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多日,赵成熠都留宿于沁心苑,再未踏足明月轩。夏侯瑾萱身体已经逐渐恢复,但沁心苑内,调理身体的名贵药材仍然如流水一样送入,据说都是赵成熠特意命人在全国各地搜罗来的。此外,为了哄夏侯瑾萱高兴,赵成熠时常赏赐珠宝玉石一类,供她欣赏把玩。其中有一件格外引人注目,是元平二十二年赵成熠进封楚王时,文景帝御赐的龙凤纹四联玉佩,价值连城,珍贵异常。
府中下人私下议论,都说殿下连这么珍贵的宝贝都舍得拿出来哄夏侯孺人欢心,足以证明孺人在殿下心中的重要地位;还有人说,殿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去过明月轩,王妃如今已经失宠了。
私下议论得多了,总有一句两句传到沈清妩耳中,她听了也并不惩治那些说闲话的下人,依旧同往常一样,过自己的日子。并且,赵成熠不来明月轩,她似乎更加乐得其所,闲时就待在在明月轩内品茶临帖,赏花弄琴;天气晴好时,间或出府,到素练楼做客,与那些并不知晓她身份的文人雅士切磋诗文,日子过得安稳自在,丝毫不为流言所扰。
在素练楼时,偶尔会遇见齐子羡,两人坐下谈论诗词歌赋,彼此的见解颇有些相通之处,愈发将对方视作知音。
日子倏尔而逝,转眼已经是元平二十六年中秋。
这一年,文景帝下诏与万民同乐,命人在勤政楼外加设三面围墙,杂技班子与百戏班子在围墙内表演节目,文景帝携百官妃嫔登勤政楼观赏,平民百姓也被准许在楼下共同玩乐。这是南楚开国以来,圣上首次与民同乐,场面之宏大壮观,世所罕见,歌声、舞声、欢笑声,绵延数里,充耳不绝。
表演结束后,百姓跪下山呼“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文景帝兴致高涨,不顾百官劝阻,执意走下勤政楼,亲自接受万民朝贺。
文景帝此意是亲近百姓,不料中间却出了岔子。
为示亲近,下勤政楼时,文景帝并未携近卫在侧,只带了高后、太子、太子妃、赵成熠、沈清妩并一些亲近的大臣在身边。文景帝走在最前,高后与太子分立左右两侧,赵成熠与沈清妩等人跟在后面,观看节目的百姓分跪两排,中间只留出一条狭窄的小道,文景帝等人缓缓向前行着。
正当文景帝笑盈盈穿行在人群中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突然冲出,手里举着一把镰刀,挥舞着向文景帝砍来。
事出突然,文景帝身边未有近卫,离他最近的高后与赵成钰见那老汉手中有刀,吓得渐渐后退,大叫着向勤政楼跑去。周围百姓惊叫着散开,文景帝没料到有这一出,一时怔在那里,不知躲闪。走在他身后的赵成熠见了,情急之下,上前一步,一把拽过文景帝,将他护在身边。
那老汉扑了个空,见赵成熠已在高喝侍卫前来护驾,急忙逮过一旁的沈清妩,转而将镰刀架在沈清妩脖颈间。
宫中的羽林军已经赶到,见刺客挟持楚王妃为人质,当即挽弓搭箭,要将刺客原地射杀。
沈清妩下意识看向赵成熠,只听他回头大叫:“不许放箭!”
一旦放箭,沈清妩极有可能被误伤,命丧当场。
文景帝喝令羽林军:“退下!”
有羽林军护卫,太子与高后已经缓过神来,重新在文景帝身边站定。
太子指着那老汉,道:“父皇,此贼人胆敢在父皇与万民同乐时蓄谋刺杀,实乃居心叵测,父皇万万不可姑息!”
赵成熠上前一步,在文景帝身前重重跪下:“此人手中尚有人质,儿臣恳请父皇开恩!”
文景帝令赵成熠起身,对那老汉道:“老人家,朕登基以来,一直轻赋税,薄徭役,自问从不苛待自己的子民,不知老人家为何对朕心怀怨恨,竟要在此万家团圆之佳节取朕性命?”
这老汉已近花甲之年,瘦骨嶙峋,羸弱不堪,若不是手中握着一把锋利的镰刀,几乎毫无杀伤力可言。文景帝不是闭目塞听的昏君,心知若不是事出有因,此人绝不会胆大到在众目睽睽之下刺杀当今天子。
文景帝的一番话威严之中透着诚恳,那老汉听了,半信半疑,架在沈清妩脖颈上的镰刀不住晃动,神色也是犹豫不决。
沈清妩深吸一口气,安抚道:“老人家,圣上是当世明君,倘若你有什么委屈,可在此时禀明圣上,圣上定会为你做主。”
赵成熠紧张地望着那老汉,又转身去看文景帝的神色,冠服下的手紧握成拳,手心已是一片濡湿。
高后适时在文景帝耳边道:“陛下乃万金之躯,此等贱民怎配与陛下讨价还价?臣妾认为应该当场射杀,以儆效尤!”
赵成熠的印象中,长久以来,无论高后说什么,文景帝无不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如今高后一番话说完,文景帝的神色多了几分凝重,赵成熠祈求的目光望向他,只见文景帝若有所思,不发一言。
赵成熠终究没有拿沈清妩性命冒险的耐心,心下一横,大步走到那老汉跟前,面无惧色,道:“你所劫持的不过是一个普通宫女而已,即便她死在你的刀下,也无人顾惜,与其劫持她,不如以我为质。”
那老汉吃了一惊,看一眼正被自己劫持的沈清妩,又看一看赵成熠,满脸不解。
赵成熠顿了一下,表明自己的身份:“我乃当今楚王,陛下亲子,我愿与你劫持之人交换,保你安然离开。”
他一字一句坚定无比,没有丝毫犹豫,沈清妩听了,一时呆住,许久才回过神来,口中喃喃道:“殿下,你何需拿自己的性命冒险?”
赵成熠望着她,粲然一笑,答:“无妨,我心甘情愿。”
文景帝见赵成熠不惜自愿为质,也要保沈清妩平安,当下也是颇为动容,紧着上前几步,在离那老汉一步之遥的地方站定,目光与对方平视,道:“朕如今就在你的眼前,老人家若有什么委屈,大可告诉朕。”
文景帝已经拿出一国之君所能给出的最大诚意,那老汉终于放下手中的镰刀,眼中闪着泪光,一把跪在地上,向文景帝磕了三个响头,才颤颤巍巍道:“陛下开恩与民同乐,老农本应叩头谢恩,感激陛下,可前几日,老农一家上下十四口人都被活活逼死,老农申冤无门,走投无路,实在不知乐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