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500000019

第19章 望兴叹·苦中作乐也是甜(1)

第三位教师尖兵

抗战结束后,钱钟书陆续发表了不少的作品集,《人·兽·鬼》是在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这本书的手稿是杨绛在兵火仓皇中留存下来的,钱钟书在两人留存的样书上写下这样一段话:赠予杨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这是对一个爱人最高的认同和赞美了吧,杨绛和钱钟书一直保持着这种最美好的关系,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有人把文坛的夫妻分为三种:一种是始终生活在自己亲人的身影中,例如,许广平和张兆和;或者一方极其出众,相比之下另一方虽有才华却不够闪亮,例如,萧红和丁玲;还有一种就是齐头并进,相互扶持,钱钟书和杨绛就是这第三种了,可谓是"天作之合"。而更难得的是,他们的女儿阿圆后来也十分出色。

杨绛并没有因为站在钱钟书的成就面前变得暗淡,她对文学的研究、对翻译的钻研都让人敬仰。两个人经常一起研究一本书,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讨论,互相补充,对对方的作品提意见。在钱钟书身边,杨绛是一位称职的同行者,又做好了作为妻子应该做的一切。对于每种角色的扮演,她都尽心尽力,让人称赞。

阿圆小时候身体虚弱,经常生病,让父母都很揪心。上小学的时候,只上了一两个星期就生病了,被接回家,反复几次,她从来没有完整地上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后来杨绛决定在家教阿圆,所以阿圆的整个小学都是妈妈在家教的。

一九四七年冬,阿圆病最严重的一次,右手的食指骨关节肿大,检查的结果是骨结核。医生对杨绛说:"此病目前无药可治。"阿圆含着眼泪跟妈妈说:"我要害死你们了。"小小的她竟然懂了医生的意思,杨绛看着可怜的娃娃,心里万分难过。

好在医疗条件日益变好,家中的条件也有了改善,杨绛听医生的话喂阿圆按时吃药,吃维生素和各种补养品,并且卧床休息,十个月后竟然好了。杨绛这才松了一口气,阿圆算是被妈妈抢回来一条命。

后来大夫说,一般的孩子如果得了这种病,大多数都会转到脚部,然后转到头部,命不久矣。阿圆康复之后,整个人胖了一圈,杨绛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但是紧接着她就病了,天天发低烧,体重也一直在掉,检查又查不出原因。

之前的杨绛是个闲不住的人,就算看书也会一边织毛衣一边翻书,她说自己的双手已经进化成"自动化的机器"。生病之后她就没有了精神,总是打蔫儿令钱钟书很担心。一九四九年,钱钟书接到清华大学的聘书时,说:"换换空气吧,也许换了地方,你的病就好了。"被钱钟书说中了,他们到了清华大学一年后,杨绛就自愈了。

虽然阿圆的功课是妈妈在家教的,但是她完全继承了爸爸妈妈爱读书的优点,对什么也都领悟得很快。十一岁的时候,她随爸爸妈妈到无锡老家团聚。白天的时候一群孩子在院子里吵吵闹闹,阿圆也不好奇,独自躲在厢房里看书。爷爷在一旁睡觉,她看到爷爷脚在外面露着,便过去给爷爷掖被子,然后守在桌子前安静地看书。

爷爷醒来,看到她十分乖巧地在那里,便跟她说话,问她看的是什么,还考了考她,结果大吃一惊,还小的阿圆居然读过了《西游记》、《水浒传》,而且还读外国小说。于是爷爷称赞阿圆是"读书种子"。阿圆很开心听到这样的夸奖。

阿圆在上海读完了初中一年级,来到北京以后,本应该读初二,家中打算让她上清华大学的附中读书,但是她的年纪不符合要求,太小了,学校只让从一年级开始读起。阿圆后来便不去学校学习了,跟妈妈在清华大学校园里生活,杨绛刚开始辅导她学习,初中二三年级的课程都没有问题,却有一科让杨绛有些头痛,就是代数。

