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4600000029

第29章 对历史的探索(16)

以往,中国进行核试验后当即发表消息,并热烈庆贺,可是这两次核试验,中国新闻媒介连一条简短的新闻都没发表。对此,外电纷纷议论,普遍认为,“中国最近的两次核试验,不是为获得某些研究成果,而是临战时的一种测验手段。”

苏联知道中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便改弦易辙,放弃了摧毁中国核基地的核战计划,一场核战争就这样被避免了。

10月1日,毛泽东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检阅了游行队伍。

1969年10月20日,中苏边界谈判在北京开始举行。谈判时断时续,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边界的紧张局势才逐渐得到缓和。

郑和下西洋探索

1405~1433年,郑和受明成祖及明宣宗的派遣,先后七次率领舟师,扬帆远航,途中经历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这在明初被传为一时“盛事”,且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壮举。郑和不辞辛劳,出没风浪,屡下西洋,往返再三,究竟负有何种神秘的使命?

《明史郑和传》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由此看来,明史的纂修者,把到海外跟踪询查惠帝,看做郑和出使的主要目的,而沿途炫耀武威,则是附带的行为。

传中所说的惠帝,就是朱元璋长孙建文帝。建文帝登基之初,鉴于诸王兵权过重,尾大不掉,曾决心进行削藩。当时的燕王(即后来的明成祖)公开反叛,以“清君侧”为理由起兵北平,号称“靖难”。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有传说他已经逃亡海外,若果真如此,那岂不是祸根!因此明成祖派出郑和出洋追查,以绝后患。《明史》的说法,以后修史者多有因陈,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着述,完全承袭此说的也不乏其例。如许立群在《中国史话三保太监下西洋》一节中写道:“永乐皇帝派郑和航海的目的是寻找建文帝,因为永乐篡了建文帝的帝位之后,建文帝失踪了,永乐皇帝怕他逃到国外,将来回来复辟,所以派人去找他。”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也说郑和下西洋的用意是“以探询朱允炆踪迹为首”。

然而,建文帝是否逃往海外,却还是悬案一桩。永乐年间修撰《明太祖实录》,据载当燕王的军队攻入南京金川门时,建文帝纵火焚宫,已死于宫火。清初开馆修《明史》,史官对建文自焚的问题看法不一,雍正元年王鸿绪进呈《明史稿》,史稿之首有《史例议》一册,论建文帝必以焚死的内容竟占此册的一半,若确如王氏之言,则寻找建文帝的说法就成了空中楼阁,于是史家们便试图从其他方面,解释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近人梁启超据“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语,在其《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一书中指出,成祖雄主野心,想通过扬威的壮举,达到震慑与笼络海外诸国来朝受封的目的,其实不过是“聊以自娱”罢了。李长傅的《中国殖民史》甚至干脆把下西洋的动机说是“耀兵异域”,别无他意。

与以上两说不同,韩振华的《论郑和下西洋的性质》(载《厦门大学学报》1958年第1期)、陈得芝的《试论郑和下西洋的双重任务》、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部的《中国古代史常识之明清部分》等着述则以为,郑和下西洋,既有政治目的,又有经济意识。燕王凭武力强占了侄儿的帝位,自知“夺嫡”声名不佳,遣使出洋宣武异域,使万国来朝,并安抚或镇压那些逃居沿海岛屿和海外的不愿与他合作的臣民,自然不失为提高国际威望和巩固统治的积极措施;另一方面还可以打开一条通往西洋诸国的海上航道,扩大明朝官方的对外贸易市场,用中国精湛的瓷器、绫罗绸缎等手工业品,去换取外国的香料补药,奇珍异宝,以满足王公贵族的奢侈享用,这从郑和统率的船队被称为“宝船”或者“西洋取宝船”,即可得到证明。不过也有人认为,郑和一再远航,仅仅是出于建立广泛的国际友好关系,瓦解政敌残余势力的政治需要;或说主要是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借此增加财源的经济目的。前者见于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中国古代史》、冯尔康的《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后者见于田培栋的《明朝前期海外贸易研究——兼论郑和下西洋的性质》。

