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000000027

第27章 开启禅智点燃心灯(1)

世间烦恼,因心内不洁、不净而生。而快乐由心智自由、心平气和而起。禅义、禅理、禅心、禅智,有效地为芸芸众生困顿不安的心灵,打开一条解脱之道;禅人、禅事、禅思、禅语,无不蕴含着人生生命意义的最高智慧。禅,带给你思考,带给你启迪,带给你智慧,带给你成功,带给你平静,带给你安适,带给你充实,带给你愉悦,带给你幸福。从禅中感悟人生的智慧,可以超然于世,返璞归真,得心静,得真情,得生命的大自在。

佛经上说:“有智慧就有光明,没有智慧的人生是黑暗的。”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亮人的心境;禅是一盏明灯,可以指引人的心路,能点亮心灵,开启人生的智慧。当代日本高僧铃木大拙说:“禅是见性的方法,并指出我们挣脱桎梏走向自由的道路……”心里有了禅,如同有了光明一样,能够照破内心的黑暗。这样,生活就能够自然、洒脱、自在,所以有人说:“若将禅心过生活,何愁烦恼不能了?”

修佛就是修自己

一人去深山中的寺庙找禅师问道。

禅师问:“你到这儿来是干什么的?”

那人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答:“佛没坏,不用修,先修自己。”

禅来缠去

“着相即是外道,众生都在修佛。”外在的道不是自己的道,即是他人的道,他人的道于自己是“盲人摸象”形式的道;内在的道是自己的道,即是自己内心(佛性)的道。谁在控制你?佛告诉你是你自己的心在控制你。修行不一定非要经过严格的出家修行生活,心内有佛才是最重要的。人是糊涂的佛,佛是开了智慧的人。只要做好了人,人人都可能成佛;反之,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能成“佛”吗?故真正佛法是“出世不离世,入世不染尘。”修佛就是要认认真真做人,本本分分的行事,离开做人,休谈修佛,正所谓:

念佛无非念自心,

自心是佛莫他寻。

修行之本在修心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日打坐,便问道:“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不可躺卧吗?”

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迷茫了。

慧能禅师紧接着说道:“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定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离开一切物象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的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那么,怎么去除妄念,不被世间所迷惑呢?”

慧能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理愚痴,处处都是苦海了……在普通人看来,清明和痴迷是完全对立的,但真正的人却知道它们都是人的意识,没有太大的差别。人世间万物皆是虚幻,都是一样的。生命的本源也就是生命的终点,结束就是开始。财富、成就、名利和功勋对于生命来说只不过是生命的灰尘与飞烟。心乱只是因为身在尘世,心静只是因为身在禅中。没有中断就没有连续,没有来也就没有去。”

弟子终于醒悟,禅师的话像暮鼓与晨钟唤醒了碎裂在生活碾磨里的人。

禅来缠去

参禅的关键并不在于打不打坐,而在于你怎样去修心,只有心先行进入禅的境界,人才可能修成禅,即成佛。生于凡尘,能修得心平气闲神静着实不容易。常人皆希望忘却烦恼,寻找内心的平静,但却始终放不下现实的欲望和杂念,所以也没法使内心清净。然而唯心静才能去俗念,方能得慧性,成正果。修禅先从静始。一个人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禅坐的最终目的,是将我们的生命投注于禅坐之中,目的就是希望把动荡的身心、虚妄的世界坐断消灭,在永恒无限的静坐中,将清净的本心,流入无限的时空,从而达到不迷不悟、完全解脱的境界。

即心即佛

韶州法海禅师礼拜后向六祖慧能禅师求教道:“请大师为我讲解什么是即心即佛?”慧能禅师答道:“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成一切相即心,离一切相即佛。我若照此说下去,那永远都说不完。”

慧能禅师又说:“请听我一偈: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

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悟此法门,由汝习性。

用本无生,双修是正。”

