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000000030

第30章 禅心一念间(1)

修禅就是修心,修心的究竟就是出世心。把尘嚣的心灵净化,不执著、不嗔惠、无贪念、不痴迷于声色就是禅心。禅心是智能的、安定的、清净的。而禅心一念之间,正是一波才动、万波相随的场面。正所谓“有心就有念,心是念之体,念是心之用。念是现象,心是本质,念的现象中可以看出心的本质。”禅宗说:“一念觉,即佛;一念迷,即众生”。这就是说,人们成佛达到超越的涅槃境界完全在其内在本心的作用。当你开始自问“我知道我自己的心是什么?”然后又自问“可我真知自己的心是什么吗?我现在做的是什么?我现在想的是什么?”如你彼时,肉体上想静一会儿,看看能否发现你的真心是什么,看看你能否确定它,那么你已经开始修禅;那么你已经开始认识无限之心——禅心。

一心有滞,诸法不通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发现这位禅师所住的地方古松茂密,盘屈如盖,禅师就住在上头,鸟鹊筑巢其上,自然驯狎。白居易觉得禅师住在树上实在太危险了,于是说:“禅师住处很危险。”

禅师说:“你住的地方比我更危险。”

白居易说:“弟子位镇江山,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自己不停地起心动念,处处被境转动,就好像薪火相交,把自己弄得焦躁不自在,何以不危险呢?”

禅来缠去

禅家说:“万法唯心造”。心被名利物欲所困就不自由,情被生活情境所激也会不自由。一切烦恼,皆因心智不自由而起。心是很奇怪的东西,如果心中有物,外在的环境就会受影响。有人说眼睛容不下一粒砂,否则很痛苦。同样地,心中不能容下任何烦恼,否则世界就变得灰暗。现实生活中,我们待人处世,总是在失去主动,不能自拔,或无能为力时,才感到自己发生了困扰。那时自己是无能的、不能自我控制的。陷于物欲跟急于功利,同属于被境转,内心同样不安。愤怒伤人与惧怕退却,两者都是受心境所牵,都是心病的根源。只要有一念心带着牵牵挂挂,对一切佛法就无法融通了解。也就是说,如果你心中为烦恼所累,不通不畅,你看到的人、事、物就不会顺畅。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世界于他是通达的,因为他心中无物,故能容受一切事物。

心净,国土净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正送花到佛殿时,巧遇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对她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来并以香花供佛,依据经典,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每天我来寺礼佛时,感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一样的清凉,但是,一回到家中,就开始心慌意乱。请问禅师,我一个家庭主妇,如何才能够在琐碎烦闷的生活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后的花梗很难吸收到水分,鲜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道理也是这样的,我们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只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要到寺院中生活呢?”

禅来缠去

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但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心是净土,净土是心,离心无净土,离净土无心,心与净土不二。这里所说的“心”并不是指身体的心脏,而是指无形的心性。如果心性多劫,便会生出诸多烦恼,密密染污,所以不净,故有种种之污秽现相。如水腐孑孓生,木腐菌霉生,水木不腐,方是好水好木,自无出孑孓菌霉,心断烦恼,便是净心,自无污秽现相。贪嗔痴灭,心则清净,若心清净,所在之处,皆为净土,其心若不净,皆是秽土,净秽在心,不在国土,发心向佛道,是生净佛国土。

世间的污垢与清净,只是心中所起的分别之心。没有污垢之想,又没有清净之想,心中才不会有贪恋与忧苦。因此,静下心来,自我检视,自我学习,自我认识,像照镜子一样不时地反观自己,升华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喧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如诗云:

青山几度变黄山,世事纷飞总不干;

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三界唯心无两样

懒瓒禅师隐居在湖南南岳一山洞中,曾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的心境:“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生死无虑,更复何忧?”后来这首诗传到唐德宗耳中,德宗很想看看这位禅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于是就派大臣去迎请禅师。

大臣拿了圣旨寻到岩洞,正好瞧见禅师在洞口炊火做饭,便在洞口大声叫道:“圣旨到,快下跪接旨!”洞口的懒瓒禅师却装聋作哑,毫不理睬。

大臣探头细看,只见禅师以牛粪生火,炉中烧的是地瓜,火越烧越旺,整个洞里洞外烟雾缭绕,呛得禅师涕泪纵横。大臣见此情景,忍不住叫道:“喂,禅师,你的鼻涕留下来了,赶紧擦一擦啊!”

懒瓒禅师头也不抬,答道:“我才没有闲工夫给俗人擦鼻涕呢?”说完后,懒瓒禅师随即夹起炙热的地瓜,就往嘴里送,并大声赞道:“好吃!好吃!”

