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7400000004

第4章 从秦国到秦朝(3)

久攻不下,秦方有些急切。若要取胜,关键要搞掉老将廉颇。秦昭王四十七年,赵孝成王中了秦相范睢的反间计,撤回了老成持重的廉颇,改用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空言兵法的赵括任总司令。赵括盲目驱兵出击,犯的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秦一代名将、屡战屡胜的武安君白起被悄悄派任为主帅,他运用计谋,一边诈败后退,以引诱赵括孤军深入,自陷埋伏;一边出奇兵两支,迅疾断掉赵军后路;并巧妙利用长壁,构筑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营垒,抵挡阻遏赵军攻势。公元前260年8月,赵军腹背受敌,筑垒困守46天,水尽粮绝,束手无策,惶恐不安,最后竟互相攻杀,煮食尸首。后分兵强行突围,总司令赵括当场被乱箭射死。群龙无首,赵军40余万将士斗志尽失,纷纷降秦,被白起驱入深谷,全部活活坑杀,可谓惨绝人寰。只释放了年幼的240人回国报信,举国闻噩耗而大哭,声震天地。赵国的青年一代几乎全在此役中丧生,国家彻底没落。

就这样,原本强盛了多年的赵国,却在一瞬之间,完全败在了一次战争、一个庸帅的手里。历史有时候也确实像是玩魔术一样。

(第六节)世上最会做买卖的商人

这是一段超强的对话,吕不韦问他的父亲:“耕田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十倍。”又问:“贩卖珠玉,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百倍。”又问:“立一个国家的君主,可获利几倍呢?”父亲说:“那不可以数计。”

吕不韦是历史上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最有政治头脑的资本家之一,他对始皇帝有父亲之实而无国君之名。而战国时的越国大夫范蠡则刚好相反:先是为了国家大局,把女友西施小姐献给吴王夫差,巧施“美人计”;待目的达到后,便与爱侣双双急流勇退,离开充满风险的政坛,归隐江湖,当起了富甲天下的陶朱公,堪称最有经济头脑的政治家之一。可惜他们的结果各不一样,前者落得个自杀结局,却把儿子推上了一代大帝的宝座,想必可以欣然瞑目;后者则美女、财富俱得,潇洒纵情山水,晚景甚为可观。

吕不韦(?—公元前235),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原为阳翟(今河南禹县)富商,在赵都邯郸遇见作为“质子”即政治人质、押在赵国的秦公子异人(后改名子楚),认为奇货可居,决心赌上一把,“玩得就是心跳”,于是出千金为之四处活动。他入秦游说秦太子安国君(子楚父,即后来的孝文王)的宠姬华阳夫人,后子楚得以立为太子。再后,子楚即位(即庄襄王),他任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有蓝田(今陕西境内)12个县和河南洛阳10万户。再后,庄襄王死,秦王政年幼即位,他继任相国,号称“仲父”,有些类似于后世的摄政王。执政时,他下令出兵灭东周,又攻取韩、赵、魏三国土地,建立三川、太原、东郡。数年后,秦王政亲理政务,要扫除障碍,他很快被免职,出居封地河南,后又迁往蜀郡,忧惧饮鸩自杀。

据说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他曾命门客“人人著所闻”,汇编成一部《吕氏春秋》,主要选取儒、法、阴阳各家部分学说,加以综合,“假人之长,以补其短”,为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思想武器。因汇集先秦各派学说,内容丰富广泛,故有杂家之称。本内容还将在后文中再作解说。