还有些人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使命应随时间推移而有所不同。《中国历史纲要》认为,15世纪初,铁木尔帝国崛起于中西亚,永乐二年十一月,铁木尔调兵数十万准备东征中国,但是于永乐三年二月死于途中,所以同年六月朱棣遣郑和第一次出使,“大概是想联络印度等国抄袭铁木尔帝国的后方,牵制它东袭”,后六次则是为了“寻求通西方的航路和达到通商的目的”。李光璧的《明朝史略》虽然同意郑和后六次的使命如前所述,但是又指出第一次则带有扩大贸易,提高威望联络印度等国的三重任务。郑鹤声、郑一钧在《郑和下西洋简论》中认为,郑和前三次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和东南亚、南亚沿海诸国建立一种国际和平局势,附带解决“疑惠帝亡海外”的问题,后四次则主要是向南亚以西,继续向未知世界前进,通过开辟新的航路,让从来不通中国的海外远国“宾服中国”。

以上各家之言,无不持之有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一种说法才符合历史的真相呢?

“七擒孟获”探索

《三国志》没有记载,《三国演义》大书特书——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刘备病逝白帝城后,蜀国南边相继发生叛乱。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经过充分准备后,亲率大军南渡泸水(金沙江),迅速平定了云、贵地区的叛乱,巩固了蜀国的后方。在这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南征中,诸葛亮为了达到“攻心为上”的目的,七次抓住孟获,又七次放走了他。如今,云南许多地方还保留着“七擒七纵”的地点。近日,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黄承宗先生撰文指出,历史上孟获确有其人,但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历史上到底有无孟获其人?

关于孟获其人,学界一直是有争议的。民国时云南地方史志专家张华烂先生作《孟获辩》称孟获是“无是公”,他认为:“陈寿志(指陈着《三国志》)于南中叛党雍闿高定之徒,大书特书,果有汉夷共服之孟获,安得略而不载?其人身被七擒,而其名即为‘获’,天下安有如此凑巧之事?”张华烂的观点其实代表了许多学者的观点。那么,到底有无孟获其人?

黄承宗认为,虽然孟获的生卒时间无法考证,但孟获是实有其人的。孟获的籍贯和家世,多与南中大姓有关。现在云南昭通第三中学内着名汉代“孟孝琚碑”是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昭通县县城南十里白泥井出土的。该碑记载汉代孟姓在历史上是南中的最着名的两个大姓之一。

除此而外,有关孟获祭祀的历史非常久远。据目前发现的实物资料,最早是唐代和宋代时期。至于新中国成立前西南诸省,或建祠庙,或附祀土主庙以祠孟获者多处,仅西昌县石柱子土主庙、青龙寺、五显庙均设像祭祀。民间所供五显埴神,其画轴左侧第三层排列中有一孟获像,俗称“扫坛蛮王”。

孟获到底是汉族人还是彝族人?

关于孟获的史料记载非常简略,《汉晋春秋》仅记载他是一位“为夷汉所服”的首领。他到底是汉人还是彝人?长期以来形成两种观点:一派史家的观点认为,孟获的民族是汉族。而另一派史家的观点认为孟获是彝族。

支持汉族一派的理由是孟姓虽为南平历史上的大姓,但孟氏有朱提孟氏和建宁孟氏之分。朱提孟氏自西汉时就有在内地为官者,而建宁孟氏是朱提孟氏南迁而来的。三国时有孟琰(朱提)、孟获、孟干、孟通等。彝族中虽有祖先是孟获的传说,但也有彝族帮助诸葛亮打孟获的传说。所以,孟获可能是南迁的汉族。

而支持彝族一派认为,历史上少数民族首领被赐汉姓者历代都有,因此不能以姓氏来判断其族别。至于少数民族受历代统治者挑动而互相残杀,或奉命征剿,正是反动统治者“以夷制夷”的策略。所以彝族帮助诸葛亮打孟获并不能作为孟获是汉族,而非彝族的证据。

黄承宗认为,在南中历史上确曾有楚人王滇记载的一些大姓落籍在南中,其实他们的势力时有消长,但他们当属少数人,时间长了与当地民族融合,多数已不知迁徙南中的年代,这种现象在历史上根本是常见的。这类情况的族属当然视为当地的土着人。

孟获的族别应当是彝族,近年来在贵州整理彝文典籍时,也发现了孟氏的谱系己载。

关于“七擒七纵”孟获的史实是不是真实的?

