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83400000001

第1章 儿童教育心理学导论

关注并引导儿童的发展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的教育问题与成人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这两个问题。但不同的是,成人有一定的自我引导能力,而儿童还不够成熟,因此成人对儿童的引导至关重要。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任由儿童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自行发展,经过两万年的时间,他们最终可能会达到一个成年人的文明标准。但如此良好的环境和如此长的时间当然是不现实的,因此成人必须关注并引导儿童的发展。

这里最大的问题在于人们不懂如何正确引导儿童。对于成人而言,要了解自己的爱憎悲喜已经够难的了。要了解儿童并用正确的知识引导他们,更是难上加难。

个体心理学特别关注儿童的心理,这不仅为了理论本身,也为了阐明成人的性格和行为。与其他心理学方法不同,个体心理学不允许理论与实践脱节。它注重人格的统一性,并研究影响人格发展和人格表现形式的动力。正因为个体心理学对实践的重视,所以它的知识是科学的,是经过实践检验过的智慧。无论心理学家、父母、朋友还是个体本身,如果他们掌握了这些知识,他们将会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学以致用,懂得如何用个体心理学的知识引导人格的发展。

基于个体心理学的这种研究方法,它的理论要义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认为个体的行为由人格统一性所驱动和指导,人类的所有外显行为都反映了个体内在的心理活动。因而,我们会在第1章整体介绍个体心理学的观点,在后面各个章节中再详尽地阐述儿童心理教育的各种问题。

人类的发展存在一个基本现象,那就是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充满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自婴儿时期起,儿童便开始朝着一个无意识形成但又无时不在的目标奋力成长,以使自己变得伟大、完美和卓越。这种追求目标的活动反映了人类独特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而且它支配着我们生命中所有的具体行动。它甚至主宰着我们的思想,因为我们不是客观地思考,而是根据我们已经建立的目标和生活方式来进行思考。

每个人的身上都隐含着人格统一性。个体既表现出人格的统一性,也对统一性进行个性化加工。因此个体是塑造自己人格的艺术家,他既是一幅画作也是这幅画作的画家。但一名艺术家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同样,个体难以完全了解自己的身心,不可能事事完美,相反,他可能相当脆弱而且非常容易犯错。

我们在构建个体人格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人格的统一性并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而是以个体看待生活的主观认识为基础,它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目标。人们对事实的看法不一定符合现实,因此生活在同一现实世界的人们进行自我塑造的方式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些看法有些合理,有些却很荒谬。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经常对个人的心理问题和障碍进行处理,尤其要纠正童年时期的认知偏差,因为这些认知偏差会影响我们后续的生活。

以一个具体的个案为例,有一位52岁的女士,她的问题是喜欢贬损比她年长的女性。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她认为她的姐姐夺走了所有人的关注,为此她总是感到低人一等、得不到他人的重视。用个体心理学的纵向观察方法来探讨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女士无论在童年还是中年,她都有着相同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动力:首先她总是害怕得不到重视,其次她会因为他人受欢迎而感到生气或愤怒。尽管我们对这位女士的其他生活及她独有的人格统一性一无所知,但我们可以根据这两个已知的事实进行推测。这时心理医生就如同一位小说家,他必须用一些明确的行动主线、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对来访者进行人格构建,而且他必须以这种方式进行构建才能保持人格的统一性。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可以预测这位女士在特定情境下会出现怎样的行为,也可以清楚描述她的人格“生命线”,她会发展出怎样的人格特征。

所有的儿童都有与生俱来的自卑感

个体追求卓越或者构建目标的行为,促进了个体的人格发展。对此,个体心理学提出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假设:自卑感。所有的儿童都有着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刺激他们通过改善现状来消除自卑感。个体处境的改善会减少自卑感,心理学认为这是一种补偿机制。

但是自卑感和心理补偿机制使犯错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自卑感也许可以促使目标的达成,但也可能只是带来心理上的调整,个体的内心感觉舒服了,但他与客观事实离得更远;或者因为有自卑感看起来是件很糟糕的事情,为了克服自卑感,似乎唯一方法就是发展心理补偿机制。尽管这种补偿机制的发展存在必然性,难以避免,但有时丝毫不能改变个体的实际问题。