数学方面的确不是杨绛擅长的,便问阿圆:"妈妈跟不上了,你自己做下去,能吗?"没想到,阿圆居然真的无师自通,学起来并不吃劲,后来参加了一九五一年的考试,被贝满女中录取,代数居然是满分,杨绛特别为自己的女儿骄傲。

其他时间,阿圆还帮爸爸做一些简单的事,她的心思很细,很多事情大人没发现,她就发现了。她帮爸爸登记学生考试的分数,发现有两个人的课卷都用了不寻常的紫色墨水,阿圆说,这两人肯定是一对朋友,后来果然被她猜对了,连钱钟书都很惊讶。

当时钱钟书经常出门,出门前便多次嘱咐,不是让大的看好小的,却是让小的照顾好大的。

阿圆使劲地点点头,事实上,确实是她照顾妈妈。一次下大雪,家中做事的老李妈不在,没人往屋里挑煤,阿圆知道妈妈肯定不会让自己去做这个事,但是她又想做点什么帮助妈妈,便一个人去雪地里把盖住的猫屎都挑了出去,让妈妈少一个工序,做起来轻松些。

爸爸不在,阿圆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像一个小大人,什么事情她都想着,还担心妈妈的安全,她心里时时念着爸爸的嘱托,她要做好。

后来阿圆住校了,每周末可以回家,她不像其他同学一样,把脏的衣服和床单都带回家里,她总是自己洗。同学们都说她不像是独生女,一点没有被娇惯的影子。阿圆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让回家跟妈妈谈谈"三好学生"的感想,杨绛说她:"哪三好?"阿圆的身体一直不好,这个"三好学生"是给的荣誉罢了。

阿圆的身体果真不好,后来又有复发的迹象,便听大夫的建议休学一年,跟妈妈在家,陪妈妈读书,陪妈妈去图书馆借书,对于读书这件事她的痴迷程度完全继承了父母,而且也是各种书籍都喜欢,还学习了俄语、英语。

阿圆上学的时候因为学习成绩和其他表现都很优秀,被推荐入团。有一天她回家的时候,表情十分凝重,好像被什么事情困扰着,后来她说:"他们老叫我入团,我总说,还不够格呢,让我慢慢争取吧;现在他们全都说我够格了,我怎么说呢?"她还说:"入了团就和家里不亲,家里尽是"糖衣炮弹"了。"杨绛这才知道,女儿原来是怕入团了,就需要跟家里保持距离,就不亲昵了。

后来阿圆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老师,她之前就说,自己的志愿是像爸爸一样当"教师的尖兵",家中对阿圆的这个决定都十分支持,后来阿圆证明了,她做到了"尖兵"。

高校范围内的大调整开始了,杨绛和钱钟书被安排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职位也从教授变成了研究员,住所也从清华园迁到了中关园,两个人还给新家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容安室",乐观的生活态度一直伴随着两个人的生活。

杨绛没有中断自己的翻译"事业",在间隙时间中翻译的一些作品受到很多专业人士的认可。解放后她翻译了四十七万字的法国小说《吉尔·布拉斯》,获得了北京大学教授朱光潜"全中国散文翻译──杨绛最好"的夸奖。

过五关斩六将

一九五六年,"拔白旗"的运动又开始了,所谓"拔白旗"就是指在当时"大跃进"的过程中,把一些坚持实事求是、反对浮夸的人,以及一些有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人都作为"资产阶级白旗",对其加以批判、斗争,甚至处分的做法就是"拔白旗、插红旗"。

杨绛的一些涉及西方文学的论文和钱钟书的《宋诗选注》都是"白旗",杨绛暗下决心,今后再也不写文章了,省得被拔,只做翻译。钱钟书说她是"借尸还魂",她只是想借此"暗度陈仓"。如果从此让她不再接触文学和书籍,那恐怕只有"死"路一条了。

