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42400000004

第4章 新瓶陈酒:“人民首都”的天桥

民国时期,不仅是较长时间在北京生活的外国人在自己的著作中叙写天桥,[68]就连短期来北京讲学的学者也对天桥情有独钟,并使天桥作为一个象征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再生点。1932年秋天,罗伯特·派克(Robert E. Park)在燕京大学讲学,他鼓励学生直接观察社区生活,并教授学生进行田野研究。为此,他本人亲自前往监狱和北平的红灯区天桥(Heaven Bridge, the Red-light Area in Peiping)调查,证明有用的知识可能来自甚至是最底层的人们。他的教授和身体力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社区研究的系列实践。[69]

作为新兴的平民市场,反映时代变化和北京城变化的天桥一直吸引了很多记者的注意。20世纪20—40年代,京沪两地的报纸纷纷开设专栏,有的记者更是长期跟踪访谈,进行深入的调查。这些报道主要包括:

1.敏公,《天桥之一瞥》,《北平晨报·北平里面(一)》1927年7月31日第五版。

2.阔斧,《天桥之八大怪》,《晨报·三十年前之北京》1927年8月26、27、28、30日第五版。

3.老成,《云里飞剧场改良记》,《京报·京国剧刊》1929年5月26日第八版。

4.扶平,《天桥的戏棚之瞥》,《京报》1929年3月24日第八版。

5.秋生,《天桥商场(一):天桥可为本市繁荣地,五方杂处昔今不同》,《北平日报》1930年2月14日第七版;《天桥商场(三)——坤书大鼓害人不浅,什锦杂耍各有妙诀》,《北平日报》1930年2月22日第七版。

6.《相声家焦德海访问记》,《世界日报》1932年5月11、12日第八版。

7.柱宇,《如此下处》,《世界日报》1932年11月28、29、30日,12月1、2、3、4日第八版;《掼跤家沈三访问记》,《世界日报》1932年12月23—25、29—31日,1933年1月8日第八版;《拉大片的大金牙访问记》,《世界日报》1933年1月31日至2月5日第八版。

8.姚克,《天桥风景线》,《申报·自由谈》1934年1月7日第四版;《北平素描·落子馆》,《申报·自由谈》1934年3月26日第四版。[70]

9.克非,《天桥百写》,《新民报》1939年2月28日至6月13日第七版。

10.《相声套子》,《新民报》1946年12月26日第三版。

11.侠公,《穷不怕》,《民强报》1947年4月6日第二版。[71]

尤其值得提及的是柱宇和克非的采访报道。柱宇对当时天桥有名的艺人沈三和大金牙进行了深入的采访,详细地记述下了这两个艺人所从事的掼跤与拉洋片两个行当的知识。克非的“天桥百写”持续四月,正好一百篇,涉及天桥艺人、表演、小吃、货摊各个方面,其叙述简洁,常在数百字,间或有评述,难能可贵的是不少期还配有照片。改革开放后,这些照片被人反复翻拍、重印。

在这些调查记述的基础上,张次溪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写了天桥系列专著,包括《北平天桥志》《天桥一览》《天桥杂技考》《天桥丛谈》《天桥景物图录》《天桥丛话》《人民首都的天桥》数种。出生于广东东莞的张次溪是民国二年才到北京的,先后在北平研究院、辅仁大学历史研究室工作的他一直从事北京风俗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对于天桥,他更是“特别爱好,时常留心它的演变,总想将来写一本记述天桥故事的书,像宋朝人的《东京梦华录》,以存天桥风物”。[72]为此,他不但自己时常前往天桥调查访谈,还在20世纪30年代——他对天桥最感兴趣的时候,带领赵羡渔、谢素生和方问溪等前往天桥调查。谢、方二人还一同与他“常常到天桥小红楼茶馆上,或到先农坛四面钟东南松荫下的野茶馆,买些水果烟酒,来请老云里飞谈天桥故事”,并“分别来记录老云里飞的谈话”。[73]

作为数十年都专注于天桥调查研究的专家,张次溪的代表性成果是成书于20世纪30年代,但直到1951年才出版的《人民首都的天桥》,它是张次溪“研究了天桥三十年来一个总结”。[74]该书虽然分了九章,实则是四个方面的内容:1.一、二、三章分别从天桥外在景观、诗文中的天桥、游乐的演进等方面谈天桥的变迁;2.四、五、六三章分别从天桥卖艺的种类、艺人、撂地场子及表演内容四个方面描写天桥卖艺表演的群像;3.七、八章叙写的是天桥的摊贩和吃食;4.末章介绍天桥调查研究可能有的方法。如李景汉为该书作序所言,这本书“已经做了搜集资料和描写”的工作,“使人对于天桥的过去情形,一览无余,无论是在学术方面或在实用方面,均有贡献”。[75]周作人的序言也说到,“我喜欢次溪的天桥志,觉得它有意思,有意义”,并认为专讲天桥近时演出的曲艺和杂技的第四章与叙述百年来天桥艺人事迹的人物考的第五章,“加上若干难得的图画,差不多把天桥演艺方面的面相整个地映写出来了,在这上面可以说是空前的成功的著作”。[76]

