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2200000005

第5章 孩子的家庭教育(4)

37.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情况,就是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最注重孩子教育的父母,也会经常忽略。如果我们想想一般人对于儿童的教育,想想他们那种为世人所指责的放荡不羁,那我们的确有理由怀疑,其中是否还留有—点德行的足迹。我很想知道,如果父母以及孩子周围的人没有在他们刚刚能够接受邪恶的时候就将邪恶带给他们,没有在孩子的身上播下邪恶的种子,那孩子会有什么邪恶?我在这里所说的不是他们给予孩子的榜样,也不是他们在孩子面前树立的表率,那顶多是一种鼓励。我所注意到的是他们直接把邪恶教给了孩子,实际上使孩子们偏离了道德的正路。当孩子还不会行走的时候,他们就对孩子灌输暴力、复仇以及残酷的观念。“给我—根棍子,好让我去打他。”是大多数孩子每天都能听到的一课。大家对此都不当一回事儿,因为孩子的手还不够有力,惹不出什么祸事。可是我要请问,这种教训难道不会败坏他们的精神吗?这难道不是让他们开始接触武力和暴行吗?如果他们在小时候就因教唆而学会打人伤人,并以别人受到自己的伤害为乐,那么当他们长大以后,自我感觉有了力量,能够自由行动,能够为了某种目的去打人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去打人吗?

我们之所以要穿衣服,目的本来是为了遮羞、保暖和保护身体,可是由于父母的愚蠢或无聊,非要让孩子认为穿衣服具有其他用处,结果使衣服被当成了虚荣和争胜的工具。他们教孩子去盼望一件新衣服,目的只是为了服饰华丽。当小女孩穿着新衣新帽,打扮一番后,她的母亲如果不赶紧叫她几声“小皇后”、“小公主”,让她沾沾自喜,那怎么能行呢?这样,小孩子衣服还不会穿,却已经学会夸耀自己的衣服了。父母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就这样教导孩子,他们长大之后怎么会不继续炫耀裁缝为他们缝制的时髦外衣呢?

有的老师或为人父母的人,出于对自己有利的目的,常常会鼓励学生或孩子去撒谎、去含糊其辞,或者说那些与谎言差不多的搪塞的话。当年轻人发现,歪曲事实对他正直的老师有利,而且还会受到鼓励,那么,一旦这么做对自己有利的时候,难道他就不会效法吗?

低微的人由于家庭贫困,孩子就不能在饮食方面受到过多的诱惑,也不会放纵自己,不能吃喝得过多。不过一旦物质稍微宽裕了些,他们就会给孩子一种不好的榜样,让孩子明白他们平时之所以在吃喝方面有限制,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大吃大喝,而是因为囊中羞涩的缘故。不过,如果我们观察一下那些家境殷实的家庭,就不难发现,吃喝在他们那里被当成了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和幸福所在,如果吃东西时没有孩子的份儿,就会认为孩子受到了歧视。就算是吃饱了,他们大多也还会用羹汤、肉菜和各种精心烹制的食物来引诱自己的口味,然后借口怕肠胃负担太重,又得喝点酒来帮助消化。实际上,这么做只是增加了积食而已。

如果我的小主人有点不舒服,那么第一个问题就是“宝贝儿,想吃点什么?要我拿什么东西给你吃?”吃的喝的马上就会接二连三地拿来,大家一定会想方设法去搞些过分精美的食物来增进食欲。其实,在疾病刚开始的时候,病人食欲减退是“自然”在发挥调节作用,以此来防止病症的加重。那时肠胃如果不再有新的食物填充,它就可以积聚消化食物的能力,去战胜疾病。

有些孩子很幸福,他们的父母很明智,不会让孩子大吃大喝,而是安于粗茶淡饭,但他们的精神还是难免受到腐败风气的毒害。在明智的教导下,虽然他们的身体健康可能获得保障,但由于周围到处都是美食主义的蛊惑,他们的欲望很难不被影响。大家都在宣扬要“吃得好”,对于人的自然欲望来说,这肯定是一种有效的刺激,从而使人很快地喜欢上山珍海味。对此,每个人,甚至是那些反对邪恶的人,都会认为“吃得好”就是“生活得好”。社会形成了这种风气,再严肃、再理智又能有什么反对意见呢?社会上优秀的人士对此都大力支持,说它是一种奢侈,又有谁会去听呢?

