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12500000006

第6章 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5)

可以说,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从未停止过。即便如此,很多父母还唯恐为孩子做得不够多,想得不够细。所以,很多时候,哪怕再苦再累,也要想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也许父母爱孩子是一种天性,不用学习便人人都会,但父母也要意识到,我们也应该像教孩子学习一样,认真地去教孩子学会去爱,学会去付出。

1.给孩子作好表率

“其身正,不令而行。”父母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对上一代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给孩子做好示范。爱有许多表达方式,离父母近的多回家看看,多帮父母干点活;家远的多和父母通通电话,节假日尽量留给父母……自己尽心而做,尽力而为。有一些小事,我们不经意间做了,却会对孩子产生影响。正如一则电视广告,妈妈给奶奶洗脚,孩子也就给妈妈洗脚。反之,如果做父母的自己都不知道付出,就很容易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恶性循环。

2.不要拒绝孩子的爱

经常有父母在孩子关心自己的时候会拒绝,甚至训斥,伤了孩子的心,打消了孩子付出爱心的积极性。比如孩子要帮父母做事时,有不少父母常会说:“用不着你,你把学习搞好了就行。”甚至会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捣乱,一边儿呆着去!”有的孩子送给父母精心制作或买来的礼物时,有许多父母或不当一回事笑话孩子,或斥责孩子没把心放到正地方,并警告孩子下不为例。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再付出关心,因为他们觉得父母不需要。

3.对孩子要有所求

父母为孩子做的一切似乎都出于本能,不对孩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要求孩子的回报。殊不知,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只会心安理得地接受,而不懂得付出。一旦父母“服务”不到位,甚至会遭到孩子的抱怨,因为他们已经把父母为他们付出当成了习惯,同时也使自己失去自己动手、为他人着想的习惯和本能。

所以,父母适当地提醒孩子来关心自己,偶尔向孩子寻求帮助是很有必要的。这可以让孩子在关爱别人的同时品味到付出的快乐。孩子只想着自己而忽略父母的时候,父母可以表现出生气的样子。让孩子知道不关心父母,父母也会不高兴的。工作太累的时候,可以求孩子帮忙洗洗袜子、收拾桌子、打洗脚水等等,虽然父母心里清楚孩子不可能做得完美,但不让孩子做,孩子就永远也学不会。当然,孩子乐呵呵地做完时,父母一定要很正经的感谢并夸奖孩子。孩子习以为常了,就会以此为乐。

4.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理解父母的付出和辛苦是孩子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起点。父母要经常与孩子交流,告诉孩子自己的辛劳、烦恼和不适(但不要唠叨和抱怨),让孩子认识和体会到父母同样需要关心和帮助。同时,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洗手绢、擦桌子、倒垃圾等,让他亲身体验父母每天的操劳和辛苦。这样,孩子与他人交往时,就会主动关心和帮助别人。

当然,父母应向孩子讲述、示范哪些行为和表情是他人寻求帮助的信号,教孩子明确他人的需要,并教孩子如何正确表达关心及向别人提供帮助。这样孩子就能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付出自己的爱心了。

此外,当孩子自私无礼不愿付出时,父母要立即制止并表示自己的失望与生气。可以用“完全收回爱”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惩罚,即对孩子不予理睬、暂时让他感到你不再爱护他,直到孩子愿意认错并道歉。在惩罚之前或之后,一定要给孩子讲明“为什么”和“以后应怎么做”。

要想使孩子获得他人的爱,首先要教孩子学会爱他人。父母都希望哪一天能享受到孩子的那份回馈的爱,那么让我们就不仅仅要爱我们的孩子,还要教孩子懂得爱,付出爱。

培养孩子能吃苦的精神

父母箴言

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绝对是一句至理名言。在当今的社会上,竞争非常激烈,现在的竞争绝对不只是知识和智力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父母必须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和能力,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在将来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足。

一位记者曾采访一个叫然然的中学生,问她:“你平常洗袜子吗?”

然然回答:“不洗。”

“那平时都是谁给你洗的?”

“妈妈给我洗。”

“如果妈妈不在家呢?”

“那只有请爸爸来洗了。”

记者接着问道:“如果爸妈都很忙,没有时间给你洗呢?”

“那就放着,等他们有时间再洗。”

“以后你长大了,谁给你洗?”

然然很坦然地回答:“长大了请保姆呀!”