但是还有一个说法,吕不韦实乃秦王政即后来的始皇帝之亲生父亲。这一招棋下得很危险,可是吕不韦成功了。说的是嬴异人曾在赵国当人质时,他父亲嬴柱是秦国太子。嬴柱跟当时的任何贵族一样,姬妾很多,儿子更多,据说有20多个,嬴异人不过是其中之一。他的母亲既不受宠爱,因此他也不受重视,嬴柱这才舍得叫他做人质。他在邯郸那段时间,穷困潦倒,跟一个流亡的难民差不多,大概就像今天北京的许多外地无业民工一样吧。特别是他还缺乏安全感,担心自己随时有一天会被赵王翻脸“撕票”。但是大款吕不韦看上了他,把他当作奇货,投下大量赌注。吕不韦亲自跑去秦都咸阳,凭着谋略、口才与贿赂,说服嬴柱最宠爱、并刚升为太子妃的华阳夫人——因为恰好她没有儿子,而她又需要一个儿子以保障未来的安全,希望并同意将嬴异人过继给她。于是,在华阳夫人要求下,嬴异人排挤了所有兄弟,被立为太子的法定继承人。不仅如此,吕不韦还把自己最宠爱的美妾送给了嬴异人。当时的故事是吕不韦有意让他邂逅了她,并为她的年轻美貌、能歌善舞和无穷魅力所倾倒,而吕不韦也就趁势“慷慨”地成全了他们。不过,嬴异人所不知道的是(也可能知道而自甘认了),这位美妾此时已身怀六甲,她肚子里的胎儿实是吕不韦的种,嬴异人不明不白、不知不觉就戴了“绿帽子”。但这有什么呢?没有吕不韦就不会有他嬴异人的今天,吕不韦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再生父母啊!

一年后(公元前259年),这位美妾如期生下一个儿子,就是后来风云叱咤、大名鼎鼎的嬴政先生了。吕不韦的运势倒还真不错,不久秦国老王嬴稷(昭襄王)去世,嬴柱(孝文王)即位。可惜嬴柱没有福气,当王只三天就一病不起,呜呼哀哉;嬴异人(庄襄王)即位。而嬴异人当王也只有三年,又猝然而逝,嬴政先生也就是吕不韦的这个儿子遂坐上皇位,后来又统一六国,成了秦始皇。吕不韦这场精彩的政治投资,收到了惊人的利润。那么,嬴政以前的历代秦王都没有统一六国,在他手里却完成了此项大业,这是不是说明吕氏的遗传基因、血统根源就比嬴氏好呢?那倒不见得。要是那样,为什么嬴政的后代又只延续了短短的两世皇位呢?而秦国的天下,却坚持了漫长的数十代!这只能说是他嬴政个人的造化了,既有自身的素质因素,又刚好赶上大好时机。

再说,成也儿子,败也儿子。吕不韦因嬴政而获得了尊贵的地位和至上的权势,但最终又是嬴政将他免职、驱逐,继而气绝。

(第七节)咸阳不相信眼泪

秦王嬴政(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即后来的秦始皇。秦国的最后一个国君(公元前246—公元前221年在位),秦朝的第一个皇帝(公元前221—公元前210年在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王,毛泽东主席笔下“秦皇汉武”之一,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

嬴政是秦庄襄王之子;但这是名义上的,其实他的真正父亲是原卫国富商、后秦国相国吕不韦老人家。公元前246年庄襄王殁,嬴政即位为秦王,时年仅13岁。8年后,公元前238年嬴政21岁,韬光养晦、忍耐克制了8个春秋的年轻君主终于发飙了,正式实现亲政。老虎发飑,别人才不敢当他是病猫。当然,这个亲政的过程,也是一场极权路上的血腥杀戮。

因为在嬴政亲政前,作为一个才十来岁的少年,还未懂事,无法处理政务,国家大权都掌握在太后、相国吕不韦、史称“大阴人”的假宦官嫪毐之手,三人专权用事,构成了一个“金三角”。而且,这吕不韦本来就是太后的老相好;即使他并非嬴政亲生父亲,却至少也是嬴政母亲的昔日男人、今日姘头。而宦官嫪毐又是太后的面首也就是男宠。他们三人不但把持朝政,势力膨胀,为所欲为;且秽乱后宫,不成体统(据说假宦官嫪毐还与王太后生了两个儿子)。这就叫嬴政不但气愤而且难堪。他一再忍受,内心很不是滋味,日子度日如年。尽管贵为国君,却不免是在夹着尾巴做人。偏偏这又是个不甘人下的主,还是个千百年难得遇上的雄才大略之帝,这种忍气吞声、受尽屈辱的生活岂得长久?

