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95400000011

第11章 《雨魂》诗艺视探

《雨魂》问世了。这是继《绿雨》与《雨江南》之后,诗人吴昭元先生出版的第三部诗集,也是诗人创作道路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细读这部诗集所选收的160多首诗,笔者除了感叹诗人的执着与勤奋,更为他诗艺的长足进步、开拓新的诗境而欣喜不已。

与前两部诗集一样,《雨魂》是以“雨”的意象命名的。人们不禁感叹,诗人对雨是如此情有独钟!大家熟读唐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津津乐道“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也可顺口吟出宋词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以雨的意象来构造诗歌境界的佳句名篇,在中国古典诗歌的皇皇卷页中屡见不鲜。雨——大自然的常态,为何与诗人的情思一拍即合,难解难分,这是值得品味与深究的。在《雨魂》中,雨——江南的雨,故乡的雨,犹如哺育诗人的乳汁,它赋予了诗人蓬勃的生命活力与旺盛的创造精神,激发着诗人的灵感、思维与想象力。在诗人的笔下,雨的鲜活多姿、雨的亲和湿润、雨的缠绵恒久,以及由雨而引发的奇思妙想,由雨而铺展的诗情画意,又给了读者极其美妙的阅读快感与审美共鸣。“如果雨还继续下/我就是一棵小草/已习惯一个季节消沉/一个季节发青/依依杨柳/柔软得像别离的心/使许多故事折断又重生。”(《带走我的乳名》)“雨魂”是诗歌之魂,是诗人之魂。

诗歌从本质上来说,是情感的倾诉。美学家狄德罗在谈到诗歌构思时曾说:“如果没有热情,人们就缺乏真正的思想,……他身上的一阵战栗宣告它已来临,这阵战栗发自他的胸膛,愉快而迅速地扩展到四肢。很快它不再是战栗,而是变成一种强烈的持久的热力,它使它燃烧、气喘,使它心劳神疲,烧毁它,但它却把灵魂和生命赋予它手指所触到的一切。”但是,诗情的抒发不是盲目空洞、束之高阁的,它必须以具体可感的意象符号作为基础,诗歌作品的意义,就是由若干意象的内蕴所组成的。所以,真正优美的诗,必然是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的意象符号有机结合的产物,而意象符号的创造,作为诗人内心情感的假定与寄托,对诗歌审美张力的形成与艺术境界的构建,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把一种情趣寄托在一个意象里,情趣离开意象,或意象离开情趣都不能成立。”(克罗齐语)雨——作为诗歌意象典型的符号形式,它在《雨魂》中处处闪现,它为诗人的灵感与情思提供了充满温馨的栖息地。我们来看《相约·夜雨》:

最初的感受是因为夜雨

最初的梦想是因为夜雨

这突如其来的甜郁

给心灵带来

几分喜悦几分惆怅

孤独夜雨的代名词

我只能读懂雨滴

对心灵窗户的敲打

如落叶一样的情感

有时像鸟儿般的自由飞翔

我不知道有谁能听懂雨的声音

只有那雨穿过深沉的心事

梳洗我孤独的时候

才是相约夜雨潇潇时

夜雨成为这首诗的基本意象符号,是夜雨触发了诗兴,因为诗人的感受与梦想都是因为飘飘洒洒的夜雨而生成;是夜雨牵引出诗人莫可言状的复杂而矛盾的情思——“几分喜悦几分惆怅”。在诗人的感受中,夜雨是甜郁的,因为相约夜雨能梳洗孤独,使秋风落叶般的寂寞情怀又能像鸟儿一般自由飞翔。这样,被生活的常态所掩饰的诗人的心灵秘密,在夜雨的冲刷下终于袒露无遗,诗歌成为诗人心灵净化、人格陶冶的自我独白。对于诗人来说,孤独并不是可怕的。孤独往往孕育出智慧与情感的诗意火花。所以,雨蒙蒙/传来一阵阵柳鸣/我终于拦不住我的去路/诗歌的手指/追打着晚风。(《湖柳》)

