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9700000006

第6章 刚柔鉴附录(5)

唐寅用计,平安脱身,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名声,显示了他既有远见又有计谋。而愚蠢的宁王还真以为他只不过是个癫狂的书生。唐寅运用此计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完全实现了。这正是他运用此计的妙处。唐寅是一位极为聪慧而有才能的人,他的一生,表面上狂放洒脱,放荡不羁,不受礼俗的羁绊,实际上政治上的不得志与怀才不遇的苦闷一直郁积在他的心底。年轻的时候,他和同乡不拘小节的书生张灵,纵酒放荡,不事科举。经祝允明劝说,考中了乡试第一,即解元。后因科场案牵连下狱,从此断送了一生的政治前程。在宁王重礼聘请下,他初以为自己怀才不遇、抱恨终生的日子可以结束,能够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了。但他毕竟是个精明过人的人,在南昌目睹了宁王的所作所为以后,很快判断出宁王将有异志。

而经历过科场案的他,决不愿再卷入一场叛乱之中。

于是他只得以计脱身,保全自己。当他佯装疯狂之时,必定要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举动来,这样才能使宁王府上下都相信他是真的疯癫,而不会对他起疑心。他知道如果当时他要辞职回乡的话,宁王决不会答应,而且弄不好反会使宁王对自己起了疑心,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他采用计谋,以计脱身,这在当时不仅完全达到了目的,而且在宁王叛乱被平息下去以后,也保全了自己不被株连。

就性质而言,刚柔即阴阳,刚为阳,柔为阴,为事物的两面,阳刚显于外,阴柔蕴于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彼此保持均衡是常态,一旦失去均衡,事物就会发生变化。

过柔即驯顺无骨,人则不立,曾国藩一生功名,“毁于津门”就是过柔。

过刚即挺然独立,事则不远,海瑞就是因为过刚,而一生坎坷,不获重用。

海瑞,字汝贤,琼州府琼山县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试中举人。次年进人京城,即向朝廷上《平黎策》,希望开道立县、以安定乡土。此策传诵一时,有见识的人读后大加称赞。

后来,授闽南平县教谕。有御吏来到学校视察,主管学校的官吏都跪在地上谒见,独有海瑞挺立而行长揖礼。并说:“参谒台臣应当注意礼节。这是学宫明伦堂,是师长教授学生的地方,不应当屈身下跪。”

后来,升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知县。他穿布袍,吃糙米,令家中老仆种菜自给。

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时,因驿站供应不完备而发怒,并把驿吏倒悬起来。海瑞说:“过去胡公巡查部属,命令他所经过的地方不要摆设酒食和帐幕等物。今天来人行装富足,必定不是胡公儿子。”因而下令把胡公子袋子里面的黄金数千两全数纳人公库里,并将此事告诉了胡宗宪。但胡宗宪也无可奈何。

鄢懋卿以都御史总理盐政,巡视部属经过淳安县时,供应菲薄,海瑞高声直言淳安小县,不能容纳车马。鄢懋卿很愤怒,然而素来听说海瑞的名声,只得收敛威风离去。

当时明世宗在位已久,不临朝听政,深居西苑,一心一意设道场祈祷神佛。朝廷大臣自杨最、杨爵抗疏直谏获罪后,没有人敢于议论当朝政事。唯独海瑞敢直言上书,说:“天下人皆认为陛下不称职。”

世宗收到海瑞的奏章后,压不住心头怒火,把奏折扔到地上,对左右侍臣说:“赶快捉拿海瑞,别让他跑了。”宦官黄锦在旁边说:“这个人素常有无知狂乱的名声。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皇上定当死罪,就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等待朝廷问罪,家中僮仆也都奔走离散而没有留下一个人,看来他是不准备逃走的。”皇帝因而将奏章留下,数月不做批示。