我们可以将儿童划分为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儿童都发展出明显的补偿性人格。第一种儿童天生体质较弱或者存在先天缺陷;第二种儿童受到的教育非常严厉,他们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第三种儿童集宠爱于一身,受到过度溺爱。我们以这三种儿童为例说明三种基本情况,这样方便我们更好地研究和理解其他正常儿童是如何发展的。尽管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先天残疾,但令人惊奇的是很多孩子都或多或少表现出类似行动不便或者身体机能不良引发的心理特征,而这些心理特征最初是研究者在残疾儿童这类极端个案身上发现的。缺乏关爱或者被溺爱的儿童类型也有相应的心理特征,事实上所有的儿童都或多或少具有其中一种儿童的心理特征,甚至两种儿童的特征兼而有之。

以上三种类型的儿童都会产生缺失感和自卑感,作为一种补偿,这种处境的儿童会产生追求卓越的进取心(Ambition)。自卑感和追求卓越是同一基本事实的两个方面,两者密不可分。在病理学上,很难说强烈的自卑感和过度追求卓越这两者哪个更有害。他们一起进行或高或低和有节奏的波动。就儿童而言,我们发现强烈的自卑感唤起了他们过度的进取心,就如同为灵魂注入了毒药,儿童会一直感觉不到满足。这种不满足没有任何好处,因为它由不恰当的野心所驱动,只会导致徒劳无功。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过度的进取心可能已经缠绕并渗透进个体的性格特征和言谈举止中。它如同一种长期存在的刺激物,使得个体很敏感和警惕,以免自己受到伤害或践踏。

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个案中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人,他们的能力发展停滞不前,变成我们口中“神经质”或者古怪的人。当这类人越陷越深,他们只会为自己考虑而不会为他人考虑,他们会变得不负责任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都变成彻头彻尾的利己主义者。我们发现他们有些人逃避现实和客观事实,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们做着白日梦,与幻想相拥,仿佛这些虚幻就是现实,最终他们成功获得了心理的平静。通过在脑海中构建现实,他们使现实和心灵达成了和解。

社会情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晴雨表

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心理学家和父母需要注意个体的社会情感发展程度如何。社会情感是个体正常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任何导致社会情感或者集体情感减弱的干扰因素都对儿童的心理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社会情感是儿童正常发展的晴雨表。

围绕社会情感的相关原则,个体心理学发展出它的教育理念。父母或者监护人不能让孩子只与一个人建立依恋关系。如果儿童真是只与一个人建立依恋关系,那这名儿童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有效适应将来的生活,甚至可能适应得很糟糕。

了解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程度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观察他入学时的表现。一入学,儿童就要面临人生当中最早和最严厉的考验之一。儿童要面对学校这一新环境,进入新学校可以体现学生有没有做好面对新环境的准备,尤其是他有没有做好面对陌生人的准备。父母普遍缺乏如何为孩子上学做准备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人回忆学校时光时觉得那是一场噩梦。当然,管理得当的学校常常可以弥补早期教育的不足。理想的学校是家庭和广阔的现实世界之间的中介,它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也是教授生活知识和生活艺术的地方。我们在等待理想学校发展起来,以克服父母教育儿童的不足,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关注父母错误的教育方法。

学校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凸显出家庭教育的不足,但这也恰恰说明学校的教育环境还不够理想。假如父母没有让孩子学会如何与其他人相处,这些孩子到了学校会感到很孤单。而别人会觉得他们独来独往很奇怪、难以靠近,久而久之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变得越来越稳固。儿童正常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他们逐渐变成问题儿童。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学校只是将家庭教育的潜在问题暴露出来,但人们会因此归咎于学校,认为这些问题是学校造成的。

究竟问题孩子在学校是否能取得进步,个体心理学还没有定论。我们比较确信的一点是,如果一个孩子开始在学校遭遇失败,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信号并不意味着知识教育的失败,而意味着心理教育的失败。这说明孩子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他们体会到一种挫败感,并开始逃避正常的发展途径和任务。他们竭尽全力试图找到轻松、自由和容易成功的途径。他们偏离了社会所认可的途径,用自己的方法获得优越感以对自卑感进行补偿。与社会认可的正常发展途径相比,把社会道德责任感抛开对他们来说更不费力,更能凸显自己的厉害和征服感。

