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95400000003

第3章 译者导言:艺术拯救人生:关于《悲剧的诞生》

周国平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第一部正式出版的著作,发表于1872年1月。

当时尼采27岁,已在巴塞尔大学当了两年半古典语文学教授。在人们心目中,他年轻有为,在专业领域里前程无量。然而,这本书的出版一下子打破了人们的期望。尼采自己恐怕也没有预料到,他围绕这部处女作精心准备了三年,投入了巨大热情,结果却几乎是自绝于学术界。

其实,尼采是应该预料到的。按照不成文的传统学术规范,一个古典语文学者的职责是对古希腊罗马文献进行学术性的考订和诠释。然而,这本书完全不是这样,相反是越出专业轨道对希腊精神发表了一通惊世骇俗的宏大新论。书出版后,学术界被激怒了,在一段时间里对之保持死一样的沉默。恩师李契尔(Friedrich Ritschl)一向把尼采视为最得意的弟子,现在也不置一词,还在一封信中哀叹“这真是一个可悲的事件”,并且表示,“最使我气愤的是他对哺育他的亲生母亲的不敬,这个母亲就是古典语文学。”[1]

书出版三个月后,沉默终于被打破。一个过去在尼采面前毕恭毕敬的年轻人维拉莫维茨(Ulrich von Wilamowitzm?llendorff)出版小册子《未来哲学!驳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激烈的语气抨击尼采不配做学者。他的理由与李契尔如出一辙,就是尼采“亵渎”了古典语文学这位“母亲”。他嘲讽地套用尼采在书中对酒神节庆的诗意描绘,向尼采发出了驱逐令:“我请尼采先生闭上嘴,撑着酒神杖,从印度去希腊,请他离开讲台,在讲台上他本该是从事学术的;请他召集虎豹而不是德国古典语文学的青年学子到他足下……”[2]虽然当时维氏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以捍卫学术的名义发出的攻击代表了整个古典语文学界的共同立场,有着足够的杀伤力。一个直接的结果是,尼采虽然暂时没有离开讲台,但学生们却离开了他的教室,在随后的那个学年中,他只剩下了两个学生,并且都来自外系,没有一个是古典语文学专业的。

事实上,不但当时,而且直到现在,这本书仍然不被古典语文学界承认。正如《校勘研究版尼采全集》编者所指出的:“《悲剧的诞生》发表已经一百年了,但是,从批评史的观点看,这部著作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不可思议的。正统的古典研究把尼采的构想看作不科学的东西,对之保持沉默,不予理睬。”[3]

当然,这不足怪,因为《悲剧的诞生》的确不是一部古典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那么,它是一部美学著作吗?由于这本书的主题是希腊悲剧,人们通常是这样看的。这不算错,不过,如果把美学看作一门学术,它同样是完全不合规范的。即使作为美学著作,它也不是给学者即所谓美学家读的,甚至也不是给对理论有些兴趣的一般艺术家读的。按照尼采自己后来的说明,这是一本为“艺术家的一种例外类型”写的书,这种艺术家“兼有分析和反省的能力”,同时又“受过音乐洗礼,一开始就被共同而又珍贵的艺术体验联结起来”,因而是“艺术上血缘相近的人”。其原因在于,尼采自己的“个人体验”、个人“最内在的经验”对于书中基本思想的形成起了关键作用,[4]那么,它自然要诉诸有相似体验的人了。用《校勘研究版尼采全集》编者的话说,书中贯穿着“一种被确证的、亲身经历的神秘主义”,因而是尼采最神秘也最难懂的一部著作。[5]

这本书的最独特之处是对古希腊酒神现象的极端重视。这种现象基本上靠民间口头流传,缺乏文字资料,一向为正宗的古典学术所不屑。尼采却立足于这种不登大雅之堂的现象,把它当作理解高雅的希腊艺术的钥匙,甚至从中提升出了一种哲学来。正是在理解这种史料无征的神秘现象时,他的内在经验起了重要作用。关于他的这种内在经验,我们不能断定,只能约略估计。据我分析,主要有二,即他自幼形成的对人生的忧思和对音乐的热爱,而在他的青年时代,这二者又分别因为他对叔本华哲学的接受和他与瓦格纳的亲密友谊而得到了加强。从前者出发,他在酒神秘仪中人的纵欲自弃状态中看出了希腊人的悲观主义。但是,和叔本华不同,在他的内在经验中不但有悲观主义,更有对悲观主义的反抗,因而他又在希腊艺术尤其是希腊悲剧中发现了战胜悲观主义的力量。从后者出发,他相信音乐是世界意志的直接表达并具有唤起形象的能力,据此对悲剧起源于萨提儿歌队和酒神颂音乐的过程做出了解释。

