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400000003

第3章 忆江南·江南才子初长成(2)

这种悲痛是无言的。

柳叶落了,可以重新披上绿衣;梨花萎落,来年有一树如雪的光景;伤痛的人要将伤口愈合,却不知道何时是终期。或许,痛意终究会淡去,宛如散入苍穹的烟火,只余下清浅的硝烟味道。这个痴子的伤,也终有一日会被尘埃轻轻覆盖,可他已永远不能忘却,那伤痛的瞬间--暗色如深潮,将他彻底淹没。

初露锋芒

如同远古的钟声敲响了沉寂的黎明,深山老林里的寺庙开始了静默的梵唱,在庄严的圣洁声音里,隐藏着一种叫作宿命的事物。很多人是相信人世间的宿命的,那是一种秘密的安排,在某种不知名的力量调遣下。风声里落花簌簌的抖动,楼阁外泉水静谧而温和的流淌,甚至于每一个平静琐碎夜晚里的月色,任何一个飘忽的音符里,都潜藏着无声的宿命。

所谓宿命,那是一场命中注定。它悄然而来,默然而去,却留下许多遗憾与美好──注定相逢的人,千回百转地彼此流离,终究会在某个梧桐滴翠的街角,蓦然回首,温暖相遇;注定要走上宿命中的道路的人,不论怎么逃避远离,也终究会在多年后发现,原来这些年兜兜转转,却从未改变过什么。

而钱钟书,是注定要成为铭刻在历史中的那个人的。那是他的宿命,如同清风吹落花蕊,明月别过离人。他人生的轨迹,或许,早已被谱写。

年少时看《围城》,很是崇拜他文笔的老练尖锐,辛辣里带点幽默,幽默里又捎上几分无可奈何。所谓"骂人不带脏字"是一种境界,而钱钟书早已将这种境界熔炼成信手拈来。于是那时猜测,作者或许是一位愤青,冷冷的,傲气的,可能目光也是不屑的。年长之后,却愕然发现,其实那握笔人,是一个再沉稳不过的人,笔下虽然充满讽刺,充满傲岸,但却其实从年少时开始,就养成了格外从容的性情。

人们猜测中的钱钟书,与现实中的他,几乎判若两人。

聪明人固然都是洞察力敏锐的,却并不是每个聪明人,都懂得收起锋芒低调做人的道理。骄傲,也无可厚非,他们自有资本、却比不上低调内敛的大智者,总是更能够令人心悦诚服。而少年时的钱钟书,已懂得收藏羽翼。

他天资聪慧,基础又好,因此在东林小学很是有一番名气,同学们也都很崇拜这位被老师们赞不绝口,甚至称赞为"神童"的同学。唯有一位叫作刘如的学生,对钱钟书的"美誉"很是不服,屡屡提出要跟他比一比。其实这不过是少年之间的寻常斗气,钟书每次听到这种要求,总是一笑而过,他不喜相争,干脆视而不见,并不以为意。若是他接受了这种挑战,不管输赢,总是意气之争。何况,他虽然不说,可谁都明白,如若钱钟书同意了比试,惨败的那个总是刘如,这是毋庸置疑的。钱钟书为了同学之谊,不愿接受,一方面是性情使然,另一方面亦是他少年老成,所思所想总是比同龄人更加成熟稳重。

渐渐地,不仅是学校的老师、同学,深知钱钟书天赋过人,家里的长辈也对这孩子的争气引以为豪。伯父去世之后,钱钟书回到生父钱基博身边。钱基博素来对孩子的教育十分严厉,尤其是对钱钟书的要求更是近乎严苛。小小年纪的他在父亲的敦促下,已经会背许多古文。钱基博的友人中,有一位叫作林长的,听说钱基博有位公子,过目不忘,即刻成诵,好奇之下专门来到钱家,指名要考一考小钟书。

林长坐在厅上,只见一个小小少年从庭前进来,身姿英挺,眉清目秀,心下已生了几分欢喜,又听少年彬彬有礼,毫不拘束地向自己问好,更是喜欢。他弯下腰,抱起这个孩子,柔声问他年龄,又问他是否已经读过书。没想到钱钟书竟然回答说:伯伯,我并不是读书,我是在背书。

小小年纪的孩子,便能够回答出这样的话。林长吃惊之下,更觉得这孩子日后必然会有一番大作为。他越发喜欢,于是出了几个题目来考考小钟书。

"上善若水,接下去为何?"