然而,尽管他们的外在行为看起来嚣张跋扈、无所畏惧,但内心往往很懦弱和不堪一击。这样的人总是试图做那些肯定会成功的事情,以此来显示自己很强大。我们可以观察有类似行为的罪犯,尽管他们表面不顾后果、胆大鲁莽,实际内心却胆小脆弱。在相对安全的日常环境中,我们可以看到儿童会通过一些不经意的动作暴露自己的软弱。例如,我们通常会看到孩子(成年人也是如此)站不直,总是要倚靠某些东西。以前人们会用一些传统老旧的方法来理解和纠正这些行为。但用这些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他们会对这样的孩子说:“身体不要靠在其他东西上。”实际上,要处理的问题不是孩子把身体靠在东西上的这种行为,而是他需要获得支持的心理感觉。人们可以通过惩罚或者奖励轻易地说服孩子不要再把身体倚靠在东西上,放弃用这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软弱,但是他需要得到支持的这种强大需要会因此得不到释放,他的问题会继续存在。有经验的好教师可以读懂这种行为,并用共情和理解来消除深层的问题。

从某个单一的迹象,我们可以推断个体存在什么样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特点。在以上这个案例中,从这个孩子无法摆脱要倚靠东西的行为,我们可以肯定他存在焦虑和依赖的特质。将他和我们所熟知的案例相比较,我们可以推断出他的人格特征,而且能够确定这是一个被过度溺爱的孩子。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有什么性格特征。这类儿童的特征在作恶多端的坏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共同的遭遇是在孩童时期遭受过虐待。因此他们逐渐发展出冷酷的个性,变得容易嫉妒和仇恨。这种嫉妒和仇恨的性格特征并不专属于穷凶极恶者,普罗大众也会出现这种特征。这样的个体在照顾自己孩子时,会认为这些孩子不应该过得比他们自己的童年更快乐。我们发现不仅某些父母对待孩子时有这样的想法,有些照料别人孩子的人也会出现这样的想法。

这样的观点和想法,并不一定出自恶意。这只是反映了那些受过严厉教育、缺乏父母关爱的人的心态。这样的人可以说出很多好听的理由和格言,例如“不打不成器!”他们会给我们举出无数的证据和例子,但这并不能使我们信服,因为僵化、专制的教育方式没有任何用处,事实证明它只会使孩子与教育他的人更疏离。

通过对不同又相互关联的不健康症状进行探索及实践后,心理学家可以建构出个体的人格系统。借助该人格系统,人们可以揭示个体隐藏的内在心理过程。在研究中,我们用这个人格系统对个体的各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每个方面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个体完整人格的特征。尽管如此,只有我们在每次考察中都得到同样的结果,我们才会感到满意。个体心理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我们不能将其理论框架和概念系统生搬硬套到被研究的个体身上。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个体,我们绝不能根据个体的一两种行为表现就得出意义重大的结论,我们必须尽可能找到所有可以支持结论的依据。只有成功地证实我们的假设,例如能够在个体各方面的行为上都发现同样的固执和容易气馁的特质,我们才能肯定地说该个体的整个人格具有固执和容易气馁的特质。

三个最能表现儿童真实自我的基本问题

关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记住,我们的研究对象并不了解自己的表达方式,他很难隐藏真实的自我。我们可以从他的行为了解他的人格,但我们了解他的人格不是根据他对自己的描述和认识,而是根据他在当时情境下的所作所为。这里的意思不是说我们的研究对象故意对我们撒谎,而是我们早已认识到人们意识层面的想法和潜意识层面的动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只有保持客观、富有同情心的旁观者才能较好地跨越这一鸿沟。无论这旁观者是心理学家、父母还是教师,他都要学会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对个体人格进行解释,这些客观事实能体现出个体对目的无意识的追求。

因此,个体如何看待以下三个关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基本问题,要比其他内容更能体现真实的自我。

第一个基本问题关于社会关系,之前我们在对比个体看待现实的主观看法和客观看法时已经讨论过这个问题。但社会关系是一个具体的任务,这个任务是结交朋友和学会与人相处。个体如何面对这个问题?他的答案会是什么?如果个体相信他可以回避这个问题,认为朋友和社会关系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那么无关紧要就是他的答案。从他漠不关心的态度来看,我们当然可以得出关于他人格方向和结构的结论。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社会关系并不局限于实际上的结交朋友和与人相处,友谊、坦率和忠诚等所有抽象观念也属于社会关系范畴。个体如何看待社会关系就会如何看待这些抽象观念。

第二个基本问题关于个体想如何度过他的一生,也就是他想在社会劳动分工中担任什么角色?如果这个社会问题与多个个体有关,由“我——你”的关系决定,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问题其实由最基础的“人——地球”的关系决定。如果有可能将全部人类缩减到只剩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会与地球产生密切的关系。他想从地球得到什么?这跟第一个基本问题一样,这不是单方面或者个人的问题,而是关于人和地球的问题。这问题涉及双方,不是个体单靠自己就能解决的。成功不由我们的个人意志所决定,它取决于客观现实。基于这个原因,个体如何回答想做什么工作的问题,以及他具体是如何做的,这都体现了他的人格特征及生活态度。

