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83400000002

第2章 人格具有统一性和整体性

解读儿童行为的前提是了解他的整体人格

儿童的心理非常奇妙,当你走进儿童的内心,会发现它的方方面面都令人着迷。最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一定要展开儿童的整幅人生画卷,才能更好地理解儿童的每个行为。儿童的每个行为都反映了他的整体生活和整体人格,如果不结合这些常人难以窥见的背景来对行为进行解读,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儿童行为的含义。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人格统一性”。

行为和表达协调发展并逐渐形成单一模式,这就是人格统一性的发展。这种发展开始于童年早期,生活的要求迫使儿童以一种统一的模式进行反应,这种应对环境的统一模式不仅构成了儿童的性格,而且使儿童的每个行为都个性化,以区别于其他儿童的类似行为。诸多心理学派忽视了人格统一性这一事实,虽然有些学派对此有所提及,但是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在心理学理论和精神治疗技术研究中,我们经常看到某个特定的姿势或者表达方式被单独拿出来讨论,似乎它可以自成一体,不需要结合其他因素一起考虑。有些心理学派将这些表现形式称之为“情结”,其理论假设是可以将它和个体的其他行为分开并单独进行讨论。但这样的做法就如同人们把单个音符从整段旋律中抽取出来,然后试图单独理解这个音符的意义,完全不考虑旋律中的其他音符。这是不恰当的做法,但不幸的是这种做法开始流行起来。

个体心理学十分反对这种常见的错误做法,如果这种做法被应用于儿童教育,则会后患无穷。惩罚理论就是如此,只单独考虑某个行为。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想一下,如果因为孩子做错事情,我们采取了惩罚的措施,一般会导致什么后果?某种意义上来说,惩罚理论确实考虑了儿童人格的整体印象,但是惩罚对儿童来说仍是弊大于利。如果儿童多次犯同样的错误,教师或者父母容易对儿童产生偏见,认为他们不可救药。但如果这个孩子平时表现不错,那么他即使犯了错,我们也不会很严厉。但以上两种处理方式都没有考虑问题的根源,我们应该在整体理解儿童人格统一性的基础上处理问题。以上两种处理方式就如同把音符从整首旋律中抽取出来,单独理解音符的含义。

有时我们会问孩子:“为什么这么懒惰?”虽然了解原因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我们不要期待孩子真的知道原因。同样道理,当我们问孩子为什么撒谎时,也不要期待他告诉我们原因,他很难说出个所以然来。苏格拉底对人性的了解如此深刻,千百年来,他的名言一直在我们的耳边回响:“人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连苏格拉底都觉得了解自己很难,即便心理学家也很难找到答案,我们又怎么能期待一个孩子回答这么复杂的问题呢?要理解个体行为的意义,首先要掌握理解整体人格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描述儿童的具体行为、他是如何实施的,而是让我们学会理解儿童面对任务时的态度和想法。

我们用下面的例子说明了解儿童的整体生活背景有多重要。有个13岁的男孩,他是家里的老大,8岁前他是独生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过着予取予求的生活。毫无疑问,父母对他宠爱有加。他的爸爸性情和善、安静,他很享受儿子对他的依赖,但由于他是一名军人,需要经常远离家门。自然这位男孩与妈妈的关系比较近。他的妈妈聪明、善良,她试图满足这个依赖而固执的儿子每一个心血来潮的想法。但她也经常为儿子的缺乏教养和胁迫行为感到恼火。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时比较紧张,主要因为男孩经常向母亲施压,对她颐指气使、百般戏弄。总而言之,男孩以令人难受的方式对待家庭成员引起关注。

男孩的妈妈为此相当恼火,但他的本性不坏,所以他的妈妈只能一再容忍,仍然任劳任怨地帮他整理衣物,帮他辅导功课。男孩坚信妈妈会帮他解决所有问题。显然,他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直到8岁,他在小学的表现都相当好。妹妹出生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转变,男孩与父母的关系逐渐恶化。他开始自暴自弃,完全不爱惜自己。一旦他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扯妈妈的头发、捏她的耳朵和拽她的手,让她不得安宁、濒临崩溃。他拒绝改正这些行为,反而随着妹妹的长大,他更加坚持这种行为模式。小妹妹很快成为他戏弄的目标。虽然他还不至于伤害妹妹的身体,但是他对妹妹的嫉妒非常明显。他的恶劣行为始于妹妹的出生,这是因为家庭成员的增加使得家庭成员的排序发生了变化,他由独生子变成了长子,不再独享家人的宠爱,他的行为由此发生改变。