根据“周序”,可知这本书原名“天桥志”,是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一二年就编好的,而且书稿一直保存在周作人手中。1950年,周作人将稿本还给了张次溪。在张次溪对意外保存完好的旧稿“破费了三个月工余时间,把这些材料精密地组织了一番”后,[77]该书于1951年以“人民首都的天桥”之名出版。但是,这样一本“空前的成功的著作”,也是当时自觉划清界限,并告别过去,服从于党的宣传工作者角色的张次溪本人顺应新形势大加修改、重新编排、精密组织的描述性著作,[78]刚出版就遭到“停止出售”的噩运。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处出版科审查组对《人民首都的天桥》一书审读报告认为,该书是“反动的”,命名为“人民首都的天桥”是“不恰当的”。除对李景汉序言和天桥调查研究方法中所犯的政治错误的批评之外,该报告的其他措辞严厉的批评是:1.称“白莲教匪作乱”,称“义和团为匪军”等引用反动的旧资料不加以批判,从而诬蔑中国农民革命;2.错误地歌颂“旧报人”邵飘萍、林白水二人为革命先烈;3.“真是荒谬已极的盲目歌颂”妓女赛金花;4.没有批判地引用了许多封建反动的旧曲艺唱词,诸如“侮辱不识字的劳动人民”的相声《假斯文》词、诬蔑山西挖煤工人为“杨七郎猪八戒”的太平歌词《十不黑》词、侮辱山西人民的拉大片《绣花鞋》词等;5.无论是在前面附的人物画像,还是第五章天桥人物考中的介绍文字,“所描写的艺人,绝大多数都是弯腰曲背、作揖叩头、丑态毕露的人物。这是对天桥艺人极大的侮辱”。鉴于如此之多的反动因素和不足,审查组提出了两条处理意见:1.本版应附印勘误表后,再继续发售,勘误表应将包括政治性错误在内的全部错误校正;2.写书评给予严格批评。[79]

与老舍和过去的自己成功划清界限,从而创造了一例向毛泽东思想转化的“景观”不同,[80]也与话剧《龙须沟》的成功和光环不同,人和作品都改得不彻底的张次溪成了在当时强调必须绝对服从与顺从的新的支配性意识形态的反面教材和牺牲品。这种责难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后。在为《天桥史话》所写的序言中,熟悉张著的史树青说:

由于此书内容近于“新瓶装入陈酒”,未能体现时代风貌。时当建国之初,随着社会改革,天桥已发生巨大变化,书中所述,有的已成陈迹,有的正在消失,使读者有新旧不分之感。其书作为近代北京社会变迁史则可,人民首都的天桥则与当时客观存在不尽相符。[81]

可见,张著当年被禁止出售的根本原因是书名的问题。大历史的逻辑很简单:人民的首都自然处处都是新的,是好的,人民首都的天桥同样也应该是新的,是好的,没有对旧天桥、旧首都、旧社会的批判,只描述旧天桥的书肯定就是不好的,是有问题的,是反动的。其实,张著也明确地记述了人民政府对作为天桥一部分的龙须沟的改造,并这样写道:“解放了,人民政府不修东单牌楼,不修西单牌楼,偏偏要修龙须沟,首先照顾了劳动人民的利益,这就可以证明今天的人民政府,才真正是人民的政府。处处为着人民着想,这是我们梦想不到的事。”[82]但是,与老舍《龙须沟》的主体和主题就是要宣扬新社会的好不同,张次溪这些只言片语的表扬和绝大部分文字都实录的主体虽然指向的是日常生活的城市景观,却没有能够将天桥转喻为新北京、新中国、新社会的缩影,没有将注意力投注到“平视中的城市形象”,更没有能够同时表现天桥这个城市空间、都市景观与整个国家的三重解放。这对掌握着话语权的审查者而言,人民首都的天桥不但是“失声”了,而且也被凌辱和“失身”了。

尽管有不同程度的变动,但是改革开放后的1988年和2006年,《人民首都的天桥》分别被中国曲艺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印,这本身就是对当初审读报告的否定。[83]该书的原创性使得它成为后来不同的写作者写作天桥的基础。

除张次溪多年杰出的调查研究外,1936年分三册由北平时言报社出版的云游客(连阔如)的《江湖丛谈》也是对1949年以前老天桥众生相记述的重要著作,尽管它不单单是记述天桥。正是因为常年行走在江湖、行走在天桥的连阔如的记述,该书同样在改革开放后一版再版,当然也按照时下编者的旨意对原著进行了新的编排、删改。

