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11200000001

第1章 译序

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阿尔志跋绥夫于1878年出生在俄国南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城里,父亲曾任当地警察署长官,其母亲具有波兰血统。阿尔志跋绥夫自幼时起便酷爱绘画,后求学于哈尔科夫绘画学院。求学期间,他曾在经济拮据时,撰文贴补家用。不想,文学创作代替了绘画成了他一生耕耘的方向。

1897年,当阿尔志跋绥夫19岁的时候,他的处女作《帕沙·图马诺夫》发表,这篇关注中学教育以及中学生内心世界的中篇小说在文坛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与积极的反响。在其1905年的中篇小说《兰德之死》出版之后,文坛完全接纳了这位作家,并对这位未来之星的写作技艺与思想理念表示赞叹。这让阿尔志跋绥夫最终下定了决心,不再用颜料而是用文字去构建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世界。

作为译者,我深深地感觉到,阿尔志跋绥夫是一位会讲故事的作家,《小妇人罗曼史》《兰德之死》《关于一记耳光的故事》等,单是中短篇小说的名称本身就是一个事件:小妇人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情感经历?兰德为什么会死去?谁打了谁一记耳光,为什么?我们都清楚,选择这样的题目本身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对自己讲故事的能力不自信的作家会避而远之,将其处理成偏中性的名词描述。

我们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不仅会找到关于最初疑问的答案,而且还会陷入某种沉思。《小妇人罗曼史》远远不只是在讲述一位大龄女单身职员叶琳娜·尼古拉耶夫娜与她心仪的作家巴拉金之间的罗曼史,更是一位女性对自己情感选择和情感价值的追问。叶琳娜难道感觉不到风流倜傥的作家巴拉金在利用她的爱慕之情?她所心仪和委身的难道真的是这样一位装出忧郁而睿智的作家?她难道不是在平庸无奇、浑浑噩噩的一生与充满激情和心动的瞬间之间作选择?《关于一记耳光的故事》也远不是因为情感纠葛情人之间扇了一巴掌这样简单的故事。扎伊采夫医生在其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曾在自己无比崇拜的N教授家当家教。他觉得愧对教授的是,没有克制住年轻貌美的教授妻子利季娅·米哈伊洛夫娜的诱惑,陷入尴尬的情感纠纷中。当他实在忍受不了利季娅·米哈伊洛夫娜着实过分的举动时,扇了她一记耳光,并自觉地离开教授家。这个小说所聚焦的是情感世界中男性与女性的较量,同时也是崇高与渺小的对决。大学生因为这种情感破坏了教授在自己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而感到痛苦异常,与此同时,他也因为自己这一无所有的、渺小的穷学生能够占有遥不可及的教授妻子而感到窃喜。故事如果在扎伊采夫纠结之时结束已是精彩,阿尔志跋绥夫则让我们再次领略他讲故事的高超技艺——继续将故事推向另一层面的高潮:在扎伊采夫自责加窃喜之时,教授来找他谈心,聊起他对男女关系的洞察力与悲观认识,这让大学生对自己偷偷摸摸的行径感到无地自容,同时又对女性的乖张和蛮横表示恐怖而愤怒,而后化为一记耳光的行动。

可能大家已经感觉出来了,阿尔志跋绥夫非常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两性之间的关系,他的写作虽然完成于上世纪初,但是这些作品却似乎是为百年之后的我们——当下的读者所准备的。其间的人物关系,爱情观也是我们这个世纪的读者才能深刻理解甚至接受的。上述小说涉及爱情观,《一个人的日记》《论嫉妒》更是如此。这些故事的讲述模式多是故事套故事,借作品中的人物之口栩栩如生地将故事呈现在读者面前。与《关于一记耳光的故事》有所不同,《一个人的日记》描述了天造地设的一对——伊万诺夫夫妇:“一个女子可以填满他整个世界,可以浇灭他身体里还有一成不变的情欲中的所有欲望,并且赋予如此饱满的存在,使整个世界都变成完美的、完整的生活的七彩框架。”正是这种美好让风流的故事讲述者放弃了风花雪月,挚爱着尼娜·阿列克谢耶夫娜的妹妹纽塔。阿尔志跋绥夫从不会在美好的画面中定格自己的作品,所以我们会读到,在一个夜晚里,所有这一切对爱情的崇拜都消解了。尼娜受了风寒而被夺去了生命,伊万诺夫十分痛苦,并且后悔爱女子这么深,深得已经无法在没有她的世界里生活,他尝试着用逢场作戏来减轻痛苦,仍旧不能释怀,在痛苦时对故事讲述者坦白自己对爱情的认识:“您不要去爱任何人,不要相信这种让人头昏脑涨的拉杆,这是某人对人类的嘲弄……您一个人生活吧,一个人死去!……”经历这些之后,故事的讲述者再也没有用心去真正爱过任何一位女子。