"反右"的开始,让他们周围的很多朋友落难了,杨绛夫妇小心处事,谨慎地生活着。到了一九五八年,灾难还是降临在他们的身上,两人都被扣上了"帽子",文章被称为资本主义的"毒瘤",成了不可不拔的"大白旗"。

杨绛之前的《斐尔丁在小说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被指"不但不能帮助读者正确理解斐尔丁这位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反而歪曲、贬低了斐尔丁作品的意义……这样的论文会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有害的影响"。

这是一个不小的罪名,钱钟书也没有幸免,两个人在批判会上沉默不言,用无声表达着自己的遭遇,好在他们平时处事低调、为人随和,对他们批判的程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的。

当年十月,文学所决定分批派人员去下乡改造,杨绛被分在了第一批,钱钟书在一个月后也被分配了下去,当时的阿圆已经在炼钢厂工作。

阿圆在钢厂跟了一位师傅,因为她会画画,便让她去画图。但是之前画的画跟现在的完全不同,阿圆便到书店去买书学习,师傅很欣赏阿圆,因为阿圆能画出很精准的图来,并且按照她画的图便能做出模型来。最后在阿圆离开的时候,师傅还送给阿圆一个碗口大的毛主席头像,阿圆也算没受什么苦。

杨绛本可以不去的,当时有规定,四十五岁以上的女同志可以免于下乡。她身体不是很好,下乡条件艰苦,她还担心家中一老一少,但是不去影响又不好,少不了人借题发挥,所以杨绛还是决定"下乡"一去。

下乡的地方在北京附近的郊区,不算远,一起去的二十多个"同病相怜"的人,刚到山里,同行来的老先生指着远方一个在干活的姑娘说:"瞧,她像不像蒙娜丽莎?"

大家都认同他的这个说法,可惜的是山里的人不知道蒙娜丽莎是谁,不过他们从这些人的表情里觉得,应该是个很美的姑娘吧。这就是属于知识分子的笑谈。

集体生活开始了,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虽然有一同来的人做伴,之前杨绛也做了一些心理准备,但来到这里之后,她才发现接下来的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

杨绛后来写了一些文字,记录这段时间发生的"过五关":

第一关是"劳动关",虽然杨绛不是生活在什么特别殷实的家庭中,但是农活她是没做过的,而且她现在已经不是年轻人,没有太多力气,所以只能给她挑些她能做的,比如砸玉米。

第二关是"居住关",杨绛之前好奇土屋茅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现在算是真真儿地看到了。来的第一天住的是一间空屋的冷炕,后又改到缝纫室的竹榻上,很小,翻身都会掉下来,最后住的是当地的托儿所,四个人挤在一起,这些经历都是她未曾预想到的。

第三关是"饮食关",平时杨绛胃口小,吃不了什么东西。来到这里早晚稀粥,穿插的是玉米面窝头,不好吃是其次,重点是吃不饱,还难消化。杨绛做梦都是吃好吃的,醒来之后,发现是黄粱一梦。

第四关是"方便关",这个关最难过,农村的厕所十分简单,缸上搭个板子就是了!一次杨绛吃绿豆粉面条,半夜闹肚子,壮着胆子跑出去,结果大门锁了,她是又急又怕,灵光一闪想到了之前家中养的猫咪,她便找了个地方挖了个坑,畅快后再填上,上面还撒了些落叶,灰溜溜地回到床上。

第五关是"卫生关",干净了半辈子的杨绛,那段时间体会到了水资源的宝贵,洗手洗脸都舍不得用,吃饭也只用手背一抹就算完了。

虽然难关接二连三,不过杨绛有自己特有的慰藉,那便是钱钟书的来信。他的信是每天都有的,用规矩的小楷记录着所思所想所行,这是钱钟书一直有的习惯,不曾间断。

大家都笑杨绛信多,其实大家心里都是羡慕的,亲人的消息是心中最大的牵挂。杨绛的信从不扔,都很规整地折好放起来,想起来拿出来再读一下,慢慢地衣服口袋就鼓鼓的,她都贴身带着。虽然信中内容没有不妥,但经过之前亲眼所见扣帽子的过程,她还是心有余悸,不太放心放在其他地方。