适逢世宗有疾病,烦闷不乐,召阁臣徐阶商议内禅帝位一事,对他说:“海瑞所说的话,都是正确的。这个人可与殷纣王时的比干相比拟,但朕不是殷纣王罢了。朕如今病得久了,哪里能临朝听政。”又说:“朕没有谨慎珍惜,才招致如此窘困境地。但朕若从西苑出去,返回大内,不就等于接受了此人的辱骂吗?”于是手批海瑞奏章“谩主毁君”,将海瑞逮捕入狱,并追究主使者。不久,移交刑部,拟定死罪。但刑部议罪奏章仍然留在世宗身旁,没做批示,户部司务何以尚估计皇帝没有处死海瑞的意思,便上疏请求释放海瑞。世宗大怒,诏令锦衣卫把他杖打百下,枷锁狱中,昼夜拷打审讯。过了两个月,世宗死去,穆宗即位,海瑞、何以尚一并获释。

世宗初死时,朝廷外百官大多数人不知道。刑部主事听到了消息,认为海瑞将来会被重用,就摆设酒食款待海瑞。海瑞怀疑要赴西市刑场,便恶意吃喝,无所顾忌。刑部主事贴近海瑞耳旁,密告说:“嘉靖皇帝刚刚死去,先生如今就要出狱大用了。”海瑞闻听,大声痛哭,把刚吃的东西完全吐了出来,昏厥在地上,醒后终夜哭不绝声,后海瑞获释,恢复原来官职。不久,改任兵部武库司主事。翌年(1567)初,擢尚宝司司丞,调任大理寺右丞。

海瑞历官两京通政使司左、右通政。隆庆三年(1569)夏,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十府,治所在苏州。所管属的官吏都畏惧他的威望,贪黩不廉洁的人大多自己弃官而去。

有权势人家的大门本来漆成赤红色,现在听说海瑞来到,就改漆成黑色。监督织造的宦官,也减少了抬轿和侍从的人役。

海瑞令下如暴风那样疾速猛烈,所属官吏怀着恐惧心情遵照执行,豪强中有能力的人甚至逃窜到别的郡县躲避起来。而奸诈的人大多乘机揭发人家的阴私,世家大族大姓时常有被诬告蒙受冤屈的。海瑞又减省驿站传递公文、转运货物或官员过往休息等项的冗费。因而,居官任职的人出差到这里,都得不到安排,由此而怨恨海瑞的人颇多。

都给事中舒化,上疏论责海瑞迟滞而不明白政体,应该以南京清闲的官职安置他。不久,给事中戴凤翔也上疏弹劾海瑞庇护奸诈的人,欺凌有权势的官僚地主,猎取名誉而败坏政治,等等。于是,海瑞被改任督南京粮储,但不到半年就被免职。后海瑞到云南赴任,但适逢高拱被召用主掌吏部,而高拱平素怨恨海瑞,故将海瑞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于是海瑞称病辞官,返归乡里。

万历初年(1573),张居正执掌国事,他也不喜欢海瑞,更令巡按御史去查访海瑞。御史来到琼山县深山里巡视,海瑞杀鸡为黍,与御史相对而食,御史见居室内冷落凄切,非常寒素,便叹息离去。张居正因畏惧海瑞严峻刚直,所以尽管朝廷内外诸臣上疏举荐,他始终不予召用。

神宗屡次想要召用海瑞到北京任职,只是因主执国事大臣暗中阻止未成,后海瑞被升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京都察院诸官平素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则,清廉无私,因而得罪了诸官,他们纷纷上疏毁镑海瑞。海瑞也屡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神宗慰勉留任,不允去职,万历十五年(1587),海瑞死于南京职守。

海瑞平生治学,以刚为主,因而自号刚峰,天下人称他为刚峰先生。

以柔胜刚,是中国人处世的理想境界。

柔能克刚,是中国人处世的坚定信念。

柔中含刚,刚中存柔,刚柔相济,不偏不倚,才是中国人处世的正宗。这一理想化的处世方式,一个小小的太极图表现的最为形象。在一个圆圈中有一个白色的阳鱼和一个黑色的阴鱼,阳鱼头抱阴鱼尾,阴鱼头抱阳鱼尾,互相纠结,浑融婉转,恰成一圆形,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前无后,无高无下。最妙的是阴鱼当中有阳眼,阳鱼当中有阴眼,相互包容,相互蕴含,相互激发,相互转化而又相互捉生。我们曾经对这一处世方式进行过轰轰烈烈的批判,但当我们今天凝神话视这个小小的太极图时,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它包含了宇宙中的至理,同时也是我们处理人事的最高准则。

