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浑身湿透,行走不便,互相扶持着往平城的方向寻去。走了大半个时辰,终于看到一处村落的影子,两个人赶到村落时,已经精疲力竭,肚子也咕噜噜的叫起来了。
身上的衣服差不多风干了,叶青萝见村口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正在洗衣服,上前去问道:“姑娘,敢问这里离平城还有多远?”
小姑娘见是陌生人,看了他们一眼说道:“平城?远着呢!”
叶青萝捂着咕噜噜的肚子说道:“姑娘可否佘我们一些吃食,我俩回家走了小路,掉进了河里,身上的东西都被冲走了,如今……”正说着司徒宗渊的肚子咕噜噜的响起!
正说着,从远处走来一个妇人,高声的喊着,小姑娘听到喊声,忙把洗完的衣服收拾到木盆里,端着木盆晃荡着跑了过去,到了那个妇人跟前,指着他们说了一会话,那妇人看了他们一眼,拉着小姑娘进了院子,小姑娘进去的时候,还回头看了他们一眼。
叶青萝悄悄的跟司徒宗渊说道:“别人问起,就说我们兄弟两人,家住平城,王爷记得少说话,我来说。”司徒宗渊撇了她一眼,点了下头,这个动作让叶青萝觉得司徒宗渊听话的时候可爱极了。
两人正在河边说话,从院子里出来了一个老者,冲他们招了招手,叶青萝赶紧走到老者面前,拱着手,给老者施了一礼。老者两鬓花白,拄着拐杖,走路颤颤悠悠,那小姑娘站在门口,闪着大眼睛,看着爷爷,生怕他摔倒,又转眼看了看他俩,老者嘶哑着喉咙说道:“客从何处来?”
叶青萝回道:“我们是逃难出来,听说如今水患已除,就想回去,走到半路,一不小心落入水中,就被水冲到了附近,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寻到这里,还请老丈赏碗饭吃。”
老者颤颤悠悠的驻着拐杖说道:“跟我来吧!”
叶青萝上前扶住老人,一步一挪的往里走去,门口的小姑娘见爷爷把两个人叫进来了,也快走过去,一起扶着老人往里走。
到了院里,叶青萝见院子里养了两只鸡正在觅食,老者往鸡棚旁边的屋子里走去,门头低矮,只够一人进出,房子看着像是多年前的土胚房,有的地方还裂了缝,房内有一张床,一人宽窄,一把陈年的椅子,一张小木桌,桌腿坏了一根,用砖头支着,叶青萝怕司徒宗渊挑剔,特意回头看他一眼,见他并没有反应,才放下心来。屋内一股陈年的腐朽味,还有一股鸡臭味,不过此刻两人肚子又开始咕噜咕噜叫了。
老者走到床边,坐好之后说道:“丑丫头,去给两位客倒点水来,再拿两个馒头。”
小姑娘清脆的哎了一声,就跑出去了。
老者颤颤悠悠的说道:“我那两个儿子都去挖渠去了,还没回来,家里没人,只有大媳妇和丑丫头,不便之处,还请客见谅。”
叶青萝说道:“老丈客气了,咱都是的一个地方的人,老丈赏口饭吃,赏个地方住,我们哥俩就感激不尽了!”