钟书想了想,琅琅童声即刻响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一字一句,清清楚楚,半字都不错的。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亦是不漏一句。

"那么韩非子有个《五蠹》,你可知晓?"

"嗯。"钱钟书点了点头,"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商工之民。"

……

一场考试下来,从《老子》到《韩非子》,钱钟书都是对答如流,毫无纰漏。林长最初以为钱钟书顶多也就能够背下四书五经,至多不过《庄子》之类,没想到钱钟书连比较冷门的《韩非子》都有所涉猎,吃惊之下不由连声夸赞,当着钱基博的面便说,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必然是个有出息的。

钱基博自然要谦虚几句,可这个被人夸赞的孩子是自己的骨肉,心下如何不高兴。这位老友年轻的时候也是十分自负的,考中过秀才,一本《老子》也是背得滚瓜烂熟,钟书能够得他称赞,可见这个孩子,确实是个好苗子。钱基博骄傲的同时,也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培养钱钟书。

渊博的家学给钱钟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钱钟书在东林小学的学习,又让他更加全面而系统地学习国学。他的文科成绩,如同众星捧月,十分突出。他不仅在国学方面卓越,他的外语亦是同样优秀。

后来,已经成为国学大师的钱钟书回忆:他在东林小学学习时,看到过两箱商务印书馆的《林译小说丛书》。在十一二岁时,他就已经将这些外国文学翻了个遍,那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同《聊斋志异》、《西游记》等中国文学截然不同的新世界。他开始发现,海洋彼岸的那个世界,不仅仅是金发碧眼和黑发黑眸的区别,他们的思维、思想、行为方式亦是全然不同。那是一个他还只能在文学里小心揣摩的世界,他只能在静夜里挑灯,暗生向往。

他不知道,多年后,年少时的这种向往能够变成现实。他可以走进那片广袤的风景,寻找书里描述的种种细枝末节。到那时,他也真正明白,那个世界同自己古老而沉默的故国,是两番天地。

此时的少年,仔仔细细地读过每一行文字,将书中的思想集聚到脑海中。或许他不曾发觉,这种阅读,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自己。这个长着一张纯正的东方面孔的少年,在很早很早之前,就打破了思维的固有惯性,能够尝试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去面对人生。

这个默存不默存

钱钟书,字默存。其实这位先生的字更令人觉得喜欢。最初知道他字默存,还是在他夫人杨绛的《我们仨》里,在这本记录着名人家庭琐事的温暖小书里,她总是以"默存"来称呼自己的丈夫,淡淡的,不见得多缠绵,却总有一些温情相随,不论是悲伤的事情,还是破碎的欢喜,她都是这样呼唤着他的名字,在平凡里涌出几丝酸涩的甜味来。

默存,一个默默存在于这个世间的庸常人,有庸常的快乐,有庸常的幸福,也有庸常的烦恼。他的祈愿如此庸常,然而他的宿命,却早已注定,将要拥有不寻常的命运。

从东林小学毕业之后,他顺利考上了苏州桃花坞中学。堂弟钱钟韩同堂兄一起,走进了这所教会学校。既然是教会学校,那必然是注重英文教学的,在那个青葱年纪里,由于这个机缘,他本来就不错的英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而就在桃花坞中学,这个美丽、开明、校风民主的校园里,那个曾带着几分呆气的孩童,出落成了一个青春洋溢的少年。他曾经的肉肉圆脸,开始显露出几分固执的棱角,个子也开始飞快地拔节长高,如同春雨后的新笋,一夕之间便拔高了许多。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年,有着浓密乌黑的头发,眉毛长得极好,黑而密,却不见杂乱,更添英气,从侧影瞧过去,俨然已经是一位翩翩少年。