大吃大喝这种美食主义现在已经流行成风,而且有那么多的拥护者,真不知道它会不会获得德行的美名。此时如果有人出来表示反对,不知道会不会被看成傻瓜,或者被认为是不懂人情世故。说老实话,我这么说是希望做父母的能明白,他们周围都有敌人,不仅有种种诱惑,还有各种邪恶的教唆分子,就算是他们认为安全的地方也是如此。所以,我在这里所说的这一切是希望可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引起他们的注意和警惕,否则大家很可能会责备我说的是讽刺人的话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至于人们费心费力来败坏孩子,向他们灌输不道德行为原则的各种细节,我更不想多费口舌。我只希望做父母的人能认真地想一想,孩子们在无形中受了哪些不道德的教育,做父母的如果是有责任心的,是否应该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给予不同的教导,这才是明智之举。

38.在我看来,有一件事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一切德行与美善的原则在于:当欲望得不到理智的认同时,我们要具有克制理智所不允许的欲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和改进要靠习惯,而要想熟练地发挥这种能力则要靠及早实践。如果大家相信我的话,我建议大家采取一种与常见的做法相反的办法,那就是让孩子从婴儿时期就开始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让这种欲望变成渴望。他们应当学会懂得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们之所以得到了某个东西,不是因为这东西能让他们喜欢,而是因为适合他们获得。如果能给予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从来不要因为他们的哭泣和恳求而让他们得到,那么他们就能学会不无理取闹,就不会大声哭叫、纠缠不休地非得到所要的东西不可,也绝不会闹得鸡犬不宁,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被这样对待过。假如他们从来就没有因吵闹而使自己的欲望得到过满足,他们就不会哭着去要求什么,正如他们不会哭闹着去要天上的月亮一样。

39.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孩子们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能放纵,也不希望他们的言行举止像议员那样充满理性、循规蹈矩。我知道孩子就是孩子,应当得到温和的对待,应该做游戏,应该拥有玩具。我只是想说,孩子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或者是想做什么事儿,如果不适合他们,就不该因为他们年龄还小而获得允许。无论他们怎么纠缠不休,也不能答应。而且就因为他们纠缠,所以就更不应该让他们得到。我见过有的孩子在吃饭时,无论餐桌上放了什么都不去要,只吃属于自己的一份就够了。而在别的地方,我看到有些孩子看见什么就哭闹着要什么,每份菜都要吃,还得先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两种孩子这么大的区别呢?原因就在于后者习惯了得到所要求的或哭着要求的东西,而前者则没有这种习惯。我认为,孩子的年龄越小,他们的任性就越要给予控制,少去满足。孩子越缺乏理性,管教者就越应当给他绝对的约束。所以我觉得,只有言语谨慎的人才能在孩子周围。如果社会上通行的做法与此相反,我也无可奈何。我所说的是我认为的值得奉行的做法,假如这种做法早已通行,那我也就不用在这里谈论这个话题了。不过我确信,在这个问题上一定会有人赞同我的见解,认为对孩子进行这样的教育越早,孩子和管教者就越会感到轻松愉快。人们应该把这种做法当作一句不可违背的格言来严格遵守,那就是:无论什么东西,只要拒绝给孩子,就千万不要因为他们哭泣恳求而给予,除非你是有意教他们变得没有耐心和令人厌烦。

40.凡是有心管教孩子的人,应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管教,使他们能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如果你想让孩子在过了儿童时代之后仍然服从你,那么就一定要在他刚刚懂得服从,知道自己归谁管教时就树立起父亲的权威。如果你希望他敬畏你,就应该在他婴儿时期打下基础。随着他慢慢长大,再慢慢与他越来越亲近。这样,就可以让他在小时候成为顺从你的臣仆,这在当时是很合适的,而长大后就可以成为你亲密又贴心的朋友了。在我看来,许多人在对待孩子方面,方法很不正确。在子女幼小的时候,任其放纵,跟他们不分彼此,等子女长大之后却又对他们正颜厉色,与其保持距离。事实上,自由和放纵对孩子的确没有什么好处,他们还缺乏判断能力,因此需要有人进行约束和管教。相反,成年人做事可以靠理性来指导自己,用专制和严厉来对待他们就是错误的。除非你存心让孩子长大之后厌恶你,希望他们在心里叨咕:“爸爸,你什么时候才会死呢?”