法海禅师听了这话,非常欢喜,立刻悟入。他明白了什么是“即心即佛”,并领会了六祖所指出的定、慧双修的入门途径。于是拜在其门下做徒弟,参禅悟道。

后来他也做了一偈,赞许道:

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禅来缠去

“即心即佛”意即“见性成佛”。禅宗讲究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有佛性,所谓不假他求。也就是说,佛,不要向外去寻求,佛就在每个人的心里,你能明心见性,你自己就是佛。心性如一,佛性平等,自信自立,这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础。慧能大师在此所言的“即心即佛”就是让人自己认识自己的本心,通过体证达诸佛理。

心在何处安

神光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向其求法,并请为入室弟子。然而,达摩整日面壁静坐,不理不睬,不动不摇,任神光百般乞求,始终连眼皮都不曾抬一抬。神光为了求得大道,下定决心:达摩若不答应我的请求,我就站在洞外,永不离去!

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求法虔诚,才开口问他:“你久立雪中,想求个什么?”

神光道:“和尚慈悲,请为我开甘露法门,广度群品。”

达摩祖师斜了他一眼,缓缓地说:“诸佛的无上妙法,是天长地久,行难行之事,忍难忍之情,累世勤奋,旷劫精进而修得的。你凭着这么一点小小的恭敬和殷勤就想得到?哼!你站在膝盖深的白雪中算得了什么?若想得我的心法,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听此诲励,为了表明自己誓死求法的决心,抽出戒刀,猛然砍向自己的左臂于达摩座前。

达摩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今断臂,求的又是什么?”

神光答道:“弟子心痛难安,请祖师为我安心!”

达摩祖师听神光说自己心痛难安,怪目圆瞪,倏地将一只大手伸到他的面前,大声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

神光愕然地说:“师父叫我拿心,可是,心在哪里呀?我找不到心啊!”

达摩大吼一声,“已经为你安好啦!”

他这一吼,如同晴天霹雳,在神光面门前轰然炸响,徒然震断了他的胡思乱想。神光顿觉心中迷雾散尽,慧日当空,艳阳高照,寂照万方,终于豁然大悟。

禅来缠去

我们的烦恼本空,罪业本无自性,识心寂灭,没有妄想动念处,就是正觉,就是佛道。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人能看、能听、能想,而这些都是心的本能的表象。将这些见识之类的东西剔除掉,剩下来的那个能识、能见的“能”就是心。找不到心,是现代人的悲哀。身心不得安定,是人生苦恼的根源。认识自己,是“定”,如果舍脱贪嗔痴妄,心里面恰如有一方安稳不动的磐石,不受一切诱惑的欺骗,任何时候都能站在合情合法的定位上,则自然明心见性。

心离一切相

宝通禅师初参石头希迁禅师时,石头禅师问道:

“哪个是你的心?”宝通回答道:“见语言者是!”

石头禅师不以为然地说道:“有见有言即是妄心,在言语的上面还见不出你的真心!”

宝通惭愧,日夜参究,什么才是自己的真心?经过十天以后,宝通禅师又回来请示道:

“上次的回答不对,今天,我知道什么是我的心了。”

石头禅师问道:“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回答道:“扬眉瞬目。”

石头禅师继续问道:“心不是扬眉瞬目的动作。什么是你的心?”

宝通道:“如果这样则没有心啦!”

石头禅师提高声音说道:“万物原来有心,若说无心尽同毁谤。见闻觉知,都是妄心,但若不用心,又如何悟入?”

