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700000011

第11章 刚柔鉴附录(10)

齐涵)王同他的大臣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惊慌害怕起来,便派太傅携带黄金千斤,华丽的车子两辆,佩带的宝剑一把,还写了一封道歉的信一并让太傅带到了薛地。齐滑王在信中说:“都是我不好,遭受祖宗降给的灾祸,偏信阿谀逢迎的奸臣,得罪了你。我是不值得你辅佐了,只希望你念在先王宗庙的份上,暂且回到国都来统率广大的百姓吧!”冯谖嘱告孟尝君说:“希望您能向齐王请求分一部分先王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宗庙建成后,冯谖向孟尝君说:“三个洞穴已经凿好,现在你可以高枕无忧了!”

孟尝君担任齐国远相几十年,没有遇到一点灾难,这都是冯谖精心谋划的结果。

非常贫穷的冯谖去做孟尝君的门客,他不拘礼节三次弹铗,但却三弹三得。如果不是孟尝君既有倾心待客的雅量,又能及时发现和掌握每个门客的长处和短处,并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因材使用,发挥每个门客的作用。那么,冯谖的三弹三求,就会很有可能被认为是过分的奢求,不知羞耻,难以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尽管冯谖三弹三求,既能得到满足不被耻笑,还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最后以自己卓越的聪明才智为孟尝君服务。对此,确实值得借鉴和深思。

在《左传·鲁僖公三十年》中记载了郑文公在国家危亡的危急时刻,充分发挥烛之武能言善辩的特殊才能退秦军的史实。书中记载说: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吾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求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以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泰伯悦,与郑人盟。使杞子、蓬孙、杨孙,戍之,乃还。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鲁僖公三十年(前630)九月甲午这一天,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前636——前628年在位)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姓赢名任好,德公第三子。前659——前621年在位)以郑国曾经对晋文公失礼,而且又以郑国对晋国有二心,却同楚国亲近为由联合攻打郑国。晋国派兵驻扎在函陵,秦国派兵驻扎在汜水的南岸。

在这危急时刻,郑国一位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春秋时郑国国君,前672-前628在位,名,又称郑伯)说:“现在郑国面临即将灭亡的危险。如果能派烛之武去会见秦君,秦晋两国的军队就会撤离。”郑文公按照佚之狐的意见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却推辞说:“我在壮年的时候,都还不如别人,现在巳经老了,不能够再做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不能早些起用你,现在有了急事才来有求于你,是我的过错。但是,如果郑国一旦灭亡,对你也有不利啊!”烛之武只好答应了郑文公的请求。

深夜,烛之武悬城而下去见秦穆公,并对他说:

“秦、晋两个大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自己行将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了而对秦国有利的话,那么,我就麻烦你把郑国灭掉吧。越过一个国家(指晋国)去夺取那边远的地方,你也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你为什么想灭亡郑国去增强你邻国(指晋国)的实力呢?邻国的力量雄厚了,你的实力就薄弱了。如果放弃灭亡郑国,使其成为你过路时的东道主,秦国的外交人员往来于郑国,郑国就可以供给你们缺少的资粮,这对秦国是毫无坏处的。况且,你(指秦穆公)曾经给晋君(晋惠公)有过恩惠,晋国也答应把晋国的焦、瑕两个地方割给你们以作酬谢,但是,晋君早晨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焦、瑕两地布设城防拒绝割地。对此,秦君你是清楚的。晋国的贪欲哪能满足呢?晋国既然要灭亡郑国,用来作为他东边的疆界,又要想扩大他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伤你秦国,他又从哪里取得土地呢?结果必然削弱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国君你仔细考虑这件事吧!”秦穆公听后,感到烛之武说的很有道理,非常高兴,便与郑国结盟友好。还派了杞子、蓬孙、杨孙三位秦国大夫帮助郑国防守,秦国的军队便从把水的南岸撤退了。

郑国在秦、晋重兵压境、面临国破家亡的危急时刻,竟然用一人在一夜之间,不费一刀一箭,不伤一兵一卒,使国家转危为安,这不能不说是郑文公能够扬长避短起用人才,充分发挥烛之武能言善辩的特殊才能所带来的好处。

烛之武年龄较大,是他的短处,但是,他能言善辩则是他的长处。郑文公则正是发挥了他的长处,而拯救了自己的国家,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在用人间题上,只有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适才适用,才能尽其所能。不同的人才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长处,因此对人才的使用和安排,要强调扬长避短,注意把工作需要和个人才能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发挥个人的一技之长,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互相争雄称霸,征战不息。卫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它西近魏国,北边赵国,东临齐国。因为比较弱小,所以经常受到周围大国的侵扰和攻击。

为了不受大国的欺侮,文武大臣纷纷举荐人才,以期使国家振兴强大起来。有一天,于思对卫侯说:

“苟变是一个能攻善战的人才,他可以统率五百乘大军。”在战国时期,兵车一乘有甲士3人,步卒72人,五百乘计有兵力37500人。这在当时,是一支人数不少的队伍了。特别是像卫国这样的小国,这些军队几乎就是全国所有的军队。子思向卫侯推荐苟变,希望他能够重用人才,加强保卫国家的力量。

对于苟变这个人,卫侯也有所了解,他对子思说:“我旱就知道苟变有统率军队的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军。可是你不知道,他曾在做官的时候,从老百姓那里搜刮了两个鸡蛋吃了,所以我不起用他。”

子思听了卫侯的话,感到十分可笑。于是他委婉地对卫侯说:“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临国也。”就是说,古往今来的贤明君主,他们选用人才就好像木匠使用木材一样,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几抱粗的杞木和梓材,是相当好的木料,中间可能有几尺巳经腐坏,但是高明的木匠并不把整个木材扔掉,而是用其所长,弃其所短选用人才也是这样。现在正是战国之世,诸侯之间互相征伐,非常需要有才干的人才。各囯都在招贤纳士,然而,你竟因两个鸡蛋的问题把一个能率千军万马,能征善战的将军丢弃不用,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可让邻国知道啊!”

卫侯听了子思一席话,立即恍然大悟,笑着对子思说:“我明白了,愿意接受你的指教!”遂起用苟变为将军。

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时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的父亲霍仲孺、母亲卫少儿都是平阳公主(汉武帝的胞姐)家里的奴仆。建元二年(前139)三月,平阳公主设宴款待胞弟汉武帝。当时,霍去病的姨母卫子夫也是平阳公主家的奴仆。但是由于卫子夫长得十分漂亮,又能歌善舞,汉武帝刘彻看中了她,这个偶然的机遇,使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连同她的外甥霍去病也随其来到长安,从而摆脱了奴仆的命运。

汉王朝经过文帝(刘恒)、景帝(刘启)的努力,变得十分富强,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前179-前141)。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他即位后,决心改变高祖刘邦和文帝、景帝时对于匈奴采取的“和亲”政策,多次对于匈奴的人侵进行反击。元朔六年(前123),汉武帝命卫青再次出击匈奴。这时,霍去病年已18岁,他自幼习武,武艺高强,胆略过人,雄心勃勃,因此,多次要求随军出征。尽管霍去病出身卑贱,汉武帝并未因此而嫌弃,特意吩咐卫青挑出800骑兵由他率领,并任命他为骠骑校尉。在战斗中,霍去病不负厚望,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乘夜偷袭敌营,斩杀了匈奴单于的叔祖藉若侯产,活捉了相国和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匈奴大败、望风而逃。汉武帝为了表彰他的功劳,擢封他为冠军侯。元狞二年(前121),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配合卫青为夺回“河西走廊”再次出击匈奴,霍去病率军1万余人越过焉支山(今甘肃永昌西)1000余里,歼灭敌军8900余人,缴获了匈奴休屠王用于祭天的金人,迫使匈奴浑邪王带领4万余人马投降汉朝。经过这次战役,基本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立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

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再次奉命出击匈奴。

他率兵5万余人,超过离侯山,穿过弓闾河,一直打到翰海(今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凯旋而归。这次战斗,歼灭敌人7万余人,俘获王、将军、相国、都尉等凡83人,使匈奴左贤王遭到惨败。霍去病为了悼念为国捐躯的将士,在狼居胥山(约在今蒙古克什塔腾旗西北圣阿巴嘎旗一带)举行封山仪式,祭告天地,然后班师回朝。汉王朝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事业,它制止了匈奴贵族的野蛮掠夺,维护了边郡的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巩固了汉王朝的统治地位。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霍去病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汉武帝不仅加封他的食邑5800户,升迁他为大司马,还特意为他修建了一所十分豪华的住宅。但是,霍去病雄心未巳,希望为国家再次效命疆场,彻底摧垮匈奴的势力。他对汉武帝表示自己的雄心壮志以后,坚决地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就是说,当今匈奴未有彻底消灭,我不能够就为自己的家庭私事做打算。这种以公去私的精神,表现了霍去病报国豪情的高尚品质,也是霍去病光辉一生的写照。

元狩六年(前117),年仅24岁的霍去病不幸逝世,汉武帝悲痛欲绝。特意在自己的坟墓茂陵(今陕西兴平县境)的旁边,为他修建了一座规模壮观的坟墓。如今,茂陵及其附近的霍去病、卫青、霍光墓等已成为人们瞻仰和旅游的胜地。

汉武帝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在用人问题上能够不讲门第,不论出身,而且善用人才之长,对于兴国安邦起了重要作用。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借鉴。

在《汉书·隽疏于薛平彭传》中记载了暴胜之不计小节推荐隽不疑的故事。记载说:

隽不疑字曼倩,勃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退必以礼,名闻州郡。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儡具剑,佩环块,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阁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衣冠甚伟,胜之丽履起迎。登堂坐定,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大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胜之知不疑非庸人,敬纳其戒,深接以礼意,问当世所施行。门下诸从事皆州郡选吏,侧听不疑,莫不惊骇。至昏衣,罢去。胜之遂表荐不疑,征诣公车,拜为青州刺史。

久之,武帝崩,昭帝即位,而齐孝王孙刘泽交结郡国豪杰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不疑发觉,收捕,皆伏其罪。攫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吏民敬其威信。每行县录囚徒还,其母辄问不疑:“有所平反,活几何人?”即不疑多有所平反,母喜笑,为饮食语言异于他时;或无所出,母怒,为之不食。故不疑为吏,严而不残。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隽不疑,字曼倩,教海郡人。他对《春秋》很有一番研究,被郡选拔为“文学”。因为他处处很讲究礼仪,所以在全郡都很有名。

汉武帝末年,郡内盗贼很猖狂,武帝任命暴胜之为特派巡察官员,以钦差大臣身份在渤海郡到东海郡的辖区内捕捉盗贼,监督郡国的税收。暴胜之到渤海郡和东海郡后,立即颁布了特殊法令,用来惩治捣乱的人,从而他的声威震动了渤海郡。暴胜之早就听说澍海郡有一个叫隽不疑的贤德人才。到渤海后,便派官吏去邀请隽不疑相见。隽不疑头戴进贤冠,腰佩桶具剑(古剑名),挂上玉环、玉块,穿着宽大的衣服,系着又长又宽的腰带,盛装来到暴胜之门前要求进见。守门军官让他解下腰中宝剑。隽不疑说:“剑是君子的武装,用来保卫自己,不能解下,如果不准进,我就回去。”门吏把这一情况报告了暴胜之,暴胜之立即命令开门迎请,隽不疑随着门吏进去,暴胜之见他容貌尊严,穿戴齐整,很有风度,便急忙起身,顾不上穿好鞋子就站起来迎接。到堂上坐定后,隽不疑态度非常傲慢地说:“我长居海边,久闻暴公子的威名,今天有幸和你见面谈话,很高兴。我认为,凡是做官的人,过于强硬就会受到挫折,过于软弱事情就办不好,在施行威严之后给人以恩惠,这样才能树功扬名,永享天禄。”暴胜之知道隽不疑不是一般人,所以不但不计较他的倔傲之态,而且非常虚心地听取了不疑的告诫,给以厚礼款待,并向不疑请教现今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办法。暴胜之门下的属吏,都是州郡所选出的官吏,在旁边倾听不疑的话语,都为其才华所惊异,所吸引,一直到晚上才陆续散去。

暴胜之也被售不疑的才能所折服,并写奏章举荐隽不疑,隽不疑被任命为青州刺史。

汉武帝病故后,昭帝即位。这时,齐孝王的孙子刘泽,结交了国内豪家大族企图造反,准备先杀青州刺史。售不疑察觉后,立即将他们捕获归案,给予了应有的惩罚。朝廷因为他平叛有功,将他提升为京兆尹,赐钱百万。京师官吏和老百姓都非常敬服他的威严和才能。每次去属县审察囚犯回来,他母亲都要询问隽不疑说“你为多少人申了冤,救活了多少人”

等。如果不疑给申冤的人多,他母亲就非常高兴,如果没有察出问题,他母亲就非常生气,饭也不吃。所以隽不疑做官严而不残酷。

隽不疑去见暴胜之,进门时不解佩剑,进见后,未先开口却又神态倔傲。他的举止行动,给人一种“傲慢无礼”的印象,但是,暴胜之却不去计较这些,而是待为上宾,虚心听取他的意见,尔后上表举荐,建议朝廷委其重任。暴胜之作为一个封建官吏,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尚且能够做到毫无妒贤之心,而是爱才如命,坚持全面分析人才,不以偏盖全,弃其之短,扬其所长,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十分值得从政者借鉴。

大凡有才华的人,往往会给人一种“骄傲”的印象。其实,如同隽不疑的举止,并不是骄傲,而是有才华的人特有的一种自信的表现。今天在起用类似这种人才时,往往也会发生争议,甚至借用“骄傲”一词将人才埋没。在对待“骄傲”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说过这样一段活:“‘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全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全集)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百年历史》在更详细地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采用新的研究视角,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传播、发展和演化作了系统研究和叙述。其中不乏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独到见解,能有效填补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空白。该项目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又一重要成果,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百年传播历史,以史为鉴,能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该项目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还具有深远重大的现实意义。
  •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

