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5900000015

第15章 帝王篇(14)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赵匡胤指使边关谎报军情,说是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中原,宰相范质、王溥不辨真假,就派赵匡胤率军御敌。正月初三,赵匡胤率领大军出东京爱景门,向东北方向进发。大军行进途中,赵普等谋士便开始游说煽动。殿前司军校苗周训谎称看见天上有两个太阳,黑光激荡,散布说:“这是天命啊!”当大军走到距东京北40里的黄河对岸陈桥驿时(今属河南封丘),赵匡胤下令停止前进。当晚,赵匡胤在军帐中饮酒闷睡,将士们就议论:“当今皇上年幼,不能亲政,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北征。”他们吵吵嚷嚷去找赵普作主,拥立点检作皇帝。

赵普在弄清他们是真心实意拥护赵匡胤作皇帝后,便让他们回去约束自己的部下。赵普等人派人连夜飞马进入京城,密约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等,准备里应外合。

第二天拂晓,赵匡胤还在假睡,赵普、赵光义率领将军们来到他的军帐,齐声嚷道:“诸军无主,请点检作天子。”

没等赵匡胤答话,一件早已预备好的黄袍便披在了他的身上。

众将领马上行跪拜大礼,高呼万岁。就在赵匡胤假意推脱时,有人把他扶上马,簇拥着他返回京城。赵匡胤在马上对众将士说:“你们想追求富贵,立我为天子,但要真心服从我的命令,保证进京后不要纵兵大掠才行,否则,我就不能做你们的皇帝。”众将士齐声答道:“惟命是听。”于是,赵匡胤在石守信的接应下,带领大军回到京城。入城后,赵匡胤派手下将领潘美去通知宰相范质、王溥。范、王得知兵变,后悔莫及,被迫承认赵匡胤代周自立。当天,赵匡胤在崇元殿登上皇位,受百官朝贺,降后周恭帝为郑王,迁居西京(今河南洛阳)。正月初五,赵匡胤颁国号为宋,改年号为建隆元年。

就这样,赵匡胤仅用一天时间,就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政权,实现了他的政治野心。

【毛泽东评点】

……而每一部史书,都是由封建的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如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的臣子,奉命北征,走到陈桥驿,竟发动兵变,篡夺了周的政权。《旧五代史》(宋大臣薛居正等撰)却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的被迫结果,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

——转引自芦荻《毛泽东二十四史》,1993年12月20日《光明日报》。

说不杀士大夫,伪也。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7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不书病,年五十。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27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本朝人编本朝史,有些事不好说,也可以叫做不敢说。

所以历史上的书,本朝写本朝的大抵不实,往往要由后一代人去写。你看《通鉴》最后一段写了赵匡胤,也只是说太祖皇帝如何勇敢,如何了不得,简单白璧无瑕,十全十美,全信行吗?

——王子今《毛泽东和中国史学》,第98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鉴赏】

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一代王朝,虽抛弃了周世宗对他的恩义,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得政权,但他最后一次兵变终止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屡见不鲜的政变,使天下归于统一,出现和平的局面,免除了百姓长期饱尝的战乱之苦,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顺应历史潮流,按封建道德而言,也可谓是舍小仁而存大义。不过,赵匡胤还是觉得此举不那么光彩,那些御用历史学家在写这段历史时,当然就要“为君讳”。所以,在宋大臣薛居正等撰写的《旧五代史》中便说他黄袍加身,是受将士们“擐甲将刃”,“拥迫南行”的被迫行动,并把这次政变解释成是“知其数而顺乎人”的正义行为。毛泽东在和陪他读书的芦荻谈到这件事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一部史书,都是由封建的新王朝臣子奉命修撰的,凡关系到本朝统治者不光彩的地方,自然不能写,也不敢写。”他举证的史实便是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透过现象看本质,毛泽东指出了旧史书这种普遍存在的造假行为,主张读史书要有怀疑精神,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不受骗上当。

赵匡胤在建立大宋政权以后,光大周世宗的统一事业。

他首先论功行赏,稳定内部。当时他还面临着北方和南方的强敌威胁。经后周郭威、柴荣两代皇帝的经营,中原半壁江山正在走上统一,这一事业还远没有完成。南方,有南唐、南汉、吴越、湖南、南平后蜀、漳泉等割据政权。北方,则有契丹建立的辽政权和与之相连接的北汉政权,控制着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严重威胁着宋朝的安全。所以,消灭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大业,就成为摆在赵匡胤面前的首要任务。