宝通禅师终于言下大悟。

禅来缠去

“心”者,离一切相,离文字相,离语言相,离一切动作(扬眉瞬目)相,更要离一切虚妄心缘相。禅宗云:“处处缘起,处处假相,处处虚妄,处处虚空。”天地万物缘起缘灭的生灭相,皆由人心所产生,一切都在刹那变化中。为什么禅师们经常说无心才是禅心呢?《宗镜录》说:“心能作佛,心作众生,心作天堂,心作地狱。心异则千差竞起,心平则法界坦然,心凡则三毒萦缠,心圣则六通自在。心空则一道清净,心有则万境纵横。”四圣六凡,都从心起,而且只在当前一念,若不念念制心,念念透脱,岂能契会真如实相!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

自古以来,“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是禅门的两大功臣。

百丈怀海曾是马祖禅师的侍者。每次施主送斋饭来,怀海一揭开饭盒盖的时候,马祖就拈起一块烧饼,问大众:“是什么?”每回都如此。就这样,怀海在马祖身边待了三年。

有一天,百丈怀海陪马祖散步,听到野鸭的叫声,马祖问道:“什么声音?”

怀海答道:“野鸭的叫声。”

过了好久,马祖又问道:“刚才那个声音到哪里去了?”

怀海说:“飞过去了。”

马祖过来把怀海的鼻子狠狠一扭,百丈怀海负痛失声。

接着马祖说道:“何曾飞去?”

怀海一听,立即省悟,但他一句话也不说,却回到房里痛哭。禅友问他为什么如此痛哭,怀海照实告诉大家马祖老师把他的鼻子扭得疼痛难忍。

禅友们不解地问道:“是你做错了什么事情吗?”

怀海说:“你们去问老师好了。”

禅友们问马祖大师,马祖却说怀海自己知道,禅友们再回头来问怀海,怀海却哈哈大笑,禅友们感到很惊讶,便问道:“先前哭,现在笑,是何理?”百丈怀海自言自语:“先前哭,现在笑。”

禅来缠去

前念不生,后念不灭,就可以看到你的心性了。念头起过后,你不要去追。它已经过去了。这个念头虽然过去了,但你这个心是否就不存在了呢?前念虽然过去了,但你自己还在嘛,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为什么还有个东西没有过去呢?在禅宗看来,浩瀚世界本来就没有空间和时间的分别,野鸭飞过仅是一种虚妄的象征而已,怎可说什么飞过来、飞过去?百丈怀海由于执著于虚妄和差别意识,故难以开悟;马祖的这一捏,乃是大机大用,把时空的分界当下粉碎,破除其迷执,使百丈怀海顿悟其禅旨。百丈怀海回答道友“先前哭,现在笑”,这是说,时空观念一变,永恒的本体显现,我与世界都不一样了,这便是当下认识自我:

前念起妄,后念应觉;

觉即不住,见亦不存。

无心无我即是禅

印度的三藏法师自诩神通,他来到慧忠禅师面前,与他验证。

慧忠谦抑地问:“久闻您能够了人心迹,不知是否属实?”

三藏法师答道:“只是些小伎俩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问道:“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运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着说:“禅师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许之色,称赞过后,随即将风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观内照,进入禅定的境界,无我相、无人相、无世界相、无动静相,这才笑吟吟地问:“请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神通过处,只见青空无云、水潭无月、人间无踪、明镜无影。

三藏使尽了浑身解数,天上地下彻照,全不见国师心迹,一时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缓缓出定,含笑对三藏说:“阁下有通心之神力,能智他人一切去处,极好!极好!可是却不能探察我的心迹,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三藏满脸迷惑。

慧忠禅师笑着说:“因为我没有心迹,既然没有,如何探察?”

禅来缠去

无论你的心迹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别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无外物,才能让人无所察觉。南怀瑾先生说过:“人,悟到了真正的无我,修行到了真正的无我,就是佛了。”这个佛,无我,自然无众生,无寿者,这就是佛的境界。所以,做到了无我就是佛的境界,一切凡夫都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观念的执著,都是因为有我而来,那么真正的无我就是佛的境界。

懒融观心

牛头山的法融禅师一心修行,见人不理不睬,人称他为懒融。

一天,禅宗四祖道信禅师途经那里,便入山探访懒融。费了好大的工夫,四祖才找到他。懒融把四祖当作一般游客,和往常一样,不理不睬,仍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四祖也不觉得奇怪,问道:“你在这里干什么呢?”

