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58700000011

第11章 第一百届(2007年):多丽丝·莱辛

获奖者:多丽丝·莱辛(Doris May Lessing,1919—2013),英国女作家。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获奖作品:《金色笔记》(小说)。

2007年10月11日星期四下午1时,瑞典文学院准时公布,八十八岁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该届诺贝尔文学奖。得到此消息,特别是听到瑞典文学院那句“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时,莱辛惊讶并高兴地叫道:“老天爷!他们真的这么写吗?”

惊讶的不止莱辛本人,还有关注莱辛的那些人。20世纪80年代,莱辛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曾很高,连瑞典文学院也常将其列为预测得奖名单。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被问到莱辛时甚至说:“我以为莱辛早已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了。”

登上文坛三十年后,莱辛已至米寿高龄,人老珠黄,几乎无人问津之时,瑞典文学院才将桂冠戴在面如苍山的莱辛头上,怎不令人惊讶!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恩格道尔对此说了句极富中国味道的话——瓜熟才能蒂落——有些决定需要时间才能成熟。当然有人反唇相讥:这是熟到快烂了的果子!

莱辛惊讶之后,对一位瑞典的记者说了句粗鲁话:“他妈的!我已经把欧洲所有的文学奖都得过了!”这一年10月初,诺贝尔文学奖公布前一周,余华夫妇到瑞典访问,到芬兰活动时,瑞典文学院的院士马悦然和夫人陈文芬同行。不管莱辛怎么表达她对诺奖的态度,中国作家是向往这个文学圣殿的。马悦然为中国莫言获该奖曾付出努力。

莱辛对瑞典记者那句粗口,是否是对瑞典文学院常常表现的高傲的男权主义的一种不满,不敢贸然揣测,但莱辛的给她带来莫大荣誉的小说《金色笔记》,则是“一部先锋作品,是20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巅峰之作”,其中便有对男权主义的批判。

《金色笔记》,以一篇《自由女性》的小说开篇,穿插了几本主人公安娜的笔记,构成了安娜的人生故事。该故事以安娜的黑、红、黄、蓝、金五种笔记,讲述了她自己人生中各个阶段的人生状态。

安娜是三十出头的有女儿而无丈夫的女作家,凭书籍的版税收入,过上拥有房产的独立自主的生活。不受经济、家务所累,安娜对社会生活常常表现出一种超然态度,她不拿薪水,以自由知识分子身份积极地参加共产党部的工作,讨论理想,甚至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问题。但她虽无生计之忧,却无法摆脱精神上的紧张和焦虑。她又是那种不愿宅在家里做个贤妻良母的妇女。她渴望爱情,渴望能有个温柔的男性臂弯,供她枕靠。她有过寻觅,得到的都是清一色的有妇之夫。这种独特的“女性体验”,让她不得不时刻自我观察和反省。作为作家,莱辛试图描写出更普遍、更深刻的人性。

经济和精神上独立的安娜,不仅在两性婚姻上有烦恼,女儿的叛逆也让她感到困惑不安。女儿没因有作家母亲感到自豪,反因母亲的行为而感到讨厌,她以反其道而抗争,上寄宿学校,摆脱母亲的影响,要做一个传统正常的女人。

安娜的朋友莫莉,其儿子继承了她激进和批判的精神,也继承了她对生活惶恐和疑惑的衣钵。他愤世嫉俗,又极端绝望,甚至企图以自杀逃避这一切,最后导致双目失明。莫莉面临着与安娜同样的困惑和不安。她们关注世界,关注政治和自身的理想,却深深陷入社会的精神和重重矛盾之中,不能自拔。

安娜曾求助一位绰号“大妈”的心理医生,向其倾诉内心的各种忧虑、各式梦境,希望得到医生的心理疏导,走出心理困境。令安娜失望的是,医生只告诉她这是人格分裂的症状,拿不出任何灵丹妙药医治。

失望的安娜只能自我疗治,将内心世界和生活经历分成五个部分,各记录在不同的笔记本上,以探寻最真实的自我。

最终,“自由女性”安娜没能找到自我得意的生活方式。小说结尾,安娜和莫莉总算想到一个权宜的妥协做法:莫莉准备和一个有钱的生意人结婚,儿子可继承这个继父的财富,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安娜则准备到夜校,为少年犯讲课,并且决定参加工党。

对这一决定,安娜和莫莉心里有数,自然怀着讥讽、怀疑的态度。

《金色笔记》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社会,全景式地呈现了现代女性面临着重重考验和困惑的生活和精神图景,真的可称“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瑞典文学院评语)。

多丽丝·莱辛,于1919年10月22日诞生于伊朗,原姓泰勒。五岁时,多丽丝·莱辛与父母迁到南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一家农场生活。富有神话传说的美丽土地,成了莱辛的幻想家园。因家境贫寒,十六岁时,她就从事社会底层的保姆、接线员、速记员等工作,资助家庭。

清贫的生活并没影响好学的莱辛阅读狄更斯、司汤达、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大师的作品。畅游在文学广阔的海洋里,莱辛受到文学的熏陶和滋养,并与文学结伴终生。

