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45800000004

第4章 《当代中国哲学》原序

在中国,特别在八年多抗战时期的中国,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交通不便,即精神方面的交通似乎也很不方便,即以中国哲学界而论,有的人著成了书,但迄今没有印行。有的人虽有了书出版,但或因沦陷在上海或香港,无法运来内地,或因在这一城市出版的书刊,销行只限于这一城市附近一带,无法销行到别的城市。又如中国哲学会在抗战前两三年内,每年举行年会一次,宣读论文,讨论问题,颇有自由交换意见、切磋辩难的机会,而在八年来的抗战期中,除了1939年的夏天,在昆明举行了一次规模很小的年会外,迄今未能举行第二次年会。总之,我们很难有机会彼此互相知道同时代的别的人在哲学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我很欣幸在中国哲学界这样隔阂的情况下,我个人比较多有机会得读中国现时哲学上的许多著作,并得与中国哲学界许多人士晤谈领教。因此出版家要请我写一册《当代中国哲学》,我便欣然应允了。本册里所提到几十位在中国哲学上有贡献的人,除开极少数业已死去的,如康有为、谭嗣同、章太炎等,其余的人,或是我所亲炙的前辈,或是在北平或昆明的哲学讨论会中,我听过他们的演讲,与他们讨论辩难过哲学问题的同道,或是与我见过面通过信讨论过哲学的朋友。篇中对于他们的哲学思想的叙述,固然表示我对于他们的著作之客观地同情地了解,同时亦即表示我在学问思想上曾受过他们的益处,借这里的篇幅略表我对他们的感谢和敬佩之忱。虽然篇中有几处,我曾对于有几位先生的思想,约略加了几句极简短的批评,这并不表示我对他们缺乏同情的理解和重视,这些批评,只表示我对他们的思想有了批评的兴趣和批评的反应,我相信他们即使不接受我的批评,但至少会有宽容我批评的雅量。

中国传统的著述家有一个错误的、不健全的态度,就是他们对于同时代的人的思想学术,不愿有所批评陈述。他们以为评述同时代的人的著作,容易陷于标榜与诋毁——标榜那与我感情相得、利害相同的人,诋毁那与我感情不洽、利害相违的人。他们要等着同时代的人死去之后,然后再加评论,这叫做“盖棺论定”。记得有一位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朋友——钱穆先生,在他这书中对于那时尚活着的章太炎一字不提,虽然他与章太炎并无私交,而那时章氏年已老迈,他在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已相当确定。一直到他这书业已出版后,章太炎才逝世。于是他等着章氏逝世以后,方特别著一篇长文,讲述章氏在中国学术上的贡献。这种态度我认为是不妥[2]的,不健全的。第一,这种态度假定著述家评述时人只有标榜与诋毁两途,没有其他合理的持中平正的路途,如同情的了解,客观的欣赏,善意的批评等等,这未免自贬著述家的品格。殊不知,评论时人,抱超然的无关利害的态度虽较之评论古人为难,却应勉力予以提倡鼓励的。第二,坚执“盖棺论定”之说,亦嫌失之狭隘偏执,因为有许多人未盖棺而论已定。又有许多人已盖棺了千百年,而议论纷纭,犹不能定。若偏执“盖棺论定”之说,误认对于同时代的活着的人,社会上绝无确定的公论,根本否认“舆论”“时论”的公正性,尤属偏激。且评论之公不公,定不定,须视其评论之出发,是否基于理性,有无证据,决不应以生理方面的死或活为标准。第三,这种不评述时人的著作的态度,大有妨害学术思想的进步。因为一个著作经人评述之后,可以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促进学术思想的自由交换流通。而著述者本人经过评述者的批评或鼓励后,也可以使他加以改进和愈益努力。所以评述时人著作,实有鼓舞玉成,使学术空气浓厚并进步的好处。尤其我们应了解著作家的心理,他的著作出版后,他不怕别人的批评或攻击,他最怕的是他的著作如石沉大海,无人理会。所以评论时人的著作,不怕率直无忌,公开批评指斥,而最切戒的,是不写成文字公开评论,而但于背后说长道短,私自发出些偏狭嫉刻、不负责任的诋毁。