然而,无论我们对美学这个概念做何理解,仅仅把这本书看作一部美学著作肯定是不够的。书中显然存在着两个层次,表层是关于希腊艺术的美学讨论,深层是关于生命意义的形而上学思考,后者构成了前者的动机和谜底。因此,把这本书看作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也许是最恰当的。说它特殊,是因为它也不同于一般的哲学著作,不是用概念推演出一个体系,而是用象征叙说自己的一种深层体验。其实,尼采自己对此是有自觉的认识的。还在写作这本书时,他就曾经如此描述自己的心境:“我生活在一个远离古典语文学的世界里,距离之远怎么想也不会过分……我渐渐沉浸在我的哲学家世界里了,而且很有信心;是的,如果我还应该成为一个诗人,我也已经为此做好准备。”[6]可见他知道自己在创立一种诗性的哲学。后来他也始终认为,他在《悲剧的诞生》中创立了一种新的哲学学说,并据此自称是“哲学家狄俄尼索斯的最后一个弟子”[7]和“第一个悲剧哲学家”[8]。

作为一个哲学家,尼采当时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生命意义的解释,二是现代文化的批判。在《悲剧的诞生》中,这两个问题贯穿全书,前者体现为由酒神现象而理解希腊艺术,进而提出为世界和人生做审美辩护的艺术形而上学这一条线索,后者体现为对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的批判这一条线索。当然,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根本的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如何为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尼采的结论是,由酒神现象和希腊艺术所启示的那种悲剧世界观为我们树立了这一创造的楷模,而希腊悲剧灭亡于苏格拉底主义则表明理性主义世界观是与这一创造背道而驰的。

综观尼采后来的全部思想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所关注的这两个主要问题始终占据着中心位置,演化出了他所有最重要的哲学观点。一方面,从热情肯定生命意志的酒神哲学中发展出了权力意志理论和超人学说。另一方面,对苏格拉底主义的批判,扩展和深化成了对两千年来以柏拉图的世界二分模式为范型的欧洲整个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对基督教道德的批判,以及对一切价值的重估。尼采自己说:“《悲剧的诞生》是我的第一个一切价值的重估:我借此又回到了我的愿望和我的能力由之生长的土地上。”[9]我们确实应该把他的这第一部著作看作他一生主要哲学思想的诞生地,从中来发现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解读他后期哲学的密码。

同类推荐
  •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

    《百业孝为先:<孝经>中的员工准则》通过充分的说理、实际的案例、科学的方法,以传统孝道为切入点,结合职场员工工作态度、同事关系、工作能力等方面,深刻剖析“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内涵。《职场》(孝道)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启发性,是现代职场人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必读之书。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

    《民国老课本:人生哲学》主要内容包括:浪漫派——道家、理想派——柏拉图、虚无派——叔本华、快乐派——杨朱、功利派——墨家、亚力士多德、新儒家、黑格尔等十三章,每一章都详细的介绍了有关哲学和与人生的区别与联系。
  •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心的秩序:一种现象学心学研究的可能性

    本书在胡塞尔的意识现象学和舍勒的感受现象学的背景下,将其新创的道德意识现象学与佛教唯识学和儒家心学特别是孟子的良知学说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对道德意识的三种来源即内心的、外在的和超越的起源,也即对道德本能、社会伦理和神学伦理进行了区分和描述,尤其对道德本能之所以是自然本能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分析,以回答“我们为何以及如何意识到善?”的问题。
  • 和南怀瑾一起读《庄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庄子》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喜欢用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阐释自己的观点,文字如行云流水,行所欲行,思想如汪洋大海,容纳百川。南怀瑾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博采众家,融会贯通,将《庄子》一书中晦涩难懂的知识娓娓道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庄子思想的精髓,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回自己,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创造和谐美满的人生。
热门推荐
  • 不得不动心

    不得不动心

    刘宝玲丈夫去世后,拉扯着儿子于强和女儿于红,三口人挤在一处不宽敞的房子里。刘宝玲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个退休的老干部,给儿子于强结婚腾出房间来。女儿交了一个人品不怎么样的男友张勇。张勇对于红始乱终弃,后因偷窥被抓,刘宝玲前夫的关系把张勇救了出来,并促成了张勇和于红的婚事。
  • 迷坊怪谈(罪推理事务所)

    迷坊怪谈(罪推理事务所)

