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居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就利用年关将近,跟着爷爷拜会了很多天水的亲戚好友。天水水务总兵裴大人和苏老太爷是忘年交,苏老太爷这些年总是在裴大人面前提起这个孙儿,如今见到苏天居,裴大人对他赞不绝口。苏天居利用这段时间把天水郡摸了个大概,并很快在年轻一辈中脱颖而出。苏天云这些年在天水郡费心费力建立了不少关系网,可是苏天居一回来,很多人都被苏天居拉了过去。
苏天居扯着苏老太爷和苏太守的名号拜访了天水的各大家族,并在他们之间游刃有余,依仗着京城官学里各个官员子弟的名字和姑姑家的权势,以及天水和京城各大家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一部分人转风投向了他。借此机会苏天居也在天水站住了脚跟,只是苏天居知道,若是要值得被人尊敬,必须要有点凭借才好。
苏天居借着年节收拢了各大家族,又在年关之后,向老太爷提出,想在天水郡谋个一官半职,老太爷就推荐他去裴大人那里,从水务小兵做起。裴大人见他甚有才华,觉得可堪重用,就把他留在身边当个随身笔录,也好时常教导于他。
苏天居知道或许求求姑姑,自己能留在京城,可是天水也是一方势力,南晋的水军大半兵力都在这里,京城水太深了,如今太子和二皇子的势力已经初有矛头,六皇子和七皇子看似不关心政事,哪一个又不身涉其中,君溪城未来几年总有一番风雨要过,所以天水城是避风港还是借桥梯就看自己怎么做了。也只有自己站稳脚跟才有资格和六皇子做一个交易,只是不知侍书,她如今过得还好?
年前的雪和年后的雨让裴大人和苏大人忙得脱不开身,苏天居跟在裴大人身边多有出力,裴大人又对他另眼相看,信任有加。天水的雨势一直收不住,发往京城的折子也一直没有回音,朝堂还未做出决定。直到后来苏天居收到一封京城的来信,才知道,朝中已派端王司徒宗渊前往下游平洲,坐镇指挥防洪事宜。苏天居的心一直在跳,侍书跟在六皇子身边,恐怕此行难免同行,可是信中又说到,侍书让帮忙寻找水工,看来她已经确定要一同前往了。苏天居看了信,握紧了拳头,久久不能平复。好久没听到侍书的消息,如今她让自己帮忙,看来自己在她心中还是有些许位置的。
苏天居收到信后就回去了一趟,和苏老太爷谈了许久,出来后又去找了裴大人,向裴大人说明了来意,裴大人听了他的话,就放了他一个月的假,让他快去快回。苏天居找到了爷爷口中的郑船工,一个胡子发白的老者,并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安置家里,之后带了几名得力的水手,一行人走水道,坐船顺流急下。
一路上苏天居一直担心平洲堤坝,请教了郑船工许多问题,郑船工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述了十几年前他参与建造堤坝,并且提出拓宽水道的事情。由于水流过急,一行人在半路改乘马车,走了十几天才赶到平洲。到了平洲才知道平洲如今已经接近空城了,周围十里的村民已经全部迁走,水坝已满,有些地方已经外溢。
叶青萝这些天腿都跑细了,从小南春回来的人带来一个消息,说是那条河叫云川河,尽头流向海里,河道又宽又深,若是要联通,加固一下河岸就可以了,如今虽是雨季,云川河水势不大,没有暴涨,河流也很缓慢。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小南春境内的云川河道有一段离落石山脉很近,而且落石山那一段都是斜坡,如果打通河道,加快云川河流速,可以很大缓解平洲水涝的压力。叶青萝让熟悉地形地貌的人带着她一起沿落石山脚下转了一圈。所以当苏天居到的时候,叶青萝并不在平城。
司徒宗渊见到苏天居风尘仆仆的赶来,又带了几个得力干将很是诧异,不过苏天居张口就问侍书的去向,司徒宗渊心里就明白了一半。司徒宗渊不动声色的安排了他们,并且将平洲的局势讲述了一遍,苏天居身后的水工听了之后就急急忙忙的说要赶去堤坝,亲眼看看水势,司徒宗渊命人领他去看,心里也在担心着侍书。苏天居未将侍书的事打听清楚,仍留下来喝茶,司徒宗渊知道他关心侍书,就简单的提了一下侍书最近忙着的事情,苏天居听了皱着眉头,沉思了半天。
待郑船公从外面回来,苏天居就将落石山的事讲给他听,郑船公一听,大赞其为,说道:“很多年前,平洲堤坝还没建的时候,平洲洪灾也是很严重,有人就提出过一次,开山通水,不过那时候朝廷有心无力,就建了一道堤坝,拦截了这么多年,如今恐怕这座堤坝还是拦不住上游的水势,开山倒是个好办法,不过如何开,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得朝廷批准了才好!”
接下来两天,司徒宗渊和苏天居都在等叶青萝回来,待叶青萝一身泥浆臭汗的回来,苏天居一把抱住了她。叶青萝很惊喜在这里看到苏天居,也很是高兴,只是一身泥浆,被苏天居毫不犹豫的抱住,叶青萝有些不好意思的推开了他,见司徒宗渊阴沉着脸在厅门口等着她,赶紧上前见礼。
司徒宗渊见她一身褴褛,就命她快去梳洗,完毕之后再来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