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暑假初至的一个上午,一所小学的必经之路的街道拐角处。
今时又同往昔般断断续续地涌来了三五成群的人流。
他们大多数都是刚从学校里拿完家庭报告书而返家的小学生。
一个个稚嫩的小脸儿洋溢着在往后回溯岁月之河时,可诠释其为美好的神色。
此刻,正与人群反向而行的我不同于他们的无所忧惧,自己慢吞吞地躇步跐蹈在人行道上,像忧天的杞人般,慨叹着逝者如斯的时光。
这个夏天它已悄然溜走了三分之一。
抬头仰望天际,它是既无风雨也无晴的灰蒙蒙的一片。亦同我的心绪。
正打算收回目光,低头顾步时,却忽然瞥见马路对面有一辆倒在路边的电瓶车,它的遮阳伞似正在无风“狂摆”?
不禁疑然,仔细瞧去,这才发现竟是有一个小女生被困偃在了电瓶车车底下。
无人看护一旁的她只好用自己的小胳膊使劲用力挣扎着,试图得以因此能从中挣脱,但却力不从心。
在我惊愣的几秒钟里。
两个边走边聊小学生恰经过那儿,其中一个男生似也发现了什么,他突然停下了脚步,并拉住了同伴。
他似有跟同伴简短的说了什么,然后便将自己手里的东西交给了候在一旁的同伴。
而他则快速转身移步至电瓶车旁,两手用力地拽起了车子,使其倾斜成一个刚好可以让小女生顺利钻起身的角度。
待她成功脱困后,本还打算要将车子扶好的他似有些吃力了。
这时,站在他旁边的同伴也腾出了一只手来上前帮忙。他们协力将车子平稳地扶放好后,便随即离去。
隔了几米远的距离,小女生满是感激的目光仍紧随在他们身后。
直至两人走到公立图书馆门口,正拾级而上时,突然有人从背后跟他们打招呼,她才悄悄地将头转回一边。
当时,隔着穿梭往来的车流,睹见这一幕场景,瞬间如候暖阳,我深以为然,他们的未来——少年可期。
同时,也因这样的暖心一幕,它打开了我的旧忆之匣。
匣子里无论外面的世界是何种天气,它始终被阳光所披覆。
那是纵然时光易逝,也无法让其溜走的一幕幕永恒瞬间。
那年某个夏日,艳阳高照的时段,我手里捧着一叠宣传单,在小吃街上开始了第一次的发传单体验。
当我从饮料店老板娘手里接过这些传单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儿时和母亲逛街那会瞧见超市的工作人员发传单时的场景。
她们站在桥上,从桥头到桥尾一路走过去,将自己手里的传单一张张地递给来来往往的行人。
一位卖菜的阿婆格外喜欢这些来派发传单的人。当有人给她递传单时,阿婆便会笑着问发传单的阿姨可否多她给几张?
虽然阿姨脸上写满了不解,但还是允了老人家的要求,多给了几张。
当两位阿姨将手里的传单发完后,刚转身打算返回超市里的时候,她们的余光似瞥见了什么,便回头一瞧,一脸惊觉。
两人花了十几分钟才发完的传单,此时,有一大叠现已落入了阿婆手中。
“阿,她将我们发的东西用来包菜苗!”其中一位阿姨,看见阿婆将从我们这些往来行人手里收集起来的传单,物尽其用后的样子,又好气又无奈地惊叫道。
顺着两人苦笑的目光瞧去,桥栏旁坐着的阿婆一脸淡定,好像嘴角还扯起了似有若无地笑意。
再看看放着菜苗畚箕旁还有一小叠未用的传单……
回忆起那时这样搞笑的情景,我又再次难以抑制住而不厚道地笑了起来。
随着时间快速滑过,小吃街上的人流变得越来越稀少。
我看了下自己手里还未发完的一小叠传单,以及等在一边的同学,便渐渐敛起了兀笑。
想要快点完成任务,但却又不想麻烦到别人的我,因此,便加快了发传单的速度。
每当路口有人经过时,遂不再迟疑地将传单向他们递过去。
过了一会,摸着手里渐渐变薄的传单,我仍一边跟接过它的路人们道谢,一边往前面走去。
当它还剩最后一张时,我刚想把它递给旁边的那人,但看见他手里提着重物,不太方便的样子,就怯怯地将手缩回。
那人看出了我的退却,他和女朋友对视了一眼后,很善解人意地伸出一只手对我说:“给我吧!”