    粤西江畔百年故街巷禹门坊,多年以前有过一段尘封往事,与西江流域流传的一个龙神传说有关。多年后,出生于禹门坊曾家的少女曾小玉卷入几十年前修建崇天塔的幕后隐情,又在一次看似偶然的际遇中,被骗以身成为神明的祭品,危急之际被忽然出现的神秘少年龙五所救,但少年随即遭遇山难生死未卜,曾小玉再被表里不一的富家贵公子强行下聘求婚……在经历过蛇山瑶寨、鹑火焚宅等一系列谜团事件后,迷茫少女曾小玉察觉一切不寻常背后必有根源线索,于是决定与龙五一同直面追寻上一代往事和一切未知危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甜妻100分:老公大人,高调宠

    甜妻100分:老公大人,高调宠

    “颜宝,乖……别怕……跟我走。”清冷矜贵的男人蹲下身,轻抚着女孩软嫩的脸颊。一夜之间,顾朝颜被自己那个神秘莫测的小叔惦记上了。人前,他是权势滔天、富可敌国的帝国总裁,人后,他宠她、护她、布下天罗地网诱捕她。直到一步步上了贼船,她才猛然觉得哪里不对:“顾北霆,原来这一切都是你早就算计好的!”男人大方承认:“是,我早有预谋。”他低声诱哄:“成为我的太太,集团是你的,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有什么不好?”她不从:“你年纪太大了,我们不合适。”“年纪大的男人会疼人。”他将她逼到墙角,在她耳边呢喃:“只要是你想要的,凡是我能给的都给你。”(1V1双C,非血缘,超甜宠文)
  • 为你自己工作:优秀员工一定要上的16堂修炼课

    为你自己工作:优秀员工一定要上的16堂修炼课

    本书从目标、方法、效率、技巧等几方面入手,深入解析了大部分职场人群事业失败的根源,点出“你为谁工作”这一核心问题,再以大量真实职场案例和深具现实意义的寓言故事为载体,结合当前最新的高效工作理念,为读者阐明了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在为别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希望通过本书,能使读者朋友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正确把握人生方向,掌握工作技巧,激发工作热情,提升工作效能,实现完美人生。
  • 丐世神侯

    丐世神侯

    一介布衣,却能不费吹灰之力救下当朝女皇;武功盖世,却和一帮乞丐称兄道弟;纵横朝堂与江湖之间,天下谁人不识君?
  •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朴槿惠新传:在苦难中微笑成长

    对于韩国民众来说,2013年3月25日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因为在这一天韩国人民迎来了他们的新总统——朴槿惠,韩国也将迈进崭新的朴槿惠时代。这一天,全球媒体的焦点都凝聚在这位花甲之年的亚洲女性身上。朴槿惠,韩国第一位女总统,第一位第二代的总统(父亲也是总统),第一位至今未婚的总统,第一位得票率超过半数的总统,第一位主修工程学出身的总统。她是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韩国的“三无女人”。
  • 染血长生路

    染血长生路

    科技飞跃,短短百年时间原本还在天地之间挣扎求存的人类已经拥有了灭世之力!可是毁灭的力量终究不可久恃,虽可得片刻安宁,但若没有应对之法,最终也不过是在向自我毁灭的方向加速狂奔而已!外物终不可为凭,这个世界之中隐藏的力量也并不仅仅只有科技而已。长生之路虽断,但在科技发展的刺激之下,这份近乎被人忘记的力量也终于被一些有心人给重新翻了出来!人心不足,长生路断,血染长空,白骨为阶,再筑永恒!
  • 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

    这本埃·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文学名著。全书以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眼光,从10月开学第一天写起,一直写到第二年7月学年结束。记载的多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琐事,却在字里行间洋溢着感人肺腑的“爱”。这种“爱”大至国家、民族、家园,小到父母、师长、同学、亲友甚至陌生人之间的交往,是一部及具爱心与教育性的读物,已成为各国中小学生的成长必读书。
  •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细说民国大文人:那些思想大师们(白金增订版)

    本书对十位民国时期的思想大师的生平逸事进行了梳理,重现了三千年不遇之大变局下,这些大师傲拔的志趣和风骨,以及终归悲悯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时代命运。他们出世、入世,进退自如;做学问与做人,结合得浑然天成;同侪间以道相交,重情重义……本书在天涯论坛连载时,好评如潮,引来百万粉丝疯狂追读跟帖,被誉为关于讲述民国大师逸事作品中的“翘楚之作”。本卷人物: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李叔同、马一浮、冯友兰、马寅初、傅斯年、梁漱溟、金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