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
此日,司马元早早收拾行装,乃行赶程之事。
每十年,万仙盟之门派皆会广泛招收门人,以培可塑之才,壮其势力。
然而万仙盟虽门派诸多,却多为小门小派,其修亦为小道,而较为强大之门派招收条件极为苛刻,每千人中,仅有一人可通过其之入门试炼,且进入名门正派者不仅于功法上高人一等,便连下上历练时亦格外受人尊敬。
庄子虽云:“宁为鸡头,不做凤尾”,然而于司马元之理念中,乃是“宁为凤尾,不做鸡头”。
所谓鸡头,乃是弱者中之最强者,而论凤尾,乃是强者中之最弱者;然而,即便于弱者而言,鸡头虽为强大之存在,但于事实,其仍是弱者,不过稍强罢。
而凤尾者不同,虽为强者中至弱之存在,然而唯有身处凤凰之身,才可学习其长处,届时突破自身,成为更强大之存在。
于万仙盟中,以灵剑宗,万法宗门,玄天门,凌云轩,天启阁等为代表之门派较为强大。
不知是精通剑道,亦或是刻意所为,司马元着手加入灵剑宗。
一路跋涉,翻越高山,跨越大河;本以司马家族之权势,虽不复当年,但给司马元雇马车之事乃绰绰有余,不料司马元拒绝此事,便提早三月出发,以步行之方式赶程,司马勋不解,无多问,仅叮嘱其一路当心。
......
三月后。
秋季已至,此刻正值丰收之时,农田四周瓜果飘香,空气微凉。然而万物亦现沧桑之态,生灵所到之处枫叶漂落,植物之影格外高瘦,世间如同掏空,让人无比惆怅。
再翻一山,已而接近灵剑宗,若无意外,不出半时辰即可到达目标之地。
司马元所在,乃是悬崖,灵剑宗位于灵剑山之上,为万峰之首,平日受护山大阵之保护,仙法屏蔽,若非修为高深者,则丝毫无法探知其存在,故神龙见首不见尾。
悬崖瀑布乃分阴,阳二面,阴面于后方,阳面于前方。由于宽厚,日照不至阴处,故两化分极。
其飞流直下,势如万马奔腾,待落地之时,乃激起三尺高之水浪,其势如鹤飞云崖。
故曰:“玉套三环连青霞,太极两分生阴阳。秋水瀑落如飞马,白鹤斜飞上云崖。流星灼火赶月华,神门太渊卷风沙。骋驰真武未曾俱,七星聚首仙风达。”
话音未落,又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此时,于树林中,晃出人影。
“阁下已跟踪多时,却不行阻拦之事,为何?”
藏于丛林之人,穿着极为高调,便于衣服各处皆绣上珠宝,靴子乃用牛皮制成,颇有富贵之象。
其身躯高大,虽不为七尺男儿,然而已接近六尺;从外观上看,此人之年龄与司马元相仿,皆不过十二载,然而若是假以时日,到达七尺亦不无可能。
“家族之命仅让我前来进行入门试炼,顺便监视你之作为,至于阻拦,不在我此行之范围内,并且我也没有把握可以阻拦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曹邪。”(曹邪,字无邪)
方听此言,司马元便万分警惕。
“曹姓,阁下莫非为曹家人?”
“你不必担心,我并无敌意,你虽羞辱过曹阳,然而他着实罪有应得,连“莫欺少年穷”之理也不懂,被羞辱倒也为正常之事。”
“难怪阁下之穿着如此出众,仔细想想,除曹家外,怕是别无他人。”
实则,经司马元细致观察,曹邪所穿之物并非单纯之装饰品,竟皆为上品法器。
于修仙界中,炼器之物乃分法器、宝器、法宝、灵宝之等级,传说于仙界中,仍有仙器。若单为珠宝等装饰品,凡间任何有权势之家族皆可办到,然而法器等宝物,并非凡间之白银、黄金等可换取,乃需炼器师集齐稀有且难得之材料,再经数月之炼制才可问世。
家族赐其宝器,乃是让其关键之时可保一命;其靴乃乾坤靴,内含法阵,可增其速度,若遇强敌,可触其之法阵,即便无法击倒对手,亦可迅速逃离;衣乃金丝袍,由金丝树之万千金丝缝成,每条金丝皆有反弹之力,且可将攻击分担之全衣,换而言之,若是无法一招破其防御,则毫无作用。
于曹邪背上,乃挂有鹰翔剑,其内含音波法阵,剑动之时犹如万鹰齐鸣,除使用者外,皆会被其扰乱心智。
然而,反观司马元之时,只见其衣衫朴素,身上之物皆由布制成,且无武器,身上唯一有价值之物,乃是乾坤袋(此乃储物法宝,其内部约可装一屋之物,使用者欲要取物,仅需心中默念所取之物与其数量即可)。
“莫非,此人之宝物便藏于此袋中?”
司马元似乎看穿对方之心思,便取下乾坤袋。
“此袋别无他物,乃是在下往后所用之品,阁下不必多虑。”
曹邪用观察术进行探索,却发现内部仅有一铁剑与上万道符咒,其不由得惊奇。
“画符乃需极强之精神力与极高悟性,平常者一日至多刻画十道,且不完全成功;你是如何做到刻画上千道符咒的?”
确实,刻画符咒绝非易事,此需多年之经验与上好之悟性才可在此道有所作为;然而司马元之上一世已经五千余年之修炼,其经验之事乃是绰绰有余,至于精神力,以司马元目前之状态自然不可如此,然而司马家族虽元气大伤,其之所在地亦灵气充足,司马元乃是借助其灵气刻画而成,加以其有特殊之方法可使符咒之效能常期保存,故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积累符咒。
司马元似乎想起什么,便收回乾坤袋,转而继续赶路。
“时辰将至,灵剑宗之招收大会将开始,其余之事改日再论,告退。”
“且慢。”
“阁下有何贵干?”
“你我既这般有缘,且共同参与灵剑宗之招收大会,何不同行,互相照应?”
“也好。”
二人缓缓而行,一路山清水秀,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于渐行渐远中远离故乡,不时回头遥望,不知何时踏上归程。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