也就是8年嘛!说短也不短,说长也不长,弹指一挥间。公元前238年,21岁的嬴政羽翼丰满了,他要夺权亲政,清除路障,大开杀戒了。英明果断的他,一上得台,首先就不顾母后苦苦求情,诛杀了“长信侯”嫪毐——这种不男不女、不阴不阳的变态怪物。后来,他又把自己母亲也送去了故都。其实,嫪毐还只是个小人物、丑角,不过影响不好而已;最主要的路障还是堂堂相爷、秦王“仲父”、实系摄政王的吕不韦老先生,而嫪毐仅仅是他的一个替身。你可以说嬴政很残忍,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甚至从吕不韦是他亲生父亲的角度来说,他还很无耻,忘恩负义、大逆不道。但是,吕不韦自己做得也太过分了,他只知道嬴政还是个小孩子,或者是他的亲生儿子;却不知道对方是一国之君,而且是一代霸主。他头脑发热,得意猖狂,缺乏城府,不会收敛,忘记了“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伴君如伴虎”等祖训,他平时的言行太嚣张跋扈,他在形使相权上太独断恣肆,显得炙手可热、威风盖主,也难怪嬴政要灭掉他。公元前237年,也就是嬴政亲政翌年,他便拿老吕开刀了。当时宫里发生了一场暴乱,牵连到了老吕。小伙子嬴政觉得他不听摆布,无视自己存在,便很是不满,旧帐新恨一起算,当场就免除了他的相职,又很快把他驱逐出都城(到河南),再驱逐得更远(到四川),还不放心,最后便逼得他饮毒自绝,方才了事。

扫除障碍,亲自掌权后,嬴政开始野心勃勃,大展宏图。他先是任用法家学派的李斯(先为长史、客卿、廷尉,后任丞相),后来还重用过尉缭子,对外发起挑衅和侵略,显然其志很不在小。李斯(?—公元前208),秦朝政治家,法家学派人物,楚上蔡(今河南境内)人。少时为郡小吏,后从荀况学。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入秦,初为秦相吕不韦舍人。后游说秦王嬴政以统一六国之策,受到重用,开始长达40年的人生辉煌崛起之路,佐嬴政消灭六国,统一中华,治理秦朝,而他贵为丞相;始皇死后,拥立二世,终为赵高所杀(后文还将详细解说)。李斯才能全面,还工于书法,泰山、琅邪等刻石相传均为他所书;文章也写得很好,是秦朝唯一的一流作家,其《谏逐客书》(又名《上秦王书》)写于公元前237年,铺陈排比,辞采出色,音韵铿锵,气势雄浑,有纵横家说辞遗风,是一篇政论名作,并开散文辞赋化先河。秦朝建立后他写的一些颂歌性刻石文,具有法家辞气,“铺张尽致”,“清峻峭悍”,对后世碑志文颇有影响。著有《仓颉篇》。

嬴政是一个好学青年,非常喜欢读书。在博览群书中,他发现了《孤愤》、《五蠹》,反复诵读,佩服得五体投地,并叹息说:“我能见到这些文章的作者,跟他交游,虽死也无憾。”李斯告诉他,这些文章的作者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公子,因为患有口吃的毛病,所以不善言辞辩论,他的智慧全在这字里行间了。嬴政听了十分高兴,便知会韩国,邀请韩非来秦做客、访问。

韩非(约公元前280—公元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和李斯同为荀子学生。他曾多次上书韩国君,劝谏改革,未被采纳。却没想到传至秦国后,得到嬴政的极为赞赏。公元前233年韩非来到咸阳,受到极大的尊敬与欢迎,让他感到一种做人的尊严和自豪,不免为年轻秦王的知遇之恩而激动得热泪盈眶,而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热情。然天下事往往并不都是向正面发展的,庞涓、孙膑的师兄弟相残、同行是冤家的悲剧故事,在秦国再度上演。眼见韩非为秦王青睐,且较己才高,李斯为自己的职位起了恐慌,决心除掉韩非。他向嬴政提出警告(其实是诬告):“韩非是韩国贵族,不是普通平民,绝不可能忠于我大秦。与其用他,冒着被背叛、破坏的危险,倒不如早日送他回韩国。但与其送他回国后变法图强,成为大敌,倒不如杀了以绝后患。”