1949年之后,记者关于天桥的报道经历了“文革”前对新天桥新气象新人的颂扬到改革开放后对健在老天桥艺人的深度访谈。这集中体现在记者白夜、沈颖著的《天桥》中。[84]该书是两位记者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当时尚健在的“大狗熊”孙宝才、成连宝、朱国良等老天桥艺人的访谈。这些访谈保留了大量鲜活的口述材料。稍后,北京市宣武区政协编撰的《宣武文史》,尤其是1993年印出的第二集,辑录了不少老艺人的自述以及由专人整理出的关于老天桥和老天桥艺人的资料。

在新的调查材料基础之上进行学术写作的则有成善卿的《天桥史话》。与张著相较,该书有如下特色:1.多了一些类别,如面具、泥塑等民间玩意儿,鸡毛小店、剃头挑子等服务行业,皮匠摊儿等修理业,当当车等运输业,当票局子等特殊行业,半日学校。这些内容弥补了周作人当年读张著时的遗憾,即“只可惜这里关于天桥的货物即是摊贩的事情没有说及”[85]。2.把张著的“天桥人物考”译写为“民间艺人的摇篮”,并新增了张著中未曾记述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天桥卖艺的侯宝林、高凤山等晚期艺人。老天桥是“民间艺人的摇篮”已经是当下北京对天桥感兴趣的异质性群体获得认同的最大公约数。3.记述了旧社会的“恶”,设了“鬼蜮横行的罪恶世界”“日寇在天桥的滔天罪行”和“天桥居民的悲惨生活”三章,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总结了人民政府在新中国初期对天桥的改造与重建,展望了天桥的美好未来。

该书与大历史叙事相符的基调,实事求是、褒贬得宜的风格,指向未来叙事的清晰的时间线索,使在张著那里“失声”与“失身”的人民首都的天桥恢复了记忆与尊严。这种与“旧”的决绝,不但使得史树青作序,还赢得“定会不胫而走,洛阳为之纸贵”的赞词。[86]

在已提及的董玥那本关于民国北京精深的著作中,她特别强调天桥作为旧货市场的象征意义,并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北京比作一个巨大的“古董旧货市场”,而循环再生的“废物利用”(recycling)就是民国北京生活的重要内容。她将天桥比作20世纪早期北京城存放杂物的“阁楼”(attic),并分别从可视的细节与不可视的整体、假货与真表演、艺人组织和游艺园三个方面浓描出天桥是北京城废物回收与利用中心的地位。[87]这样,杂吧地天桥首次在学者关于北京城的研究中被放在了核心位置,摆脱了学界对天桥的关注长期停留在事象描述、赞美新社会的基本叙写风格,既使天桥成为审视北京的视角,也使天桥成为20世纪早期北京的隐喻。

新近,国内民俗学界也有人将天桥与牛街、大栅栏、宣南会馆、厂甸庙会、琉璃厂一道,作为北京宣武区的“标志性文化”进行书写,强调其作为平民市场的特征。[88]与上述诸书不同,当然也是在前述著述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访谈,拙著《空间、自我与社会——天桥街头艺人的生成与系谱》在翔实地论述“天桥街头卖艺文化的历史脉络、传承机制和博弈规则”的基础上,“思辨了人的‘异化’与文化传统式微之间的关系”[89],并欲以此入手,打通地理、社会、文化和身体各个空间层次之间的门户机关,探索民俗学研究“人”的可能性。[90]虽然将杂吧地天桥这个空间置于“城市生理学”的整体情境之中进行了阐释,但该书研究的重点仍然是人。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国学全知道

    青少年国学全知道

    中国古代的个人修养,主要是儒家道家的修身思想,如本章介绍的“厚德载物”“格物致知”“天人合一”“守静存养”,等,这些都是个人修身的核心内容。
  • 街角的老北京

    街角的老北京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阿龙伴随着这座古都一起成长,他看到处处皆文化的老北京正在渐渐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里,灯火璀璨、人声喧嚣的现代都市逐渐崛起,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于是写下《街角的老北京》,将目光投向北京的街头巷尾、古寺园林,并将目之所及且依稀尚存的原汁原味的老北京的风物图景记录下来。
  • 传统的味道

    传统的味道

    本书为作者深入“非遗”发源地,实地探访一个个乡村,与传承人交谈,欣赏他们的技艺,听他们讲故事,用通俗的视角,生动可感的语言文字,去记录、展现和揭示,那些蕴藏在山东大地上的深厚坚实而又源远流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阐发出齐鲁文化的当代意义和恒久价值,留住民族记忆背影,构建和谐精神家园。
  •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以孝励人(中国孝文化丛书)