41.我想,人们对这种看法都会觉得很合理:子女在幼小的时候应当敬畏父母,把他们看做是君主,也就是拥有绝对权力的统治者。而当子女长大之后,则应当把父母看做是最可靠的唯一可信赖的朋友,去敬爱他们。如果我没弄错的话,上面我所叙述的方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当子女长大成人之后,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当成我们自己一样去看待,因为他们具有和我们一样的情感和欲望。我们希望自己被看做有理性的人,希望拥有自由,不喜欢时时受人指责,看人脸色,也不愿意受别人的奚落和冷淡。任何一个成年人如果被这样对待,都会去另寻伙伴和朋友以及谈话对象,以求得轻松愉快。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受到严格的管教,那么他们在小时候就会乖巧听话,安静随和,服从管教,因为那时的他们除了顺从,不知道还有别的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逐渐运用理性之后,对他们进行的严格管教也应该慢慢放松。父亲要更加和蔼可亲,父子间的距离逐渐缩短,那么此时,父亲以往的管教反而会增进他们对父亲的敬爱,因为他们已经明白,这种管教是出于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目的在于使他们值得受父母的关爱以及他人的尊重。

42.关于如何在子女心目中树立威信,我已经说得很多了。首先,你应该凭借他们对你的敬畏来获得支配他们精神的力量,等孩子慢慢长大,再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力量。因为总有一天,棍棒和惩罚都会无济于事。到那时,如果你的爱不能让他们对你恭敬、孝顺,如果对德行和名誉的重视不能让他们走上正途,那么我要问,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他们走上光明大道呢?当然,由于担心得不到你的喜爱,会少分得遗产,他们也许能让自己成为你的财产的奴隶,但在私下里他们的生活仍然会是邪恶的,而且这种约束也很难持久。每个人总有一天要完全依靠自己,依靠自己的行为,一个善良的、有德行和能干的人是需要从内部去塑造的。所以,他应当及时地受到应受的教育,及时地获得影响自身生活的力量。这是一种植入他们天性中的习惯,而不是因为害怕惹父亲生气,丧失继承权所伪装出来的行为和外表。

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

43.关于管教的一般原则我们已经说完了,现在应该更进一步考虑一下更为详细的管教方法了。我之前一再谈到应该对孩子严加管教,也许大家会认为我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孩子幼小的年龄和娇弱的身体所应得到的对待。不过你们只要再听我说几句,这样的误解就会消除了。因为我也觉得,对孩子进行过分严厉的惩罚没有什么好处,不,或者应该说这样做在教育方面的害处还很大,并且我也相信,受到最严厉惩罚的孩子长大后很少能成为优秀的人才。到目前为止我所主张的只是说,无论需要怎样严格的管教,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越应该多用,一旦运用得当,取得了效果,就应该放松,改用比较温和的管教方式。

44.在子女记事之前,父母如果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子女的意志变得顺从平和,那就可以让这些品质习惯成自然,成为一种天性,而不会引起子女的反抗和怨恨。唯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样的管教要尽早开始,中间不能有任何通融,要让他们对父母的敬畏之心形成习惯,对父母言听计从而没有一点勉强。这种心理习惯一旦形成之后,(这种心理一定要及早培养,否则,就要付出辛苦,还得通过体罚才能恢复,而且耽误的时间越长就越费力。)孩子就不会过分任性,等他们长大成人,比较明白事理之后,只要依靠这种心理,不需要鞭打、责骂以及其他种种使人受到屈辱的惩罚就能约束得住了。

45.我们只要想想,教育的真正目的以及其关键之处在哪里,这种道理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第一,凡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嗜好,不知道听从理智的指导去抵制当下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就是缺乏德行和勤劳的真正原则,就有陷入一无所能的危险。这种自制的品质与人桀骜不驯的本性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应该及早培养。同时,这种习惯也是未来的能力和幸福的真正基础,所以应尽早,在孩子刚能懂事的时候就灌输到孩子的心里。任何一个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的人,都应想尽一切方法,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

46.第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精神受到过分的压抑,如果由于管教太严而使其精神遭到过多的打击,他们就会失去活力和勤奋,这种情形比前一种情形更糟糕。因为任性放纵的青年通常都是生龙活虎,富有活力,一旦走上正轨,往往会成为能干的、杰出的人物。而心情沮丧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他们胆小羞怯、郁郁寡欢,很难振作起来,难以成就事业。要避免上述这两方面的问题,可真需要高超的技巧。在我看来,如果有谁能找到一种方法,既能让孩子的精神保持舒畅、积极、自由,又能使他克制住自己对许多事物的欲望而接近不那么感兴趣的事物,他就能调和这些表面的矛盾,掌握教育的真正秘诀。

47.一般的老师所知道或想到的管教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惩罚和棍棒,这是人们在惩罚孩子时通常所采用的简单粗暴的方法,但其实是最不适合在教育中采用的方法,因为它存在着两种弊端,正如我们已经表明的那样,这两种弊端会让人们对其进退两难,最终使这种方法失去效用。

