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700000012

第12章 刚柔鉴附录(11)

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这个并不坏。”各级领导干部不要把有才能的人的这种自信当做短处而将其埋没,而应当加以重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国为民出力。

《资治通鉴卷》记载了唐太宗让大臣封德彝举贤的事情。记载说: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

“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吉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迟。

上述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唐太宗让大臣封德葬举荐贤才,过了很长时间一个也没有推荐出来。唐太宗责问封德彝什么原因,封德葬回答说:“我不是不留心,只是当今没有奇才啊!”唐太宗便驳斥他说:

“用人应当用其才能,各取所长。古时候也有过太平盛世,难道那个时候的贤才是从别的朝代借来的吗?

你自己不能知人,哪能妄说今世没有奇才呢?”封德彝感到非常惭愧。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他不仅非常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而且非常重视人才,能够扬长避短,合理适用。他始终把“择善任能”作为“立政之本”,所以才创建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唐太宗认为人才就在今世,并且各行各业都有人才。只要随时留心就能从新人、疏人甚至敌人中得到许多文武奇才。他曾反复告诫他的文武群臣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并强调对于人才不可求全责备。

任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这些理论至今仍有借鉴之处。

今天,组织人事工作者和各级领导干部选拔使用人才,更要坚持借鉴古人正确的用人思想,一方面要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另一方面也不能求全责备,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你要的是教师,那就只能要求其具有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传授能力,不必要求他兼有组织部长之才;你要的是组织部长,就不能苛求他要有文科教授的文才。

现实生活当中,一些领导干部同封德彝一样,为四化建设不是不举荐人才,就是举不出人才。其原因不是他们嫉贤妒能,就是他门缺乏识别人才的慧眼,并经常被“罗兰夫人的错觉”所制约。这是障碍发现成千上万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

郭守敬(1231-1316),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顺德邢台(今属河北)人,字若思。他在幼年的时候,就接受祖父的教养和熏陶,学到了不少数学和水利知识。后来,他又从师于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要谋臣刘秉忠学习天文地理和数学。

中统三年(1262),当时对数学很有造诣的张文谦结识了郭守敬,他发现郭守敬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并评价郭守敬“熟悉水利,思想精巧,超过常人”。于是就向元世祖忽必烈推荐郭守敬。一次,忽必烈召见郭守敬,郭守敬便向忽必烈讲述了关于水利建设的六项建议,其中包括建议修复中都(今北京)到通州(今北京市通县)的运粮河道,并在邢台等地治理河流,开设灌渠,发展农田灌溉和水运产业。听了彝守敬的建议,忽必烈非常高兴,并决定予以采纳,诸项付诸实施。忽必烈对郭守敬为国为民干事业的精神非常敬佩,感慨地说“如果所有的大臣官吏都像郭守敬这样去做事情,百姓就大会吃糠咽菜了!”

并且立即提拔郭守敬为提举诸路河渠,第二年又提升他为副河渠使。这时,郭守敬只有33岁。

至元元年(1264),郭守敬随同张文谦到西夏(今甘肃、宁夏、内蒙一带)视察。在这一带,黄河两岸有不少古渠道,其中的唐来渠,长400多里,汉延渠长250多里,其他地方还有长200多里的10多条干渠和邱条大小支渠。这些纵横交错的大小渠道可大约灌溉土地9万多顷,但是因为战争的破坏,已残废淤塞,沟断残缺,不能使用,整修这些古渠道,工程十分艰巨。郭守敬经过多方考察,提出了合理整修古渠道的方案,决心克服种种困难完成这一艰巨工程。工程整修过程中,郭守敬不辞劳苦,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只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便胜利竣工,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赞赏。到了至元二年(1265),郭守敬又被提升为都水少监。后在至元八年(1271),郭守敬又被任命为都水监,担任主管水利的最高长官。

另外,郭守敬对于天文、历法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和专长,对此,元世祖也都让其发挥作用。忽必烈在统一江南后,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加强统一,发展农业,便想制定一个误差更小、更为准确的历法。于是,忽必烈下令设置历局,对原有的历法进行更为精确地修订,并任命张文谦为历局主要负责人,郭守敬也参加这一工作。在修订历法过程中,郭守敬发挥了卓越的才能,先后研制了大小20多种仪器,共中有观测太阳位置和日食的仪器,有测月影的圭表等。这些设计精巧的大小仪器,为新历的编制提供了不少精确的数据。

至元十六年(1279),历局改为太史院,忽必烈任命王恂为太史令。为了发挥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业务特长,忽必烈又任命郭守敬为太史院的副职。至元十七年(1280),新历编制成功,定名为《授时历》。《授时历》把一年定为365,2425天,一个月定为29,530593日,达到了非常之高的精确度,是我国古代成就最为显着的历法之一。就在这一年,太史令王恂病逝,忽必烈就任命郭守敬为大史令,成为太史院的最高官吏。