当然在《雨魂》中,诗歌意象符号的运用是丰富多彩的,除了诗人熟悉而惯用的“雨”以外,风、云、雷、雾、江、海、湖、河,还有“挺拔的青松”“飞翔的苍鹰”“古老的护城河”……这些源于大自然的诗歌意象,或成为诗人咏诵人生的凭借。譬如《鹰》:“凌厉的尖爪抓入黎明和黄昏/命运注定了飞翔/把暗藏在灵魂里的火焰/以搏击的方式/穿透生死的轮回/占领高空。”或成为诗人怀古感今的寄托,譬如《海上寄语》:“使一切思想和气息/停靠海岸/脉脉地寻觅着秦皇岛外/打鱼船/汹涌的情潮/漫出心堤。”这些风采各殊的自然物象,经过诗人情感的浸润,成为了诗歌的精灵。

对于诗人来说,凡是能够称得上是情感经历与生命体验的东西,总是和记忆与怀念有关。这是因为,过去的似水流年依然存在于诗人的生命链条中,成为诗人思想与精神指向的起点。按照符号学的观点,只有现在时是我们当代人所经历的,而过去和将来,都是从现在出发的视界,当代人是根据现在来重现过去与设计未来的。我们发现,《雨魂》的众多诗篇都烙下了与记忆与怀念相关的印记。“从民谣里打捞起你的记忆/不知小溪的水/何时经过了我的眼睛/祖先遗留下的几何图形/演绎了几辈人的命运。”(《躬耕》)家乡的民谣,牵动出诗人对故土的记忆与怀念,作为一位农民的儿子,诗人和他的祖辈们都曾承受过岁月给他们带来的命运沉浮,新农村建设的大潮正在改变着新一代农民的命运,诗人的期盼之情正是在挥之不去的记忆与怀念中油然而生。“记忆与梦/在那里筑巢、休憩。”(《日记》)但记忆与怀念更是为了理想与未来:“翻过记忆/泪下的滑音一闪而过/让苍凉的心/长出一片葱绿的相思林。”(《行走》)诗人并没有把自己深埋在记忆与怀念中而不能自拔。历史的流动与生活的变迁,必然驱迫诗人翻过沉重的记忆,而面向葱绿的未来。

在昭元先生众多怀旧的诗篇中,对母爱的追忆与重现,是最强烈也是最动人的。诗人在童年时代即失去母亲,但在半个多世纪的生活岁月中,对母亲的血脉相通的亲情与温暖的回忆却永驻在诗人的情感世界:

雨水睁开曙色装饰的瞳仁

顶起一簇簇嫩绿的叩问

此刻清明站在高岗上

柳枝插上爬满巴根草的坟头

我把跳动的胸口贴近

接受母亲的信息

清明的心事和酒香一起弥漫

暖风在动

心湖在动

生命被季节整个贯穿

母亲的世界属于母亲

——《清明草》

缺乏母爱与亲情的世界,必定是生命与精神的荒漠,母爱与亲情是诗歌永恒的情结。在道德滑坡、荣辱模糊与亲情流失的当代社会,人们渴求于文学的,莫过于人间的真情。在《清明草》中,诗人用跳动的胸口去接受母亲的信息,这是伴随诗人一生的永久的生命仪式,是对母爱的感恩与缅怀。正是在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与怀念中,诗人才真正感受到生命的本原与人生的真谛。

我们知道,只有对生活的印象与记忆,还不能进行诗歌构思,诗歌构思必然包含着诗人的想象和联想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文学生涯》中这样描述想象力在诗歌创作中的神奇作用:“诗人将人的全部灵魂带动起来,使它的各种能力按照相对的价值和地位彼此从属。他散布一种一致的情调和精神,凭着那种善于综合的神奇的力量,使它们彼此混合或(仿佛是)溶化为一体,这种力量我专门用了‘想象’这个名称。”想象力是诗歌天才的灵魂,它将诗人的意志、感情、理解力和判断力融为一体,将众多的诗歌意象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真正优美的诗必然以想象力的丰富而见长。正如歌德所说:“造型艺术对眼睛提出形象,诗对想象力提出形象。”