大臣见状,惊讶得目瞪口呆,因为懒瓒禅师吃的地瓜上还带着很多泥巴。懒瓒禅师还随手递给大臣两块,并说:“趁热吃吧!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贫富贵贱,生熟软硬,心田识海中不要把它们分成两样!”

大臣就赶回朝廷,把禅师的这些奇异举动据实报告皇上,德宗听了十分感慨地说:“能够放下名利的人,才是真正修行的人啊!”

禅来缠去

好与坏,俗与稚,一旦心中有所区别,就会产生贪念,生出很多的贪婪与执著,结果在不知不觉里受缚。世人往往就是将自己紧紧捆绑在各种欲望的车轮之上,被迫随着它不停地转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死死抓住,不肯松开,不肯放下。

心清如水即是佛

一痴师太向三个徒弟宣布,要在她们当中挑选掌斋师。

掌斋师是看秧庵掌管膳食财务的神职,庵内几百号尼姑居士的饮食起居以及一应开销全由她负责。一旦师太圆寂了,掌斋师就自然接替师太,就任看秧庵的当家师。看秧庵的前任掌斋师是一痴师太的师姐,法号一傻,三年前就圆寂了,掌斋师由一痴师太自己兼任,因此掌斋师一职实际上空缺了三年。现在,一痴师太要挑选新任掌斋师,也就意味着她要挑选当家师的接任人了。这让徒弟慧明心里暗暗地感到高兴。凭着师太平时对她的喜爱,掌斋师非她莫属,这在看秧庵里的尼姑居士们看来,简直就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就连慧明自己也认为师父一定会选中自己担任掌斋师。

在这座看秧庵里,慧明待了15年,也就跟了一痴师太15年,天天打坐念经,潜心修行,简直就是一痴师太的影子。她对佛家经文不仅熟背如流,而且领悟得既快又准,师太对她的这份悟性是极为赞赏的。为此,慧明也在心底里感到一丝甜甜的自豪。

相比之下,20年前就进了看秧庵的大徒弟慧清,尽管练功打坐、念经修行比慧明刻苦,也能领会一痴师太的点拨,但比起慧明灵光般的快速反应来,还是要逊色一些。为此,一痴师太没有少责罚慧清。

再看小徒弟慧悟,简直就是一个木瓜。她身世凄惨,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路旁,幸遇一痴师太路过收留下来,这才在看秧庵长大。她平时也不太说话,一副木讷的样子。

一次,师太问她们三个师姐妹:“本庵为何称看秧?”慧清想了半天才回答:“世上草木,皆自秧苗始,不加看护,岂能茁壮?”慧悟则在师太的一再追问下才回答:“在我佛眼里,我永远是秧。”只有慧明回答得最快:“世上万物,莫不经风霜历寒暑,否则难以成器。佛家子弟不经磨难,怎能修得真身?”师太听了慧明的话,就微微点了点头;听了慧清的话,没作任何反应;听了慧悟的话,居然把眼睛闭上念起经来。

一痴师太与众尼姑居士们约定,三天后在庵里当众挑选新任掌斋师。尼姑居士们都认为师太是在走过场。慧明自己也认为师父没有必要多此一举,直接指名不就得了?但师父既然要她们三个师姐妹站出来挑选,那就还是得做些准备,否则被师姐师妹抢去了掌斋师,自己岂不是很没面子?三天后,一痴师太把全庵的尼姑居士召到了庵堂里,观音大士的塑像坐在莲花蒲团上慈祥地望着大家,师太用与观音同样的姿势坐在观音大士塑像前的蒲团上。她闭着眼睛,默念了一阵,又突然睁开眼睛说:“开始吧!”

慧清上前,捧着一碗清水献给一痴师太:“掌斋如掌水。”师太接了,放在座旁。

慧明上前,献上一碗饭:“斋饭斋饭,斋即饭,饭即斋。”师太也接了,放在座旁。

轮到慧悟,却见她空着手上前,朝师太打个躬就退下。

师太问:“慧悟,怎么不说话?”