必须指出的是,不论在历史中还是现实中,刚者居多,柔者居少,若能柔为主,寓刚于柔,其表现方式往往就是“柔道”。然而,尽管“柔道”是治国治民,为人处世的最佳方法,却由于贪婪,暴躁,逞一时之快、急功近利、目光短浅等人性中的弱点,人们一般不去施用,或是施行得不好。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以“柔道”处世,以“柔道”治国的成功事例,早已证明“柔道”比“刚道”更加行之有效,其事半功倍、为利久远之特点,更是“刚道”所远为不及的。

春秋战国时期楚归晋知窑的故事十分着名,其原因就在于知窑能够不卑不亢、外柔内刚地对待楚王。当时,晋国人把从楚国那里俘虏来的楚国公子及楚国大臣的尸首交给了楚国,希望能够换回包括知窑在内的晋国战俘,楚王答应了。在送别知窑的时候,楚王问道:“你怨恨我吗?”知蒂回答说:“两国交战,我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职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杀戮,这是君王您的恩惠。我确实没有才能,又能怨恨谁呢?”楚王又问道:“那么,你反而要感激我吗?”知窑回答说:“两国各为自己的百姓打算,希望能让老百姓平安,各自抑制住愤怒,互相原谅。两国都解放各自的战俘,以结成友好。我又能感激谁呢?”

楚王又问:“你回去以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呢?”

知窑说:“我没有什么怨恨,也没受大王的什么恩德,我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既便是这样你也要告诉我些什么。”

知窑不卑不亢地说:“好吧!托君主的福,作为囚犯,我能回到晋国,我的国君如果杀了我,我死而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而赫免了我,或是君王同意把我杀掉祭把祖先,那我也死而不朽。如果蒙君王恩宠,再让我承袭原职,按次序担任晋国的政事,率领一部分军队驻守边城,即使遇到楚国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违反礼仪,不会有二心,只好竭尽全力,尽做臣子的本分,如果说有报答的,这就是我要报答大王的。”

楚王听了这番话,知道不能折服他,就对大臣们说:“晋国的臣子真是无法争取啊!”于是,楚王用隆重的礼节把知窑送回了晋国。

楚王对知窑的这番谈话,大概有两个意图,一是想找个空子折辱晋国的战俘,一是想留下一些后路,为将来的楚、晋作战争取晋国的人心。但知窑始终不亢不卑,据实而答。逐次回驳,弄得楚文王灰头土脸又无可挑剔,最后只好以礼相送。知窑的这种以柔为主、柔中寓刚的答辩成为千古名论。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有时也能施行“柔道”。在楚、汉相争之时,项羽曾任用季布去攻打刘邦,季布多次把刘邦打得十分狼狈,甚至差点抓住刘邦,所以刘邦十分憎恨季布。西汉刚刚建立,刘邦就急不可耐地发布了一道命令,悬赏一千两金子捉拿季布,有胆敢留藏季布的人,诛杀本人及其父兄全家。季布藏到了淄阳一个姓周的人的家里,那人说:“汉朝搜查您非常急迫,快要搜到我的家里来了。您如果愿意听我的话,我才敢献出我的计策,如果不听,我就自己先抹脖子算了,免得连累全家。”季布听了他的话,他就给季布剃光了头发,脖子上套上铁圈,穿着发毛的破衣服,装在卖棺材的车里,卖给了当时着名的大侠朱家。朱家知道他是季布,还是买下了,并将他安置在田间的屋舍里。然后,朱家到了洛阳,见到了汝阳侯滕公,劝他说:“季布有什么罪过吗?臣子各为其主那是做臣子的职责啊!项羽的部下难道都能杀干净吗?现在皇上刚刚坐稳天下,却为自己的私怨去搜捕一个人,这向天下显示皇上的胸怀是多么狭窄啊!而以季布的贤能,汉朝又搜捕得这样紧急,这不是逼迫他向北逃往匈奴,或是向南逃往越地吗?把豪壮而勇敢的人赶往敌国,这就是楚王的尸体遭到伍子胥鞭打的原因啊!您为什么不偷空给皇上说说这件事呢?”