诗人的想象力首先与其从生活经验中获取的印象与记忆相关。对过去的事物的记忆是艺术想象力启动与升腾的策源地。这一点笔者在前面已经提及。但诗人创造性想象的形成与发挥,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诗人对生活意象或自然意象的个性化情感体验上。我们不妨看一看《扬州行吟》,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

从一幅仕女图中走出的扬州

龙舟从一曲玉箫的指尖

摇出隋炀帝的帆

水声擦过楚尾吴头沉重的脚步

还是新鲜如初

三月的梦

被烟花潮湿

古桥与明月

临水而笑

瘦了的西湖

瘦了我的影子

瘦了我身后长长的太阳

……

在诗人理性的散文的笔触中,“扬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她古老神奇,如诗如画”(《扬州行吟·题记》),而在诗歌的情境中,扬州则是一幅典雅与灵秀的仕女图。它的清澈、明亮与精致,犹如“太阳照亮的一杯水”,犹如“一曲玉箫的指尖”,而它的古老、深邃、流动与变迁,则成为“隋炀帝的帆与楚尾吴头沉重的脚步”。于是伴随着诗人三月的幻梦,在瘦西湖水的倒影中,便出现了这样奇异的景象:“瘦了我的影子,瘦了我身后长长的太阳。”诗人笔下的扬州古城与瘦西湖,由于注入了诗人的想象与情感的因素,而在形态上发生了自由变异,时间在这里仿佛停住了脚步,空间视野似乎也就在此“定格”,人们从幽静而空寂的山水之间所感悟到的,是有着深厚积淀的历史内涵与人文内涵。这样,艺术想象力就成为生活想象上升到诗歌意象的桥梁。应该看到,在诗歌创作中,诗人所关注的,与其说是自然山水本身,不如说是诗人自己,是自己对似水年华的感怀,对历史沧桑的认知。没有艺术想象力的神奇作用,瘦西湖平静的水面是不会激荡起诗人如醉如痴的诗情的。《绿雨》《雨江南》与《雨魂》,构成了昭元先生诗歌创作的三部曲。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三部曲是诗人坚守与努力的回报与印证。笔者相信,所有熟悉昭元先生及其三部曲的同仁,都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池州师专学报》2007年第1期

同类推荐
  •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

    《大湄公河》是作者在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云南公安边防总队的支持和帮助下,先后三上湄公河及多次赴滇采访,又参阅了400多万字的资料,完成的一部作品。作品介于非虚构与虚构之间,分两条线索,以两种笔法展开:一条围绕湄公河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一条围绕发生在金三角的“10.5”惨案。对其中的一些人和事,在依据事实的基础上,作了细节性的想象与描述。特别是被毒枭屠杀的。13名中国船员,当时他们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煎熬。13条鲜活无辜的生命啊,作者力图把他们梦断之前的美好,与面对屠杀的痛苦挣扎还原出来,以祭他们最后的一段人生航程。本刊选载如下几章,以飨读者。
  • 青春韵语:无声之歌