英俊潇洒的少年夹着书,行走在飘满落叶的校园里,亦是一道极优美的风景线。若是多上几分了解,便知这个少年不只徒有其表,还能出口成章,就是同龄人都觉得十分头疼的英文,他说起来亦是流利得很。

天才当然有偶尔偷懒的权利。钱钟书固然博学,但是年轻时候,也难免有几分疏狂惫懒,或睡到日上三竿而不愿起,或翻开两页书卷便觉得昏昏沉沉。人们常说,最动人是少年,最叫人烦恼亦是少年时分,所谓青春期,有时候回忆起来,只觉得荒唐又可笑。或许,那是每个人唯一肆意放纵过的岁月,轻松,随意,追随心里某个飘然而过的念头,任意逍遥。

大约是能够预见多年后的自己,将会走入温柔端方的囚笼,连笑容也只露出八颗牙齿,标准又冷漠,所以必须趁着年少时,骄狂一回。

钱钟书的骄狂,不是幼稚与放纵,也不是激素的无度挥霍,而是独立,是叛逆,是胆识。其实,这种难得的品质,反而是许多开明父母所梦寐以求的。

一九二五年,上海日本纱厂的工人开始走上街头,为自己的权利勇敢奔走;国民党领袖廖仲恺因党派斗争,死于那个黑色的年头;也是同一年,改变了整个中国命运的那个人,被更多人所熟悉、深记。但是窗外风雨声漫漫,并没有在这个小家中掀起狂潮,唯一值得钟书记住的,是在那一年,父亲钱基博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教授。

在唯一的兄长去世之后,钱基博便成为了钱家当仁不让的家长,他素来极其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兄长过于宽容的教育方式,其实他早已看不惯。而知子莫若父,他发现钱钟书考上桃花坞中学后,有时扬扬自得,不将传统国学放在眼中,动辄露一口流利英文,在学校里也就罢了,回到家里来竟然也是一样"显摆"起来。

于是,远在北京的父亲写了一封家书,要求钱钟书和钱钟韩兄弟两人都要在他暑假回来之前,各写一篇古文交给自己检查。这个作业,钟书不以为意,他自小熟读文言文,区区一篇文章而已,又有何难?尤其是在听说父亲将会由火车改坐轮渡,没有十天半月还回不来时,他更是欣喜放松,浑然将这个作业丢到了九霄云外。

他甚至将学校里的各类杂志带回家中──在学校的时候,他不见得有空闲来看,回到家中,他便如饥似渴地整个人都投了进去。闲书谁都爱看,新奇,有趣,更重要的是看起来不费脑子;那些微言大义的古文,虽然字字经典,可读起来到底没什么意思,艰涩难懂,真不如看通俗文学来得有意思。当时的通俗文学又十分经典,最重要的几本《紫罗兰》、《小说林》发行量极大,故事精彩,情节曲折,读来曲径通幽,过目难忘。钟书一拿起来,就再也难以放下,他看书速度又快得惊人,没几天,读过的闲书就堆起了厚厚一摞。

就在钟书看得不亦乐乎的时候,父亲回到了家中。稍作休息后,便开始检查兄弟俩的作业。钱基博本以为,就算钟书分了几分心思在外物上,到底天资聪颖,基础扎实,写出来的文章不论如何都会比弟弟优秀一些。没想到,两篇文章看下来,竟是钟韩的更为优异,辞藻华美,行文流畅,看得出来,是颇费了一些心血。反倒是钟书的那篇,平淡无奇,字里行间毫无新意,倒是充满了敷衍意味,可见这孩子并没有用心,只是拗不过自己的意思,随便做了一篇来交差。