儿童对情境的认识并不基于客观事实

当儿童出现不良行为或者出现某些令人不愉快的迹象时,我们一定要考虑首次出现问题的时间点,以及诱发问题的原因。在上述案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虽然很不情愿,但我们不得不使用“原因”这个词,一般人很难理解为何妹妹的出生会是哥哥变成问题儿童的“原因”。但这种情况确实时有发生,我们只能认为哥哥对妹妹的出生存在认知偏差,我们不能把妹妹出生和哥哥变坏这两件事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因为我们不能断定年幼孩子的出生一定会导致年长孩子的变坏。如果一块石头往下掉,我们能够断定它肯定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速度下坠,但是个体心理学的调查研究证实,心理的“坠落”不存在严格的因果关系,个体不时犯下的各种错误都会影响他将来的发展。

毫无疑问,人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肯定会犯错误。这些错误及其结果并存,主要体现在一些失败事件或者错误定位上。心理活动需要设定目标,而在设定目标之前要对事件进行判断,做判断就意味着有犯错的可能。早在儿童时期,设定目标的行为就已经出现。一般来说,儿童在2~3岁的时候开始为自己设定一个追求卓越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个体以自己的方式朝着目标奋斗。尽管儿童设定的目标通常存在一定的错误判断,但该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儿童的行为。儿童会通过具体的行动落实自己的目标,并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安排,以便对目标进行持续的追求。

我们要牢记儿童对事物的主观认知决定了儿童的发展。当儿童遇到新的困难情境时,已有的错误认知会限制他们的行动,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来说也很重要。环境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影响并不取决于客观事件或者遭遇(例如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而是取决于儿童如何看待这个事件或者遭遇。这是反驳因果理论的充分依据:客观事件与绝对含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客观事件与错误认知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不同个体对同一客观事件可能存在不同的错误认知。

我们对心理活动进行探讨时要注意:决定行动方向的是观点而不是客观事实。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看待事物的观点是行为和人格形成的基础。恺撒登陆埃及的事件就是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它很好地说明了主观想法是如何起作用的。当恺撒跳到岸上时,他踉跄了一下倒在地上,罗马战士认为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尽管这些战士很勇敢,但是假如恺撒没有伸出他的双臂大喊:“非洲,你是我的了!”这些战士早已经掉头撤退了。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事实与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事件如何产生影响与个体的人格有关,结构化、良好整合的人格决定了事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大众心理和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有时人们的大众心理会让位于理性思维,这与当时的情境无关,大众心理和理性思维都是个体自动自发产生的观点,只与个体的主观认识有关。但通常在个体尝试过错误的观点之后,理性思维才会出现。

儿童的行为模式由他设定的目标所决定

回到男孩的故事,他会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他不再讨人喜欢,在学校里没有丝毫进步,但他依然我行我素,不断惹恼别人,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他人格的完整表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要他打扰别人,就会立即受到惩罚。他的成绩单可能非常糟糕,或者学校会给他的父母寄投诉信。情况没有任何改善,最终学校建议他退学,因为他看起来并不适合学校生活。

退学回家正是男孩求之不得的结果。他的态度再次体现了行为模式的一致性,他始终秉承一种错误的态度,难以改变。他最基本的错误观念是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确实要对他进行惩罚,惩罚的理由应该是这一错误观念。由于这个错误的观念,他总是试图让妈妈围着自己转。他如同一位君王,享受了8年的绝对权力,但他的妹妹出现了,他突然被摘下了皇冠。为此他拼命地抗争,试图夺回失去的皇位。这是他的另一种错误态度,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样的态度本质上没有任何恶意。当儿童对新情境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也没有人对他进行指导,他只能孤军奋战,这时敌意才会出现。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已经习惯了全家围着自己转,家人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那么入学时,情况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教师要关注多个学生,不可能像家人一样只关照某个孩子。因而当有孩子想获得额外关注时,这会让教师感到恼火。对于被宠坏的孩子来说,这种情境充满了危机。但一开始,这孩子其实远没有恶意,远没有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由此可见,案例中的男孩的个人生活计划和学校要求的生活计划是相互冲突的。我们可以用图解来呈现这一冲突,将男孩的人格方向及目标与学校设立的目标分别画出来。两者的方向完全背离。儿童设定的目标决定了行为的方向,他的整个人格系统只由这一目标所指引,除此以外别无他物。但另一方面,学校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正常的生活模式。因而两者冲突不可避免,但是学校不了解个体的心理特点,没有体现出教育和管理的宽容,也没有相应的化解措施。

男孩内心主要的动力和欲望是希望妈妈只为他一个人服务。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控制我的妈妈,我一定要独占她。但实际生活中,他还有其他活动和任务。人们期待他有独立做事的能力,期待他把学校的书本纸张都整理妥当,可以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井井有条。这些要求如同给一匹狂奔的野马套上一驾马车。