我自信本书对于时人的哲学著作,搜罗相当的广,我尤其要感谢北大哲学系教师石峻、任继愈两先生,还有在美国留学的韩裕文先生(他病逝在美国),是他们供给了我不少的材料。但我们所未曾读到的哲学著作,当然还是很多。即就我们所读过的著作而论,我们在本篇中的评述,或亦不免有欠公允、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除表示歉意外,只有希望不久我们中国哲学界也可以采取英美德等国刊行《当代哲学家自述集》的办法,各人自述各人的哲学思想,庶可弥补本书的遗憾了。记得张东荪先生在抗战前即曾提倡过编辑中国当代哲学家的自述集,希望在抗战胜利后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

此外我还须表示一点歉意的,就是中国哲学界有一些人哲学造诣很深,境界很高,讲授哲学,成绩很好,但因他们平日不立语言文字,使我们无得而称焉。此外还有许多非哲学界的人士,他们对于哲学的兴趣很浓,见解很好,有时以新颖有趣的思想和文笔,发挥为非专门性的著作,有时他们自己身体力行,发为事功。我们因限于体例,殊以未能略记一笔为歉。又近年来有几个大学哲学系的讲师、助教、研究生和哲学编译机关的哲学编译人员,很有不少富于哲思和研究兴趣的有希望的人才,我希望十年后有人再写《当代中国哲学》时,他们中有许多人都会占很重要的地位。总之,须知本篇挂漏的地方甚多,读者幸勿以本篇即代表中国当代哲学之全,或误以中国当代哲学即尽于斯矣。

本书第一章“中国哲学的调整与发扬”,是应《五十年来的中国》(胜利出版社,1945年5月)一书的主编者[3]之约而写的,曾以“五十年来的哲学”为题,首先发表于该书之内。兹略加修改补充,列为本书的首篇。此篇实为刊行此册的导端。盖因此篇未能写完,方承编辑者[4]的好意,提议并再三催促我写完此文,另刊单行本的。第二章,“西洋哲学的绍述与融会”,是特为刊行此单行本而写的,没有在别的地方发表过。第三章,“时代思潮的演变与剖析”,是三年前在青年夏令营的一个演讲,由樊星南君的笔记整理而成的[5]。第四章,“知行问题的讨论与发挥”,足以代表中国现代哲学中讨论得最多,对于革命和抗战建国实际影响最大的一个问题。这篇文字指出知行问题,自王阳明以来,直到近十余年,的确有了新的进展和发挥。此文最初曾分五篇发表过[6]。此五篇文字某书店曾印有单行本,但因未得我的允许,且错字太多,纸张太坏,故特略加增删,收在本书内,作为第四章。就编排的体裁论,是单就知行问题作较深广的论述。但就内容实质说,实本书中最关重要的一篇文字,望读者特别留意。因为我自己觉得这篇文字似乎对于关系中国现代哲学思想和时代思潮很大的知行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第一,明白指出知难行易说与知行合一说,不但不冲突,而且互相发明。第二,指出从知难行易说推绎出来的“能知必能行”和“不知亦能行”两原则,较之知难行易说的本身尤为重要,尤为根本且较深于学理基础,较便于指导生活,较能表现近代精神。第三,指出我们还可进一步肯定地说“由知难行易说到知行合一说”的逻辑发展,因为“知难行易说应以知行合一说为基础,不然则理论不坚实;知难行易说应以知行合一说为归宿,不然则理论不透澈”。[7]

1945年8月30日于昆明

同类推荐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俄罗斯学者卷

    本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

    《道德客观性及其限度:伦理学与政治哲学的边界问题研究》讲述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碎片化的时代,当代哲学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寻求道德客观性,但都陷入理论困境之中。这说明伦理生活包含有无法合理解决的价值冲突是我们必须接受的事实,而不是为了理论的一致性而应该清除的东西,从而要求伦理学调整对自己的本性与限度的理解,重新思考伦理学与形而上学以及与政治哲学的边界与关系问题。
  •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文集:论断与概念

    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乃为“20世纪重大问题”之样板;立足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自编政论集,为现代性问题展开思想斗争。《论断与概念》是施米特生前自编过的两部政论集之一,包含讲演、书评、法庭陈词等,涉及范围广泛,如公法、政治思想史、国际和国内政治,立足于德国作为新兴民族国家的政治处境。施米特从作为现代性问题的“德国问题”出发,纵横捭阖,针对国内政治思想的混乱,尤其针对帝国主义对德国的压迫,展开了思想上的政治斗争。施米特称“德国问题”为“20世纪重大问题”的样板,此书对于中国学人思考“中国问题”应有诸多启发。
  • 原本大学微言(上)