滕公心里知道朱家是个大侠客,季布一定藏在他的家里,但又觉得朱家说得很有道理,便在上朝议事的时候说了上述的话。刘邦果然被说服了,赦免了季布。季布变刚为柔,能伸能缩,在当时也赢得了美名。刘邦还召见了季布,拜他为郎中。

唐朝的玄宗李隆基,人们知他是一个风流皇帝,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至今传唱通都大邑,穷乡僻壤,但却不知他也是一个谋略家。他上台之初巧施计谋,出卖亲信部将,安抚势众权大的姑母太平公主,后来又杀太平公主一伙,自己独揽朝政,成为唐王朝在位最长的一位君主,其中故事生动而有趣述。

唐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八月,唐窨宗李旦主动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5天一次在太极殿处理政务,凡三品以上的大员的任免以及朝中大事,由睿宗处理,唐玄宗李隆基每日在武德殿理政。

李隆基由懂事开始,亲眼臣见到过武则天势力专权李唐,韦武集团把持国政,历经宫中多次人事变乱,现在当了皇帝,按理应轻松愉快地吐出多年的晦气了,可是整日里仍然乌云挂脸。原来自已虽贵为天子,大权仍在父亲之手。尤其是姑母太平公主,一心要做第二个武则天,玄宗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也大多依附太平公主,7个宰相,除魏知古、郭元振、陆象先外,另外4人都是太平的党羽。姑母太平公主把李隆基作为自己专权的政敌,两人在朝廷明争暗斗,巳延续了多年。所以说李隆基虽登台称帝,心情并不怎么愉快。

李隆基登台后,也密切注意网罗自己党羽人才,书生王据虽然家穷,因为才华出众,即被李隆基拔擢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两人经常在一起密谋诛灭太平公主之事。王据对他说:“韦后因为毒死中宗,招致天下人心不服,才能一击而中,很容易除去。太平公主是则天皇后的女儿,凶狠狡猾,朝中大臣大多归顺她,对她应该孝顺仁慈,天子当以宗庙社稷为重,为了天下安定,应去小节留大义。”宰相刘幽求是玄宗李隆基的心腹,当年诛杀韦武集团,刘幽求立有大功。他见太平公主在朝势大,玄宗苦于应付,就私下里与右羽林将军张韦密谋,想把同居宰相之职的太平公主重要党羽窦怀贞、崔是,岑羲3人杀死。两人谋划妥当后,张韦秘密请示玄宗,李隆基点头称是,要两人赶紧布置。哪知张韦谋事不密,消息传泄出去。玄宗得知消息泄密,在东宫极为紧张,思考再三,还是认为自己不能稳操胜券,担心势大的太平公未会乘机反击,自己的皇位即将不保,于是抢先进殿,向睿宗主动揭发。就在玄宗告发时,果然太平公主得窦怀贞、崔是密报,进宫向睿宗控告,说侄子隆基无端加害,要睿宗处置。容宗面对亲妹妹的诉苦,只得严词训斥自己的儿子,玄宗无法自解,就把一切责任推到刘幽求、张韦身上,并答应严加惩办。不日,崔是等人在太平公主的暗示下,让台谏上折数列刘幽求、张韦等人犯有大逆之罪,罪在处斩。玄宗不愿意在太平公主未除的情况下,先斩大将,赶忙到窨宗处说情,说刘幽求等人,立有诛韦武拥父皇登位大功,应当免死。睿宗准请,结果刘幽求由狱中放出,远流到封州(今广西梧州),张韦远流至峰州(治所在今越南河西省)。

李隆基要驱逐朝中太平公主的势力,舍得把亲信手下刘幽求、张韦作为替罪羊抛出,是心藏深谋的。

同类推荐
  • 韩非子公开课

    韩非子公开课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直是唯物主义者研究历史所提倡的观点。对于韩非子的思想,今天的我们一方面需要了解,同时更加着重其对于现代的意义,寻找其中的积极因素,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我们研究韩非子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编辑此书的目的所在。由于时代的进步,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和现代的依法治国存在着本质差别,前者的立足点是为君王服务,重在御民和保持统治者的地位和权势,与今天保护全体人民利益的依法治国不可同日而语。从当代人的立场出发,我们当然不能接受韩非子的一系列与当今时代已经格格不入的思想,但当我们站在古人的角度时,我们依然能够理解这位思想大家的智慧所在。
  •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听南怀瑾讲《论语》全集