郭守敬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专业奇才,而元世祖忽必烈又是一个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一代明君。所以当忽必烈一旦发现郭守敬后,就能合理地使用他,使他的专长充分得到发挥。郭守敬也不负厚望,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肃顺(1816——1861),爱新觉罗氏,字豫亭,满洲镶兰旗人。清朝咸丰帝时,肃顺深得信任,以协办大学士名义管理工部、户部政务,历任内务府大臣、尚书等职。咸丰十年,随咸丰帝到热河。次年,咸丰帝病逝,被受命为辅政大臣。因为坚决反对东、西两太后垂帘听政而被杀害。

肃顺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据史书记载,肃顺当时在朝廷内部确实是一个盛气凌人、骄恣不检、蛮横不可一世的飞扬跋扈之辈。但是,他却“才气开朗,勤于任事,论治则袭申韩法家之绪余,以严为尚。盖欲承帝意以求起积弊于衰靡之世也”。另外,他还具有一个当时一般昏庸官僚所不及的优点,就是礼贤下士,善于延榄人才。

当时,清朝选拔官吏,在上层统治者中存在着一种重满轻汉的狭隘的民族心理,对于汉族当中的一些贤能之上很少使用,致使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不能得以报效祖国。而在清廷的上层统治者中,好多都是一些不学无术甚至昏庸无道的王公贵族及八旗子弟。这种状况,对于巩固和加强清王朝的统治不能不说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但是,肃顺却十分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认为,要想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必须进一步打破民族界限,从有胆识、有真才实学的汉族知识分子中网罗、选拔为其服务的各种人才。鉴于这种指导思想,他特别注意荐举和提拔“汉员”做官吏。

肃顺不仅能够积极从汉族人员中选拔人才,而且对于汉族官员比较尊重,并注意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他“一见汉吏,立即改容致敬,或称先生,或称某翁、某老爷”,备至殷勤,优礼有力。作为一个封建大官僚,肃顺也时常纳贿,而且胃口很大。但是,他“索贿亦唯满人,若汉员之一丝一粟,不敢受也”。

受过肃顺所保举、推荐、提拔的人才中,除了有后来成为“中兴名臣”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外,还有郭篙寿、王阁运、高心夔、陈孚恩、匡源、黄宗汉等人。这些人后来大多都成为支撑清王朝封建统治的骨干力量,为稳定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

咸丰年间,左宗棠入京参加会试,上书指陈时事,因为从许多方面触及了忌讳之事激怒了咸丰皇帝。咸丰下谕将左宗棠“革举人,命顺天府五城逮捕治罪”,肃顺深知左宗棠是个难得的人才,为了保护他,“阴命文襄(即左宗棠)逸,次晨旨下,而文襄巳出国门矣”。

肃顺推举的曾国藩也是治国治军的人才。在皖南作战初期不慎失败,对此,朝廷内外交相弹劾曾国藩。对于此事,咸丰帝一度举棋不定,迟迟下不了决心,打算将曾国藩撤换掉。肃顺非常了解曾国藩的才能,便出面极力为其说情开脱。他说:“胜败兵家之常,临阵易帅,兵法大忌,不如使之带罪立功可也。”

由于肃顺的保奏,咸丰帝没有撤换曾国藩。终于成就了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功业”。

肃顺爱才闻名遐迩,“邱客常满”,“一时名士,咸从之游”。他在咸丰皇帝面前,一有机会就高唱“满将帅腐败不可恃,非重用汉臣不可”的论调,使咸丰帝借以受到影响,重用汉族人才,以期支撑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所以,咸丰帝非常器重肃顺,他的建议多被咸丰帝所采纳。

肃顺在使用人才方面,确有他的独特建树,尤其是能够不因一件小事、一次失误,或者某些短处就以偏盖全,埋没人才,并且能够扬长避短,量才使用。

尽管肃顺的人才观是为镇压农民起义、巩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服务的,但是他能够善于识才,热切爱才借才,积极举才的做法和品质,在当时是有过人之处的。所以,当时就有人议论,对清王朝来说,“肃顺有大功于国,实隐成中兴之业”。

先站在低处,然后才知道攀登高处的危险;先处在昏暗处,然后才知道置身光亮的地方会显露刺眼。

先保持宁静心情,然后才知道喜欢活动的人太辛苦;先保持沉默心情,然后才知道话说得多了很繁琐。

在人生之中有困苦次有欢乐,唯有在苦难之中不断地磨练,才能使得来的幸福长久。既要有信心又要有能屈能伸的精神。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思危才能求安,能屈才能见伸,虑退才能得进,惧乱才能保治,戒亡才能求存。

