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面的大门里,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着。岳栋还是先选择了南院,看看库房到底怎么样了。三爷已经把两个管家找来,郭正琪和宋秋山见姑爷来了,赶紧上前行礼。
岳栋道:“听三哥说,你们很是辛苦,而且尽心尽责,先在这里谢过了。”岳栋诚心地向二人行了礼,二人慌忙摇手道:“这可不敢受您大礼,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如果您看还有什么不合适的,就指出来,我们马上改。”
三爷道:“先带大哥二哥们看看吧。”
郭正琪道:“还是从门口看起吧,这个门房所以修这么大,就是兼顾了看守和办公,粮食进出此门都要登记过称,进来的要检验成色好坏,要看是否晾干,若还有没晾干的,一般是退回重晒,相差不大的,可摊在场院上晒一个太阳,一定要全干之后才能入库,若遇到阴雨天,那就只有退回重晒了。
夏粮马上开始入库了,我们记帐之人,我已经给您找齐了,开收之时都会在这里,给他们该管的佃户记帐,您到时候可来认识一下,到那时,这里可是最热闹的了,检验成色的,抬称的,掌称报斤两的,记帐的,搬运入库的,就有三四十人,更多的是在外面排大队的佃户,有时要排一天才能交上。”
岳栋听到此问道:“为什么要那么长时间?不能快点吗?”
郭管家道:“快不起来,因为要交粮的佃户太多了,我们五个记帐先生,每人配一组抬称,掌称的和看成色,搬入库的,其中抬称的和运入库的人最累,也最花时间。”
岳栋道:“如果每位先生,再多配几个抬称和运入库的人,会不会快一些,先生能不能照顾得来?”
郭管家道:“只要掌称的报得清楚,先生是没问题的。”
岳栋道:“那就多雇几个人,我不想让佃户们,大老远的把粮食运过来,还要在门前等好久。”
岳栋又问道:“粮食是怎么样过称的呢?”
郭管家道:“大部分都是都是布袋,麻袋,箩筐装粮食放到车上运过来,我们验过成色后,就用麻绳揽起三四袋称一称,一般一称二百斤左右,运入仓库倒掉粮食后,还要把口袋空箩筐,拿回来退皮,所以比较慢。”
岳栋沉思了一会道:“用称煤的千斤称,吊起能装千斤的大斛筒,固定在一个横梁上,佃户来了,就直接把粮食往斛筒里倒,这样成色也看得准,过称也快,还不用人抬,只要掌称的报数就行,斛筒本身的重量就写在上面,也不用再称退皮,称完后直接落在低矮的架子车上拉走,量少了再用老办法称,不知这样会不会快一些?”
众人纷纷点头,郭管家道:“还是姑爷体恤下人,还能想出好办法,我们年年都在搞这个事,都习以为常了,也从来没人想改变什么。今年就按姑爷的办法干,佃户们要是知道,是姑爷想办法给他们省时间,一定会感激涕零的,都会说姑爷是个菩萨心肠的人。”
岳栋道:“大家认为可以,就快准备大称,大斛筒,支架和架子车以及相关人手。称一定要准,不要比市上通用称大了,不然会挨骂的,我们不想做刻薄的地主。要善待佃户,让大家在这里比较公平,公正的活着,这次新开门,一定要有新气象。”
在场的人尤其是管家郭正琪和宋秋山,都在思考姑爷的这段话,以后该怎么管理这三千多户佃农。
看大家静下来,岳栋道:“这里没什么说的,就往前走。”
郭正琪道:“这门房,除了我和秋山白天办公外,晚上有几个巡更值夜的人,会在此值班,以保粮库的安全。再有就是旁边的厨房,工地都完工后,还是要保留下来,因为还有十来个长工,在这里随时翻晒粮食,和巡更值夜,大部分都是单身汉,所以没有厨房不行,而这里离库房较远,可以起火做饭,别的地方不可以,包括长工宿舍。”
岳栋点头道:“听说秋山嫂饭菜做的不错,就让她继续做下去,也让大家的生活有点滋味。”
宋秋山听了很是感激道:“谢谢姑爷的照顾,我们夫妻绝不忘记搭救和提携之恩。”
众人沿着晒场的边缘,到各库房内看了看,夏粮库确实已经可以收粮了,人们还到几间长工宿舍看了。
岳栋道:“这里夏天还可以,到了冬天,就会冷死人的,凡是透亮的地方,一定堵死还要加厚,而且这里光线太暗,每间屋顶要装两片亮瓦,门要严实些,长工们日夜辛苦,没个好点睡觉的地方怎么行。”
郭宋两位管家点头称是,并立即叫收尾人员,准备材料,重新施工。
看了两口深水井,及每座仓库旁,摆放的四口大缸,已经装满了清水。在木匠工棚,见几位师傅正在打家具,一问,原来是为五兄弟,准备大婚用的。到磨房里面也看了看,只要粮食入库了,既可以磨面,也可以舂米,是专门为东家吃用准备的。
岳栋转了一圈看了这些,对整个仓库区,总体还是满意的,个别的地方,完善一下就好。
众人慢慢转回到门房,岳栋对大家道:“库房盖得不错,关键是我们今后要善待佃户,绝不能当恶霸地主,如果我发现有人欺负虐待佃户,我是不容情的,不管他有什么理由!”