在这种情况下,男孩的表现肯定会受影响,但了解真实的情况后,我们会对男孩产生更多的同情。在学校里,对这个男孩进行惩罚不起作用,这只会让他更加确信学校没有他的容身之处。而学校开除他、要求家长把他带走,男孩会觉得正中下怀。他错误的认知方式就像一个陷阱,他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他觉得自己获得了胜利,因为他又可以真正拥有妈妈了。她必须只围着他一个人转,这正是他的目的所在。

当我们了解事实的真相,我们必须承认采取惩罚措施毫无用处。例如孩子上学经常忘记拿书,是因为他知道忘了拿书才能让妈妈为自己操心。这种行为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整体人格的一部分。人格的所有表现都具有统一性,男孩只是按照他的生活方式行事。他能够始终如一地按照自己的逻辑行事,证明以下假设是错误的:他不能完成学校的任务是因为能力低下。一个能力低下的人不可能将自己的生活方式始终如一地执行到底。

这个非常复杂的个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处于与男孩类似的情境。每个人的个人目标、对生活的理解很难与既定的传统社会准则完全保持一致。以前我们认为传统社会准则神圣不可侵犯,然而如今,我们开始意识到社会制度不是圣旨,也不会固定不变。它们不断发展变化的驱动力就是社会个体的不断抗争。社会制度为了个体利益而存在,并非个体为了社会制度而存在。的确,社会意识使个体获得了心灵的救赎,但是社会意识并不意味着强迫个体接受千篇一律的社会模式。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体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述关于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思考适用于学校的教育,也适用于问题儿童的处理。学校一定要懂得将儿童视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将他视为值得培养和值得发展的人,同时学校一定要懂得从心理学的角度判断儿童特殊的行为。正如我们所说,我们不能将这些特殊的行为看成整首旋律中的单一音符,而要结合人格的统一性去理解该行为。

同类推荐
  • 现代崇拜心理学

    现代崇拜心理学

    崇拜心理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犹如心灵中燃烧的熊熊圣火,它使人感到有所寄托,有所期望,有所追求。科学、正确、适度的崇拜心理能够引导人们走好人生之路,并产生正确的行动方向和行为后果,带来美好的人生。
  • 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

    《与自己相处》指出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压力的加大、网络科技的发达等因素,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交流沟通方式、交友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巨变,人与人之间的感觉也越发疏离,于是很多人都产生了一种孤独感。事实上,“人生而孤独”。在孤独的人生旅程,人们往往寻找安慰,寄托渴望,将人生依附于他人,也因此迷失自我,深感空虚和痛苦。本书通过对家庭生活、职场,婚姻、人际关系等日常生活的多个维度进行心理解析,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处理孤独感,更好地与自己相处。
  •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色彩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息息相关。蓝色的天空,纯白的云朵,翠绿的树木,火红的花朵……没有色彩,世界不会这么绚丽,生活不会如此多彩。
  •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八面玲珑的处世绝学

    本书提取了众多著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理论精髓。与一般的成功学教程不同,它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全方位探讨创造成功,助您成功是本书惟一的目标。在介绍方法与技巧时,又引述了各领域的名人事例,作为典型加以分析。
  • 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哈佛教授常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这是一本关于哈佛和心理健康的书籍,是给予心灵营养的成长箴言录,提升心理素质的智慧枕边书。本书不仅故事精彩,行文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哲理的点评,能为青少年的心灵送上一道滋补的鸡汤。书中每章附有哈佛教授的名言,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温言细语就仿佛在耳畔:与此同时,还有哈佛精英介绍以及相关名人名言,让我们能从伟人那里学习到成长的经验和强韧心灵的妙方。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受益一生的财富,青少年要健康成长,本书精心演绎的精彩不容错过。
热门推荐
  • 赤潮

    赤潮

    傍晚时,美灵和佳霞从镇上回来了。国强站在楼上,看着那辆蓝色的摩托车沿着村道开进来。摩托车开得很快,不时颠簸一下,佳霞的头发在风中飘了起来。佳霞这一年小学毕业。国强对镇上的中学不放心,虽然养鲍鱼还欠着钱,可和村里稍微像样点的人家一样,国强还是咬咬牙,选择为女儿交一笔不算便宜的择校费,让她到城里去读书。佳霞从摩托车后座上跳了下来。她穿着条花裙子,长得长手长脚,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和女儿相比,美灵又黑又瘦,眼眶塌陷着,曾经娇嫩的脸蛋现在显得有点儿憔悴了。国强从楼上下来时,他的小儿子佳敏也从屋里跑了出来。
  • 女秘书廖玫儿

    女秘书廖玫儿

    本书讲述廖玫儿与四个男人之间的情感及利欲周旋。几年的时间,让她从清纯到复杂,令人捉摸不透。她做过工厂工人,小保姆,普通文员,助理,她爱过别人,也被人爱过,好与坏,爱与恨,如何说得清?到最后,她会选择谁,还是寂寂芳华,一无所获?
  • Feast of the Goat
  • 霸道豪门:女人,别来无恙!

