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35500000056

第56章 番外(五) 暴风细雨——“四瑞”的番外(上)(3)

细雨语气温柔充满尊敬,态度不卑不亢,不似暴风这么“嚣张”,一干前辈听了都微微点头,以示赞许。无忧子也是火气稍减,可话语中还是不忿:“我师兄一对眼珠就此失去,从此落下终身残疾,仅凭一句抱歉,恐怕也容易了吧?”

“依道长之见,又欲小女子如何呢?”细雨反问了一句。

“这……”对方又将皮球踢了回来,无忧子一时倒难以措辞。犹豫了半晌,才说道:“兹事体大,贫道也不敢贸然做主,既然女施主与我师兄各执一词,贫道斗胆,想请女施主上武当,与我师兄当面对峙,再请在场各位尊长共同见证评判,是非曲直,自有公断,非我武当一言堂!大家意下如何?”无忧子一番说词颇为持中公允,在场的各派弟子及掌门纷纷点头,众人把目光投向暴风、细雨二人,想听听两人的意见。

细雨默然不语,只把一双妙目投向身边的暴风,柔情款款,尽在不言中。

暴风双眉微皱,语气却是斩钉截铁:“道长之言虽甚是公道,却大可不必!当晚之事,除内子与一清子外,并无第三人在场目睹,纵是上了武当山,依然是各执一词,又有何益?内子在江湖上也算小有名气,虽非顶尖儿的人物,但肆意伤人、颠倒黑白之事,还不屑为!何况武当誉满天下,内子也不会不知轻重,贸然与武当结怨,岂非引火烧身,自取烦恼?依在下遇见,此事不如就此了结,一清子道长确是德行有亏,但内子情急之下,或出手过重,在下也代为致歉!武当山之行就罢了!”说完亦深深一揖,上前执了细雨的柔荑,两人准备离开。

被暴风三两句打发了,无忧子心中满不是味儿,又见两人姿态从容,似不把在场众人放在眼里,顿时大动无名,戟指道:“呔!轻飘飘的几句话,不疼不痒的两句致歉,就想将此事揭过,未免太不把我武当放在眼里了吧?暴风,贫道见尊妇人知书达礼,这才退一步,好意请尊夫人上山,当面分说是非黑白,你却忒不知好歹,一意血口喷人,诬指我武当理亏,却是何道理?”

“好意?哼,恐怕道长心中,恨不得内子将一对招子奉上,才肯甘心吧?”暴风词锋逼人。

被说中了心事,无忧子连上一红,忙竭力辩解:“你……你……胡说八道!简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贫道出家之人,岂会如此穷凶极恶?”其实无忧子上武当之前本为绿林豪杰,脾气火爆刚烈,出家后虽然收敛不少,可旧日豪气,岂会就此尽熄?当时看到师兄变成瞎眼之人,热血充脑,的确恨不得将细雨的眼珠挖出,让她也一尝丧目之痛。可一来冷静后火气稍减,知此事别有内情,二来在场众多门派,自己纵有这心思,又怎好真的宣之于口,岂不令人看低了武当?

“哼,欲盖弥彰,不知所谓!”暴风冷冷地丢下一句,就要与细雨离开。

如果今日两人离开,天地之大,以后又到哪里去找这两人?师兄的丧目之仇岂非永远不能报?一念至此,无忧子再无暇思考,背上秋水剑出鞘,大喝一声“哪里走?”刷刷两剑,分刺暴风及细雨,出剑之快,武当派中仅次于掌门一清子,“飞电无忧”之名果然实至名归。