我们知道,“吃苦耐劳”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当然了,这种美德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培养、自我锻炼的结果。如今却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中小学生不能吃苦,害怕吃苦。

现在,不少的父母把孩子看作是未来的希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宁肯自己吃千般苦,也不让孩子受一丁点儿累。于是,孩子从小便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缺少自立性和吃苦精神。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在缺乏锻炼的情况下,说出“长大了请保姆”这样的话来,也情有可原。但是,有些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孩子长大后自然就会具备自立能力和自强精神,现在学习成绩好比什么都强。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上了小学甚至初中的孩子不会洗自己的袜子,尚未成年就已想好将来由保姆服侍自己,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怎么可能独立地面对困难、承担责任呢?

当然,孩子不愿吃苦,拒绝吃苦,并非是孩子的过错,而是父母没有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自立能力和吃苦精神的结果。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么首先要学会吃苦。能吃苦的人,一切的不幸都可以忍受,天下没有跳不出的困境。”为了让孩子以后能够幸福,父母是不能心疼孩子吃苦的。

在德国,许多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一些学校为培养学生独立生存、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分文不带,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条件似乎苛刻了些,但却使学生获益匪浅,而他们的家长对这项活动更是全力支持,没有一位学生的父母拖后腿,走后门,搞小动作。德国的青少年不管其家里多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自己家里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则做保姆去赚钱。

加拿大的一些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生存的本领,从很早就开始训练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一位工程师的家中,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每天早上要去给各家各户送报纸,看着孩子兴致勃勃地分发报纸,那位当工程师的父亲感到很自豪:分报纸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很早就得起床,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去送,可孩子们从来都没有耽误过。

让孩子学会做家务

父母箴言

有些父母可能是因为过于疼爱孩子,也有可能是觉得孩子在一旁碍事,因此,他们一般不会让孩子帮自己做家务。其实,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可掌握一些简单的家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而且有利于责任心和义务感的培养。因此,父母应重视利用家务劳动对孩子进行教育。

可以说,让孩子做家事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之一。让孩子协助父母做家事,可以发展孩子身体和心理上的技能,还可以训练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应变能力及体能。孩子每完成一项新的任务,他的能力和自信心便会向前迈进一步。通过做家事,孩子也会有参与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孩子对家庭有份责任心和归属感,更可以让孩子更加独立自主。

在教孩子做家事的时候,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并且要不厌其烦。要知道,虽然孩子有时候会热衷于做家事,但也有可能是越帮越忙,对于这些,父母一定要学会容忍,慢慢地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当孩子慢慢上了轨道之后,父母就可以渐渐放手让其独立完成了。当然,孩子都是善变的,可能做一会儿就不想要再做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需要父母使用一些技巧了。

1.给孩子分配力所能及的家务

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状况,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一般来说,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如整理报纸、给下班的爸爸妈妈拿拖鞋等简单的劳动,但重点是让孩子观察成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如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爸爸拖的干净的地板等,以此来启发孩子干家务的欲望。四五岁的孩子可以做一些较为固定的家务,如打扫房间时让他抹桌椅、吃饭时让他收放餐具等,使孩子逐步意识到自己在做有益的事情。五六岁的孩子劳动技能有较大提高,可以让他们独立完成一些家务活,如洗碗筷、洗手绢等。在给孩子分配家务时,一定要注意安全,一些有危险的事,尤其是与电、煤气、开水等有关的劳动尽量不要让孩子做,并且在劳动强度和时间上也不宜过量和太久,以免使孩子厌烦或畏惧家务劳动。

2.陪孩子一起做

孩子是非常喜欢和家人一起做家务的,比如,和妈妈一起择菜洗菜、收叠衣物,和爸爸一起清扫房间、整理花木。如果孩子对书籍有兴趣,就可以让他帮忙收拾书房,或指导他将书分类放好,这样的工作比要求他去扫地来得有效多了。此外,还可以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换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工作情趣。

3.要及时对孩子的劳动进行表扬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十分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得到父母的承认和肯定。因此,父母应当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当然,可能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做的事情往往不能尽善尽美,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好心办了坏事,对此,父母一定不能嘲笑或呵斥,而是应在表扬优点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要求。

4.让孩子学会巧干

不管是什么样的劳动都有一定的程序,怎样做,有一个技能技巧熟练的问题,也有一个动脑筋巧干的问题。为了做好一件家务活,父母事前可以教给孩子劳动方法,当然,具体还得通过实践才能体会。

让孩子有一颗同情心

父母箴言

同类推荐
  • 有教养的孩子,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有教养的孩子,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如何让孩子有教养,是父母一直在追寻的课题,但也是父母无形中会忽视的问题。孩子的一言一行,生活修养,到头来都是“教养”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的“教养”,也许这本书,能让你找到答案。
  •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产孕妇保养与保健