同类推荐
  • 三松堂自序

    三松堂自序

    《三松堂自序》是作者晚年的回忆录,之所以名为“自序”,是继承古人著述的传统,作为此前所有著作的总序。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社会,讲述自己的成长环境及人生经历;哲学,叙述自己的学术思想及成就;大学,回顾一生求学与任教的经历;展望,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信心。本书所述,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忆往事,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对于理解、评价作者及其著作具有重要价值。
  •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随心飞翔:苹果教父乔布斯的22条成功心经

    本书有人说,人类史上有两个有名的苹果,一个“砸”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一个被史蒂夫?乔布斯玩得魅力乍泄,吸引玩家无数。的确,他身上承载了太多的辉煌。然而,对于完美有着近乎不可理喻的迷恋的乔布斯,一生却很难说得上完美。他一出生即遭亲生父母抛弃;仅上了半年大学,就辍学成为一家电视游戏机公司职员;被其亲手从百事可乐挖来的CEO约翰?斯库利赶出公司;过去的8年一直在和疾病相抗争。可以说,这个公众膜拜的天才和巨人真正在大众中的“脸谱”是一个集激情、完美主义、欲望、才华、艺术气质和暴脾气于一身的形象。他就是史蒂夫?乔布斯,这个全世界人心目中的英雄,苹果“粉丝”永远的偶像。他将技术与人性结合,追寻内心的直觉,从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许乔布斯的强大人格魅力、远见卓识和超凡品味无可复制,世上也永远不会再有第二个乔布斯,但是从乔布斯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更多成功者需要具备的要素。乔布斯创造的,不只是一种品牌,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创新思维,乃至潮流。他的光辉、激情与能量,是改变我们生活的无数创新的源泉,这些创新丰富和改善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马云传

    马云传

    从顽劣少年到“创业教父”,从英语教师到新经济领袖,马云是如何完成这场完美逆袭的?本书以时间为线索,讲述了马云的成长、创业和缔造“阿里帝国”的过程,描写了他遭遇过的困苦、经历过的辉煌,解剖了他的奋斗精神和管理智慧。想创业的年轻人,正在人生事业上勇攀高峰或艰难跋涉的年轻人,都可以从马云身上汲取力量,从马云身上学到人生的智慧,为自己补充正能量!
  • 中国古代帝师传

    中国古代帝师传

    “古之学者必有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师说》里的着名论断。随着《师说》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历年讲授,这一论断也一代一代地深入人心。韩愈说得很清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里的师是指启蒙教育,知识传授方面的老师。
热门推荐
  • 半夏之恋:小子,赖上你

    半夏之恋:小子,赖上你

    半夏在反应到自己的钱包被偷的下一秒,便发现身后有人加快了脚下的步伐从自己身旁追了上去。钱包递到了自己眼前时,视线之内,是张早已被多数女生在心中反复描摹千百万遍的脸,穿着蓝白相间运动服的纪渊言,苍白的没有任何表情的脸,好像是被匆匆经过的冬日阳光冻结了一样。
  • 妃常无敌:腹黑王爷下堂妻

    妃常无敌:腹黑王爷下堂妻

    身为大将军嫡女,却要受姨娘受庶妹欺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欺我,我必双倍还之,身为现代社会杀手界的头等人物,她楚子乔岂是那么好欺负的!未婚夫被庶妹抢了?是我的就是我的,即使不是我的,也轮不到你!硬是塞给她一个病秧子?没关系,她可以保护他……但是,谁来告诉她,这个腹黑狡诈的男人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她的错觉……她不过就是想过安稳的生活,岂料天不从人愿,阴谋诡计接踵而来,连番欺凌不休,既然这天不是她要的天,那便翻了这天又如何!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政治思想研究:儒家功利学派在宋代的发展