    《儒家的处世之道》讲述儒家思想以其对生活和生命的深刻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乃为“20世纪重大问题”之样板;立足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自编政论集,为现代性问题展开思想斗争。《论断与概念》是施米特生前自编过的两部政论集之一,包含讲演、书评、法庭陈词等,涉及范围广泛,如公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施米特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为“20世纪重大问题”的样板,此书对于中国学人思考“中国问题”应有诸多启发。
  •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治理秩序论:经义今诂

    本书是一部以儒家经典和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秩序为研究中心的政治哲学类著作。作者认为,中国的治理之道呈现在儒家十三经当中,构建今日中国优良治理秩序,须立足于中国经验,探究中国治理之道,会通中西,温故知新。作者从《论语》、《孟子》、《礼记》、《尚书》、《周易》中择取十章进行疏解,并运用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理论,从天下之大义、人心之趋向、君子养成之道、启蒙之道、客观规则之道、仁本宪政之道、健全的财政之道、治国平天下之大道、革命之道、华夏—中国之秩序想象等十方面进行阐述,从儒家的政治理论和经验中探究合理的现代治理秩序。
热门推荐
  • 还好我们在一起了

    还好我们在一起了

    她讨厌他总是一副张狂自大的样子,她讨厌他对所有女性都暧昧不清,她讨厌他笑起来会露出虎牙,她讨厌他那张妖孽的脸...越是讨厌越是被吸引,越是讨厌越是靠近,直至最后,她说:“还好,我们在一起了;否则,你还要祸害谁?”
  •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

    一次偶然的机会,穷职员尼克闯入了挥金如土的大富翁盖茨比隐秘的世界,尼克惊讶地发现,盖茨比内心惟一的牵绊竟是河对岸那盏小小的绿灯--灯影婆娑中,住着心爱的旧情人黛熙。盖茨比曾因贫穷而失去了黛熙,为了找回爱情,他不择一切手段成为有钱人,建起豪宅,只是想让昔日情人来小坐片刻。然而,冰冷的现实容不下缥缈的梦,真正的悲剧却在此时悄悄启幕……《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世界文学史上“完美之书”,村上春树,海明威,塞林格疯狂迷恋。
  • 暴虐之君:商纣

    暴虐之君:商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暴虐之君:商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暴虐之君商纣的一生。
  • 偶作寄朗之

    偶作寄朗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戏闹初唐

    戏闹初唐

    穿越了,啥,这是大唐,算了,算了,大唐大唐吧,既来之,则安之,什么,李二哭着喊着要让我当驸马,不干,不干,你想让我给皇家卖命啊,不干。
  • 狐假狮威

    狐假狮威

    流浪狐孤儿芫花,好不容易能在300岁的时候被收养,但是,资质不好的她,修炼永远是半茬子,就这样的她,还被上头派去人类世界去抓有罪的外逃的妖?完了还要遭自家人追杀,就为了九尾狐的内核来提高修为,天呐,她可真是香饽饽。不仅如此,还莫名的意外跟一个人类纠缠上了,这就算了,关键这个人还是几千年威震四方的隐族元老!她这可真是走了狗屎运了!她怎么这么优秀!
  • 加特帝国

    加特帝国

    纷乱的大陆,小人物的崛起。加特,一个卑鄙无耻的混蛋。从无到有,一步一步的往前走,从乞丐变成混混,从混混变成了走私犯,从走私犯变成了海贼,从海贼变成了商会会长,从商会会长变成了领地主,最后成为一个帝国的王。兄弟、女人、对手,都是沿途的点缀,记忆中的亮点。请各方书友品评。
  • 冷血监狱长

    冷血监狱长

    A:“只有坚实的臂膀和强壮的肌肉才能让你在这个全是野兽的监狱中生存下去”B:“没有别的办法吗?”A:“当然有了,那就是更加坚实的肩膀和更加强壮的肌肉”B:“……”
  • 江月渐欲谜人眼

    江月渐欲谜人眼

    【LOL】月白X小谜猜(双向)(异国)(无脑无逻辑)本书又名《rank欢乐多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又名《想看纯电竞的你怕是找错书了》又名《我和偶像的双向暗恋日常》PS:架空文,赛区有没有,与现实无关
  • 烈焰之誓

    烈焰之誓

    从诸神末日的神话,到魔法文明的璀璨。从人族的黑暗时代,到帝国的横扫八荒。“如今,千载帝国褪去繁华外衣露出了腐朽和虚弱。”“历史的车轮把人族的命运拉入了深渊。”“北地绝境的蛮人。”“南域荒原的兽人。”“西方大漠走出了死人军团。”“东方海族掀起了滔天巨浪。”这是末法时代的最后绝唱,这是世界史诗的伟大节点。这是一个英雄的故事。“我是索伦。”“我将恪守我的誓言。”PS:本书慢热,之后节奏会慢慢起来。读者老爷们可以先收藏肥后再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