父亲不由勃然大怒,当着众人的面,便将钟书狠狠揍了一顿。自古以来,挨打的名人不算少,曹雪芹年幼时也深受家法之苦,于是长大之后,将宝玉挨打那一段,写得格外脍炙人口,惹人心疼。显然,这段小小的不幸,虽然日后回忆起来,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笑。然而当时在看见父亲怒气冲冲的样子时,疼的不仅是身体,就连心底,都是火辣辣地燎烧着。

钱钟书一向早慧,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又如何不知?不过是望子成龙。他明白,正是因为父亲在自己身上倾注了太多希望和期盼,小心翼翼地呵护教养,却看到自己违背了心意,随意糟蹋人生,感到心痛罢了。

一次挨打,将走歪片刻的钟书从悬崖边缘拉了回来。他蓦然醒悟,那些闲书,只是看个趣味,如同雪夜里的一阵清风,恍恍惚惚里吹过白茫茫的落雪,连痕迹都行踪缥缈。经年后,那些曾带来轻飘快乐的故事,能否被世人记得?时间淬炼真金,什么是最珍贵的,历史自会给出答案。

钱基博的做法虽然略微严苛了一些,然而在当时来说,却是无可非议的。正因为有这么一位严父,钟书才能迷途知返。或许,倘若他被继续放纵沉迷于通俗文学,纵使日后他依旧走上文学道路,写出的抑或只是《金粉世家》或某些鸳鸯蝴蝶的情事,至多如此,爱恨情仇,恩恩怨怨,看起来痛快淋漓,最终却飘散如烟。那么,或许就不是一个叫作钱钟书的人来写《围城》,亦是换了个人来思考如何走在人生边上。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假设的如果都没有发生。他回到了自己该走的那条路上,踏实地、沉稳地、一丝不苟地奔向他的独特人生。后来,国学大师钱穆请钱基博为他的《国学概论》作序,钱基博就将此事完全交给了钟书,当钟书将自己写好的序呈给父亲过目时,这位向来严厉而吝啬赞美的父亲,终于露出了一丝宽慰的笑意。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也能亲眼目睹,这个孩子亲手创造的宏伟天地。属于这个孩子的舞台,将会是多么盛大璀璨啊!

这篇序言,钱基博一字不改,交给了钱穆,作为前辈的钱穆读完,亦是赞不绝口。这个年轻人,诚然将要成为这片国土上,异常耀眼的那颗星星,被景仰,被刻骨铭心,被当成里程碑来承载荣光。

同类推荐
  • 叱咤篮坛的“飞人”:乔丹

    叱咤篮坛的“飞人”:乔丹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充满活力与魅力的传奇经历。乔丹从小热爱各种球类运动,高中时已展现出色的篮球才能。他具有清晰的目标、强烈的好胜心和惊人的意志,高度自律,勤奋过人,始终不忘开发生命的潜能。乔丹曾为美国队两夺奥运会男篮金牌,并率芝加哥公牛队6次赢得NBA冠军,创造了NBA的多项历史新纪录。他在球场上生龙活虎,所向无敌;在生活中尊敬父母,珍视家庭,温文尔雅,幽默快乐,尊重球迷,关心残疾人。乔丹被誉为“空中飞人”和“神话中的英雄”,是全世界球迷和亿万青少年心中的偶像。
  •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

    《图说世界名人:哥白尼(现代科学的引导者)》介绍了,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兰。他于40岁时提出了著名的“日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 名人传记丛书:门德尔松

    名人传记丛书:门德尔松

    名人传记丛书——门德尔松——浪漫优雅的犹太音乐家:“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为蘑菇云升起而奋斗的钱三强