自古,行侠者佩剑而行,文雅高尚者佩剑,将军统帅佩剑,而剑在道教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道教的法事活动中,“剑”是降妖伏魔的神物,在道教的传承意识上,“剑”又代表着“法”。剑代表着正气,代表着决心。武当弟子特别是年轻道人外出云游,师父通常会赠送一把宝剑告诫弟子谨记道教的风范,不受一切拖累,若遇俗世牵挂,应当机立断,斩断尘缘。武当剑为轻兵器之类,其法以钩、挂、点、挑、剌、撩、劈为主,其特点是快慢相兼,刚柔相含,练习时要求剑随身走,以身带剑,应用时要做到剑与身合,身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亦需要手、眼、身、法、步神形俱妙。

无忧子脾气火爆,未能参悟道家真味,且杂念颇多,故此武当派最精妙的太极剑法并未获授。此时使出的乃是太乙玄门剑,此剑法行如蛟龙出水,静若灵猫捕鼠,以劈、挂、撩、刺、点、挑等为主,风格独特。运动之中,手分阴阳,身藏八卦,步踏九宫,内合其气,外合其形,是武当剑中的佼佼者。相传当年三丰祖师,承得全真大法,以武演道,明剑理,尽剑性,人剑合一,“翻天兮惊鸟飞,滚地兮不沾尘,一击之间,恍若轻风不见剑,万变之中,但见剑之不见人”。无忧子的剑道修为虽与三丰祖师相去甚远、甚至并未像掌门师兄臻至人剑合一的境界,可“见剑不见人”的身法却是独得个中三味。刚才那两剑“青龙出海”,端的是迅猛快捷。

好个暴风,果然人如其名,剑快,其身形更快,左手将细雨一带,护在身后,右手食指扣在拇指下一弹,将秋水剑弹开,跟着双脚出“鸳鸯腿”,迫使无忧子后撤,自己则借力后跃,与对方拉开了距离。这几下子转念之速、用劲之巧,妙绝颠毫,要知秋水剑乃天下名剑,吹毛断发,削铁如泥,若非拿捏得恰到好处,两个手指就此不保。众人见暴风露了这一手,既惊且佩,若不是彼此身份对立,年轻一辈几乎忍不住叫出“好”来。

暴风飘然落地,尽显高手风范。一落地,暴风先转身检视细雨有无受伤。细雨心中温暖,宛然一笑,“有你在我面前,我又怎么会受伤呢?”暴风这才放心,亲昵地抚了抚细雨鬓边的发丝,报之以一笑。回转身,手指无忧子,“那贼道,突施偷袭,猛下杀手,这就是你所谓的‘好意’?这就是修道之人的慈悲心?我呸!果然和你师兄一丘之貉!”

同类推荐
  • 武侠之天地至尊

    武侠之天地至尊

    重生在了大唐护龙卫一名小旗身上,一步步走上巅峰,威压天下,天地称尊。
  • 俺在大唐不得不说的故事

    俺在大唐不得不说的故事

    简介:这是一本绝对能令人捧腹大笑的喜剧小说,俺力求能写得真实一点,可谓是自毁形象啊以幽默诙谐、夸张搞笑、无厘头的方式讲述俺穿越生活的点点滴滴。周星驰那可是俺的偶像啊!(呐不给我面子,也要给星爷一个面子嘛)祝各位读者青春无悔,笑口常开
  • 弃,离,刀

    弃,离,刀

    “我这刀,出鞘必见鲜血!”——这是一个关于信念的故事。
  • 聂隐系列之劳燕分飞

    聂隐系列之劳燕分飞

    既是天赐良缘,却偏生曲折,一个非他不嫁,一个亦非她不娶,世事难料,造化弄人。
  • 荡诸邪

    荡诸邪

    刀剑啸,江湖乱。谁为龙凤?世间隐匿仙凰。白莲乱世,大明常明!
热门推荐
  • 185119班

    185119班

    在逐渐混乱的世界里面慢慢的蜕变,踏破了邪魔外道的阴谋,抒发心中不平气,纵横天下几万里。这本书讲的就是几个少年的成长的故事。
  • 脸红的青春时光

    脸红的青春时光

    本书讲的是甜美少女王甜甜与冷漠帅气老板任星辰的爱情故事。王甜甜,20岁,18岁就从家里出来工作。任星辰,22岁,刚毕业就继承家业。王甜甜一直给任星辰当保姆,任星辰很快就爱上了王甜甜,于是就开始追求王甜甜,不久二人相爱,之后王甜甜一直很努力的工作,但是后来王甜甜发现自己怀孕了,最终任星辰和王甜甜结婚了。
  • 多少往事堪重数