通过“雪夜访普”,赵匡胤和他的主要谋士赵普制定了“先南后北”统一全国的军事战略。

为了实施这一战略,赵匡胤对北方采取守势,调兵遣将,加强防御,实行敌来我御、敌去即止的战术,不扩大冲突,以解除南征的后顾之忧。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赵宋王朝开始发动声势浩大的统一战争,首先选择国势衰弱,力量薄弱的湖南和荆南为突破口,并制定了“出师湖南,假道荆渚”的策略。乾德元年(公元963年)正月,宋太祖派大将慕容延钊、李处耘以讨伐湖南为名,借道荆州,荆南主高继冲不战而降,随后,宋灭湖南。宋军旗开得胜,一举消灭两个政权,夺得了17个州83个县。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十一月,赵匡胤派大将王全斌等统兵灭后蜀。宋军将士奋勇杀敌,从出兵到后蜀主孟昶投降,先后只用60天时间,北宋得地46个州240个县,53万多户人口。同年,又派丁德裕、潘美等攻打南汉,攻下郴州。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北汉睿宗刘钧死,刘继恩继位又被刺死,其弟刘继元代立。这一变故给宋朝以可乘之机。赵匡胤临时改变原定战略,转为“先北后南”。但在两年间,赵匡胤亲自督师北攻,都告失败。随后又转而采用“先南后北”的方针。开宝三年(公元970年)九月,派潘美等继续攻南汉。当时,辽军又自北方攻扰宋定州(今河北定县),宋将田钦祚以少胜多,破辽兵于满城、遂城(今河北徐水西),稳定了北部局势,宋军才得以全力向南。

开宝9年(公元971年)二月,南汉后主刘张降,宋兵进入广州。此战宋得50个州,214个县,17万户人口。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十一月,宋军攻破金陵,南唐后主李煜投降。

宋得南唐19个州、3个军镇、108个县,65万多户人口。南唐灭亡后,吴越主钱俶举国降,陈洪进举漳、泉二州降。至此,南方割据各国完全平定。随后,赵匡胤再挥师北上,但没来得及完成统一北汉的事业便去世了。

宋太祖除统一大业外,另一个功绩便是加强中央集权。

赵匡胤因自己搞兵变上台,惟恐他人效尤,因此和他的谋士赵普商定了“强干弱枝”的方针,由朝廷集中军权、政权和财权。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一天傍晚,宋太祖在宫中宴请禁军的主要将领。席间赵匡胤突然哀声叹气,引起群臣发问,然后乘机说自己“自从黄袍加身以来,天天都不能安睡”,原因是怕别人也用兵变的办法对付他,石守信等一听受到怀疑,都惊恐万状,再三哀告赵匡胤指条生路,赵匡胤便说:“你们何不释去兵权,我好派你们到好的地方去做官,多置良田美宅,为子孙建立永久不衰的家业。再多置歌妓舞女,饮酒作乐,安度晚年。”诸将听了,心领神会,这样既可保住性命,又保住荣华富贵,确是两全其美。第二天,石守信等人便以有病为由,辞去军职。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这样,禁军中资深将领的兵权便被轻易解除,消除了赵匡胤的心腹之患。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十月,宋太祖又召藩镇将领王彦超等人入朝。他又在后苑设宴,重耍了一次“杯酒释兵权”的把戏。次日,这些藩镇将领均被罢去节度使职任,改任无实权的高官虚职位。这样,藩镇兵权也集中到朝廷手中。

随后,宋太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军政改革。第一,剥夺各节度使在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一职,使其互相牵制。

后来又陆续设立主管财政、司法、仓储、水利等官,管理地方各项事务。这样,地方长官权力分散,任期短暂,武力削弱,无法与中央对抗。第二,分割宰相权力。宰相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职,而且把枢密使和三司使定为常设官员,以枢密使分宰相的军政大权,以三司使分宰相的财政大权。这样就使“无事不统”的宰相只剩下有限的职权,皇帝便可总揽大权了。第三,改变中央禁军首领。中央禁军不设最高统帅,罢去殿前都检点、副都检点及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职位。禁军将领只用一些资历铰浅、容易驾驭的人来担任,而且时常调动。这些将领的调遣、移防则听命于枢密院。宋太祖又听从赵普的建议,派中央禁军戍边,并经常轮换防地,以便“将不专兵,兵不专将”,防止军队为将领牢牢掌握,从此结束了武人专横跋扈的局面。第四,发展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自宋太祖后期,举人经礼部考试(省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这样,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了。