    为蘑菇云升起而奋斗的钱三强

    本书介绍了钱三强的生平,内容包括:更名立志、投师居里夫人、目击地球村的核裂变、25个字的求爱信、启明星故乡的星、世上只有母亲好等。
  •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

    名人传记丛书——王羲之——他留给后人的除了真迹,还有风骨:“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热门推荐
  • 灵媒师

    灵媒师

    苏迟是个灵媒师,本应能够通阴阳知鬼神,偏偏没有这种凶残能力,非但如此,她还坚决否定这个世界存在鬼神。之所以这么没节操的假扮灵媒师,是因为她穷!宋良辰是个推理发烧友,本应该胆大心细,思维缜密,然而他也没有这能力,这位见了死人就秒晕,听说有鬼也要晕,看见血了更得晕!快醒醒,你可是本作男主角啊喂!临安城中风声鹊起,各路妖魔鬼怪,牛鬼蛇神粉墨登场,然而这些诡异的表象之后,藏着的究竟是什么呢?这个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灵媒师,通的不是灵,是人心。
  • 生死轮回

    生死轮回

    “什么动静,我怎么没听到?”花丸的话刚落,一阵刺耳的摩擦声从远处的一座坟茔里传来出来,方白玉眼尖,隔着老远,他恍似看到了一只流满鲜血的人手正从坟墓里伸了出来。“天啊,真见鬼了!”但是一转眼却什么也看不到了……难道传闻里的丰都宝物是真的?但是,刚才的“鬼”是不是也是真的呢?
  • 美的传奇(从5000元到1000亿的家电帝国)

    美的传奇(从5000元到1000亿的家电帝国)

    1968年,何享健带领23位居民集资5000元创办北滘公社塑料生产组,在计划经济的夹缝中顽强生存;1992年,他毅然推动美的进行股份制改造,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乡镇企业上市公司;1997年,美的实行事业部制改造,他推动美的迅速成长为中国家电巨头企业;2001年,美的成功实施管理层回购(MBO),为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何享健表示:美的计划在2010年实现1200亿元的销售目标,将跻身世界500强企业之列。何享健究竟是哪路神仙,能将5000元的街办企业做到1000亿?
  • 300位私营公司创业者的失败教训

    300位私营公司创业者的失败教训

    商海中从来不缺少失败者,那些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在大浪淘沙似的竞争中通过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再来的过程历练出的沧海一粟。但是,我们不能忘却他们,因为忘却他们就等于拥抱失败。正如李嘉诚所说:“成功没有绝对的方程式,但失败都有定律:减低一切失败的因素就是成功的基础。”无论他们因为何种原因失败,败落到何种境地,他们却通过自己多年的勇敢实践和最终的教训给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经验。如果没有了他们,也就没有后来人成功的所在,所以,他们是前辈、是明镜、是英雄!
  • 木槿繁花寂浮华

    木槿繁花寂浮华

    好阿木,别哭,我在,一直都在我是疯了!我要的就是一个你而已,哪怕只有囚禁才能留住你我亦不悔丫头,我食言了,对不起,还没把你养得白白胖胖小槿,你若安好我便好,我永远站在你身后世家嫡女,颜如舜华,一夕却成天都孤女波谲云诡的世家皇族纷争,她只想报家仇谁与她爱恨纠缠一世,不得善果一世浮华,终是拿了一生祭世俗清风徐徐,木槿花开暮色黄昏,木槿花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Jean of the Lazy A

    Jean of the Lazy 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书穿之第一公主

    书穿之第一公主

    演了一辈子女配的白染染,终于得到了奥斯卡影后奖,可惜还没有摸到奖杯,就被高空坠落物砸到了剧本里,成为了凤国最受宠爱的五公主,绝色倾城的背景板凤诺云。
  • 我是仙界大玩家

    我是仙界大玩家

    这是虚拟游戏测试员齐禹,忽悠地球玩家征战仙侠世界的故事。
  • 大悲经

    大悲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