专制帝王大都翻脸无情、喜怒无常。再说,不管他们干了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总会得到一帮自私、阴鸷、猥琐的走狗们称许。于是,嬴政马上把韩非从贵宾席上拉了下来,打入囹圄,并可以毫无理由,也根本不由分说。但是过了些时日,终究英明的嬴政有了悔意,改变初衷,想把韩非释放。但李斯(参与谗害的还有姚贾)却早已因害怕夜长梦多,在监狱中毒死了韩非。

韩非,这位“集荣耀与悲剧于一个焦点的学人,是法家学派的总汇”(柏杨语)。他的中心思想是,君主应实行中央集权,剪除私门势力,不必希望人民感恩,也不必在乎人民怨恨,只要赏罚分明,奖励耕战,就可使国家富强,使政府成为万能;并主张选拔“法术之士”,“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禁止私学;提倡不断变法、更新,“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韩非死后,崇拜他的学人把他的文章集为《韩非子》一书,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韩文富有逻辑性、形象性,博辨明晰,也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韩非虽然被嬴政和李斯集团杀害了,但他们却接受了他的全部思想,建立他们日益扩张中的帝国。不管是眼下的统一六国,还是他日的治理秦朝,基本上用的都是他那一套。

(第八节)风萧萧兮易水寒

刺客,在古代是一种职业,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代,刺客辈出,其中最著名的四大刺客当属专诸、要离、聂政、荆柯。

专诸是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同类推荐
  • 公主的花样年华

    公主的花样年华

    圣宁皇室唯一的小公主燕清明,父皇宠,母后爱,哥哥疼,享受着无尽宠爱。然而,表面天真,可爱的小公主却是个大刺头——扮大臣,扮小白花,喝花酒,带一打样样不少。直到遇见我们的战神,一切似乎变得不一样了……
  • 谋兵之士

    谋兵之士

    鹤翼阵,鱼鳞阵,锋矢阵,一字长蛇阵。围魏救赵,借刀杀人,声东击西,借尸还魂,特洛伊木马计。这里,有谋士的抗衡;这里,有策士的较量。这里——是军师的天下。注意:重生文,无修炼,没有以一抗千。节选————“天下无人治理民生凋零,都城群雄争锋暗流涌动,诸地盗匪四起烧杀劫掠,叛军流寇祸乱八方。”抬起头来,王青盯着父亲的眼睛:“这样的天下,还称不上乱吗?”选段一“祖训如此。”松开右拳,露出手中那未脱离掌握,沾染着茶水与鲜血的茶杯碎片:“哪怕国内民心如这茶杯般破碎,内部的舆论足以令我片体鳞伤。”“我也会谨遵祖训,握紧拳头,守护住我们的国家,绝不放弃。”讲到这里,王霖坚定的眼中,出现了一抹温柔。“不过我可以保证,无论天下局势如何,我都将守护你们母子,不让你们受到半点委屈,誓与你们共存亡。”他看着王青,面露慈爱:“因为你们是专属于我,仅被我守护的小国。”选段二他们清楚,唯美的黄昏之后,深邃的黑夜就会降临。黑夜之中,多得是人深埋其中,挺不过黎明,撑不到白天。选段三盛世不与官连,乱世不与贼染。人间潇洒朝夕,林间自由夙夜。梅妻鹤子,与影垂帘。安然一世,乐醉人间。选段四
  • 大唐第一异姓王

    大唐第一异姓王

    作为一个天才,10岁读完小学,14岁进去科大少年班。却因一次实验意外穿越,看懵懂无知的天才少年如何玩转大唐,纵横贞观,成为大唐唯一的异姓王!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读史就要读出历史的真实,就要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到历史的发展之中。史学大师吕思勉(1884—1957)所著的《中国通史》(原名《白话本国史》)堪称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史学巨著,迄今为止,仍旧是一部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中国通史。
  • 大唐王朝1