宋太祖在位17年。17年间,他通过战争消灭大多数割据政权,基本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局面,奠定了北宋局部统一的基础,又重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这是宋太祖的重要历史功绩。这个功绩包括文治和武功两个方面,二者相较,宋太祖的武功显著,文治方面稍差一些。所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宋祖指的就是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相赵匡胤。“文采”本指辞藻、才华;“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这里都是借指文治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意思相近。

几句是说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这几位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都是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就略有逊色。宋太祖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称作一个开明、有作为的皇帝,因而毛泽东把他与极负盛名的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相提并论,可见评价之高。

宋太祖看重文官,赏识知识分子,因而他规定了“不杀士大夫”的一项法令。

北宋时期,是一个文官权重的时代。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元勋,功勋卓著。居官两朝,三次入相。先辅佐宋太祖赵匡胤,从乾德二年(公元964年)正月至开宝六年(公元973年)八月,做了近10年的宰相。他又辅佐宋太宗赵光义,两次入相,共4年,两朝出人30余年,共做了近14年的宰相,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毛泽东批评赵匡胤“说不杀士大夫,伪也”,是指这么两件事。一件是乾德四年(分元966年)五月,“光禄少卿郭玘坐赃弃市”。光禄卿,官名,主要掌管皇室的酒宴膳食之事,属文官。一般由皇帝的悻臣担任,不一定是道地的知识分子。

郭玘因贪污罪而被斩首示众。另一件事是同年八月,“枢密直学士冯瓒、绫锦副使李美、殿中侍御史李楫,为宰相赵普陷害,以赃论罪”。冯瓒等三人都是文官,而且颇有才能。宋太祖在不少场合夸耀过冯瓒有才干,是当代罕见的奇士,表示要重用,因而受到赵普的妒忌陷害,先被贬官梓州,后又以贪赃枉法罪,判处死刑。正好遇上大赦,最后把三个流放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还规定以后即使遇到大事庆典,赦免罪犯,也不得赦免回来,其实质与判处死刑相似。因而,毛泽东认为,这实质上是过于虚伪。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晚上,宋太祖突然暴崩于万岁殿,年仅50岁。第二天,太祖弟赵光义登上帝位,这便是宋太宗。宋太祖的死,据传是其弟赵光义所杀。

所谓“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宋太祖的死便成了一个历史公案。当时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已成年,子承父业。

皇帝的位置按理说应由其子继承,但却被他的弟弟赵光义占据了。这在秦代以后的汉族王朝皇位更迭史上,可以说是破天荒的事件,兄终弟及这种怪事就难免引起人们的怀疑了。

这个疑惑和迷团被精通史书,熟读百家的毛泽东一眼识破。毛泽东从两个方面提出质疑:一是“不书病”。太祖死在宫中,极有可能是病死的,但史学家没有写太祖患病,就突然死去,可疑之一;二是“年五十”。太祖死时年仅50岁,正是壮年,又没有病,这位“马上皇帝”,长期征战,身强力壮,怎么能活到50岁就突然死了呢?所以,在毛泽东看来,宋太祖是无病死的,他的死无疑是他人加害造成的。毛泽东在读《宋史·太宗本纪》时批注说:“幽州之败,不择手段,急于登台。”毛泽东肯定地认为宋太祖之死是赵光义为了当皇帝而害死的,因此对赵光义这个人没有什么好感。在批注中,又说“此人不知兵,非契丹敌手”,“但无能”,无能而又想要当皇帝,要通过正当途径是不可能的,因此便丧心病狂采取谋杀手段,弑兄篡位,爬上皇帝宝座。

十四、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元太祖铁木真

在中国历史上,蒙古族最为辉煌的时期莫过于元朝,而元朝的建立和延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纵横四海,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元太祖成吉思汗。毛泽东称其为“一代天骄”,西方史学家称他为中国的“拿破仑”。

【铁木真小传】

成吉思汗(公元1162年一1227年),即元太祖,名铁木真。古代蒙古首领、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出生于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各部间经济联系加强,蒙古族人民倾向于统一。他代表蒙古贵族利益,统一蒙古诸部。公元1206年,被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汗国,制定了军事、政治、法律等制度,从而改变了诸部之间长期的争战局面,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他即位以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公元1211年和公元1215年,他率军两次大举向金进攻,直到黄河北岸,占领中都(今北京)。公元1219年,他发动蒙古军的第一次西征,攻灭了花刺子模,在喀勒河打败了斡罗思和钦察联军,版图扩展到中亚地区和南俄,并把这些地区分封给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公元1226年.他率军南下攻西夏,次年在西夏病死。元朝建立后,被追尊为元太祖。