第三个基本问题关于如何处理两性关系。解决这一问题同样不是个人和主观的事情,我们只能根据两性关系的内在客观逻辑来解决。“我是如何看待异性的?”跟前两个问题一样,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因人而异,这又是一种典型的错误观念。只有全面考虑所有关于两性关系的问题,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无法正确处理好爱情和婚姻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个体的人格缺陷。因而,我们可以根据人格的潜在缺陷来解释两性关系处理不当所产生的不良结果。

由此可见,我们能够从个体回答这三个问题的方式中发现他的生活风格及个人特定目标。个体的目标可以透露出很多信息,它决定了个体的生活方式,而且个体的所有行动都能反映出他所追求的目标。因此,如果个体的目标是努力成为一个生活积极的人,那么在个体解决问题时,这个积极的目标会清晰地显现出来。个体使用的解决方法也有着建设性的作用,伴随着这些有建设性的积极活动,个体会产生幸福感、价值感和力量感。如果与之相反,目标指向了生活消极的一面,个体会发现自己无力解决根本问题,同时缺乏正确解决问题后的快乐感觉。

这三个基本问题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在社会生活中,这三个基本问题会衍生出一些具体的任务,个体只能在社会环境或者公共环境下完成这些任务,换言之,个体要在社会情感的基础上完成这些任务。经过这些过程,三个基本问题之间的关联变得更加紧密。在儿童早期,这些具体任务就已经开始出现。随着社会生活的刺激,通过“看”“说”“听”的锻炼,通过与兄弟姐妹、父母、亲戚、熟人、伙伴、朋友和教师建立关系,我们的感觉器官开始不断发展。在后续的生活中,个体继续以同样的方式成长,而那些脱离社会接触的人会变得迷失。

因而个体心理学立场坚定地认为对社会有用的事情才是“正确的”。它认为,任何背离社会准则的事情都站在“正确”的对立面,与客观规律和客观现实相冲突,并带来很多不良后果。首先,这种与客观现实的冲突会使违反社会准则的人感到缺乏价值感。其次,在这段关系中感觉自己受伤害的人会使用更加厉害的手段进行报复。最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意无意地心怀一种社会理想,而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破坏了人们内在的社会理想。

个体心理学极其强调个体是否具有社会意识,这是检验个体发展的重要标准。通过观察儿童是否具有社会意识,个体心理学发现理解和评估儿童的生活方式变得很容易。生活难题就像一道检验关卡,一旦孩子在生活上遇到难题,我们就可以发现他是否已经做好“恰当”的准备。换言之,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否具有社会情感、面对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积极向上的目标。接着我们试图发现他努力追求目标的方式和节奏、自卑感的程度及社会意识的强度。所有这些事物都紧密地相互联系和渗透,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牢不可破的整体,这就是人格的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是非常稳固的,除非个体发现自己的人格构建出现问题,这时新的人格统一性才会进行重建。

同类推荐
  •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

    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并将他们的行为引向实现组织目标的道路。管理者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组织成员的工作潜能,即组织成员在什么状态下愿意充分展现其才能并不断地自主地挖掘内在的潜能呢?这正是《劳心者必读的101个心理法则》要解决的问题——基于人性、人心的分析,将管理工作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真正使每一个管理方法或技巧切合人心、实用有效,使每一位劳心者有“心”可“劳”。
  •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犯罪心理分析课

    FBI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他们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过程中,立下赫赫功绩。他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与准确读懂犯罪心理有密切的关系。FBI在长期与犯罪分子交锋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宝贵的经验,他们通常会通过对方的面部表现、肢体语言、说话声调、穿着打扮等方面,捕捉对方的心理变化,从而识破他们的伪装,让真相浮出水面。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身边同样存在着诸多的真真假假,如何辨识他们的真伪,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FBI在破案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只要将它们融会贯通,运用到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就会让我们变得更加睿智,更加受人尊重,同时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征途上少走弯路。
  • 每天学点健康心理学

