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400000003

第3章 从秦国到秦朝(2)

商鞅(约公元前390—公元前338),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原姓公孙,名鞅,亦称卫鞅,卫国(今河南北部一带)人,战国另一位著名改革家吴起的同乡。因受封于商地15邑,尊为商君,故称商鞅。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不被国君重用;后入秦向刚即位的秦孝公宣传法家主张(公元前361年),被起为左庶长,力排众议,委以重任,在秦两次实行变法:第一次是在公元前359年(一说公元前356年);第二次是在公元前350年,把秦国驱赶上了富强文明之路。公元前350年商鞅还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他建议下,秦国都城从栎阳(今陕西临潼)迁到咸阳(今陕西西安)。只用了19年时间,秦国继魏国之后崛起为超级强国之一,但它比魏国实力还雄厚百倍。公元前340年商鞅率领秦军击魏,充分利用自己曾经在魏国的人际关系,设计扣留魏公子卬,趁魏军群龙无首一举将其击溃(魏因此不得已放弃原来的属地,将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但由于新法侵犯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旧贵族,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不久,商鞅即遭到当权派反扑,逃亡未果、抵抗不成,为秦惠文王车裂,全家被诛,不得善终。现存《商君书》,实有24篇,为战国时法家所辑录,基本上反映了他的思想。

历来变法都是困难的,一般人还是喜欢安于现状。商鞅在变法之初,为使其法令能为民众遵守,先把一根3丈长的木头立在当时秦国都城栎阳南门,下令说:“谁把它拿到北门,赏黄金十两。”这不是很容易嘛!真能得到这么多钱?当大家惊疑不定,以为有诈时,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了50两。一个好奇的青年姑妄把木头扛了过去,果真得到了如数的赏金,成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投机暴发户”。这件事立即传播开来,一下子轰动了整个秦国,从此大家都知道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这是商鞅的第一步,他先要大家信任并尊重政府,政府在得到人民的信任和尊重后才能有所作为,他日变法就顺利了。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南门立木”典故。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将百姓编为什伍,五家为保,十保相连,将一定区域的人们纳入到统一的体系管理,并实行连坐制度;提倡分家,一家有两个男人(即儿子长大了)就必须分出;“开阡陌封疆”,废止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而创立按丁男征赋办法;重农抑商,奖励农战,凡从事耕织缴纳粮食布帛多者可免其徭役,甚至可改变原来的身份,而对于经营工商业而导致贫穷的人,要将其全家收为官奴;有军功者还可受爵位,从而抑制了旧贵族的势力;实行郡县制,建立以地区为单位的基层行政机构,把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秦王直接委任官吏。此外还强迫群众接受基本礼仪习惯、统一度量衡、要求所有国民均须有正当职业、优厚移民、不准私人决斗、无功不能受禄等。

商鞅还“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和氏》),提出“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史记·商君列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商君书·更法》);主张对轻罪也处以重刑,法令严明,“行刑重其轻者,轻者不止,重者不来,是谓以刑去刑”(《韩非子·内储说上》)。故惠文王在尚为太子时,也因犯法而遭到了惩罚(商鞅当然不好治太子的罪,便惩治了他的老师)。难怪他得罪了惠文王,后者一即位便干掉了他,但他的变法措施却并未废除。他的很多主张与措施,在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乃至在中国后来的许多朝代还在运用和发扬。

柏杨在他的大著《中国人史纲》中说: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魔术”、“唯一的一次辉煌变法”。它不仅是单纯的改革法令规章,也不只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变,包括军事、政治、政府组织、社会结构和风俗习惯等,甚至道德价值标准和人生观念都要改变。柏杨认为:“‘变法’是人类智慧所能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把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后来的法家都推崇商鞅的法治。只有韩非子认为他“无术以知奸”,行法而不用“术”,遂使秦国的富强为人臣所把持。