    李觏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北宋儒家功利派的开创性人物。1980年我在《李觏集》前言中写道:“李觏的思想,不仅是当时社会条件的产物,而且还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根源。李觏多方面地汲取了前人的思想,具体说,其伦理观,主要是继承了儒家的纲常名教观念。
  • 浮生仙界

    浮生仙界

    一个封印了三万年的帝君重生之后无奈重新修炼。不曾想这次的修仙之路实在是太苦,不是在抢劫灵石的路上,就是在被追杀的路上,她表示灵石是个好东西。候莘与韩单还有倒霉的林信看着自己那充实的储物袋,变得干瘪后都是欲哭无泪。求你赶紧恢复修为去完成你的复仇之路吧。
  • 豪门盛宠:总裁大人宠妻入骨

    豪门盛宠:总裁大人宠妻入骨

    霍家童养媳桑晴,在订婚前夜被爆出轨丑闻。走投无路之际,霍家神秘小叔从天而降,以一份三亿合约将她领回家。
  • 班长大人好忙

    班长大人好忙

    章小蛮:“我跟你们说说,咱们的单大班长可是很忙的。”众人:“嗯?我们怎么没看出来?”章小蛮:“明摆着的啊,你看他忙着学习,忙着为班级服务,还有……“”众人:“还有什么?”章小蛮脸一红,自以为小声点说道:“还有……忙着跟我谈恋爱![羞涩]”众人:“……”
  • 弹坑旁边是鸟窝

    弹坑旁边是鸟窝

    周锐幽默系列之七:《弹坑旁边是鸟窝》是上海作家周锐的童话小说,本书以主人公爱尔安为主线,讲述其参加童子军到德国游学的经历等,从而向小读者展现德国社会生活一角。开阔小读者眼界,文字清新流畅,语言简练,想象丰富,质量上乘,适合儿童阅读。
  • 追妻交响曲

    追妻交响曲

    三十多岁的陆薄修还在游逛。他的老爸终于忍无可忍,于是老爸、老妈、老姐齐上阵,抓着他相亲,终于和一个叫安诺夕的女孩结了婚,可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几个月便结束了,可谓闪婚闪离。一年以后当他偶遇安诺夕时,却发现他的那个帅的跟王八蛋似的好哥们在追求安诺夕,而他也被安诺夕屡屡惊艳,他在心中暗道,自己当年太没把这小片子放在心上了,以至于这小片子有这么多的才艺自己都不知道。一次,他带着女友在商场遇到安诺夕,安诺夕的怀里抱着一个眉眼和他一模一样的宝宝。于是,他便开始和哥们争夺安诺夕,在追逐安诺夕的过程中,发现安诺夕的父亲根本不是商人而是特种部队的长官,安父的死也不是入室强抢被杀,而是一个天大的阴谋,从而牵出一个离奇冤案以及安诺夕的凄惨过往--
  • 大漠情殇

    大漠情殇

    异域荒漠,柔情女子与铁血男儿的旷世奇缘。皇北霜,一个背负着全族人民命运的娜袖,她的倾国容颜,能让沙漠的月亮也藏起踪影,她的坚强淡定,如同大漠的太阳般,温暖着每个族人的心。擎云,大漠的强者,他成就霸业,他冷酷无情,他权倾天下,然而,他照样逃不脱宿命的支配和爱情的折磨。那个有着淡淡笑容的女子,是不是他一生牵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展开,一部大漠儿女的恩怨录,一首如沙海般波谰壮阔的爱情恋曲;刀与剑的磁撞,血与火的交融;铁血男儿,柔情女子,千生百世的纠缠,看那残破的沙枣树下,一片沧山如海,夕阳如歌……
  • 赵氏千秋

    赵氏千秋

    大陆之北,有人名蛮。大陆之南,有民曰汉。风云际会,金戈铁马。群雄共起,涿鹿中原。少年英豪,北燕而来。马踏北蛮,封狼居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