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秦修朗一去,可足足半月没了人影,不过他倒是每三日会写一封信来,沈怡从信上得知,他们最先在灵州开的铺子已然开张,开张那日秦修朗还特地找了几个他在灵州的兄弟当托儿,可那几个托儿连用都没用上,铺子方一开张,里头陈列出来的果蔬就已经被销售殆尽了。
他又在信上夸沈怡给出的法子好,开张那日他不仅让人切了甜瓜和西红柿供人品尝,他还叫厨子现场给客人展示做菜,那香味一出,整条街的人都朝他们铺子围了过来了。
他还向沈怡询问道,这铺子该叫什么名,他前先取的名儿有些俗气,不若让沈怡来取一个。沈怡想也不想便提笔就在回信上写了三个大字——菜市场!
这日,沈怡优哉游哉地躺在院中晒太阳时,有一个许久未见的身影敲响了宅院的大门。
云珠忙去开门,一开门便诧异叫道,“赵秀秀?你怎么来了?”
“我......”这次赵秀秀倒不像之前那般无礼了,她至少今日还敲了敲门,她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拧着手指,慢吞吞开口道,“我能见一见你家夫人吗?”
相比于先前她第一次到楚家,这次她却不似上次般强势,甚至还有些畏畏缩缩的。云珠忙求助地望向二门里头的沈怡。
“云珠,让她进来吧。”
赵秀秀听闻后,忽地大喜,忙叫了一句,“谢谢夫人。”于是她便跟着云珠走进了二门。
“夫人。”赵秀秀红着脸,低头从怀里掏出一张纸契,道,“我今日是想来求您买下我家的地的。”
“买地?”沈怡还未说话,云珠便抢着问了一声,而后冷言冷语道,“我听阿福说,前些日子你娘可是打算拿着假地契卖给咱们家的,怎么,今日你们还不死心?”
“不不,云珠姐姐,我这次拿的地契是真的,不是假的!上次的事我们已经知错了,现在全村人都在看我们的笑话呢,我们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所以我才替我娘来求夫人的。”赵秀秀先是好一顿摆手摇头,再是渐渐低下头去,咬着嘴唇,模样好不可怜。
云珠还想说什么,口中的话却在沈怡使了一个眼神之后,硬生生吞回肚子里去。
沈怡望了一眼可怜巴巴的赵秀秀,叹了一口气,便对她道,“好了,你把地契拿过来吧。”又对云珠道,“云珠,去屋里拿银票给她。”
“小姐!万一她拿的是假地契......”云珠的话还未说完,就被沈怡硬生生打断,“好了!若是她真要存心骗咱们,买卖地契那日她就不会特地嘱咐捕快小心她娘拿来的地契了。”
“小姐,您是说......”
“那日的情况我仔细问过秦修朗,得亏赵秀秀特地警醒捕快,这才得以发现李桂芝拿来的是假地契。”
云珠听罢,只得乖乖进屋去取银子了。
“秀秀,其实你心本是善良的,只是你千万可别学你娘那样。”待到把银子交给了赵秀秀,沈怡又和颜悦色地嘱咐了她几句。
赵秀秀重重的点了点下巴,待她拿到稻种以及知晓了种植的方法后,便满怀感激的离开了楚家。
其实不用沈怡嘱咐,她自己心里头清楚的很,自从她娘被人发现造假地契后,娘俩在村中就被孤立了,左领右舍都不肯帮一帮,觉得与她们交好是一种耻辱。
自从赵家村全村人都种上水稻后,就她一家的田里是空荡荡的,再如此下去,她们怕是在赵家村过不下去。
赵秀秀清楚她娘是什么人,这眼前的种种现状,皆是由她娘造成,若她也学得李桂芝那副性子,她这辈子定是会毁了!
从这儿往后,沈怡便忙活开来了。
因着她已经买了赵家村两百多亩的田地,所以自家那十亩地她就不打算拿来种水稻了,便趁着入冬前,楚裕和沈怡连同阿福和云珠一起,将十亩田里头的土翻了松,种上了菜,沈怡特地拿了一亩田来种植苹果和橘子,还将山脚下已长至半人高的茶树移到了田里头。
她打算过冬后,再好好种几亩茶树,这些茶树她可有大用处哩。
这其中的日子里,秦修朗让人来拉了好几趟的菜,可见他们的铺子的生意有多好。快到冬日了,大羲的菜大多都不长了,可沈怡种的菜却不会受限制于温度,照样水灵灵地长在地里。
这样一来,灵州的富裕人家为在冬日里吃一口新鲜的菜,都纷纷跑去东市的“菜市场”里头抢购蔬菜,这让沈怡和秦修朗赚的个盆满钵满。
这日子一晃就到了冬至,沈怡正带着家里头的人在厨房包饺子,就听闻院中响起一声爽朗的大笑。
“许久没来裕兄这儿了,没想到这宅院已经大变了样子!”秦修朗望着这院中已然是翻新过的景象,不拘地爽朗笑着,大步迈进厨房。
楚裕早早就知道是他来了,却也一动不动,只顾着手上忙活,出言道,“怎的好巧不巧,偏又赶在今日咱们吃饺子的时候来。”
一听有饺子,秦修朗的眼睛忽的一亮,咕咚咽了口里的唾沫,期待道,“饺子?裕兄,嫂夫人,咱们今儿个吃饺子啊?”
沈怡失笑道,“还是你有口福,次次来都赶上咱们吃好吃的!”她又擦了把手,把楚裕朝自个儿这边拉近了,给秦修朗腾出一个位子,指着那空地道,“你若想晚上能吃到饺子,就自己来包!”
这会子五人其热融融的在厨房包着饺子,今日的饺子是羊肉大葱馅的,今儿个沈怡去了镇上,刚好碰着肉摊宰了一头新鲜的山羊来卖,便一口气要了整整半扇羊,又买了许多肉,预备在家屯着。
眼见天儿已经转冷,若是家中屯着肉,就不必她一次次出门买了,也算偷个懒,且天这么冷,也不怕肉会坏。
把买来的肉挂在屋外头,想吃的时候割下一块就行了。
今日除了吃羊肉馅的饺子,沈怡还打算熬个汤,三十二世纪沈怡家乡那边有个习俗,冬至喝汤,一整个冬天都冷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