老者笑着,摆了摆手道:“今年年成不好,地里都淹了一些,不知道能收多少粮食,再交完税,到手里的又不知能有多少!两位在我这里,可讨不来多余的吃食。”说罢用手拐一指:“那边有座青玉山,山上有座庙,庙里香火极好,很多富户人家都到那里避难去了,两位明早还是尽快去青玉山周围看看,如今水患除了,很多平城附近的大户人家都要回去,两位也能借乘他们的马车,一道回去。”
叶青萝拱手说道:“多谢老丈,我们明早就去!”正说着,那小姑娘回来了,一个手里拿着两个馒头,另一个手里端着碗水,胳膊处还夹着一碗,叶青萝赶紧接下来,放在桌上。
司徒宗渊接了小姑娘手里的馒头,递给叶青萝一个,叶青萝见馒头还温热着,有些硬,掰了一块填进嘴里嚼了起来。司徒宗渊见她吃的香甜,也掰了一口,填进嘴里,嚼了两下,皱起了眉头。叶青萝冲他苦苦的笑了笑,嚼的更带劲了。馒头在嘴里又涩又酸,说不上来的味道,司徒宗渊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一口一口优雅的嚼着。
叶青萝一边吃着一边同老者拉起了家常,原来这个村子叫四水湾,叶青萝他们从河里爬上来的那段河道,有四个弯,所以这个村子就叫四水湾,村里大约有是十几户人家,都是靠种地,打渔为生。老人家里姓余,老伴去世的早,家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已经娶亲了,小儿子三十多岁,还是光棍一个,家里穷,没钱娶媳妇,今年听说朝中的端王爷来了,要在落石山修一条渠,去干一个月的活就赏银二两,两个儿子就都去了,老人说:”我看你们像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不知道我们这些农户日子过的艰难,像这样的馍馍,能填饱肚子充饥,已经是不错的了。“
叶青萝点着头说:”老丈家里多少田地?“
老人家说:”家里十四亩水田,其中十亩是租东家的,一年交了田租,还有一些剩余,其余四亩是自己开垦的荒田,但是田里贫瘠,一年也收不了多少粮食。小儿子经常出去打渔,还做一些短工,贴补一下家里。“
叶青萝问道:”若是这样,有没有想办法在田里养些什么,或是种些什么别的?“
老人家说:”这附近倒是有一处鱼苗塘,连着一大片,听说是平城一个大户人家的,有些时候那里还招些短工,我那小儿子就经常去那帮忙。这种了庄稼的地里还能养些什么,还没听说过!“
叶青萝想了想回道:”到时候我帮你们打听打听,看还能不能种点别的什么?“
老者呵呵笑着说道:”就算你打听好了,怎么告诉我?“
叶青萝回头看了看司徒宗渊道:”我这哥哥是个读书人,到时候等他考上官了,就让他告诉全平洲的百姓,你们到时候不就知道了。“
老者看着司徒宗渊道:”读书好啊!像咱们这样的人家肚子都填不饱,更别提读书了!要是像咱这样的人家能读书就好了!若是考了官,就能造福一方百姓,有钱人家的人怎么能懂我们这些穷苦老百姓的日子呢。“
叶青萝却不以为然道:”老丈此话差了!读书是为了明理!官不在穷人家的孩子还是富人家的孩子,有些穷人家的孩子穷怕了,一旦当了官就开始盘剥银子,也有些富人家的孩子,读书明理,注重百姓,反而不在乎银子!就像咱们这位端王爷,为了平洲百姓,那也是劳心劳力,只是如何为官,就是如何做人一样,是一门大学问呢。”
老者点点头,叹了口气。叶青萝见那小姑娘在门口伸着头,偷听他们说话,就招手让她进来,问她:”你今年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小姑娘有些腼腆的躲着爷爷身边答道:”我九岁了,叫丑丫!“
叶青萝指着司徒宗渊说:”这位哥哥读过书,让这位哥哥给你起个名字好不好?“小姑娘用力的点点头。
司徒宗渊见叶青萝举着水碗,神采奕奕的看着他,指着梁上的燕子窝道:”燕!“
叶青萝拍手说道:“燕!燕燕!真是个好名字!“小姑娘腼腆的笑了笑。
叶青萝觉得她不甚明白,就解释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诗说的是,有一只经常飞入大户人家的小燕子,今年落在了寻常百姓的家里,这是好兆头,知道吗?”小姑娘听懂了,使劲的点了点头。
老者推了推小姑娘说:“丑丫,还不谢谢客。“
小姑娘红着脸蛋,羞羞答答的上前,说道:”谢谢!“说完跑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