    多少往事堪重数

    《多少往事堪重数》选取晚清多位文苑名流的生活,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真实还原了这些名士的情感经历与人生悲欢,从一个全新的视域审视这些名流鲜为人知的有趣的另一面。该书是“述往”丛书中的一部文学作品,“述往”丛书是一套历史类图书,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重新做了梳理,具体而微,从小处着眼谈大问题;史海钩沉,探寻事件的由来或渊源。本丛书不仅有对名人、旧闻、旧物的叙述,还有助于还原被那些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历史现场。
  •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

    白雪梵音薛宝钗传

    根据脂评本《红楼梦》后三十回佚稿相关提示撰稿,力求还原曹雪芹原构思中的薛宝钗形象及其命运结局
  • 索命的镖谣

    索命的镖谣

    飞狐侠梅平和仆人巴孩骑着马踏进凤阳镇的时候,已是日暮时分。昨晚,梅平正在夜读,突觉窗外人影一晃,紧接着一道寒光透窗而入。梅平双指一捏,将一只三寸长薄如纸亮如雪的柳叶飞刀牢牢抓在手中。梅平不及多想,跃出窗外一看,星稀月朗,哪儿有半个人影?梅平号称飞狐,以身手快捷头脑机警扬名江湖,能在他面前施刀偷袭并快速逃匿,足以说明此人武功亦非泛泛之辈。这个人会是谁呢?梅平回屋,见飞刀上绑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样几个字:生死一线间,速去凤阳镇。
  • 就这样和你一辈子

    就这样和你一辈子

    讲述的是作者秦小样与自己的爱人T先生的日常甜蜜段子,有搞笑,有甜宠,也有起争执的时候。每一个日常段子,不仅仅是为了秀恩爱,更重要的是在生活背后两人互相如何相处的态度。
  • 二次遗书

    二次遗书

    入侵者打破了人类对未来所有的幻想。幸存的国家对外星文明的所作所为一致地保持沉默,而年轻人群情激奋。不久,从沦陷区传来消息:亚裔的基因能免疫外星文明的不知名武器。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准备“誓死”捍卫人类最后的尊严,他们组成抵抗军,一批又一批地飘洋过海,亲临战争。我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兴奋地写下遗书,来到梦寐以求的战场。我们坚信,这是一个英雄的时代,人类的命运将由我们改写……那个传言当然是假的。战争不是游戏,生命不能回档。当子弹撕裂肉体,我们如狗一般仓皇流窜。没有退路,没有援军,我们是乌合之众,我们是谎言的殉葬者。在绝望里,我仓促写第二封遗书,慷慨赴死。临死前,我诅咒人类:谎言将是你们的坟墓。
  • 网游之九天云霄

    网游之九天云霄

    有一天,无数双眼镜从天空中降临,在一尘不变的世界里,到底会带来什么样剧变呢?
  • 重生之千金要复仇

    重生之千金要复仇

    她的人生咋就那么悲惨了,不仅遭遇丈夫、妹妹的联手背叛,还痛失腹中孩子,让父亲万年凄凉。重活一次,她一定复仇,把他们建筑在她身上的痛苦十倍的讨回,让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渣男贱人,让他们统统下地狱,痛扁让她爱的人尊荣一生!
  • 重生之骄兰

    重生之骄兰

    那个高高在上的公主殿下有全天下所有女人都羡慕的地位、财力、容貌,但每日却不思进取、平淡度日,元嘉公主淡然一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