闻言我瞬间眉开眼笑,毫不犹疑地将它递上。
那年天幕被灰色所遮盖,一扇生锈的旧窗内,透落了幽暗的光线。
呆在房间里的我无所事事,一会儿翻翻抽屉,一会儿看看字母表,一会儿鼓东捣西的,就是不开灯。
正当我饶有兴趣的把玩着一个磁带时,突然,窗外传来一位阿姨尖锐的惊叫声。
“哎呀!婆婆!你怎么摔倒了?”
我爬上凳子,透过细密的纱窗孔一脸好奇地寻声源瞧去。
靠近一小丛猗郁绿竹的那头,有一个肩上担着两个空水桶的阿姨。
此刻,她正快速地朝小路的路口方向赶来。
临窗循视而去,我不禁向上抽了一口气。
那有一位老婆婆正难以动弹地趴倒在地。
俨然有气无力的她尝试着用手劲支撑起身,但却无可奈何。
在听到有人对她喊,“婆婆,你先别动,等我来扶你。”这句话后,老婆婆便放弃了挣扎。
当阿姨走到老婆婆身边后,她赶紧放下担子,慢慢地将老人扶起。
阿姨一边帮老婆婆轻拍脸上的尘土,一边担忧地问她有没有伤到哪?
老婆婆对她一脸歉笑,轻声诉道是自己不小心绊倒的,没伤着。
扶着老婆婆的阿姨,听到了她的回答后松了一口气。
阿姨见老婆婆慢吞吞地挪动着步子似还想去哪儿,生怕老人再次跌倒的她,便语气温和地对其劝道,别去了,现在送你回家好不好?
老婆婆犹豫了会后点了点头。
于是,老婆婆在阿姨搀扶下往原路折返。
路上阿姨还不忘对婆婆千叮咛万嘱咐道,以后一定要小心看路……
几分钟前,临窗的我看着两人的背影消失在拐角处。
几分钟后,我又看见了阿姨,她重新挑起了水桶,往菜地的方向走去。
今时路口那条旧的斑马线早已消失不见,而关于它的旧忆,我的脑海却从未忘却。
那年十字路口的上空乌云密布,大雨像是随时就要倾泻而下。
主干道旁修剪整齐的绿化带上倒是不同于天幕般色彩单调。
那儿盛开了一簇簇雪白,仿佛是贪玩的白云偷溜进了茉莉树丛。
靠近茉莉花丛的路边,有一个手里拿着雨伞的女初中生安静地候在一旁。
距离她半米远左右的旁边,还站着一个背着蓝色书包的小学生,他也静默地候在边上。
素不相识的两人都目视着前方那棵大树下的信号灯。
等了几十秒后,对面的红灯终于变成了绿灯。
这时,天上忽而飘落了毛毛细雨,小学生率先踏入了斑马线。
初中生则首先将雨伞快速打开,然后再过马路。
当她撑起雨伞时,发现小学生已经快步走在了自己的前面。
她刚走出几步,密密麻麻的小雨点突然变得像豌豆粒一样大。
她看着前面的人,下这么大雨怎么还不打伞?再瞅见他书包两边空荡荡的网兜。
她犹豫了两秒后,快步走到小学生身后,不动声色地把一半的伞往他那边移去。
原本快步向前行走着的他,突然好像察觉到了什么,缓缓地将视线上移。
他看见了高出自己身体一半的上空,露出了半边的伞面。
蓦地他开始慢下了步伐,和后面的姐姐保持着差不多的节奏。
信号灯忽闪间,两人就快要走完斑马线了。这会儿天空瞬间敛起了暴脾气,又下起了毛毛雨。
离信号灯仅剩几步之距时,小学生忽然步伐一顿,他似乎在犹豫要不要转身,但终究是害羞战胜了大方。
他一下子挪出了雨伞后,飞快地向一栋居民楼方向跑去,他身后还伴随着书包内的铅笔盒和其它文具的撞击声。
她看着他飞奔离去的样子,不禁掩嘴偷笑。而后,便转身朝相反方向的路口走去。
站在不远处的我,路过这个路口时恰好看见了这一幕,脑海便私自定格将其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