孟子曾回答学生怎样才能使国家免于灾患时说,首先在于行仁政,不仅于此,还要尽力防患于未然。国家无内忧外患,则趁此修明政治法典,如此国家自然会强大起来。成汤正是深明此理,所以,先屈国王之金身,拜伊尹这样一个小小厨子为师,然后再拜为相,如此便奠定了殷商王朝六百三十九年的基础。

商国的伊水河畔,住着一户兴养蚕桑的农家。他家里有个人叫伊尹,是个耕田种地、植桑养蚕的好手,同时,他还研究三皇五帝和大禹等英明君主的施政之道,又是一位治国的贤才。

伊尹听说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很想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于是他就作为商汤的纪子有革氏的奴隶,以厨师的身份见到了汤,并向他陈述了施政之道。此后不久,伊尹就避居到乡下去了。商场深知伊尹确实是一位治国的贤士,决定去聘请他。

成汤派出使者带着礼品去请伊尹,伊尹是个安分守纪的人,不轻易去朝中做官。伊尹对使者说:“我是一个自在惯了的人,自耕自食,不懂国家大事,多谢商王的关照与器重。”婉言谢绝了成汤的邀请。

成汤真心实意地想聘请伊尹,又派人带着更多的礼品目去。

伊尹诚惶诚恐,很有分寸地说:“我是一个平庸的庄稼汉,没有一点功劳,怎么敢妄收商王的礼物、坦然受任呢?”推辞不去。

当时,一个兮地的领主,对自己的属民有生杀之权。成汤对于伊尹的推辞,没有发怒。他想,聘请有真本领的人,是不会轻易得像招呼奴仆一样唤之即来的。成汤第三次命令使者带着珍贵的礼品,赶着装饰一新的马车去请伊尹。伊尹见成汤是诚心诚意来请,便欣然从命。

成汤亲自率众出城迎接,并以贵宾相待。他俩攀谈数日,情投意合,成汤给桀王写了一封信,把伊尹作为奇才推荐给他。

桀王见到伊尹,问了几句话,就不去理他了,更说不上重用。伊尹看到桀王倒行逆施、荒淫无道,料定夏王朝一定要灭亡。他在夏的国都期间,细心考察其政治情况,为今后讨伐夏桀做好了准备。

成汤看到桀王不重用伊尹,就请他到商国都并拜他为相,授予国政。伊尹帮助成汤,努力发展农耕,铸造兵器,训练军队,使商国更加强大。

桀王听说商国强大了,就把成汤召人夏朝国都。

当时桀王每天沉湎在酒色之中,亲近奸佞的小人,残害贤能的大臣。有个叫做关龙逄的大臣,耿直地、进谏,桀王大怒,把他杀了。大臣们个个吓得心惊肉跳,面如土色。成汤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嚎陶大哭,痛心失去了贤才。桀王借此理由,命令把成汤囚禁在叫做夏台的地方。

商国国君被囚,商国的群臣惊慌失措,伊尹更是焦虑万分,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营救成汤的好主意。他派人搜寻绝色美女、觅取各式各样的珍宝,送给桀王。同时,还私下送一部分给桀王宠信的近臣赵梁。

桀王见到商国送来的美女、珍宝,笑逐颜开,赵梁则乘机美言,桀王洋洋得意,便将成汤放回去了。

成汤亲自尝到了桀王虐政之苦,回到商都后在伊尹的帮助下,加紧操练兵马,屯聚粮草,先后征服了韩、顾、昆吾等夏王朝属国,势力迅速扩大。

公元前1711年,成汤联合各诸侯兴师讨伐夏桀,出师前发出了声讨夏桀罪行的檄文——《汤誓》。

成汤率领各路大军,在伊尹的辅佐之下,深得老百姓的支持,很快就逼近了夏朝国都。桀王带着军队仓促应战,士兵早就恨透了桀王,临阵溃散,反戈一击,桀王大败,被生擒当了俘虏。各路诸侯推举成汤为天子,建立了商朝,伊尹帮助成汤很快就安定了天下。

成汤死后,伊尹又先后辅佐了成汤的三个子孙外丙、中壬、太甲为天子。太甲继位三年,不守成汤立下的法令,伊尹多次劝告他,仍无悔改。于是,伊尹把太甲关进桐宫,责令他反省,伊尹亲自摄政。

帝太甲在桐宫住了三年,开始悔过自新,改恶从善。伊尹又派人接回太甲,把政权交给他。太甲接受了教训,勤政修德,各诸侯都很佩服,不敢作乱,老百姓也得到了安宁的生活。伊尹写下太甲训三篇,褒奖太甲施行的德政。

伊尹活了一百多岁,当了二十多年的相国,为商王朝延续六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着名的贤相。

