。
牧童用同情的眼神望着少年,说道:“这位大哥哥,我叫李修竹,大家都叫我小竹子,如果大哥哥不嫌弃的话可以去我家里先住上几日,我父亲是族里的大夫,我想他应有办法治好你的病。”说完,指了指少年的脑袋。
少年表情似有纠结,望了望来的山路,又看向远处升起的袅袅炊烟,转头对李修竹说道:“如此,那便打扰了。”
“没事得,虽然我们这边外来人很少,但大家都很好客的呢,随我来吧”牧童说完,翻身上牛,甩着鞭子,招呼着少年,向不远处的村庄走去。
夕阳下,少年坐着毛驴,牧童骑着母牛,“嘀嗒”“嘀嗒”地向前走去,毛驴时不时的向身边的母牛拱去,想用舌头舔母牛身上皮毛,却又被母牛一次次的躲开,将牛尾扇向毛驴……
青山环绕之中,牧童将竹笛放在嘴角,四周又响起了悠扬的笛声。春风吹拂之处,炊烟吹向了整个老兰村,远方暮色初现,各家窗户燃起了点点烛火,男人的吆喝声,鸡犬的吠鸣声,路边野蛙的呱叫声,共同构成一幅人间烟火,却显得越加清静宁和,美不胜收。少年心中微暖,随着牧童一起向村子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