    原本大学微言(上)

    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热门推荐
  • 我真是辅助

    我真是辅助

    闪现墙推流星锤,弱化金箍不灭躯!????斩杀嘴炮游轮枪,干扰电磁风华舞!????惩戒隐匿光波弹,治疗青莲灼日矢!????疾跑国士身先卒,眩晕无畏花蝶扇!????狂暴契约山地裂,净化贯穿圣剑决!你能说出所有技能,算…我…输!正经简介:这就是一个开无限挂的氪金玩家,在异界不羁的一生。类型:自我定义为轻松和会然一笑!
  • 山河札

    山河札

    这是一个广袤的世界。这里有九洲十地,三荒六境,有不计其数的种族,五花八门的灵宝,沿袭千年的福地,还有一尊鼎,一把剑,一个从山村走出的少女和一段充满危险和机遇的未知旅程。欢迎走进我的仙侠世界。
  • 遥远的麦子

    遥远的麦子

    八月天,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发表小说《遥远的麦子》《黑神的别样人生》《低腰裤》《父亲的王国》等。现任某报社记者。
  • 神道凡人

    神道凡人

    天道有缺,神道不凡,少年风宁灵脉被封,少年失忆,机缘巧合加入灵元谷,一路披荆斩棘,在这修真大道,他拥有的始终不过是一颗凡心。
  • 我们的世界过客匆忙

    我们的世界过客匆忙

    遇见你们前,我们的世界在过客中匆忙;遇见你们后,过客在我们的世界中匆忙。我爱你们,无关爱情的深深的爱着你们。
  • 梨花冉冉寄相思

    梨花冉冉寄相思

    人世间的所有苦难,她都有经历,哪怕只有这短短的三世情劫,一样都没有逃离。“你可后悔?”“不悔!”她说得坚决,没有一丝的悔意存心。她说过这一句话之后,她后悔了,她在乎的人都是为她丧命。最后,她也没能逃脱那一个局……多年之后,那为她种梨树的人成就了她一直想要拥有的生活,过着平凡朴素的生活,与外界无牵无挂。
  • 谁道相思不解意

    谁道相思不解意

    相思唯一的愿望就是安度一生。但是,偏偏有人搅得她不得安生。北燕齐王冷傲孤高,对她步步紧逼。东淮皇帝雅痞狠辣,对她胡搅蛮缠。逆鳞教少主风流恣睢,对她恨爱交加。听风楼楼主邪魅娟狂,对她死缠烂打。无涯宫尊主性情不定,对她爱憎难辨。这些人俱是九州大陆最尊贵的强者。时人笑称,相思一人便可牵动九州大陆,引风云变色,倾覆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租来的婚礼(财蜜eMook)

    租来的婚礼(财蜜eMook)

    约稿约来一个笑话,见旧人的时候怎么打扮自己才能充分显示出“我过得比你好”呢?答案是:商场里Chanel专柜买条口红或眉笔,让顾问顺便帮你画个烈焰红唇妆,还有香水可以喷,然后米兰站租个铂金包,卡地亚刷卡买个钻戒,找某商务汽车公司租辆带司机的豪车……见面了聊得好打电话给司机“一小时后来接我”;不爽就说“我的司机还在等我,半小时后有一个活动”。一方面说明盛装不是为了他,另一方面成功炫完富。 然后让司机载你回去退了戒指、还了包包,不想要的话口红都能退,花费不过两小时车费100元、租包半日200元而已。 这是极端的例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龙缘(上)

    龙缘(上)

    传说天地间有护脉神,龙择君主,凤定坤位,玄龟辅国,麒麟乱世。应朝建国之初,却有谶语云:千秋业,万古城,始于龙,乱于凤,破于百里,亡于慕。多年前,乾坤颠倒,护脉神内讧,凤凰成了帝王之徵。本该威风凛凛,霸气侧漏的龙神却被赶到小河沟里,艰辛度日。委屈不能忍,龙神要逆袭!肩负复兴护脉龙神使命的小龙昭沅来到凡间寻找有缘人,辅佐其成为帝王,建立新朝。但,与他误打误撞结缘的少年乐越好像对当皇帝兴趣不大。而且,麒麟、凤凰也都对乐越虎视眈眈。“有缘人,我观你骨骼清奇,适合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