    本书通过对旌表制度的源流与流变、旌表的方式与流程、旌表的事例与作用的论述,以使读者能够对古代孝与旌表制度有一个更为详尽的了解。但愿读者通过本书,丰富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接受民族精华的洗礼,冲破世俗偏见的误区,更加理智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善待父母子女,和谐家国关系。
  • 作家访谈

    作家访谈

    《作家访谈》是QQ阅读旗下一档访谈节目,曾邀请到江南、马伯庸、美女变大树、关河五十州等知名作家。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不一样的一代人

    不一样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也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故事,或许是我,或许是你,或许是他。从人生低谷走出的人们,在这里,你能看到你失败时的心酸,也能看到努力的艰辛……当然也不会少了成功时的喜悦!自强者,天不负!!最美的青春应该与祖国同在,与时代共鸣,90后就要做不一样的一代人!老人新书,希望大家支持!
  • 说林下

    说林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娇妻在演艺圈

    小娇妻在演艺圈

    阮棠版:在没有遇到周知方之前,阮棠的日常一般是:吃饭、拍戏、睡觉。遇到周知方之后,她的日常又多了一件事:爱周知方爱周知方爱周知方Y(^_^)Y周知方版:遇到她之后,周知方终于理解了那句他曾经嗤之以鼻的话。“当你想要和一个人共度余生的时候,你会希望你的余生尽快开始。”“阮棠,在遇到你之后,我希望我的余生能够尽快开始。”兢兢业业十八线小演员×豪门总裁周知方码字小白,第一次写文有什么bug欢迎指正(●'?'●)??
  • 殿下太高冷

    殿下太高冷

    她蕙质兰心,是云家不受重视的长女。他心性凉薄,是尊贵的东宫太子,又因父皇对他母后的愧疚被捧于万人之上。最初,她被选上千般不愿,他似乎也只钟情于安良娣一人,岁月荏苒,一切事物都在悄悄发生转变~
  • 圣安东的诱惑

    圣安东的诱惑

    《圣安东的诱惑》是法国大作家福楼拜(1821–1880)的小说代表作,1849年初稿,1856年次稿,1872年三稿,1874年全文定稿正式出版,跨越二十五年,其间福楼拜完成《包法利夫人》《萨郎宝》《情感教育》三部长篇小说,本书的写就几乎贯穿了作家的整个创作生涯。小说取材自圣徒传说,即埃及修道士安东(约251–356)在沙漠中抵御各种诱惑的事迹,西方艺术中有不少以此为素材的作品。1845年,福楼拜的妹妹卡罗琳新婚旅行前往意大利,福楼拜同行,他在热那亚的巴尔比宫看到据说出自荷兰画家老勃鲁盖尔之手的油画《圣安东的诱惑》,获得写作灵感,而少时读过的拜伦诗剧《该隐》和歌德诗剧《浮士德》也给了他颇多启发。小说分七章细致描绘了安东在一个夜晚产生的精神幻象,魔鬼、示巴女王,还有安东自己的弟子将不计其数巨大的诱惑摆在他面前:财富、权力、享乐,乃至更具诱惑性的:神祇、礼仪、经文、圣谕……魔鬼以科学之名,制造迷障,隐藏起宇宙的秘密。从夕阳西下到晨曦渐上,幻梦不断,最终,安东从迷局走出,迈向新生。小说以散文诗体(或称诗剧形式)写就,反映出对宗教妄念的反叛、对物欲社会的厌弃,是作家投入“热狂”的一部作品。
  • 优秀小学生分类作文一点通

    优秀小学生分类作文一点通

    本书打破传统作文书的枯燥刻板,采用全彩四色印刷,根据作文内容插配了精美的图片。加上新颖别致的装帧设计,变化多样的版式,为小学生打造了学习作文、提升自我的全新平台,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让作文成为一种时尚,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 我从门的那边来

    我从门的那边来

    我从门的那边来,到你的世界去,拨动命运的线,却不曾停留。看过让人流连忘返的风景,体验过各种不同的人文,经历过你想不到的各种冒险。你站在这里别动,我去买个橘子。我叫乱来但我从不乱来л???????(?????)?(新人新作)
  • 重铸仙域

    重铸仙域

    一个小城少年,走在复仇的路上,遇上了道法妙深的老仙人、恐怖强悍的奇妖,还有各种温婉淑娴的大家闺秀、灵精鬼怪的小女子……重铸仙域,是巧合?还是宿命?
  • 网游之从大江湖开始

    网游之从大江湖开始

    叶无德是一个重生者,前世被人陷害,导致公测后一年才能登录游戏。这一世重生归来,他势必走向人生巅峰。【注意,这是爽文,毒点很多,受不了的可以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