(第四节)超级说客在行动

在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动荡年代里,出现了一种叫做“士”的阶层。这个阶层的崛起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专事于征战攻伐的纵横家自不必说,游说挑拨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就连在当时被称为最无能的儒家士人,也出色地导演过政治风云。比如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就曾以他那如簧之舌,挑起了一场五个国家的混战。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迅速强盛。面对不断扩张、来势汹汹的秦,其他六国都感到了恐慌。为抵抗秦,有人建议六国采取联合抗秦的策略,这种策略叫做“合纵”(韩非子认为是“合众弱以攻一强”,《淮南子》认为是“南与北合为纵”);而另一些人则站在秦的一边,拉拢各国与秦合作,打击其他国家,这种策划叫做“连横”(韩非子认为是“事一强以攻众弱”,《淮南子》认为是“西与东合为横”)。这两类人后来甚至组成了一个叫“纵横家”的流派,成了“三教九流”之一。他们以审察时势、游说动人为主。《汉书·艺文志》云:“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言其当权事制宜,受命而不受辞,此其所长也。”按今天的说法,纵横家也就是说客、使者、公关、政客、交际人之类吧。纵横家的代表人物,就是鬼谷子和他的两个学生苏秦、张仪,而他们两位刚好分别是合纵派和连横派的领军人物。由于秦的力量实在强大,加上张仪的连横之术实在高明;当然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他的运气好,碰上了好时机,最后以合纵的彻底瓦解告终,秦更加强盛,而六国更加衰落。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类社会中的许多现象,与自然规律刚好相反,或者良性循环,或者恶性循环,两者必居其一,没有中间道路可走。不过话说回来,尽管最终合纵输给了连横,但你也不能因此否定了人家的历史价值。没有合纵就没有连横,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苏秦的合纵。苏秦(?—公元前317),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字季子,家境贫苦。曾为燕昭王亲信,后奉命入齐,从事反间活动,使齐疲于战争,以便削弱齐国。入齐后,得齐湣王信任,用为相。后秦惠文王于十九年(公元前339)自称西帝,迫使尊齐湣王为东帝。苏秦劝说齐湣王去帝号,又和赵奉阳君李兑合纵五国攻秦,被赵封为武安君。秦惠文王被迫取消帝号,并归还部分魏、韩地。苏秦旋又助齐湣王攻灭了宋国。

早年苏秦曾向秦国君惠文王推销过其统一中国的策略。那时惠文王刚刚杀了商鞅,正讨厌所有外国人,根本不理睬他。苏秦碰了一鼻子灰,把旅费耗尽,几乎是乞讨着回到家乡的。看到丈夫久别归来的那副落魄样,正在织布的妻子很是鄙夷,连身子都未动一下。苏秦又向正在做饭的嫂子索饭充饥,他嫂子也装做没听见。

苏秦非常惭愧,改变了原来的主张,提出对秦采取合纵对抗政策。他继续下功夫研究君主们的心理和国际局势,疲倦的时候就用铁锥猛刺双腿,搞得鲜血模糊,头脑却清醒了。公元前333年,他再度出山,先去见燕国君姬文公,这回终于获得突破性成就,受到了对方的厚待。姬文公又介绍他去见赵国君赵语,后者十分乐意地接受了他的主张。情形类似,苏秦接连到了韩、魏、齐诸国,最后到了楚国。大家都同意签署这个合纵抗秦的盟约,又一致任命苏秦为其宰相;并推举他任南北合纵对抗盟约组织的总联络人,围堵方略正式建立。

苏秦从楚国返回赵国复命,途经洛阳时,东周天子姬扁对他诚惶诚恐地隆重欢迎,一路上清扫街道,准备官舍。这回苏秦已不是上次归家时的可怜兮兮模样了。他以六国宰相之尊位,华衣高马,随从成群,让本国同胞们既敬又羡。那位曾不给他饭吃的大嫂连头也不敢抬,只是匍匐于路旁。苏秦故意问她:“你何以如此前倨而后恭啊?”嫂嫂老老实实回答他:“只因为你今天地位不同了,高高在上,又很有钱。”真是一语道破了数千年来千千万万势利眼们的共同心声。

可是,此后燕将乐毅率五国兵大举攻齐,苏秦的反间活动暴露了,被齐国车裂而死,合纵派遭到失败。

张仪(?—公元前310),魏(今河南境内)人。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29)入秦,次年为相,封武信君。执政时,曾迫使魏惠王献15县于秦;又游说惠文君自称为王,推行连横策略,瓦解齐、楚联盟,并出兵夺取楚汉中地。六国诸侯先后均背纵约而共同事秦。后一度入魏为相,不久即被逐回。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与司马错等率军攻灭蜀、苴、巴三国。

