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2000000013

第13章 爱尔兰二十世纪作品(1)

巴巴拉少校

《巴巴拉少校》是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作品,集中表现了萧伯纳的思想矛盾。

剧本描写的是爱尔兰上层社会的故事大资本家、大军火商安德谢夫的女儿巴巴拉参加了宗教慈善事业,在救世军里担任了少校的职位。她为了拯救人类的肉体,在大街上向穷人施舍,不使他们挨饿受冻。她更要拯救人们的灵魂,决心拯救他的父亲安德谢夫。她要他放弃军火制造,参加救世军弃邪归正。她满以为救世军的事业无比高尚,甚至不愿接受父亲给救世军的捐款。后来。她发现救世军原来是她父亲一类的资本家出钱兴办的,她的幻想破灭了。巴巴拉的未婚夫是一个希腊文教授,原来他也反对安德谢夫,后来他和巴巴拉一样向安德谢夫投降,一并且继承了他的事业。

剧本成功地塑造了安德谢夫这个形象。安德谢夫一家世世代代经营军火,靠战争发了财。安德谢夫毫不掩饰他的生财之道,恬不知耻地公开声称自己没有道德标准。只要谁出钱公道,军火就卖给谁,他的武器杀人越多,就越对他有利。他把自己的军火事业说成是百万富翁的宗教,扬言社会离不开他,宗教、议会、法律都是为他服务的。巴巴拉称呼他是“混世魔王”,指出从穷人吃的面包到社会上的一切,无一不是在安德谢夫一类资本家的控制之下,人们无法摆脱他们的势力而生活。萧伯纳赤裸裸地撕掉英国民主制度的假面具。把英国内阁说成是由一群为安德谢夫等人所豢养的有杀人勇气的混蛋所组成。在艺术手法上,萧伯纳通过安德谢夫的自我标榜揭示了垄断资本家的本质。安德谢夫把自己的力量吹得越强大,萧伯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也就越深刻。

萧伯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犀利的、辛辣的,但是,由于他在政治上是个改良主义者,他在剧本中提出了“百万富翁的社会主义这个反动口号”,他认为“社会主义”会给百万富翁带来最大的利益,也只有依靠百万富翁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巴巴拉和她的未婚夫开始想拯救安德谢夫的灵魂,结果向安德谢夫妥协了。在剧本中,工人阶级是作为社会中的消极力量出现的,只要谁给他们好处,他们就受谁支配。安德谢夫军火工厂里的工人待遇优裕,他们满足于现状,根本不想改变社会制度。在萧伯纳看来,安德谢夫是体现了生命力的“超人”,他和理想主义者巴巴拉形成鲜明对照。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是靠象安德谢夫这样的百万富翁和象巴巴拉跟她的未婚夫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合作,“由百万富翁出钱,知识分子进行管理。”这反映了萧伯纳的改良主义思想。

伤心之家

《伤心之家》是爱尔兰作家萧伯纳的作品。这部剧本开始写于1913年,完成于1916年。剧本是按照俄国剧作家契诃夫的风格写成的,副标题是《一部用俄国风格写成的英国主题的狂想曲》。

故事从老船长肖特菲的家里开始。剧本描写老船长肖特菲家里来了一群悠闲的知识分子,他们对英国社会不满,但是又没有勇气面对现实。他们攻击社会,诅咒自己。他们玩世不恭,丈夫欺骗妻子,妻子欺骗丈夫。他们对一切失去信念,希望生活快快结束,想在毁灭中找寻出路。老船长肖特菲把他的家安排得象一条船的模样,但是这条船已经失去当年乘风破浪的雄姿。老船长说这条船的“船长喝醉了,船触礁了,船上腐烂的木板被折得粉碎,生锈的钢板也撞裂了,船员们也淹死了,样子就象被捕鼠机夹住的耗子一样”。这正是大英帝国没落的写照。一个女青年艾黎来到老船长家里,她原来天真无邪,为了替父亲报恩,准备牺牲自己,嫁给一个年龄比她大一倍多的资本家。但是在肖特菲家里,她发现这个资本家原来是一个造成她父亲破产的卑鄙无耻的市侩。她看到肖特菲家里的一群人都是在互相欺骗,自欺欺人,她悲愤地喊出这是“伤心之家”。在这种普遍的失望情绪下,这个伤心之家的成员在敌机前来轰炸时,打开了所有的电灯,给敌机指示目标。但是最后被炸死的,却是那个卑鄙无耻的市侩和一个到伤心之家来行窃的小偷,这两个很想活下去的人反倒被炸死了。