慧悟缓缓地转身,轻声说:“斋在心,饭在心,水也在心。掌斋即掌心。”

一痴黯然无语,旋即起身:“慧悟,从今天起,由你担任掌斋师。”

整个斋堂一时都待了。

慧明吃惊不已:“师父,我……”

一痴目光深邃地看着慧明,语意深长:“心清如水即是佛,了无牵挂佛无边……”

禅来缠去

我们要想学佛,学佛就是学觉;我们要想成佛,就是成就大智大觉。从哪里做起?即从心地清净做起。心里不清净,这就是障碍,这就是烦恼。所以,学佛的人心一定要清净。要想心清净,必须要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修平等心,修清净心。只有心灵清静了,才能远离尘嚣,避开尘俗,摒弃浮躁,时刻保持头脑的清醒和立场的坚定;只有心清如水,才能行得正站得稳,任尔东西南北风,随心所欲不逾矩;只有心清如水,才能洞明世事,不畏浮云遮望眼。

空由心造

一天,知云和尚去参访石头禅师,两人谈兴很浓,说说笑笑不知不觉来到了江边。这时一位船夫正将沙滩上的渡船用力推向江里,准备载客过江。船下水后,沙滩上留下一片被压死的螃蟹、虾螺,让人看后心生怜悯。

知云看后不禁向石头禅师问道:“请问大师,刚才船夫推船入江时,压死不少虾螺,这是乘客之过,还是船夫之过?”

石头禅师毫不犹豫地答道:“既非乘客之过,也非船夫之过!”

知云不解,又问:“乘客、船夫都无罪过,那究竟是谁之过呢?”

石头禅而厉声说道:“是你的罪过!”

禅来缠去

“罪孽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亡。”本身的罪孽是由自己的心志不坚所造成的,如果心里没有坏念头时罪孽就会被消灭的。船夫为了赚钱,乘客为了事务搭船,虾蟹为了藏身被压,这是谁的罪过?这不但是船家,乘客的罪过,而且也是虾蟹的罪过。但也不是三者的罪过,因为三者都是无心。无心,怎能造罪?纵有罪,也是无心之罪。而知云和尚无中生有,妄自分别,所以禅师才呵责“这是你的罪过”。

大千世界,无时无刻都有着大大小小的罪过出现,但是其中大多数都是无心之罪。禅语说:“无心之过是一场意外,你不能谴责意外。”“有和无本是佛法的一物两面,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说有说无都是片面之词。”因此,做人一定要学会承担,也一定要学会处之淡然。世间许多事情本来就很平常,无需计较是非黑白,看开了就是快乐。

心灭法灭

盘圭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也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提问题,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慕名求道而来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圭禅师说:“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

盘圭说:“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回答说:“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盘圭禅师说:“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若把它说成是天生,就是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父母生给你的,只有佛心,其他没有。”

信徒经此开示,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地发脾气了。

禅来缠去

我们的烦恼本空,罪业本无自性,识心寂灭,没有妄想动念处,就是正觉,就是佛道。世间上没有天生的东西,大自然因缘聚合会生森罗万象。人的本性上包含了善恶诸法,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本性之所以难以改变,在于人们给自己的心戴上了枷锁,却并不是真的难以改变。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也只是说难,并不是说不能改。但大部分人都受此观念的束缚,并借此逃脱改变。其实只要用心、静心,所谓的天生的恶习与不好的性情就能被压制住,没有什么习惯是改不了的。

心地透明,无所可生

有位夫人脾气十分古怪,经常为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生气,她也很清楚自己的脾气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一个朋友对她说:“附近有一位得道高僧,你为什么不去向他诉说心事,请他为你指点迷津呢?”于是这个夫人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找那位高僧。

她找到了高僧,向他诉说自己的心事,言语态度十分恳切,渴望从高僧那里得到启示。高僧一言不发地听她叙述,等她说完,就把她领到一所禅房中,然后锁上房门,无声而去。

夫人本想从禅师那里听到一些开导的话,没想到禅师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把她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她气得跳肢大骂,但是无论她怎么骂,禅师就是不理会她。夫人实在忍受不了,便开始哀求,但禅师还是无动于衷,任由她在那里说个不停。

过了很久,房间里终于没有声音了,禅师在门外问道:“还生气吗?”

夫人说:“我是生自己的气,怎么会听信别人的话到你这里来!”

禅师听完,说道:“你连自己都不肯原谅,怎么会原谅别人呢?”于是转身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回来问道:“还生气吗?”

夫人说:“不生气了。”

“为什么不生气了呢?”

“我生气有什么用呢?只能被你关在这个又黑又冷的屋子里。”

禅师说:“你这样其实更可怕,因为你把你的气都压在一起,一旦爆发会比以前更加强烈。”说完又转身离去了。

等到第三次禅师问她的时候,夫人说:“我不生气,因为你不值得我生气。”

“你生气的根还在,你还没有从生气的漩涡中摆脱出来!”禅师说道。

又过了很长时间,夫人主动问道:“禅师,你能告诉我气是什么吗?”