    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学贯古今的国学大师,他潜心研究《论语》几十年,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南怀瑾先生对《论语》的解读因迥异于其他人而独树一帜,其语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须面对的事情,在深入浅出的文字之间将人生道理阐释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对做人与做事有着精辟的见解。每一位读者都可以从南怀瑾先生的精彩讲述中,领悟《论语》的思想内涵,从而将《论语》蕴藏的人生智慧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在为人处世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成就成功的人生。
  •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中心》选择以清末民初三十年间的社会与文化为背景,通过对以章太炎、胡适之为代表的“晚清”与“五四”两代学人的文化理想、学术思路、治学方法以及文化心态的描述,展现中国现代学术转型的复杂性,揭示、发掘各种被压抑、被埋没的声音,挑战以“西学东渐”为代表的“现代化叙事”。
  •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天下第一儒术:圣人说

    儒家的处世之术早已成为世人可循的经验,千百年来,《论语》《孟子》更成为世人的必读经典。本书概括了儒学中众多精华的内容,分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贫而乐,富而好礼”“德不孤,必有邻”等章节。这些穿越时空的真知灼见,对我们的人生规划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极其实用的指导意义。若能认真阅读,仔细参悟,当可为自己的修身立命找到一个可靠的解决途径。
  •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宇宙之问·《天问》新考

    何新是名振中外的著名学者,其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方面的研究早已素为人知。他在中华古典方面的研究,更为独树一帜。“何新国学经典新解”收入近二十年来,何新研究古学的全部重要著作。何新认为:中华乃是“日华”贵胃。惊世之论,石破天惊,欲寻民族文化之根者,不可不读这一套千古奇书!
热门推荐
  • 相亲九十九次

    相亲九十九次

    芳华系列之二:“开心,哪怕你今年相亲一百次也不可能完成你妈的目标,成功嫁出去的!”这是好友在陪她相亲完某一个极品男的时候说过的一句话!可惜这句话终究被她打破了,因为她终于在第九十九次相亲之后嫁了出去!董欣,小名&艺名开心,电台DJ,性格有些别扭,脑反射弧通常跟别人不在一个星球,自称来自火星!心情不好的时候喜欢找人拼酒,而清纯的外表总是让人以为她是个不会喝酒的小女孩,实际上是个酒桶!陈翎箭,32岁的大叔,陈氏集团的掌舵人!性格有些腹黑有些流氓,结过婚,后又离异,而原因据说很雷人!此人在商场呼风唤雨,手段了得,势力横跨黑白两道,号称千杯不醉,此生唯一一次被人灌醉,而且那个人还是一个女人,而且那个女人喝的比他还要多!那个女人的名字叫董欣!董欣是吗?我们的梁子结大了!于是。。。。。。推文时间:又安的完结文:【娶贤】连载文:【他来自大唐】
  • 只是怀念,别再相见

    只是怀念,别再相见

    一纸婚约,沈陌然每次做完,都会不屑的丢给安夏一塌钱!“既然做了拜金女,就要做的敬业!这样才有职业道德是不是?安小姐……”沈陌然恨安夏,恨她的所有。可安夏却是苦涩的笑了:“谢谢老板!”如果这纸婚姻是场赌约,那安夏赌他一定会爱上她!可这所有的一切,却是在那个一地鲜血的夜晚,戛然而止!“沈陌然,我们只是怀念,此生都别再相见了吧……”
  • 明日歌·山河曲(终结篇)

    明日歌·山河曲(终结篇)

    正当人们质疑赈灾银到底是一次不幸的意外,还是一场监守自盗的戏码时,这场天大的“阴谋”的主导者逐渐的浮出水面…… 到底是谁主导了这场戏?随着真相被揭开,朝堂上的权利争斗疑云和隐藏多年的江湖往事、恩仇纠葛也真相大白……
  • 暗帝,你家媳妇要逆天了