“七擒七纵”的最早由来是《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另外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也有简要的记载。但《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及当时率军首领《三国志·蜀志》卷十三《李恢·吕凯传》均没有直接记载。而北宋的《资治通鉴》则提到:孟获被七擒七纵,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显然是采纳了《华阳国志》的记载。究竟是陈寿以后的史学家发现了新资料,弥补了《三国志》的不足,还是他们仅仅根据传说而记入史册的,有待史学家进一步深究。

1983年4月,着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缪钺先生在全国首届《三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上指出,诸葛亮哪有那样大的本事,把孟获当小孩一样随便放了又捉?已故着名滇史专家、西南历史地理专家、原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国瑜先生《诸葛亮南征路线考记》一文中说,七擒七纵孟获之事不过是民间传说,载于志书者更多附会,不值辩论。方先生还在其所着《彝族史稿》一书中对此问题作了一番深入的考证,认定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之说“像煞有其事,完全是虚构的”。当代着名三国史研究专家、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长谭良啸先生也在《诸葛亮“七擒孟获”质疑》一文中说,七擒一事,实近乎离奇,诸葛亮俘孟获不杀当是有的,但“七擒七纵”则令人难以置信。

“七擒七纵”时间上是否有可能?

黄承宗先生指出,关于七擒孟获的地点,据《滇元纪略》称:七擒孟获: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

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覆盖是现在云南省内的广大地区。从当时交通情况看,是兵卒步行,辎重马匹驮运。

诸葛亮的南征开始于建兴三年春,平定完叛乱班师回成都是秋天。从成都出发,到了“五月渡沪,深入不毛”的渡泸处,已经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剩下的时间,即使完全不停地走也走不完各点,更谈不上还要在七个地点都要打仗。

黄承宗认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三国演义》和剧本加以渲染,使情节尤为离奇,怪诞不稽。而实际上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对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运粮。既笼络了地方首领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使他能专事北伐中原,而后方南中境内保持安定。

同类推荐
  • 格列佛游记(青少版名著)

    格列佛游记(青少版名著)

    这是一部奇书,自1726年问世后,两百多年来,先后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广为流传,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不朽杰作。全书共四个部分,描写了外科医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的种种经历。小说通过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当时的英国社会政治、法律、议会、竞争、军事、教育、社会风尚乃至整个人类的种种劣根性都进行了无情的讽刺和抨击。“一本好书奠定一种品质”本书你将获得的品质是“幽默”。
  • 魔法师和他的十六道符咒

    魔法师和他的十六道符咒

    如果狂欢和悲剧是惟一的选择,那种从内而渗透出的悲伤应该是非常值得珍惜的东西,就像梦境。他们这个匆忙而印象化的时代遗忘。在这些绚丽的色彩和线条中,你是否听到图画的声音,看懂了图画的情节,并通过它们,达到那个温暖明丽的奇妙世界?魔法师以十六道符咒变化出一个奇异的世界:长在水母上的城市,盛满了梦境的瓶子,爱上一朵花的机器人,丢失了弓的弓箭手…… 他们这个匆忙而印象化的时代遗忘。在这些绚丽的色彩和线条中,你是否听到图画的声音,看懂了图画的情节,并通过它们,达到那个温暖明丽的奇妙世界?
  • 龙迹

    龙迹

    一枚“恐龙蛋”引发的探险悬疑故事。三个孩子为了找到小怪兽奇奇的自然家园,护送它来到中原古镇。却先后遭遇文物贩子、破产奸商和黑蛇妖的围追堵截。奇奇究竟是一条恐龙,还是传说中神奇的黄金龙?三个孩子和黄金龙之间有着什么神秘的联系?他们将和黑巫龙之间展开怎样惊天动地的搏杀?最后他们能取得胜利、拯救龙眼镇和整个人类吗?
  • 绿野仙踪:奇幻之旅

    绿野仙踪:奇幻之旅

    在一个岔路口,多萝茜和长毛人在旅途中迷路了。多萝茜决定走第七条路,因为7是多萝茜的幸运数字,接下来就开始了他们的旅途奇遇。他们到了一个奇怪的村庄,接着他们又遇到流落凡间的彩虹之女,和他们一起去到野兽之城,后来他们还跨越了死亡沙漠,到了真理池、铁皮城堡,参观了南瓜地,还到了翡翠城。之后他们被奥兹国的奥兹玛公主接见,参加了盛大的宴会,还参加了公主的生日庆典。
  • 谣啊谣,谣到外婆桥:童谣300首