懒融答道:“观心!”

四祖又问道:“什么能观心?所观的心又是什么东西?”

懒融好久无言以对。此时,才意识到面前的不是普通的游客,便诚心顶礼,请四祖开示。

四祖说:“要修成一颗铜墙铁壁一般的佛心,只需随心自在就好。”接着又叮嘱道:“不要特意去观察它,也不要压抑它。”

法融问:“如果内心起了情境,那该怎么办?”

四祖说:“‘境’不分好坏、美丑,如果心存美丑、好坏,就是内心不净。只靠天天打坐是成不了佛的。面对不同的情境,你心无挂碍,根本不去管它,那么你将修成晶莹剔透的佛心。”

这时,一只老虎来到法融身边趴下,四祖见了,心中一惊。

法融见状,就笑话他道:“你还有这个(恐惧)在吗?”

四祖反问:“你刚才看见了什么?”

法融又无法对答,便请四祖坐下。

四祖在法融入内取茶时,在法融的座位上写了一个“佛”字。当法融回来将要坐下时,一看“佛”字时悚然震惊,认为怎可坐在佛上?这可是大不敬的事。四祖也笑着问道:“你还有这个(分别心)在吗?”

于是两人相视一笑,法融恍然大悟,不再隐居。

禅来缠去

佛陀说:“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要明了世间极其深妙的道理,还得从观心反照做起,除此别求,愈求则愈远。生死勘不破,就有恐怖;荣辱勘不破,就有得失;贵贱勘不破,就有分别;生佛勘不破,就有颠倒。我们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世界,追逐名利,被名利追逐。沉溺物欲的大海,却难以抓住心灵的浮木。也许会拼命地寻找自我,找回本我,就像在胸前挂一颗玉佛,就像在庙中焚香,其实,能切实的证悟,才能正确地把握精神生活的价值。

心与性

一学僧请示南阳慧忠国师道:“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祖师们将此心易名为‘性’。请问禅师,心与性有什么差别呢?”

慧忠国师直截了当地答道:“迷时则有差别,悟时则无差别。”

学僧进一步问道:“经上说: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为什么你说没有差别呢?”

慧忠国师耐心地解释道:“你只看到表面的语言文字,没有看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意。譬如寒时结水成冰,暖时融冰成水;迷时结性成心,悟时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别。”

学僧终于契会于心。

禅来缠去

在佛教里,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如来藏”、“法身”、“实相”、“自性”、“真如”、“本体”、“真心”、“般若”、“禅”等,这无非是用种种方法要我们认识自己。迷悟虽有差,本性则无异。心与性,其体本为一,但因迷悟而有差别,就如一潭水,当风起时就出现了波浪,此好比“心”,风不起时呈现的即是一潭平静的水,这好比“性”。我们的自性本自清净,但因风起,而有迷惑,所以修行的过程,首先即是驱除外境的纷扰,而还归本来的清净。这只是第一步,其实最终还是需要达到不被外境所动,心本自清净,正所谓常处闹市而心本静,虽雷霆大作,而心常寂!

同类推荐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人的宗教

    人的宗教

    本书介绍了世界七大宗教传统,包括印度教、佛教、儒家、道家、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各种原初宗教。作者透过个人的观察,以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实的态度,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把世界宗教的智慧传达给大众。书中汇集了作者三十余年教学与研究的新成果,特别是在对两性观点与语言的运用、各宗教的内在层面分析,以及藏传佛教、苏菲教派与历史上的耶稣等方面做了详细述说。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鉴赏辞典