高僧不说话,只是看似无意地将手中的茶水倒在地上,夫人终于顿悟:原来,自己不气,哪里来的气?心地透明,了无一物,何气之有?

禅来缠去

禅说:心若无事,万法不生,意绝玄机,纤尘何立?

气由心生,心有欲则气生。世人正是因为有太多的欲望,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才会生活得不快乐。浮心大盛,则视人视事视物皆不能见其本性。而时刻保持自制,方不能被外界所牵,外欲所扰。

同类推荐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知行合一:洗心禅5

    知行合一:洗心禅5

    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也不是缺乏快乐,而是缺乏一颗感受快乐的心,正是心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本书中贤宗法师向读者讲授如何在生活中用心感受,用心修行,发现生活的规律,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走向快乐的人生殿堂。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热门推荐
  • Ivanoff

    Ivanoff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姐

    我姐

    金秀和金玉,同样站在高颜值起跑线的姐妹俩,命运之路最初仿佛分岔于姻缘,然后在岁月里渐行渐远,她们有怎样的命运和性格?老早我就想跟人说说我大姐金秀和二姐金玉的故事,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主要原因是我面矮,抹不开面去讲自己姐姐那些花花绿绿的事,总觉得不够仁义。现在是时候了,我这俩姐,一个已躺在京城协和医院的病榻上,再也没有能力为坊间提供闲话;一个已彻底在祖国大地上蒸发,只有年节时偶尔能听到她英汉二合一的越洋问候。两个一度生活在唾沫星中的女人,已脚前脚后淡出我们的生活。从金秀开始吧,她是我们家老大。
  • 财道:富人向天堂

    财道:富人向天堂

    这是一部关于金融奇人、奇情、奇事的奇书。它演绎财运和命数的故事,写尽了男女之情在财运和命数之间的彷徨纠葛,小说引进了真实案例,表现了社会写真、客观纪实的倾向;同时小说又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由苏北穷小子而成为沪上大亨的崔钧毅等人拥有高超智慧和财富雄心,他们是真正的财道英雄,还是一时得势的财道枭雄?
  • 亡灵放牧者

    亡灵放牧者

    【叮,您激活领地成功,您的领地系统正式启动!】【叮,您开启领地商店抽奖功能!您获得【语言精通卷轴】一个您获得【亡灵召唤令】一个您获得【亡灵矿洞图纸】一张】……ps:这是一个凭借着领地系统,在异界开挂的故事!
  • 铁色猕猴

    铁色猕猴

    铁色猕猴就是女猴王,名曰孙悟色,是女版孙悟空。她的师傅也是女的,不是唐僧,而是唐尼,不是Tony,是唐朝的尼姑,骑的是火龙马。穿越诸天万界!
  • 愚庵智及禅师语录

    愚庵智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做鬼生涯

    做鬼生涯

    做鬼即爽也虐,爽到酣畅淋漓,也虐到肝肠寸断。
  • 夫君修仙吧

    夫君修仙吧

    (无男主无男主无男主)穿越女主从一个没有灵气的小世界走到修仙界,慢慢成长,寻求长生的故事为了对应标题,叶嫣会怎么应对她俗世已经修魔的夫君呢?叶嫣:很简单,拨乱反正,杀了他!…………主成长,主剧情,有点慢热萌新书名不够慎重,改不了,不想爱勿伤害(但作者是爱你们的,比心~)作者置顶了避雷贴,可以看看再点开
  • 望梦成真总裁的小娇妻

    望梦成真总裁的小娇妻

    从小为作家梦奋斗的洛沐兮绝对不会想到,身为宅女的她在一次开发布会的路上,会被最年轻的总裁看中,被他狂追,狂宠……(绝对爆甜,因为薏米自己也看不得虐文。)
  • 舍我“棋”谁

    舍我“棋”谁

    如果你着迷《请回答1988》的阿泽,迷恋《最强大脑》王昱珩,围棋手冠军柯洁,那么你一定要看这本书!世界棋坛孤独天才围棋手遇见初出茅庐娱乐小记者。他爱看《道德经》,散发“生人勿近”的气息,可以用9秒还原魔方,能看懂所有细节潜藏的秘密,却琢磨不出她一个表情的含义。棋坛里,他是最孤独的那一颗棋子。他口袋里总是装着糖果,如果她感觉难过,他就会伸出手去递给她一颗。他不关心天底下的人,他只关心他和她。他表白说:“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你,都想给你买糖吃。”她的嘴里含着糖,一面的腮鼓鼓的,“难道因为我长得特别像个吃货?”他摇头,揉了揉她的头发:“因为你总让我觉得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