这个剧本反映了资本主义面临危机的形势。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的作品。小说带有明显的自传色彩。主人公斯蒂芬·代达罗斯高傲、孤僻、敏感、富于幻想,对他周围环境日益不满,不断反抗,最后决定离开造就他的环境,扔掉精神上的枷锁,做一个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全书共分5章,每章记录了主人公从少年进入青年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以波浪式运动向前推进,直到高潮。

小说开始时斯蒂芬是个驯从的孩子,但他逐渐发现长辈们的教导与实际生活并不符合。在家中,大人们常常为政治问题争论不休,争论的双方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在学校,他受到神父教师不公正的惩处。

(第2章)将主人公的经历、回忆、沉思、联想等交织在一起,表现斯蒂芬面临的重重矛盾。一方面他怀有浪漫的理想,另一方面他越来越多地看到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和丑恶。

(第3章)包括神父长篇的布道,涉及青春时期常遇到的问题,诸如堕落、罪恶、忏悔、自新。

(第4章)虽短却很精彩,描写斯蒂芬来到海边,他幻想自己能成为希腊神话中建筑师和雕刻家代达罗斯式的伟人。正当他想入非非时,看到海边一位少女站在水中,独自安详地注视着大海。少女颀长的象牙色双腿就象仙鹤的长腿一样美丽,她的胸部以及高高系在身后的蓝裙又使她象一只可爱的小鸽子。斯蒂芬突然发现在她的身上存在着世间凡人的美。这一顿悟使他欣喜若狂,面向大海放声歌唱呼喊,他要拥抱生活,哪怕现实生活并不尽善尽美。

在最后一章里,斯蒂芬与同学探讨美学理论,他把文学形式归为3类:抒情、叙事、戏剧。他认为抒情是文学的最简单形式,作品直接反映作者本人的感情;叙事则向前迈进了一步,作者与作品保持一定的距离,站在作品与读者之间,戏剧是文学最高形式,作者达到完全超脱的境界,戏剧文学中美的形象是净化的生活,是人类幻想的再现。斯蒂芬宣称:“我不愿为我不再相信的东西服务,无论那个东西称自己为我的家庭、我的祖国或者我的教会。”

“意识流”的手法,以表现人物内心独白,用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活动反映他所经历的客观世界。书中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风格,开始时使用近似幼儿说话的简单语言,随着主人公的成长逐渐发展为较复杂的语言,最后主人公在探讨文艺理论时,使用的是措辞严谨的语言。语言风格上的变化适应主人公不同的成长阶段的思想感情。本书的创作方法主要是现实主义的,但加入了更多的象征主义描写,书中的许多事物,如水、花、路、牛等等都有其象征性含义。特别是鸟的形象在书中反复出现,提醒读者远走高飞是本书的主题。

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的作品。《尤利西斯》乔伊斯是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经典。作品标志着意识流真正成为小说的唯一描写对象和基本创作方法。小说早在1906年即已开始构思。具体写作从1914年起,花了7年时间完成。小说出版后在英、美各国长期被列为禁书,直到1933年底,经法庭判决方才解禁。