这个故事中有着对美的彻底消解,在为尼娜送葬时,故事的讲述者所感受到的不是痛苦,而更多的是原本美若天仙的尼娜在棺材里散发出的腐烂的阵阵恶臭;这个故事里有着对爱情的彻底否定,故事讲述者离开了纽塔,不再用心去爱任何一位女子,从这个故事的结尾你会读出一种亘古的悲凉:“我独自一人面对着死亡,当它到来的时候,我将独自一人死去,没有痛苦没有折磨……”同时还有一丝感动,因为害怕去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敬畏爱情的力量。《论嫉妒》同样讨论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地剖析了两性之间相互猜疑、相互遮蔽的内心世界对相互之间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延续普希金、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对这一母题的对话。

苔菲曾说,这是一个有着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魅影的作家。阿尔志跋绥夫在《古老的故事》中延续契诃夫的避暑、疗养的时空,将来南方小镇避暑的作家、医生、画家等人聚到一起,他们所关注的核心事件:年轻的男歌唱家佩罗夫斯基与中年女性追星者离开省城隐居于此。当佩罗夫斯基第一次来到作家、医生、画家这个团体中间,和他们一起在海面上划船时,大家沉醉于歌唱家美妙的歌声中,也沉浸在快乐的心情中,大家认为这位歌唱家为了不辜负中年女性而牺牲了自己的前途,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其伟大不言而喻。所以,少不更事的女画家利多奇卡对佩罗夫斯基产生了好感,也让这孤寂的佩罗夫斯基内心深处又生波澜。如果故事定格在月夜下佩罗夫斯基送利多奇卡回家,对利多奇卡关于值不值得放弃自己的职业生涯的追问避而不答,这古老的故事已是完整,而阿尔志跋绥夫的故事注定是冷峻的:在这里有避暑人的无聊与好奇,有年龄悬殊的爱情的纠结,更有个人虚荣心的放大。这群由画家、作家、医生、大学生等避暑人组成的团体,在无聊之余想到了去拜访佩罗夫斯基的家。在拥挤的乡间小屋里,他们再次聆听到男歌唱家的歌声,当他们看到佩罗夫斯基的妻子对已经技艺生疏的表演欣喜不已,啧啧称赞,大家似乎明白了男歌唱家归隐的真正原因。

《兰德之死》中的主人公兰德是托尔斯泰精神的践行者,他不主张暴力反抗,坚持以爱来感化众人,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所有的人,哪怕此人是行恶之人。此外,他丝毫不利用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不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控制任何人。小说的题目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兰德的结局,小说情节的进展会让读者读出“忧伤”二字,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兰德的母亲、朋友,没有谁能够理解兰德的崇高。不过,在小说的最后几章,当过着苦行僧生活的兰德不顾自己健康状况,选择徒步远行去拯救陷入绝望中的朋友,在森林里死去时,我相信读者会和我的感受相似,从中读出了某种“尘归尘、土归土”的宁静。

《关于全知的故事》则让人感受到果戈理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魅影,这里有人与人之间的疏远,人与魔鬼之间的交易,整部小说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延续着阿尔志跋绥夫对死亡主题的探讨。

阿尔志跋绥夫作品中多有突如其来而又意料之中的“反转”,这应该也是为什么在20世纪初他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不过,我们也能感受到,他并非追求故事情节的奇巧,而多是呈现平淡生活下的波澜,日常的复杂,甚至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思绪潜流的拷问。除了上述小说外,《坏蛋》也不失为一个恰当的例子。

《坏蛋》一文以主人公弗伦奇被选去见证一个从法律上来说十恶不赦的坏蛋的绞刑行刑过程开篇,他带着“履行巨大的公共职责”的无比自豪感乘坐早班车去到行刑监狱,而当他看到坏蛋并非怪物,以及这个坏蛋的身躯在执行死刑过程中的反应,他对行刑的认识不再是“摘除被感染了坏疽的社会成员的手术”,“弗伦奇在整个回去的路上都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想。他像机器一样机械地走着,他整个身体都蔫了,被一种以往从来也没有感受过的痛苦所折磨。”

阿尔志跋绥夫及其作品早在1920年就被译介到了中国,特别是鲁迅先生对其偏爱有加:鲁迅先生翻译了其《工人绥惠略夫》《幸福》,1921年翻译了其《医生》《巴什庚之死》等。曾有学者统计,鲁迅先生曾从1920至1936年间在自己随笔、日记中数次提及阿尔志跋绥夫的作品。用鲁迅先生的话来概述我们编这部中短篇小说集的理由颇为恰当,“阿尔志跋绥夫是俄国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的一人,流派是写实主义,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称为达了极致。”此部阿尔志跋绥夫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其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帕沙·图马诺夫》,让其声名鹊起的《兰德之死》。这里还有作家持续关注并后来改编成舞台剧的“论嫉妒”系列中的《论嫉妒》,探讨类似主题的《关于一记耳光的故事》《一个人的日记》等,以期让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多元地接触到阿尔志跋绥夫精彩的中短篇小说。

