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瑶看着李长宁津津有味地吃着水晶月饼,突然有些伤感地放下手中刚咬了一口的桂花糕。
李长宁觉察到了萧瑶情绪的波动,关心地问道:“怎么了?瑶儿?是想萧叔了嘛?”
小丫头摇了摇头,两个小羊角辫像拨浪鼓似地来回摆荡,非常可爱。
“那是想娘亲了嘛?”李长宁的记忆里,自打同他们父女二人相依为命开始,就没有见过萧瑶的娘亲,但萧远山每次提到萧瑶娘亲之时,眼中总是含着喜悦的幸福。
小丫头没有说话,依旧在摇头。
“那是谁欺负你了嘛?”
小丫头还是在摇头。
“那是担心长宁哥的身体嘛?我马上就要好啦,不要担心啦。”
萧瑶略有所思地嘟着小嘴说:“长宁哥,你生病的这段时间,爹爹说了,你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吃,完全不像他一贯抠门的做派!你要是病好了,我是不是就不能经常吃桂花糕啦?”
听到萧瑶神一般地回答,李长宁差点将嘴中还没嚼烂的水晶月饼喷出去。感情这是怕我身体康复了,自个吃不到好吃的了!
瑶儿这姑凉,真是个神奇的宝贝。
哭笑不得的李长宁,看着一脸无辜表情的小丫头,忍不住笑了起来,又假装生气地说:“瑶儿,我白对你这么好啦,你竟然为了桂花糕不要我了!”
“长宁哥,你一天能吃八块大片肉,两碗大米饭,身体不好的人能这么有胃口嘛。”萧瑶翻了个白眼继续嘟着嘴说:“从小就你歪点子多,只需你装病骗肉吃,就不能让我也跟着借借光嘛。”
李长宁这段日子在萧瑶起早贪黑按时煎药、送药、送饭菜的精心照顾下,少身体康复的很快,甚至精气神比之前都要足很多。
这个才八九岁的小不点没有一丝抱怨,就如这些事情本应该是她做的一样。一想到这里李长宁便有些愧疚:“瑶儿,我逗你呐,等着哥身体好了,给你买世上最好吃的桂花糕!”
萧瑶一听有好吃哒,瞬间又开心了起来,一边拍手一边说:“好啊,好啊......我就知道长宁哥最好了。”
正当萧瑶想象着世界上最好吃的桂花糕是什么味道时,一位敦实的长衫少年将脑袋探进李长宁家半开着的院子大门:“瑶儿,你和长宁哥在家嘛?我看长宁哥来了。”
李长宁一听声音,脑子里便冒出了那个机灵鬼——穆禹的模样。穆禹长得白白净净略微有点浮肿,看起来很乖巧实则是个捣蛋鬼。
穆禹这小子自打会走路,那调皮捣蛋的都让他事干尽了。用弹弓打人家院中树上的鸟窝;抓水蛇扔进邻居家小女孩背的竹筐内;上树捅马蜂窝被蛰地到处跑;在山上烤偷来的地瓜、玉米,差点把山林烧着……
每次闯祸,他都来找李长宁出主意。李长宁没少帮他出主意来补救,有管用的,也有无效的,还有反而被家人揍的更狠的。他俩之间的友谊就是在这狼狈为奸中一点点巩固起来的。
“长宁哥,听说你生病了,我特意来看看你。”穆禹手里拎着两盒包装精美的礼品,一脸关切的样子。
李长宁瞅了瞅穆禹手中的东西,是两盒小镇牛街杨家铺子里的桂花糕、绿豆糕等各类小点心。
穆禹也没给李长宁揭穿他小心思的机会,赶紧将两盒小糕点塞进萧瑶怀中,对着李长宁说:“我是偷偷跑出来的,一会儿被学堂的明先生发现了,又得挨训啦。你好好养身体,改天我再来看你”
穆禹刚走到院门外,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急急忙忙又折返到屋子中,神神秘秘地从怀里拿出了一本书,一脸坏笑地塞进李长宁手中:“这是我最近读的书,有些看不懂,拿来给你瞧瞧,自己看哦。”说完就跑没影了。
李长宁拿起书看了一眼,封皮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一本正经》四个字,里面是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
萧瑶好奇地问道:“哥,这是啥书,我也想看。”
李长宁一副云淡风轻地样子:“啥时候这么喜欢读书啦?吃的是你的,书是我的。”
萧瑶一听好吃的全是她的,美滋滋地打开包装精美的小点心品尝了起来,又拿出一块绿豆糕递给李长宁。李长宁笑了一笑摆摆手示意不要,萧瑶便不在耽误少年看书,带着吃的回自己房间去了。
......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萧瑶说,小镇每年这个时候都非常热闹,牛街有灯谜会,斗街有各种杂耍表演,灯火辉煌异常好看。
李长宁见过的热闹繁花,估计小镇里的人都没有见过,他对此不是很感兴趣,萧瑶便自己跑去看热闹了。
李长宁早早熄灯准备休息,却辗转反侧地睡不着。窗外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泛起了一层白霜。
他披上衣服独自走出房间,看见夜空中高悬的圆月,不由得想起了远方遥远的家乡。
正当他陷入沉思之时,小丫头萧瑶哭啼啼地跑回家中,身后跟着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
李长宁赶忙问道:“怎么了,瑶儿?谁欺负你了?”
“我和徐姐姐在牛街逛灯会,镇上举行中秋节赏月诗会,最好的诗作会得到100两银子的奖励。”
“我就对逛灯会的穆禹、孟飞扬说,我长宁哥要是来了头等奖一定是他的,龙首巷的孙子昂和他的狗腿子们就在旁边说你坏话,我气不过就和他们吵起来啦,穆禹他们还同孙子昂打了起来。”
李长宁一听,原来自己在萧瑶心中是这么骄傲的存在,便安慰萧瑶说:“不哭了瑶儿,有穆禹他们在,孙子昂占不到便宜。我现在写给你,你拿着这首诗送到诗会,若是得了奖都给你买桂花糕吃,好不好?”
李长宁见徐姑娘长相精致,仙气十足,不由多看了一眼。
徐姑娘见李长宁愣生生地看着她,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刷地红了起来,便轻声细语地安慰着小丫头。
回过神的李长宁,从屋子中找来纸墨笔砚铺开。他沉思了片刻,提笔慢慢写了一首五言古诗。
徐姑娘走近站在一旁看着布衣少年伏案作诗。
李长宁每写一句,她在心中默默念出一句,表情由最初的担心变为惊讶,再是惊喜,最后竟然情不自禁地将诗句念了出来。
萧瑶见徐姑娘的面部表情的变化,知道长宁哥定是写了一首好诗,便亟不可待地将诗作拿走,跑去诗会送稿,誓要让那个狗眼看人低的孙子昂涨涨见识。
萧瑶和徐姑娘走后,李长宁彻底没了睡意,独自爬上屋顶,躺在上面仰头看着满天的星光与高悬的明月。
李长宁有些伤感,还有些欣慰。他仿佛在对月亮另一端的世界说,我在这里很好,你们也要很好。
屋顶上的少年仿佛醉了,醉的美滋滋地,他胸前的玉坠似有感知的发出了温暖又温和的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