    暗帝,你家媳妇要逆天了

    凤家废物‘三少’,懦弱胆小,任人欺凌。涅槃而来,搅动风云,天地变色。当她立于巅峰之上,众人才发现,原来这位他,竟然是她?!学院之中,她嚣张狂肆,“不服?巧了,我专治各种不服!”无尽山脉,她霸气恣意,“管它铁板钢板?踹烂了再说!”虐渣升级,顺便收获一枚听话的小狼犬。凤慕歌:“我家夫君听话又乖巧,从不记仇。”众人:(瑟瑟发抖)“不!你家夫君他嗜血残暴还睚眦必报!”凤慕歌:“我家夫君不仅好看,还脾气温和!”众人:(默默流泪)“不!你家夫君他专横霸道,冷酷无情,一怒天下变色!大人,你到底对你家那位有什么可怕的误解?”某男猩红血眸危险睥睨,“你们说什么?”众人:(哭唧唧)“夫人说的对,尊上您乖巧听话、脾气温和、温柔善良、宽宏大量!错的是我们!是我们瞎!我们眼瞎!”
  • 穿越之乱世妲己

    穿越之乱世妲己

    秦朝末,风云惊变,皇权零落,阴谋诡诈,成王败寇。有女一人,纤纤素手,灼灼凤目,翻覆云雨,看破春秋!奸臣名相,太子帝王,神兽毕方,西海残凰!神之有界,我自狷狂,山河踏遍,商战不方!
  • 盛重来袭

    盛重来袭

    你的大脑真的很奇怪,为什么总想着那些色色的事情啊!如果你不是真的爱我,我当然不会把身体交给你。但是,如果我是真的爱你,那么,也许我会违背自己的原则。两个人之间的事,为什么不能正正经经的只谈感情呢?好好的爱我一下,你会死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摘星七重楼

    摘星七重楼

    千星大陆上……万兽祖地,有万兽至尊,统御万方;二十四祖兽,血脉之威,震慑诸皇。神兵之列,《周天皇兵谱》,七十二皇兵,戮圣杀皇;《玄天圣兵录》,三十六圣兵,诛天灭地。武修之途,有武之圣者,开府养灵,化灵成兵,崩天裂地,移山填海。魄修一道,有至圣天师,修神炼魄,参玄悟道,扭转阴阳,窥探生死。而紫薇星动之时,诞生的那位风流少年,生来便要搅动这片大陆的风云。这风流少年,胯下骑着墨云骓,手中执着黑铁枪,腰间别着黄玉笛,放声高歌:“我本凡尘一狂生,何惧悠悠三世情?鞭挞人间不平事,赢得万古风流名!”这风流少年,生于公国,起于王国,扬于帝国,终在五域之上!这风流少年……
  • 绿姑娘

    绿姑娘

    人生中总有一些人难以忘记,从最初的微笑,到之后的守护,发自内心的爱与纯甄!
  • 重生之弃妇医途

    重生之弃妇医途

    前生,她是一位合格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孝敬公婆。然而,她的丈夫,却喜欢上了她那位惊采绝艳的妹妹,宁愿与众多男人共享一个女人,也不愿意多看她一眼。为了家族的利益,丈夫没有将她休弃,但是她最后的结果,却是儿子夭折,她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没想到,还有重来的机会。此时,她不过才十八岁,儿子刚刚两岁,夫妻恩爱,鹣鲽情深,妹妹与夫君尚未勾搭成奸……但是,早已经对丈夫心灰意冷的她,却无意挽回他的心——她发誓,这一世,一定要自强自立,再不要活的这么窝囊;她发誓,此生必要发愤图强,苦修自己医术,保护好自己的儿子,不能让他小小年纪便离开人世;她发誓,今生一定不会为了一个男人而毁了自己的一生,让渣男贱女都见鬼去吧!于是,世上便少了一个贤妻良母,多了一位医术高超的妙手观音。Ps:这是一个贤妻良母,重生后发愤图强,终于成长为一代妖孽,并寻找到自己幸福的故事。pps:有医术、有包子、有武道、有升级等等。郑重声明:作者是亲妈,绝不虐主!
  •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运河天地之大明第一北漂

    “狼行天下吃肉,狗行天下吃屎!我们北京的老爷们儿,甭管到哪儿,必须倒下是一座碑,站着是一面旗!活,就要活出一个人样来!”北京青年任义穿越到明朝永乐初年,成了大将柳升府中一名最底层家丁武六七,从此开始了他平步青云成为大明第一北漂的欢乐传奇。五湖四海皆朋友,三教九流有亲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