《尤利西斯》以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市民一天的生活为艺术焦点,透视现代人的心灵活动。这一天是1904年6月16日,乔伊斯与娜拉第一次幽会的日子。但对他人而言,这不过是历史上极普通的一天。作品情节淡化,主要纪录斯蒂芬·代达罗斯、利奥波德·布卢姆和妻子莫莉3个人物的日常琐事和内心生活。斯蒂芬思想敏锐,富于艺术家气质。他总是在对一切进行思考,又总是找不到出路,渴望寻求心灵的指导和依靠。布卢姆是一个广告经理,多年前幼子夭折,后来妻子红杏出墙,他深感痛苦。作为犹太人,他始终有一种流落异乡的失落感,渴望家庭的亲情和温暖。莫莉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人,由于丈夫性无能,常与情人幽会,渴望全身心的爱。

同类推荐
  • 叫板足坛腐败的体育局长

    叫板足坛腐败的体育局长

    足坛扫黑并非自今日始。早在2001年,在“5·19”黑哨事件和“甲B五鼠案”后,浙江省体育局局长陈培德等人即掀起一场“打假扫黑”风暴,结果却出人意料,中国足协贪官和众多“黑哨”仍逍遥法外。于是乎,足坛腐败日益深化,贪污受贿、赌球“黑哨”猖獗。针对2010年开始的新一轮“打黑反腐”风暴,陈培德说,南勇之后还会有大鱼出现。本期推出的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朱晓军的力作《叫板足坛腐败的体育局长》,再现了体坛高官陈培德所策动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打假扫黑风暴,不可不读。中国足坛犹如龙门山断裂带,地震不断。
  • 看书余记(选摘)

    看书余记(选摘)

    昨晚和白草约好到新市区旧书摊看看,然后去吃眼镜烧烤。约定六点见于宁大旁席殊书屋。我先到,发现席殊书屋有不少好书。一些古典文学方面的专著,印制很好,显得大方自信。许多书让我感到做学问的清苦和需要下笨工夫。好像是只有面壁的僧人才可以做出来。一本书即可以需要一生的劳动和心力。如此做学问,让我视为畏途。但心里也有对此等学者的敬意。觉得学者当得踏实自信,真是有不让于帝王的一面。看到好几本胡适的书,有《胡适批注红楼梦》、《胡适注诗一日一首》、《胡适选词》等,不禁对昔日学人,生出敬仰之念。
  • 我有 所念人,隔在 远远乡

    我有 所念人,隔在 远远乡

    畅销书作者张其姝深情书写古代奇女子的芳颜傲骨与爱恨情愁:她们隐在深闺,却声名在外,上官婉儿、柳如是、唐婉、苏小小、卫子夫……纵有芳颜傲骨、聪慧过人,但生逢乱世、所托非人,注定深情漂泊。而满腹才情,又让她们有着遗世而独立的一生。以“念”为主题,引发情感共鸣:无论是古代奇女子,还是当下芸芸众生如你我,内心深处是否也有一份曾经得到却最终失去,或者此刻热恋却分割两地的情感?忆起来无论是遗憾叹息,还是甜腻欣喜,都是真心付出。你内心深处,是否也有一个人,想对他说:“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每篇文末都有“微疗愈”:在每篇的文末,作者对古代奇女子的情感做了进一步解读和总结,深情付出后,情感无古今,让人深思的同时,更看到真实的自己。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梦终红楼(为您终结破解红楼千古一梦)

    本书首先从《红楼梦》隐藏的总机关入手,追踪论证关于“花”的线索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上,充分展开论证反面的情节线索。这条大线索贯穿全80回始终,并逼真展现了康熙十四子胤祯的传奇一生。主要观点如下:1.《红楼梦》真正作者是康熙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系由他晚年亲手创作完成并兼批书者“脂砚斋”身份。2.红楼反面巧妙隐藏的历史真相至今尚未公之于众。包括清雍正皇帝的篡位真相以及雍正系被胞弟胤祯(他是雍正篡位的直接受害者)派人所刺杀的死亡真相两大清史疑案。3.红楼原著80回已是完璧。表面看起来不完整的文字只是一个载体,它完全为反面的重大情节服务,而反面的连贯情节已在第80回中圆满结束!
热门推荐
  • 家族CLAN