    谣啊谣,谣到外婆桥:童谣300首

    本书分为上下两册,共收集了300首生动形象的小童谣。为了使小朋友能够更形象地了解童谣的意义,所以每首童谣都配有和主题相关的彩色图片,而且每首童谣后面都有“悄悄话”版块,这样可以让家长读给孩子听,帮助孩子增长知识和了解生活,和孩子一起成长!而且为了更好地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知识,我们在每页的页脚还附加了“小谜语”。总之这本书可以送给孩子读,也可以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这本书可以使孩子的内心充满智慧,也可以使孩子的生活充满关爱。
热门推荐
  • 系统之巅

    系统之巅

    系统时代,人类与生俱来就有一项超能力系统陪伴。在系统的辅助下,有人拥有通天彻地的伟力;有人拥有金刚不坏的身躯;有人拥有倾倒众生的魅力;还有人拥有未卜先知的智慧;而萧然,他有得只是极为鸡肋的隐身系统。某一天,隐身系统进化为潜行系统,获得隐身之外的第二项能力——潜行。潜行系统还附有任务,完成每项匪夷所思的任务之后,萧然有机会获得其他新的能力,例如遮掩、幻象、屏蔽……
  • 月殇传

    月殇传

    四个人均是独挡一面的高手,加上地位尊贵是四大爵主手下的首席大将,镇守诺特图大陆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被喻为“四流武爵”。因此占据了武爵榜的首位,大陆上似乎还没有哪一个人够胆去挑战四人中的任何一个,除非他不想活了,反之亦没有人能值得四人出手。但没有任何的事物是百分百的,连夜空中的月亮都有阴晴圆缺,何况世间的红尘之物。
  • 升D先生和降E小姐

    升D先生和降E小姐

    凡尔纳的短篇小说《升D先生和降E小姐》1893年在《费加罗画报》圣诞专号上发表,收录于短篇小说集《昨天和明天》。如果升D先生发了疯,10年以后他就不能娶上降E小姐了——这是地地道道受到老天爷祝福的婚姻。这就证明,纵然有8分之一的音差,有两个同音异名音符之间的音差,正如埃法拉奈师傅所说的那样,他们结成夫妇,仍然能够得到幸福。
  • 别碰我的尸体

    别碰我的尸体

    生,死,一念,与世暂别。是活着的死人?既然活着,为何言死?既然死了,这具身体又是谁的棋子?既要夺去我的生命,以荒诞的理由;又要我活着,给予我在这个世界上得不到的一切。吾尸若毁,魂亦无依,为何要和我开如此恶劣的玩笑?随心所欲。
  •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千家诗》是我国明清时期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因为它所选的诗歌大多是唐宋时期的名家名篇,易学好懂,题材多样:山水田园、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所以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极其深远。虽然号称千家。
  •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中华国学经典)

    《笑林广记》荟萃中华文化精髓,弘扬中华精神文明。轻松阅读国学经典读本,开启智慧,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学会做人。
  • 等爱温柔成海洋

    等爱温柔成海洋

    汤淼是自强不息的毒舌女王。曾经,她的喜怒哀乐因他而生,他陪她走过青葱岁月,他享受着她的小体贴,她也乐于为他奉献自己所有的温柔娇羞。只可惜,她为他放下了女强人的架子也没换来两人的一辈子。
  •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当代戏剧交流语境的危机及应对

    本书通过对当代戏剧种种现象的分析,并结合戏剧史、戏剧理论和外部文化环境的视角,梳理了当代戏剧危机的根源在于交流语境的危机,并进而探讨了交流重建的可能性,试图为戏剧的未来打开思路。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讲,本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 奥特战士星光初记

    奥特战士星光初记

    他本是神秘星域中诞生的宇宙之子,却在幼年遭到浩劫……遗失记忆的他究竟是暗还是光??
  • 且听王妃坑蒙拐骗

    且听王妃坑蒙拐骗

    逗比吃货杀手穿越成了花家三小姐,被赶出去的小姐,嗯!惹上王爷、入了皇帝的眼球,还被道骨仙风的国师缠上!吃货业:呵呵……某只王爷恨不得掐死她,不是说女人都是猫吗,给点甜头就走,为什么他百般呵护还是不跟他走,不跟他走也就算了,想法逃走了是要闹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