    本书从女性生理常识、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婚前孕后、育儿护养、饮食禁忌等诸多方面,以科学严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全方位进行阐述,同时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

    《一本书读懂孩子心理》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全新的教育理念、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让家长更好的去理解。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你才能在应对孩子的问题时游刃有余,才能教育好你的孩子。
  •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

    《好家教胜过好学校》站在当今家庭教育的前沿,针对家长们在教育孩子过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总结出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汇集了大量可供年轻父母借鉴的有益启示,吸纳了众多学者的优秀成果,是教育专家给年轻父母的最真诚、最有价值的忠告。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本书详细剖析了家庭教育中经常遇到的典型案例,以此来提示父母,对孩子说话一定要把握尺度,注意分寸,不要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所有的父母终止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语言伤害,提醒父母们嘴下留情,在平时不经意或者生气时,也要做到言语谨慎,对孩子的未来人生负责。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睡错魔王:飙悍娘亲惹不得

    睡错魔王:飙悍娘亲惹不得

    二十一世纪的头牌杀手,却因过于强大,而让家族毁灭,穿越而来莫名的就成了人这娘亲,却竟然不知道谁才是她家宝宝的爹爹啦!实在太坑爹了,谁来告诉她,她到底招谁惹谁了啊?
  • 风华之恋

    风华之恋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讲的是青年记者殷曙初来到最艰苦的越北山区的经历。在这里他经历风雨,饱受磨难,逐渐成长为熟悉民情、政情的优秀新闻工作者。在前辈的悉心指点下,写出一篇篇惊世之作,成为业界的杰出代表。围绕着“风华一代”的群体,还有一个个鲜活而伟大的凡人形象,在物质上他们虽贫乏,但精神顶天立地,为山区教育献出了青春与生命。
  •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高效能人士的时间管理艺术

    在相同的时代,每一个人都经历相同的从生到死,但每一个人都书写着不同的人生故事。有的人碌碌无为,贫穷一生;有的人叱咤风云,经天纬地;有的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泽被后世;有的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青史留名;有的人留下了瑰伟的艺术,光烁古今;有的人创造了华美的篇章,留传万世。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之内,人生的道路如此截然不同?人的命运竟会出现如此天壤之别?问题的根本在于人们对于人生的掌控、对时间的利用。无数事实证明: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先掌控好自己的时间,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每一分钟,让每一分钟时间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 昭烈皇帝

    昭烈皇帝

    爱飙车的黑白无常撞了我,然后把我送到了混乱的三国,我该怎么办?
  • The Sportsman

    The Sports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稀见地方志提要

    稀见地方志提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田三水

    田三水

    现代得过且过小职员一朝超越竟然成了王妃,本想当个米虫没想到王爷那么悲惨,自家老爹不待见还给流放了……算了,你那皇爹不要你,我带着你过好日子去吧!什么?种地你不会?打猎你不行?来来来,我们谈谈,作为皇子这些年你都学了点啥!
  • 川江号子

    川江号子

    2005年初,以四川省音乐舞蹈研究所为主成立了“川江号子项目组”,并于2005年6月至2008年7月,分组数批在四川省和重庆市境内就“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工作。三年中历时180天,走访了18个市、县、镇,行程数千公里,直接采访号子传承人数十人,拍摄、录制及复制当地政府各类号子相关资料若干,拍摄照片数百张,并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论证会、学术交流会,对川江号子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 虚域游戏

    虚域游戏

    虚域(又名“论一个npc的自我攻略”)这是一个误以为自己是玩家但其实是不明生物的超软萌神奇物种(宿主?)带着一个在故事中据说是外挂的超蠢萌二货小白(系统?)在自己与自己之间互相攻略(自相残杀?)却是一路脱线不复返的不可言说又不可不说的超欢脱故事。重点提示:穿越,科幻,架空世界(或者又可以说是全息游戏世界),学园风,打怪生级,相爱相杀向,小暗黑,(小)偏重口,女主成长型,后期戏精上线,性格多变,男主待定,喜欢看一开始女主就狂霸拽避雷误入,不喜勿喷,打字辛苦请绕道,谢谢。(附:女主表面大咧,智商脱线,对什么都无所谓,但其实内心敏感,心思细腻,-智商一直超高在线-划重点,隐藏型)作者学生党,寄宿学校,坑品不保,入坑请谨慎,但绝不弃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