    家族CLAN

    华国的孪生哥哥失踪,为继承权不落入父亲带回的小情人母女,少年回来假扮哥哥又谋划了一场场巨大的阴谋。【本文非1v1,非后宫】男主病娇倾向、三观不正很薄情。
  • 春到田野百草青:夕阳杂俎

    春到田野百草青:夕阳杂俎

    我的前半生,在故乡生活不过二十来年,长期在杭州、金华和台州工作,1973年才回离故乡横溪仅20千米的宁波落脚,我对故乡的那份感情永远不会淡薄和磨灭,而随着年岁的增长,进入耄耋之年,思乡之情更为浓烈。在拙作《春风吹酷溪边草》中有“故乡”的栏目,本书又设“故乡新颜胜旧貌”一栏。故乡,在我的写作中犹如“爱情”一样,成了永恒的主题。
  • 舆论现象与民意的地位

    舆论现象与民意的地位

    刘建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关于舆论现象和民意的社会地位及作用的问题,具体包括“舆论的概念和本质”、“舆论形成的社会条件”、“舆论的几个特征”、“舆论形态”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讲授者以流畅的语言,生动的实例,精当的评论,丰厚的知识底蕴,向大家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地从不同方面剖析了“舆论”这一主题,对其在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刘建明教授在无数的社会事实和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探骊得珠,总结出了“暴政的历史真相”和“民意的四个定律”,使我们获得了很多难得的感悟。
  • 开挂大巨星

    开挂大巨星

    陈峰穿越到平行世界,变成了一个干一天玩三天的扑街大神。还好有金手指,开启了自己的开挂生涯。一时开挂一时爽,一直开挂一直爽。新时代超级大巨星就此诞生了。
  •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郎咸平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

    为什么我们的收入这么低。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收入和其他国家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了,我们工作不努力吗?我们不够节俭吗?都不是;为什么我们什么东西都比美国贵。美国人实在太幸福了,人均年收入四万美元,我们呢?才几千美元,而且美国几乎什么都比中国便宜;为什么我们的蔬菜价格这么贵。这已经不仅仅是大蒜和绿豆的问题了,而是一般蔬菜价格也像股价一样大幅度的变动,搞得这些小菜贩子卖菜像玩股票一样。
  • 邪气校草是女生

    邪气校草是女生

    帝都陆家大少爷陆筠言最近很苦恼,因为他被一个小流氓给缠上了,甩也甩不掉,打不得,骂不得,还能怎么办,只能宠着,惯着!【宠文】,【双洁】。
  • 家有劣徒欠调教

    家有劣徒欠调教

    当重生后被逼成为了克星的徒弟怎么办?赤魔觉得,这是一个逆袭的好机会,一定要将此人踩在脚底下!当遇到涅槃重生之后的对手怎么办?白凝冰觉得,一定要趁着此人弱小之时捏扁揉踩,方不负这样一个报仇的好机会。
  • 单行时光

    单行时光

    解开这纷纷攘攘的人群,迷迷茫茫的恩怨,看不透却又决绝的爱情。究竟能否逆转前世,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 彼岸红唇

    彼岸红唇

    懵懂时失了清白,朦胧时遭遇背叛,懂爱时却相互伤害,身边那个人默默守候多年,却在失去之后才知道,原来,他在那里!四个不期而遇的男人,四段恩怨情仇,见证了她从一个传统而单纯的女孩到成熟感性女人的整个历程。恨过、怨过、爱过之后,浮华洗尽,只剩下最真的那颗心,最终该为谁停留?
  • 敬我余生不悲欢

    敬我余生不悲欢

    怀孕期间老公出去鬼混,何雨熙将离婚证书摔到胡亦潜脸上,一字一句开口“我们,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