    每天学点健康心理学

    本书从38个方面为你开列了克服这些心理危机的有效“处方”,旨在从正、反两方面告诫你必须这样做的道理和方案,让你在短时间里铲除自己的心理危机感,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一个驾轻就熟、本领超群的人!
  • 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爱上学校,不再厌学(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爱上学校,不再厌学》从心理学、家庭、社会、学校等角度分别对厌学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从这几个方面探讨改变厌学情绪的方法,希望对读者们有所裨益。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如何让青少年心理健康》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爆笑修仙萌狐不准逃

    爆笑修仙萌狐不准逃

    某个美好的夜晚,洛安安童鞋被一个西瓜砸到了修仙界,成为九尾狐幼崽一枚。好吧,从此顺应天意成为白富美迎娶高富帅走上狐生巅峰。怎么可能!!!“你确定你真的是狐狸吗,你的智商让我很怀疑!”又或者“你是得罪了天道吗,不然怎么生的这么丑!”毒舌正太出言讽刺。胡说,宝宝明明是最可爱最聪明的淑女狐,嗯哼!总之,说好的谪仙暖男呢,说好的一统天下呢,都是套路,宝宝要回家!且看萌狐携空间修仙谈恋爱的搞笑日常。你一定会喜欢哒!本小说开始有声录制了,由喜马拉雅主播迷梦—SSR小姐姐录制,宝贝们可以去听听。
  • 假面宠妃

    假面宠妃

    惨遭暗算,被逼毒死?!再睁眼,已不是旧时佳人!宠妃?身负虚伪荣宠,只不过让她做别人的挡箭牌!哼!她堂堂谍报精英,阴谋诡计,还不是小菜一碟。奸诈王爷,我和你斗到底!【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隋唐秘史

    隋唐秘史

    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初年三百多年的时间,中华民族饱受战乱之苦,隋文帝杨坚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南征北讨,终于终结了五胡乱华的局面,又使中华大地归于一统,然而由于隋炀帝杨广的骄奢,又把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李唐,这之间演绎了怎样的惊心动魄、肝胆狭义、儿女情长,请看......
  • 夕夏对岸

    夕夏对岸

    夕夏原本是个普通的大三女孩。某天,一支“魔手”从地面积水处伸出来,将她拉到了古代的埃及王国!她必須靠着亚图姆王子的协助,才能回到现代...。
  •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群星闪耀(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本书是茨威格的代表作之一,它向我们展现了多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第一次发现太平洋;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从此欧洲历史打开新的篇章;著名音乐家韩德尔奇迹般的精神复活,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弥赛亚》;老年歌德一气呵成地创作了《玛丽恩巴德悲歌》……
  • 未许你半壁江山

    未许你半壁江山

    妖,亦正亦邪。人,亦不是如此。身世迷离的少女,一个据说是家传的镜月铃铛。修炼成妖的狐狸,你可否还记得当年菩提树下所定之约。那青衫背影,为何寻不到你?段石桥上,一把油纸伞替我挡风雨。你同我一起守护这江山可好?不喜勿喷
  • 若无好天气,就自己成为风景

    若无好天气,就自己成为风景

    这是一本让你活得通透的成长之书,也是一本提升女人内在的优雅修炼手册。写作十年,人称“心灵疗愈师”的蒋婵琴,感动过数百万读者,抚慰过无数颗受伤、迷茫的心灵。很多女性读者在遇到生活、情感、事业上的问题时,都会来找她倾诉。这本书直击女人内心,切中痛点,从而让人豁然开朗,获得心灵的平静。她的文字,如同流水一般,润物细无声,往往一句平常的话,就能触及人心。很多读者说,读她的文章,就像是在给心灵做SPA。本书精选了蒋婵琴十年散文,从情感、婚姻、家庭、自我成长等多个方面,为你指引方向,抚慰你的心灵,帮助你在这复杂的世界,找到内心的归属,当下不惧,未来不迎,成为一个真正优雅的女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灭门之祸

    灭门之祸

    杀恶犬曹爽受辱,送死虎司马赔情。事情离谱得叫人匪夷所思。曹爽本来以为自己性命难保,结果不但保住了命,并且当上了大将军。开始他总感到像一场怪梦,怕这梦醒了,又盼这梦醒了,见了朝中文武大臣向自己参拜,恭恭敬敬称他大将军,请求示下,他脑子里就晕晕乎乎的,想,要是梦就赶快醒来吧,醒来吧,再好再长的梦也是一场空!过了几天,他才确信一切都是真的,他的确是大将军,新皇帝只有八岁,国家内外大事都需他做出决策。明白了这个现实,他在狂喜之余不禁有些惶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