以往给研究生开设“白银时代文学专题”课程时,我都会用到高尔基文学院两卷本的《世纪之交文学史》(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рубежавеков,国内译为《俄罗斯白银时代文学史》),16节的课时,我通常只能留给阿尔志跋绥夫片言碎语的篇幅。而当我译完他的中短篇小说集时,我终于明白了,迟迟没有给这位作家作品应有的关注,是因为这位作家的作品终将单独成集。

当我小心翼翼地将阿尔志跋绥夫推荐给学生们时,有一位同学果断地将其作品中的作家形象作为其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期待着关于这一位白银时期的作家作品在百年之后的学术研究中能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

借此机会,我也想对汪剑钊教授在翻译过程中给我的鼓励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张春晓编辑、张丹编辑在具体校稿、成稿过程中的认真负责、耐心沟通表示谢意。时隔百年的译文对话难免会有词不达意之处,还望读者诸君海涵与斧正。

薛冉冉

浙江大学求是村

2018年6月18日

同类推荐
  • 镜中的天空

    镜中的天空

    我站在被告席上,被电磁栅栏围在中间,在栅栏的外面,四台身披钛合金装甲的法警机器人严密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灰色的大理石柱子环绕着庄严的法庭,法官庞大的全息影像给人一种无形的压迫感。没有听众,没有陪审团,偌大的法庭之中只有我一个人。来自周围空间的巨大压力不停向我袭来,令我感到一阵眩晕。“本庭宣布,”法官用铿锵有力的声音说道,“被告龙仪一级谋杀罪成立,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阵嗡嗡声在我的脑海中炸响。我究竟杀了谁?我为什么被判有罪?我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记忆。
  • 刘爱玲小说二题

    刘爱玲小说二题

    现在的我,除了把窗帘紧闭,干脆把我的窗户封上了。我住在枣乡街的一排公寓楼里,地方是我自己选的,窗口刚好向着街身,和我父母的家仅隔一条马路,窗户正中的玻璃被我锯了一个圆形的洞,以便窥视到他们以及我想窥探的东西。屋子有点小,对于我一个人来说已经大得可怕。大概是六楼,我把我的两扇窗户外表涂抹得极其抢眼,几乎在枣乡街上火龙一样跳跃着,窗户上色彩斑斓,有时是鲜血般的大红色,有时是香奈尔的小黑裙,有时是蓝宝石,在过去与现实中不断变换着样子。其实,我只有一个小小的目的,就是用无数办法将那两扇窗户武装得更像窗户。
  • 老铁手传奇

    老铁手传奇

    亨利枪和猎熊枪,是老铁手最珍贵的武器。辛客妈妈客店里的酒鬼,挂在树枝上的长矛,从窗外伸进来的黑洞洞的枪口,神秘人普施,金矿的秘密……一切都考验着老铁手的智慧和勇气。一个个扑朔迷离、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在美国西部这块广袤无限的土地上展开……悬念迭起、情节生动、迷人的自然景观和风情文化、悠远的历史感,以及揉神话、探险、游记和哲理小说于一体,这些构成了卡尔·麦小说的永恒魅力。
  • 荒地

    荒地

    老黄近来总喜欢到阳台上站一时。他住的这栋楼在家属区的最里头,紧靠围墙。围墙外头有一条铁路,以前是沿线好几家工厂的专用线。如今这些工厂搬的搬关的关,铁路早已废弃不用,铁轨日渐锈蚀。铁路过去,是一大片荒地,有一些临时开垦出来的菜园子,还有几片小水塘。除了有限的几片菜园和水塘外,荒地上长满了半人高的蒿草。荒地过去,是一片新建的农民回迁社区,有一些密集的楼宇。老黄住六楼,视野开阔,天气好的时候,能望见那个社区里的人跟火柴头似的在移动。老黄在阳台上站乏了,喜欢点一根烟。尤其是吃过晚饭,一站就是一两个钟头,香烟燃掉四五根。
  • 复活的狼鱼