张仪曾因为太穷之故,最初在楚国游说时被认定偷了东西,几乎遭殴打而死。他后来到了秦国,凭借其“三寸不烂之舌”,推销连横和解之策。惠文王正懊悔失去了苏秦,导致在国际上被六国孤立。眼下一旦得到张仪,他如获至宝,马上拜之为相,大加重用。而张仪的谋略正好与苏秦相反,即把参加合纵对抗盟约的各国各个击破,让他们单独与秦和解。

要是站在当时东方各国的立场,只有合纵抗秦是他们的唯一出路。然而,惟有真正的政治家能看到10年后,惟有真正的历史学家能看到30年后。各国有他们各自眼皮底下的切身利益,为着自己的小算盘,他们非但不可能团结一致,还会相互残杀。这就给了张仪以可乘之机,给了连横策略以实施的条件。

在六国当中,要数齐、楚两国最为强大。张仪认为要实行连横,必须先拆散齐楚联盟。他向惠文王献了个计策,假装辞去秦国相位,带着厚礼,以游说者身份投奔楚国。楚怀王对张仪在秦的显赫地位早有耳闻。张仪一到楚国,他就盛情款待了对方。怀王问道:“您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我们这个偏僻落后的国家,有什么指教呀?”张仪接过话茬,开门见山地说:“大王若能听我的意见,首先同齐国断交,不再同它往来,我能把秦国商、於一带六百里膏腴之地献给贵国;并让秦王漂亮的女儿嫁给大王作妾。秦、楚两国之间娶妇嫁女,结为亲戚,永远和好,就像当年秦晋之间一样。这样,北边既削弱了齐国的力量,西边又得到了秦国的好处,楚国岂不是大为有利?”糊涂的楚怀王喜出望外。既有这么多既得利益,又与强盛的秦国结为友好,他哪会想到其中有大阴谋?马上赞成张仪的主张。一群溜须拍马的臣下(如靳尚、子兰、王妃郑袖等)早已得到过张仪的丰厚贿赂,于是也都向楚王祝贺。但也引出了一个洞晓阴谋、极力反对、爱国不屈的人物,他就是大诗人屈原了。

楚国把相印交给张仪,宣布与齐解除盟约,并派使臣随张仪来“接收”商、於之地。张仪使楚的目的达到后,他一返回秦国,便假装从马上掉下来崴伤了脚,一连三个月都不理楚国使臣。后来,齐见楚不讲信义,便与秦联合了。张仪见计划实现了,便把楚国使者打发了回去。楚国使臣再次向张仪索要土地时,张仪却耍赖,根本不承认有这回事。使臣回国一向楚怀王报告,怀王气得直翻白眼,立即发动十万大军攻打秦。秦惠文王也发动十万人来迎战,齐又赶来助秦。楚一败涂地,10万人马只剩下两三万,商、於六百里地没到手不说,还被秦夺走了汉中六百里地。

后来,张仪又放心大胆地去其他六国逐一推行其连横策略,采取的依然是类似的无赖伎俩和行径,却竟能回回奏效。最后,由张仪同门师兄苏秦开创的合纵局面彻底告终。

秦惠文王死后,六国诸侯闻张仪已不为继任的秦武王所信任,皆复合纵以抗秦。张仪只好再度离秦去魏,一年后卒。但不管怎么说,他的连横策略已在各诸侯国间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帮助了秦国持续崛起,综合实力更加膨胀。

(第五节)战国的最后一次大役

战国后期发生在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是战国的最后一次大役。战国战国嘛,战争自然非常多。孟子描绘战国时期的战争场面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在此前,那自然是战火不断,战役激烈。而从此后,就只有秦王嬴政发动的消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战争了。而且,既是大役,长平之战的战争规模之大、杀伤程度之烈,纵观整个战国270年当中,也少有比其更惊心动魄的了。另外,长平之战也中国历史上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