    青春韵语:无声之歌

    本书为散文集,记述了作者的成长经历,文中既有学校停水断电的烦恼,也有同学之间的友谊,有创业失败的伤心与烦恼,也有长辈对“我”的鼓励与帮助……尽管作者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仍然用坚强的意志谱写了一曲奋斗的歌。
  •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唐宋诗精品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人们的命途有别,作品的韵味各异。比如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显示出大唐气派;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华”,反映出其对盛唐的一副衷肠;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以清丽哀伤之景衬托六代兴亡之感,此诗被誉为绝唱;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是通过对昨夜一度春风的抒写,以倾吐对其意中人的怀想。《唐宋诗精品鉴赏》搜集了唐宋大量的经典诗句,包括《在狱咏蝉并序》、《回乡偶书二首》、《夜归鹿门歌》等,对它们一一进行解析和鉴赏。
  • 赤子丹心图报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赤子丹心图报国(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爱国从来不是没有缘由的,少年时期在日寇的铁蹄下耻辱地活着,激发了季羡林先生一生的爱国情怀。本书选取了这一段经历,以及季老论述爱国主义、热情讴歌祖国大好山河、缅怀代表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名人的文章,培养中国孩子的爱国情怀。
  •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最搜奇·萌萌小志怪

    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从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仙配》《窦娥冤》到我们儿时熟悉的《田螺姑娘》《崂山道士》,其实都源自志怪小说。在古代,写小说一般会被看成不入流的行为。然而上至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魏文帝曹丕,下到低调奢华有内涵的一代名臣纪晓岚,都曾忍不住寄情于志怪,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志怪小说不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更是先人托物言志的工具,体现了世间百态,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透过魏晋时代的故事,我们体会到的是令人倾慕的魏晋风流;在唐朝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大国气象;而到了清朝,故事则变得更加多样也更加世俗。
热门推荐
  • 命中注定折腾你

    命中注定折腾你

    这个世界,对付自恋嚣张霸道的美正太,唯一的办法是神马?——神马才是浮云,扑倒才算王道!富二代不稀奇,听说过富九代吗?当传说中的富九代遇见一朵相亲小奇葩,他们这一段可谓是超级孽缘、最强囍事,他们最终能否有一个欢乐的结局?
  • 南曲入声客问

    南曲入声客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是卡耐基成功学教育第一书,世界上最畅销、最经典、最实用的为人处世参考书。本书凝聚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帮助你解决你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你的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 史上第一女配

    史上第一女配

    无辜穿越,居然变成了狗血宫斗复仇故事中的炮灰女配,现代豪门千金沐子诺替人重新活过,刁蛮无脑的相府千金华丽变身,识阴谋,拆诡计,装傻卖萌,玩转三十六计,与一帮高智商的古人斗智斗勇,不知不觉就身陷江湖朝堂的斗争中心让她无法脱身。被逼无奈,她一场大火金蝉脱壳,没想到却惹来了更大的麻烦。“月夜私奔,正合我意!来,为夫带你远走高飞!”那人只是淡淡微笑,随意伸手就让沐子诺打起十二分精神严正以待,他是隐在暗处的渔翁,看她这只小鱼打败了一群大虾,于是开始慢慢收拢洒下的网……
  • 武临霸道

    武临霸道

    什么是国术?什么是侠者?什么是大义?如果给你一个选择,你是要做一秒钟的勇士,还是做一辈子的懦夫?这本书,将为您揭晓一个不一样的都市,不一样的武林,不一样世界……
  • 传授三坛弘戒法仪

    传授三坛弘戒法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成功者的品格与修养(珍藏版)

    成功者的品格与修养(珍藏版)

    《成功者的品格与修养(珍藏版)》,如何修炼品性,如何完善自己的品格,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当你品行愈趋于完美时,你也就是愈靠近成功。
  • 冷墨

    冷墨

    前世无所谓地死了,这一世又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转生成为一国皇子,又将掀起什么样的风云……
  • 独尊天龙

    独尊天龙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一个青年穿越到天龙的世界,剑破九霄,败尽天下高手,为报血海深仇他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为了心爱之人他可以与天下为敌。神偷传人誓要搅动天龙世界的风云!
  • 曾国藩做人为官处世的大智慧

    曾国藩做人为官处世的大智慧

    曾国藩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但是他影响了几代人,人们至今仍然对其顶礼膜拜。很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年轻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即使是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做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