    复活的狼鱼

    当年福城的王府街有三个收藏大家,他们的藏品不是大家能理解的奇物,他们也不是普通的藏家。朱秀元藏镜子,最远的为宋代的铜镜子,最近的也是宣统元年的宫中藏品,朱秀元被誉为天下第一镜子。何百堂藏灯,约有几千盏灯,最远的是金代帝王完颜阿骨达的朝拜灯,何百堂也被誉为天下灯王。郝庆章藏的是化石,他的藏品并不多,但都是天下罕见的东西。他有远古的樟木化石、兽骨化石、三羽鸟化石,还有鱼化石。郝庆章的收藏当初不被福城人看好,认为他的收藏只是一个玩家的好奇,所藏的物件应不算作是藏品的范畴。藏者,藏先人之器物,藏先人之工艺,藏先人之言物者;何为藏,阅先人之技艺奇妙,传承不解之谜也……郝庆章收藏的化石为远古遗者残骸,无工艺可言,且又沾满晦气。
热门推荐
  • 教育宗旨

    教育宗旨

    歌德说:“名言集和格言集是社会上最大的财宝——只要懂得在适当的场合把前者带进会话里,在适当的时间唤起对后者的记忆。我们人类社会那些出类拔萃的名家巨人,在推动人类社会向前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他们通过自身的体验和观察研究,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感悟,他们将其付诸语言表达出来,被称之为名言或格言,其中蕴含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成为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人们将之作为座右铭,产生着无限的灵感、启发、智慧和力量,从而成为人生的航灯。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火焰之书

    火焰之书

    巴什拉通过诗学的管道,企图恢复想象与感知的联姻,即想象先于感知而存在。他提出了梦想的形而上学:我梦想,故世界通过我的梦想而存在。而在他臆造的火阵里,世界的确在他举起的火焰里得到了溶化和再铸。火打开的纯净区域,火的极限,无论是在火苗的顶端,还是火的心脏地带,火的容颜流淌着水意的颤动。于是,火成为首鼠两端的守望,物质/精神,实在/虚在,火在转身成为精神的造像时,火没有忘记自己搁在烧造之外的身体。我想,一个没有尽力去懂《烛之火》的人,就容易与诗、形上之思失之交臂。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非洲狮传奇2:成长蜕变

    非洲狮传奇2:成长蜕变

    草原上最弱小的狮子在失去姐姐的援助后能否得以成长,化茧成碟呢?
  • 在城市里逃亡

    在城市里逃亡

    欢迎来到微阅读的世界,请每天给我100秒的时间,感受心灵与心灵的互动,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忘让自己感动在一个又一个的微故事里微阅读,是指借手机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微阅读是阅读领域的快餐,口袋书、手机报、微博,都代表微阅读。等车时,习惯拿出手机看新闻;走路时,喜欢戴上耳机“听”小说;陪老婆逛街,看电子书打发等待等待时间;如果有这些行为,那说明你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微阅读”的忠实执行者了。
  • 万灵光耀

    万灵光耀

    世间万物皆有灵人乃万物灵长,有启灵之能灵师修灵力,丹师炼灵丹,器师锻灵器万灵齐聚,光耀天地间。……一则预言,掀起地灵天波谲云诡。各族争霸,山河动荡;千年布局,命运交织。蛮荒,荒芜,回溯,博弈,太古……这一切,都指向了那个神秘的终点,那个虚无缥缈的世界。
  • 反穿国民大小姐

    反穿国民大小姐

    大奕王朝史,镇国大将军被奸人诬陷,九族内皆被斩首,无一生还。苏妍一朝穿越,穿成一个被车祸的人。大奕王朝成了历史,她该何去何从……
  • 消愁典当行

    消愁典当行

    偏僻的街道转角有着一间奇怪的典当行和一位奇怪的老板。在这里典当出失恋,赎回的就是爱情。在这里典当出对亡人的思念,就可以实现阴阳的对话。在这里典当出对前路的茫然,换回的就是先知的未来。……只是,来到这里的他们都遭到同一个身着兜帽长袍,戴着白色笑容面具的中二病患者戏弄过,恶作剧过,他们不知道这中二病患者是谁,但一提到他就恨,这家伙是比噩梦还惹人讨厌的人!“喂,你不知道把刻上名字的三生石再凿掉就不起作用了吗?”大圣挽着紫霞的手吼道。“可那么大一块我搬不动……”“!!!”
  • 七天,足够了

    七天,足够了

    一觉醒来已是百年之后,世界被下了诅咒,不老不死的代价是渐渐消失的所有感情,不守规矩的人活不过七天。是谁在绝望中给你希望,是谁在黑暗里点亮你的世界,是谁在你孤立无援的时候站在你身边......又是谁亲手将刀刺进你的身体.......七天,168个小时,10080分钟,七天,足够了.......
  • 爱罢不能

    爱罢不能

    六年前的任淰以为自己是一个公主,只为等待着自己梦中的王子;六年后的现在,她才清醒的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遇不到王子的灰姑娘,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子心里住着他自己的公主;总要到了最后,她才明白,自己不过是灰姑娘恶毒的姐姐,是在破坏着别人的童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