【毛泽东评点】

保存成吉思汗时代的荣耀——引自R·特里尔《毛泽东传》第176页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引自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鉴赏】

特里尔在其著《毛泽东传》中写道:“一九三五年——一九三六年间,毛泽东对少数民族和被迫流浪者的态度,既体现了他的精明和爱国的双重特点,又促进了他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功。他号召蒙古人与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保存成吉思汗时代的荣誉’。”他还在注释中引用符拉基洛夫和梁赞佐夫合著的《毛泽东》一书中的材料说,中国共产党总部的办公室里,成吉思汗的画像与毛的画像并排挂在墙上。

同类推荐
  • 热读与时评

    热读与时评

    本书分“现象观察”、“新作短评”、“女性写作”、“历史小说”、“西部小说”、“荐语与序言”六个栏目,从宏观扫描和微观考察两个方面,对90年代以来的90多部长篇小说进行了追踪与论评;获过奖的、得好评的和有争议的各类作品,都在认真的观照之中给予了自己的评说;开放的视野怀精到的品评,既有益于读者理解具体作家作品的精妙与独到,也有助于读者了解长篇小说创作长足演进的情形与态势。对于想在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之林中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本书还可能起到“长篇小说导读”的作用。
  •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

    杭州研究:2009年优秀论文》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周膺教授主编,精选由杭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杭州研究》2009年全年的理论文章中部分优秀论文汇编而成。内容涉及杭州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稳定健康发展服……
  • 民国风物志

    民国风物志

    文章多为老画报、档案编辑研究专家搜集散落民间的老画报资料。在这些凝练细腻而丰富的叙述文字中,那些旧时光与老物件恍然昨日重现,这些东西原本都有其价值并在历史长河中逐渐演变为艺术品,又在今日之繁华世界渐渐被人忽略而隐去。除了优美典雅的文字外,本书另配有几十幅精美图片,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当时的美好,在优美的文字与生动的图片中领略民国人文风情的独特魅力。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
热门推荐
  • 读与行的风景

    读与行的风景

    本书是著名作家贾宏图的散文随笔集。书中包括《背影如山》《将军泪》《爱情是跨越苦难的桥梁》等篇目。每篇文章均是作者读书、写作、与文友的交往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真情、真感,意境深远,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
  • 巫神创世纪

    巫神创世纪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神天的带领下,多宝楼必将扬名万界!世界终将改变,黎明即将到来,复仇也将开始!巫也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圆梦大师

    我,圆梦大师

    如果我说我是二次元的管理者,谁会信?如果我说……我能……我,圆梦大师,打钱。
  • 灵藏记

    灵藏记

    灵藏出世,三界震惊!无数强者出手争夺,促使大陆界面坍塌,灵藏中混沌宝物也不知所踪。一个平庸少年无意中踏上逆天改命,夺天地造化的修仙之路,尽管这条路充满曲折艰险……
  • 城乡大裂变

    城乡大裂变

    报告文学作品。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辛勤地建设了城市,并促使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回到农村,家乡创业,有效调整了中国社会的城乡结构,对中国城镇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 黑化宿主请善良

    黑化宿主请善良

    疏渔作为一只丧尽天良的厉鬼,被迫签订了一只名叫善良的系统、走上了拯救好汉boss的道路,顿感鬼生走到了尽头!系统:宿主,前方好汉boss需要解救,请你善良一下!疏渔:boss灵魂很诱人,想吃!系统:......生而为人,请宿主善良!!
  • 行在宽处

    行在宽处

    在挣钱时,如何才能达到离钱近,离事远,离是非更远的最高境界?如何才能有效地与他人沟通、结交朋友、提高个人实力?民营公司如何才能走出“原罪”?在处理政商关系时,如何才能做到“常在河边走,从来不湿鞋”?制度建设与效率优先在公司治理层面如何考量?在多元化发展与专业化道路上,管理者应当如何选择?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作为一位具有责任感、情怀与远见的企业家,冯仑集数十年思想沉淀,以诙谐、麻辣的文字对此给予了解读。
  • 血祭地球

    血祭地球

    灵气复苏,人人觉醒。万千天赋只为活着!城市,森林,山顶,地底,生存环境被步步压缩。妖兽,鬼怪,兽人,地下异族,强敌环绕,是否能突出重围。我姜恒,只想抱大腿。
  • 混血龙瑞

    混血龙瑞

    一睁眼,就来到了个龙与捕龙人充斥的诡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