    《金刚经》是印度佛教发展的产物,由于该经阐述了大乘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登上佛教舞台后迅速流传,影响十分巨大。唐太宗曾让玄奘依梵本重新翻译,并将新译本发布全国。唐玄宗为推行三教并重政策,在各教中选出一部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亲自注释后颁布全国,其中佛教选的就是《金刚经》。本书的主体部分由经文、注释、译文、赏析及评赞五部分组成。附录收录了两篇作者的研究成果,一是对《金刚经》在印度和中国历史上的流传以及各种不同文本进行介绍;二是对《金刚经》六种汉语文本进行比较分析。使读者能够对《金刚经》的基本情况有总体的把握。
热门推荐
  • 武逆天穹

    武逆天穹

    九霄界四方大陆,浩瀚无垠,种族林立。少年秦冰,身世成谜,四大院中鏖战群雄,禁地之争武破九霄。天域千年再现,邪魅一族复仇而出,沉睡的远古战魂燃烧最后的辉煌当万灵之剑划过最后邪魔的躯体,是结束还是开始,宿命中的巅峰之战何时到来。诸君请随我一起谱写这血与火,情与恨的九霄苍穹。书友交流群264254843,希望大家一起撑起属于我们的九霄苍穹,征战血与火,情与爱的逆天之路
  • 元武擎天

    元武擎天

    一夜风云再起,九轮天顶,战鼓已雷鸣。天下凭谁主?拳掌出袖,决胜负!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徽州物语

    徽州物语

    这是一本以描写江南风光、徽州风物为主题的散文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在生活中看到的有意思的情景和经历,第二部分写江南的山水风光、山地风物,第三部分写作者的生活感受以及食物等,第四部分写江南人物。每篇文章写得细腻、真切和有比较浓郁的诗意,全部在报刊发表过,有的还获过奖。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情,触动了我的心灵

    爱情,触动了我的心灵

    人类在创生之初,就有贪婪的好奇,人们总是不断追寻,不断探索,遇到一座高山,就想翻过去看看山的另一面有什么,遇到一层薄纱,就想掀开来,瞅一眼隐藏的秘密。而在无尽的探索中,我们常关注的是什么,是否已经丢失了一些东西?直直地紧盯眼下的双目,可曾在远方眺望过美丽?樟树有粗壮的干,梧桐有金黄的叶,柳树有柔软的枝,但它们都不及雪松。尽管雪松没有粗壮的干,但它的干挺直;没有金黄的叶,但它的针叶翠绿;没有柔软的枝,但它的枝笔直。
  • 你是我不解的深情

    你是我不解的深情

    她怀揣秘密,假扮柔弱隐忍多年,对全世界都唯唯诺诺,唯独对他冷漠避之。他身份尊贵,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对全世界都冷漠无情,唯独对她温柔入骨。直到某一日,他将躲在她身后的小家伙拧出来,“偷偷复制我的缩小版,还说不熟?”某宝挡在她的面前,眨巴着眼瞪着他,“妈妈说我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 魔元复苏

    魔元复苏

    黑客杨特凡黑了一个游戏,现实中凭空出现一个精灵公主;多了一个精灵妹子,惹来魔法世界的魔族到现实世界的追杀;魔族到现实世界的追杀,又成为魔法世界和科学世界的战争爆发的起点。魔法世界对科学世界的大举入侵即将到来,占尽科技优势的地球为何面对魔法世界毫无办法?魔法之源的魔元在地球复苏,又引领科学世界走向何方?在这里看杨特凡硬怼魔法世界的入侵。(主角有禁魔体质我会乱说?)本文剧情流,喜欢看日常的请多担待。
  • 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时代

    夏威夷、马尔代夫,风情万种的海湾里,风情依旧。这些众人向往的人类休闲胜地,休闲者依然在休闲,但在温柔绚烂的光影里,它们同时成为人们向往的购物店、阅览室、会议室、写字间。今天,那些可以在自己喜欢的任意地方和时间工作的人们,正描绘出新时代的工作样态。在美国,不在特定场所工作的人,已经占到整个美国工作人口的 1/3,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