这是秦、赵之间的最后战略决战。是役,秦军执行正确的战略指导,使用灵活多变的战术,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这次悲惨的宰割,将赵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境。从此诸侯国中的一强、秦国的一大劲敌——赵国一蹶不振,濒于衰亡。这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震慑;并最终为秦国未来的称霸天下、统一六国铺平了道路。

而当时的军事背景是:秦国自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以来,在惠文王时又重用张仪为相(连横术),在昭王时又重用魏国人(又是一个魏人)范睢为相(远交近攻术),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远交近攻,连横破纵,外交频频得手;富国强兵,奖励耕战,形势如日中天;铁骑驰骋,旌旗麾指,军事捷报频传。100余年中,秦国或重创急攻,或蚕食缓进,接连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形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之势。在其咄咄兵锋之下,韩魏一意奉承,东齐力所不逮,南楚自顾无暇,北燕无足轻重。只有中北部的赵国,自公元前302年武灵王发布“胡服骑射令”进行军事改革后,国力较盛,军备较强,战争胜多输少;且拥有廉颇、赵奢、李牧等一批能征惯战之将,还有蔺相如这等一代贤相,尚能与强秦有一番周旋。这就很明了,若要完成统一六国的殊世大业,秦国须先拔去老赵这颗硬钉子。可老赵也不好惹,怎甘束手就擒?两国决战势所难免,长平之战的发生成了必然。

长平之战的简单经过是: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秦军攻取韩属野王(今河南沁阳),将韩属上党(今山西长治)与韩之本土隔断。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献地与赵。他无非是想转移秦军锋芒,促成赵韩携手,联合御秦;但也就把这块烫手的“山芋”抛给了赵,而赵竟亦挡不住诱惑,兴高采烈地接收了(毕竟是两万平方公里广袤、肥沃的疆土啊),却不知道是鼠目寸光,因小失大,加速了己身的灭亡。秦一则因到口的肥肉被夺而不快,二则又恰好找到了攻赵的理由,两国之间的矛盾因此全面激化,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于是迅速派兵攻上党,不久即陷落之。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率军驰援,驻军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依托有利地形,筑垒坚守,与秦军相持了3年。廉颇深知,双方力量对比太为悬殊,只能防御为主,静待良机。

同类推荐
  • 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

    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

    本书分四部分:一、风云人物知多少;二、奇闻轶事一箩筐;三、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四、路归路来桥归桥。此书着重描写了民国时期一些风云人物在民族大义、生死存亡面前所作出的不同选择,因而造就的不同的人生命运,以及后人对其的不同评价。还原历史真相,展现历史人物的另一面。
  • 刺客信条:杀死你是我存在的意义

    刺客信条:杀死你是我存在的意义

    刺客是个古老的职业,但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刺客,却少之又少,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隐秘。他们常年隐匿在黑暗中,行动的目的,则是让刺杀目标的鲜血流淌在大地上,如果不成功,那么大地上流淌的就将是自己的鲜血,他们悄然消失,一如他们无声无息地出现。本期收集了历史上几位留下姓名的刺客,以及几个著名的暗杀组织。
  •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中国近代史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近代是中国历史上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从传统向现代过渡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本书以专题讲义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中层社会、股市兴衰、风俗流变、乡村建设、灾荒人祸等十五个重大问题。不仅在选题上让人耳目一新,而且兼顾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社会等各方面,力求反映中国近代史的不同层次与面相。
  • 运镖三国

    运镖三国

    穿越到三国没金手指,那你混个屁啊!《运镖三国》游戏系统在手,天下我有!爆笑!升级!打怪!一个都不能少。你四世三公,声名显赫?那也得乖乖同我镖局签约;你仁义满天下,刘皇叔威武?少一分钱也不给你运!乱世奸雄曹操,最爱就是你,你手下的寒门谋士、出名大将,都跳槽来我这里打工了……这是一个带着运镖游戏系统,将整个三国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那个主角,很可能就是你。
  • 欺世盗国

    欺世盗国

    五十年前黄巢晚死,五十年后历史变样,这里是架空的五代十国。基层官员陈佑穿越成乱世一将领,是怎样一步步成为国之柱石,又为何蜕变成朝臣口中的窃国大盗。算计、野心、感情、理想,陈佑该如何抉择?景瑞三年四月,外有敌,内不安,上不可依,下不可信,只能靠自己搏出一条生路。
热门推荐
  • 快穿之霸气女主来袭