同类推荐
  • 新公共管理学范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公共管理学范式(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新公共管理范式》。本理论框架以公共管理学理论前沿的基本原理与科学机制为研究对象,围绕“国家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等四个核心概念和两对核心范畴,并以此原理贯通自编自选英文版公共管理学原著节选资料等教学资料,依据并结合主讲者自身相关公共管理方面的社会调查与理论研究等研究成果,特别是从公共管理学与经济学、社会学、法理学、政治学交叉结合的四个维度,讲授国际通行的公共管理学理论前沿与实践创新等课题,使同学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发展脉络和理论前沿研究的主要思想、基本理论、一般逻辑和科学方法等学科体系。……
  • 世界名校全知道

    世界名校全知道

    本书深入探析了65所世界名校的优势学科和先进的教育资源,对各个国家的留学生活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说明,介绍了学习、生活细节以及一些基本文化和礼仪,为留学申请者选择去什么国家、去哪个学校、读哪门学科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和参考。
  •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00后、“独二代”、以自我为中心——这是一群对“规范”二字熟视无睹的“熊孩子”。该如何管理这种“熊娃”横行的班级呢?本书就是一位班主任亲身实践的案例,既有面对面的直接“斗法”,让这些“熊孩子”的行为慢慢走上正轨;又有班级管理中的巧妙出招,让闹腾的教室里日渐有序;还有和家长们的联手“使计”,从家庭教育寻找根源,让孩子真正逐步转变。
  •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选拔标准、教学大纲编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模式、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评估体系等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下调查访问后的研究后果,对播音主持工作、播音主持人才的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能力需要的新趋势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本书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以及其他若干篇相关散论,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设想。本书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
热门推荐
  • 海贼之焱帝

    海贼之焱帝

    被系统用生命威胁收集果子最强自然系响雷果子最强超人系震震果子最强动物系蝙蝠果子开局一把刀,会冒火。不后宫,不圣母。
  •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投资理财细节全书

    如今,理财已经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理财究竟是怎么回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益处和价值? 大部分人在谈到理财的时候都是说要通过理财来为他的钱保值增值,理财确实有这样的作用,但这只是理财带来的表面效应,人们对理财带给我们的益处和价值还并不完全了解。经济发展迎来“理财时代”,理财能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带来舒适安全的生活。理财二字似乎还给人一种稳健的感觉,是低风险的,而投资或投机都是高风险的,实际上,在中国当前浓烈的投机氛围之下,理财二字几乎与金融投资或投机同义。本书即花费大量笔墨给大家描绘了投资理财的种种方式方法,希冀每个小细节都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 从身份到契约:不完全城市化困局的理性思考

    从身份到契约:不完全城市化困局的理性思考

    本书是一部论文集,每一篇论文的作者在围绕共同主题进行理论探讨的同时,都在各自领域对主题进行了不同视角的诠释。
  • 机器人时代

    机器人时代

    当有一天,满大街上行走的不再是单纯的人类和动物,还出现了机器人,那会发生些什么呢?
  • 冬水主藏

    冬水主藏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从公元379年到386年,7年时间,李穆然下山入仕,凭经天纬地之能,游走于北朝各国之中,平步青云,称王拜相。
  • 树宗

    树宗

    考古发现的岩洞里,有十二幅巨大壁画。里面刻着一棵参天大树。青木意外的启动了这十二幅神秘壁画,重生成为了云南的一株小树苗。这是青木的进化史。这是众生万物的进化史。
  • DNF从打团开始

    DNF从打团开始

    60版本无疑是众多老玩家时常夸夸其谈的版本。70版本的250套装多少人直到80版本都没有做出来。80到85版本,无疑是DNF这款经典格斗类2D游戏的低估。直到安徒恩的出现,86版本降临,无疑,这才是DNF最巅峰的时代!那是最激情的岁月!那是八百万勇士的青春!
  • 新解冰鉴

    新解冰鉴

    《冰鉴》是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著作,深受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的喜爱。不同于一般的江湖相书,《冰鉴》强调声音、容貌、神态、气色的密切关联,注重在动态变化中寻求新的平衡,介绍了识人、相人的重要方法。在《新解冰鉴》中,作者以《周易》的高远思想境界关照、解析《冰鉴》,不仅详细讲述了透过外表看到他人本质的具体方法,还揭示了依靠修为改变个人命运的深刻哲理和具体途径。
  • 如果水果会成精

    如果水果会成精

    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可以成精,但很少有听过水果成精的。因为啊,它们还没开始修炼就被吃咯!
  • Catriona

    Catrion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