    霸道豪门:女人,别来无恙!

    “顾苏苏,你完了!”怀孕两个月,男友和闺蜜背叛将她逼上绝路。再醒来,她成了顶着无上光环的首席特工,身负重任混迹娱乐圈,却不想……“顾苏苏,你是我的女人!”某夜,男人强取豪夺之后,霸道地宣告着她的所有权,顾苏苏冷哼,“沈少,就你这连膜都破不了的长度?”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当她任务失败的时候,这男人却搂着她的肩膀,语气暧昧,“她从此以后,你的任务就是伺候我!”
  • 今夕何夕,吾君可好

    今夕何夕,吾君可好

    玄灵大陆,明曦国,落日森林。傍晚,今日的落日森林天色不同于往常的昏暗,而是异常的明亮。……
  • 调教魔尊

    调教魔尊

    ☆☆☆☆☆☆☆推荐新文☆☆☆☆☆☆☆☆开新文了,依然还是女强文《庶女谋略》欢迎收藏~☆☆.☆.☆.☆.☆.☆.☆.☆.☆.☆.☆.文静,本是现代豪门文氏长女,商界女王,死后却意外穿越异世,重生在大衍皇宫。本想独自一人自在逍遥,谁知竟在不知不觉中惹出了这一桩桩情债,不仅失了身,最后竟是连心也失去了。原本一个人的逍遥之旅,最后却是成了九个男人一个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佛语:情不问因果,缘注定生死。且看前世的商界女王,如何立身于暗涛汹涌的大衍皇朝,步步惊心!********************************************************利益之争,从来不讲手段。有人得利,必会有人失利。然而,追逐半世,得到的,究竟是真是假。或者,聪明一世,只有放手,才能真正得到。********************************************************这是个神奇的大陆。魔、人、仙界共存于世。而不论哪一界的生灵,他们最终所向往的,都只有那遥不可及的天界。这是个简单的大陆。只要天下大乱,传说中的神宝必会现世。那,是通往天界之门的钥匙。传说是真是假,神宝是虚是实,他们从不思考,只是选择相信。然而,一个来自异时空的女子,却打乱了这所有一切。魔界王子,人界帝王,武林侠士,全都为她而争,为她而动。********************************************************——水潋滟,X大普通的女大学生而已,平生只爱财。初降异世的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因这小小的毛病,而被卷入别人早已设计好的圈套之中,变成狐狸,成为一个霸道男子的宠物。——沈傲绝,江湖人称‘月魔’,魔界王子转世。狂傲嗜血,冷酷无情,对狐狸深恶痛绝,见之必杀的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有养狐为宠的一天,更不要说,对其细心呵护,体贴入微,甚至……——司徒昊,原本是凡人界的帝王,一心只将大好江山置于心中,此生唯愿做个古今少有的贤君。然而,却在某一天,为了一个绝色美人,毅然放弃了自己的皇位和追求,走上了修仙之路。——楚天行,武林第一大派天星阁阁主,更是才华横溢,武艺高绝,一副皮相,美得雌雄莫辩,妖艳异常。
  • 别闹!我的大魔王

    别闹!我的大魔王

    一直信奉以上三大准则的宁多多,永远坚信自己是“魔王”中的美少女,美少女中的“大魔王”,但当遇上无论是美貌还是武力都比自己更胜一筹的“混世魔美男”,是不是就只能束手就擒了呢?
  • 都市之神尊出天

    都市之神尊出天

    神界花风流奉神帝之令缉拿魔界强者魔霸天!神尊出天,一念万千。然而当他来到这灯红酒绿、繁华无际的都市……“妖精,别闹(ー_ー)!!”“唉唉唉,妹子你手放哪的?”“靠,别钻我被子了!”……这,这到底是咋个回事啊。老子上辈子欠你们的么?此刻,却见一群人呼啸而来,对着他就是各种诱惑!妈蛋,那个脱裤子的男的过分了啊!花风流泪奔了:“救命啊!饶了我吧!”
  •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人人都羡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有些妖魔化了,现实中能有那样的神机妙算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是神机妙算对于我们来讲也并不是遥远的传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来获得一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 重生日本之以剑称圣

    重生日本之以剑称圣

    这是一个很愉快的重生者的故事,没什么大仇大怨,也没什么金手指,作为重生者就是他最大的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