    大唐王朝1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卿亦无双

    卿亦无双

    ——新书《鬼帝倾世宠:毒手医妃》现代冷血杀手穿越致以灵力为尊者的迦墨大陆,没有灵力却得千万宠爱,唯独两个妹妹处心积虑想将她送入阎罗殿。想得到嫡系小姐的位置。放蛇咬她?不用太客气送你一堆极品王蛇,想下药害她?不好意思,自作自受。太子退婚?你以为我很稀罕你?测试会上大放异彩,黎猫惊世!另有邪王挡道相助,破基筑,三系全修,五系皆有天赋,亮瞎你们的狗眼!谁说她苏黎月是废物?拜天下第一药王为师,囚得修罗神兽,妖孽邪王相伴,纵横天上人间,谁人敢挡?![寻殿粉丝群:103220007]欢迎吐槽勾搭~
  • 人之初

    人之初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口述历史怎么做怎么样:齐红深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

    口述历史怎么做怎么样:齐红深的口述历史理论与实践

    口述历史传到我国几十年来,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开始与多种学科对接。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还很不成熟,口述史理论相对滞后,并与实践脱节。实践者需要理论指导,而多数理论研究者的实践经验又不够多。齐红深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事口述历史访谈和研究。他组织全国(含台湾、香港)八十多位各方面专家学者共同承担的国家教育科学课题“日本侵华殖民教育口述历史调查与研究”,已经搜集到2300多位亲历者的口述历史及其历史照片、实物,构成了完整、系统、立体、多维度的日本侵华证人、证言、证物体系,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被学术界公认为是开展最早、规模最大、最为规范的口述史项目。
  • 辣鸡宿主很硬核

    辣鸡宿主很硬核

    在系统没出现之前,白宇的画风是沉默寡言,少言少语,不惹人注意。但自从遇到系统后,白宇画风突变。她从此骚操作不断,一次又一次挑战着人们对她的认知。系统原以为白宇是单纯无害的透明人,她最大的秘密不过是女扮男装。但当它真正接触到白宇后才发现:呵呵,什么沉默寡言,单纯无害全都是骗统的。她就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系统对于白宇的唯一评价是:那是一个出场自带bug的人。
  • 长生大仙界

    长生大仙界

    拜入玄美女师傅门下,梦想从此逍遥一生。
  • 斗罗之巅峰荣耀

    斗罗之巅峰荣耀

    一伞一笑风正暖,叶随秋去不知寒。昔日荣耀谁与共,而今天下无人知。
  • 最强咖啡师

    最强咖啡师

    慢热型爆笑逗比文,系统流,文风偏骚,请慎入!简介:一个即将倒闭的咖啡馆小老板,偶然间得到了一个超级贱的坑爹系统,被系统坑惨后开启了神奇的咖啡师生涯。一杯咖啡卖千万,你敢信?一粒咖啡豆卖百万你能忍?且看风骚少年与坑爹系统互坑互怼!本书书友群:1016685964
  •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

    《中国古代诗学十五讲》力求使读者对我们民族的文学思想传统有个初步印象,认识到那里面有许多生动活泼、含蓄隽永的言论,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同时作者希望通过对古代诗学的研究,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本土文论的无穷兴味,体味到古代很多文论著述有助于我们对一切文学的欣赏,有益于心理的纯净和精神升华。
  • 廉政微阅读

    廉政微阅读

    该书是给喜欢廉政文化的人们茶余饭后或工作间隙随便翻到哪一页,都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的口袋书。虽只是人类廉政文化整体的一鳞半爪,但却是精粹所在。全书分为“清廉为官”、“清白传家”、“廉史留痕”等 16 辑,每辑由若干则短文组成。篇幅短小而信息量大,语言简洁而活泼,让读者在轻松之中领悟廉政文化的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