岳栋离开仓库大门,向对面庄园工地走去。高大的围墙已然建起,只是大门还是木栅栏门,旁边有个小木头门房。
郭管家解释说:“这个地方是庄园工地的唯一出入口,早早把大门建好了,很容易被运沙石木料的车碰坏,所以等里面建的差不多了,再来建大门,也不会耽误事。”
岳栋道:“考虑得很周全,里面的路也是如此吧?”
郭管家道:“现在重车多,路到最后才会整理好,包括大门口的路。我们这里地势好,三面环山,本来想在一进大门处,建一高大的影壁就更能聚福,聚财,聚气,贺老板说那样太土气,不如建一座漂亮的假山,也是一样的,要比死板的影壁好看多了,这座假山也要最后施工,因为它整个都在路上。
这里的整体布局是:以中间的荷花池为中心,五位爷的五座宅子,都沿水边布置,而且主房都是座北朝南的,从院落形势看,其它四位爷的宅子,都是背山面水,面向荷花池,只有姑爷您的宅子最靠前,不与山丘相连,是背向莲花池,面向尚未做起的假山。
考虑到姑爷接待的人多,相聚开会也多,所以您的会客厅要大一些,其它房间大小布局,五位爷都是一样的。
荷花池的中心留了一个小岛,岛上将建一座湖心亭,为五位爷和客人赏荷饮宴用,用曲桥把姑爷后厅外与小岛相连,便于上岛。整个六亩大的荷花池,周围用游廊把五位爷的宅第串连起来,即便有风雨和大太阳,也都来往方便,可以随时聚会。
现在主体房舍,建得差不多了,目前施工以挖荷花池,垫高和建湖心亭以及周围游廊为主,各院内修平地,铺甬道,屋内粉墙抹灰,装门窗等都在同时进行,再有两个半月就可交付使用了。
岳栋到工地内也走了一圈,觉得岳父大人,为了五兄弟竟如此费心,原本应该简单的宿舍,却搞得如此奢华。
这两个多月自己不在,现在木已成舟,多说也无益了,说了反而会伤了岳父和凤英的心。又猛然想起,凤英和她的小姐妹,都是富家女,她们和我们五个大男人的想法,是不会一致的。
看来这次建庄园,是以媳妇们的意见为主了。以后生活上的事,少不了要有口角,恐怕很多事,还是以她们意见为主。想到以后不觉一笑,摇摇头走出了工地,也没讲任何意见。
郭正琪追上问道:“这工程行吗?”
岳栋道:“很好,继续往下进行吧。”
二爷道:“是不是有点太铺张了!”
三爷道:“我原本说要简单一点,可是贺伯父还有嫂子,就是不同意,后来嫂子还把二嫂四嫂叫来,一起商量定的,这我可不好说什么了。”
岳栋道:“我就猜到是这么回事,所以一路上,一句话也没说,现在木已成舟,说了也没用。看来我们五兄弟,以后要有人管了。”
大家哈哈一笑,四爷道:“男人主外,女人主内也是应该的,只要不惧内就行了。”
五爷笑道:“那谁晓得四哥惧不惧四嫂哪?”
二爷三爷也都起哄道:“是啊,我们怎么知道哇?”弄得四爷脸红耳赤,很难为情。岳栋告辞了两位管家,带五兄弟回药局而去。
贺知学、贺凤英父女确实为庄园,动了不少心思,他们认为这两万多亩的产业,是五兄弟搞回来的,如果不是他们,就算是自己知道宋三山通匪,也不好打破情面,把地拿回来来,把人关进大牢去。
再说药局自他们剿匪回来后,生产,销售形势一天比一天好,光押往远处的陈年之药,就有六万多两银子,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钱回来了,流动资金充裕了,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普济药局在樟树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形成,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事。
所以这次盖庄园,他们父女认为建得再好,也是应该的,都不足以回报五兄弟的贡献,再者说这是女儿今后生活之所,怎能马虎哪!所以不管是什么人,要简化些,要朴素些,他都一概回绝,包括亲家们。
岳栋等五兄弟回到药局来找贺老板,说庄园是不是太豪华了,我们有点担待不起。
贺老板道:“你们在这件事上,什么也不要说,听我安排就是,如果还有别的事,就快讲!”
岳栋兄弟们,就把想成立专业的宣传销售队伍,和采购队伍的事,向贺老板作了详谈,贺老板一听,就觉得好,这样一来,药局在全国的知名度就会更高,销量还会加大,现有的地方就不够用了,看来药局也要扩大才行。
贺老板爽快地答应了,还专门给两个队,拨了活动经费。临了还发话道:“你们要抓紧时间,尽快打好基础,快点回来,八月十五你们就要结婚了,还有许多事,等你们回来准备。
青春岁月已来临,
父母揪心子大婚。
懵懂憨儿心亦喜,
操持还要靠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