许多有才能的人,常常屈居在蠢蛋们的手下,是因为贤者手中没有权;而无才之辈之所以能够驾驭贤者,那也只是因为他暂居尊位。就连那传说中的圣君唐尧,也是如此。当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时,他想请邻居帮个忙,即使喊‘破嗓子,也少有答理的;待他后来称王了,他就会一呼百应,令行而禁止了。

吕尚穷困,年老时,过着隐居的生活,垂钓于渭滨。周文王打猎时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后吕尚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留下千古美谈。不管是早还是迟,一个人施展才华抱负的机遇总是会有的。当它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就必须牢牢抓住,紧紧把握,切勿失之交臂。

同类推荐
  • 墨子公开课

    墨子公开课

    学习墨子的智慧,也学习墨子的精神,做一个智慧而又理智的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墨家弟子那样以苦为乐,但起码我们也要树立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习墨子那种“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精神。本书以《墨子》为基础,以浅显的道理、朴实的语言,去阐述墨子话语中所蕴含的哲学深义,对现代人生活有着重大的启示,相信对大家提升自己的做人之道,也大有禆益。
  •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当代中国的智慧论: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研究(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的内容在于述评我国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智慧说的创立者冯契的哲学思想,以及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的贡献,资料详实、论证严谨、表达顺畅、层次架构安排合理,体例格式也较为规范,是了解并研究冯契哲学的较好读本。
  •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苏格拉底之死(译文经典)

    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和处刑,是古希腊雅典城邦史,乃至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本书收录的四篇对话录,为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所著。通过记述苏格拉底之死这一历史事件,柏拉图发展了他的哲学,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苏格拉底独特的生活、思想和人格魅力。
  •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哲学其实既好看又有用

    无论是声名显赫的伟大人物,还是普通的教师家长,在讲述人生哲理的时候都喜欢运用一些经典的小故事来辅证自己的观点。对于读者而言,与阅读那些枯燥单调的理论相比,本书中的一些蕴涵哲理的小故事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新儒家如何面对现代化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视角,探讨现代新儒家的现代观,审视并展现新儒家面对现代化潮流的种种思索与探求。因此,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现代观,就成为贯穿本书的价值导向。此外,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代观也成为本书的一个参照;本书还全面反思了儒家的一些可与“现代性”关联起来的理念与价值取向。
热门推荐
  • 曼珠回忆录

    曼珠回忆录

    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一生便是一个故事。而我的故事就是你慕思禾,见了你才理解。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曼珠沙华,花开不见叶,叶在不见花。照黄泉路,守忘川河。思禾,生生世世都与你错过,既然如此,那便珍惜擦肩而过的每一瞬间吧。奈何桥上,凭栏望,思君不见君,见君已相忘。
  • 佳木忆宁相思

    佳木忆宁相思

    他是上神,因她在凡间尚有一劫,陪她魂穿现代护她一世。她穿越回来记忆中的那个他却已然不在。他同她倒在血泊中,爱她如命的爹爹也死在了她的面前,她不惜成魔只为报仇,在她要报仇雪恨的那一刻,是他,是他毁了她所有的念想.....千年前的情缘该如何续写.....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THE VIOLET FAIRY BOOK

    THE VIOLET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宝宝乖乖的

    宝宝乖乖的

    “宝宝,这是垃圾食品,不能吃多了。乖~(???)?(._.`)”勒瑾言俯身拿走了勒宝宝手上的零食“不…………(??ˇ?ˇ??)”她是他当初发现并领回家,从此便负担起了她的人生,直到人生尽头……
  • 驸马转正指南

    驸马转正指南

    魂归大古,女子翻身成了探花郎,桃花劫撞上了堂堂公主,可扰乱师中泰种田心思不止是公主的情敌,还有数之不尽的美女...
  • 玄天魔九剑

    玄天魔九剑

    不死的邪心,不灭的执念,不生的幻想,穿越时空的灵魂似乎存在,又好像梦中
  • 南明之召唤系统

    南明之召唤系统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三围开封,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来到了这充满戾气的城池,和一身份神秘的刁蛮少女相依为命,城外是闯王无尽的大军,城内是饥饿到极点,已经开始人相食的饥民,他却是发现自己有了一个神秘的全面战争系统。这个乱世变得有些不一样了。“虎豹骑与关宁军在一片石激战,谁是古代骑兵的巅峰”“禁军将士与铁人军碰撞,钢铁也要拼出血花”“魔改宝船与一级风帆战列舰,蓝海交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双面女王:勿惹7号殿

    双面女王:勿惹7号殿

    影子代理凉蔓初的新任务,竟是要让在青少年篮球界分数垫底的溪南男篮部从冠军球队‘陆北’手中拿到全国联赛冠军?!女伴男装×顶级模特×忠犬×执事×凉系少年,还有深藏不露又仿若掌控一切的王者少年,这支‘超养眼’球队的组成,对抗实至名归的最强对手组,最后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