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一户人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聪明伶俐,学东西比较快,取名叫大聪。小儿子天生有些愚钝,学习总是比别人慢半拍,取名叫小钝。
大聪小钝在一家私塾上学,大聪冰雪聪明,老师教的知识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所以学习成绩一直遥遥领先,而小钝每天也在认真听课做笔记,但是时常记了后面的文章,忘了前面背诵的古诗,导致成绩总是拖着同学的小尾巴。
每次放学回去后,大聪做完功课就出去完了。小钝却是做完功课后,还要温习白天老师所讲的知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钝的记忆力越来越灵活,好像自己的大脑就是一本巨大的书。往往老师刚出完题目,自己大脑里巨大的书主动翻到那一页,甚至每一个字在哪一行就清晰可见。
一次,老师讲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时,写到“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小钝把脑海的巨书翻到这一页,反复对比,确认是老师写错了。千思万虑后站起来指出老师的错误。老师问道大家,这句诗写错了没有?大聪站起来说:老师没有写错,珍珠的“珍”就是这个,而是小钝记错了。小钝摇摇头说:这首诗,昨天我默写十遍,确定是真假的“真”。老师问大聪,这首诗你昨天写了几遍?大聪回答到,昨天我只是写了三遍都记住了,写完我就出去玩了。老师捋了一把胡子笑着说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坐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在学习的这条路上一定要勤学苦练,容不得马虎大意,今天这首诗我是故意这样写的,谁对谁错,你们打开书本自己找答案吧。大聪找到这首古诗时,羞愧的低下了头。
人的智力天生也许会有那么一点点差别,但这些后天是可以弥补的。往往一个领域的佼佼者,天生并不是多么聪明,而是通过后期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了大智若愚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