    快穿之霸气女主来袭

    因为不知来出的强大灵魂,占据了三千世界管理局的宝座。“大人,你是哪位?”管理局的负责人说道。“我……忘了叫我忘忧吧!”女子面无表情地说道。说完,便消失在众人的眼中。“忘忧,忘忧……悠菀。”负责人冥想了一会儿,然后恐惧的望向女子消失的远方。
  • 草莽枭雄沧桑泪

    草莽枭雄沧桑泪

    辛年,平地一声旱天雷,把唐省省城里的八旗老少爷们儿震得找不着北了!更令他们瞠目的是,犯上作乱酶不是城里城外填街塞道的那些走投无路的饥民。揭竿而起的,竟是深受国恩的巡防营管带刘梦醒,朝廷耗费巨资用德国枪炮装备起来的精锐巡防营,冷不丁地掉转枪口,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将占据了古城四分之一面积的八旗驻防要塞鞑子城围了个水泄不通。八旗统领文虎臣,是古城最高军事长官。这位刚过而立之年的英挺青年,毕业于日本皇家高等军事学府振武学堂,与扯旗造反的刘梦醒同是振武学堂里令日本师长刮目相看的高材生。
  • 大华绝世王爷

    大华绝世王爷

    他是现代特战队长,一次行动的意外跌入山崖,成为了一个经商世家的次子,因为不得宠和经常被欺负,用他的智慧保护了他的娘子和娘亲,他打抱不平,偶遇太子,太子登基,建立现代化特种作战……成了大华朝的异性王爷
  • 部落冲突之异界风云

    部落冲突之异界风云

    在被花盆砸脸后的杨阳穿越到了一个叫“风云大陆”的异界,并获得一个什么部落冲突系统,看看他能在这片大陆上闯出一个怎样的故事吧!新书《黑卡传奇》欢迎大家来看
  • 弹丸论破可能性求和

    弹丸论破可能性求和

    欢迎收看这个异常的游戏——时间与空间的谜题。噩梦的表与里。“我要加入‘弹丸论破’。”普通高中生最原终一想道。“我要结束‘弹丸论破’。”侦探最原终一说道。======================“你打算以怎样的口吻说出‘这就是事件的真相’呢?”某人提问道。
  • 今夜,不喜欢人类,我只喜欢你

    今夜,不喜欢人类,我只喜欢你

    一部媲美《六神磊磊读金庸》的爆文集:情感是亘古不变的重要命题,古典的情爱故事,经由现代眼光的折射,几乎得到完全迥异的诠释和定位。本书以独特的方式对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爱情故事、爱恋角逐进行了全新解读,作者用一双冷峭的眼、一颗热心肠、一把现代的手术刀剖析那些古代情爱故事,发现爱情最大的问题依然是人心和人性。写人,写妖,写鬼,写狐,写的都是人情和有情人。爱情本身具有天然的神秘感,披上“聊斋”的外衣更会呈现出一种异类的反差趣味。在作者的另类解读里,古典的聊斋故事,那些迷人的“狐狸精”,绽放出独特的绰约风姿。
  • 七修续稿

    七修续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Misc Writings and Speeches

    Misc Writings and Speech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继《历史的坏脾气》之后,推出了第二本《历史的底稿》。两本书的观察怎样另类,有何特别,用张鸣的话概括,可以是四个字“不合时宜”。《历史的底稿》的序言里,他说出了“不合时宜”的原因:在社会生活里,一个稍有个性的人,常常会感到窒息。打破这种窒息,对我来说,就是时不时地发一点不合时宜的怪论。其实也不怪,都是些用常识的理性判断出来的常识而已。张鸣写晚近中国的两本书,引述的不是什么大事件和大话题,都是些逸闻趣事中的人情世故。《历史的底稿》里,牙刷、辫子、人头像章文人的舌头以及义和团的药方都被作者拿来当题目,乍一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了历史这本大书的,却又能被作者扯出不简单的命题来。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