二十岁时,莱辛和青年法兰克·惠斯顿结婚,这桩婚姻维持了四年,以留下一对儿女宣告结束,时逢第二次世界大战,莱辛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熄灭,莱辛又与德国共产党人戈特弗利·莱辛走进婚姻殿堂,可惜,这段婚姻又仅仅维持了四年,留下儿子彼德。

1949年,莱辛携幼子彼德移居英国,抵达英伦时,一贫如洗,除了仅有的一只装一部小说草稿的皮箱。次年,她终于交了好运,那部手稿《野草在唱歌》出版,莱辛一举成名。小说《野草在唱歌》以殖民主义压迫、种族矛盾尖锐的非洲为背景,叙述一个黑人男仆杀死家境困难、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故事。文坛开始关注这位女作家。

接着,莱辛乘势耗费十七年陆续出版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它们是《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及最后一部《四门之城》(1969)。五部曲展示了一位在罗德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女性的一生。我们如果没有忘记莱辛童年在罗德西亚度过,当会发现《暴力的孩子们》中的女主角,即便不是作者自己,也有莱辛的影子。

1962年,《金色笔记》出版,让她跻身世界级文学大家行列。

莱辛写过两卷回忆录,记录她从童年到20世纪50年代的生活,亦即由罗德西亚那个充满幻想的孩提时代,写到已在文坛扬名立万的女作家这段漫长的人生经历。有趣的是,第三部回忆录,莱辛却是以小说的形式完成的,取书名为“最甜蜜的梦”,其中有了太多的“构想”,借佛兰西斯与前夫约翰尼的故事,探讨“妇女如何在60年代转错方向”的问题。莱辛的作品没有理顺这一命题,却对60年代女性的行为方式,投了反对票:“我不喜欢60年代,我不喜欢女性那时的所说所为,比如像她们吹嘘和多少男人睡过觉。”值得注意的是,她对世界观颇有探求,特别是60年代后,莱辛在作品中除对重大社会问题关注外,对当代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兴趣很浓,比如1971年出版的《简述下地狱》和1974年出版的《幸存者回忆录》,前者写关于个人精神失落,后者讨论人类文明前途,多了些形而上的色彩。

莱辛是多变的作家,常常尝试新花样,她曾推出过所谓“太空小说”《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又写什么探索理性与自我领域的“内在空间”小说,后又受伊斯兰“苏菲派”的影响,尝试写科幻小说。为此,诞生了《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1980)、《天狼星试验》(1981)及《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等探索小说。论者说,这些小说写出了作家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

莱辛文学创作不仅多产,而且多样。除小说外,她还创作了诗歌、散文、剧本等。

作为第十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莱辛是获奖中年龄最长者,这让人想起杜甫《九日》诗中那句“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2013年11月17日,莱辛在伦敦家中去世,享年九十四岁。

同类推荐
  • 小说家与小说

    小说家与小说

    哈罗德·布鲁姆文学批评集的又一经典力作。本书以小说家的生平时间为主要线索,从16世纪的塞万提斯开始,详尽解读了近五百年来的八十多位优秀小说家与他们的作品。小说家们的生平影响了他们的作品,而他们的作品又是对每一位小说家思想的真实映射,布鲁姆以其独到的眼光和品味,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属于小说家的世界。本书评价了近八十位有影响的小说家和一百多部长篇小说。从16世纪的塞万提斯到20世纪后期美国华裔女作家,风格多种多样,反映了四百年间小说艺术的流变。布鲁姆教授以资深读者的品位和独到眼光,带领我们走进小说家笔下那一个个异彩纷呈的世界,点评其艺术价值,分析各位作家所受影响和流派渊源,将阅读体验引向更深层次。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中国篇)

    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月夜孤舟

    月夜孤舟

    这孤舟上的人们——有寻春的骄子,有飘泊的归客,——在咿呀的桨声中,夹杂着欢情的低吟,和凄意的叹息。把舵的阮君在清辉下,辨认着孤舟的方向,森帮着摇桨,这时他们的确负有伟大的使命,可以使人们得到安全,也可以使人们沉溺于死的深渊。森努力拔开牵绊的水藻,舟已到河心。这时月白光清,银波雪浪动了沙的豪兴,她扣着船舷唱道:“十里银河堆雪浪”,四顾何茫茫?这一叶孤舟轻荡,荡向那天河深处,只恐玉宇琼楼高处不胜寒!……我欲叩苍穹,问何处是隔绝人天的离恨宫?奈雾锁云封!奈雾锁云封!绵绵恨……几时终!
  •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

    《日新居吟草》收录作者王宏昌先生自2006年以来创作的240多首诗词,作品风格清丽、朴厚,题材广泛,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
  • 当梦与现实交错

    当梦与现实交错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苦中有甜,笑中有泪的。甜时并不为人知觉,以为理所当然;而苦时,却要哭天抢地,怨气冲天。你看,面对折磨,有些人沮丧悲观,心灰意懒。于是,他们永远也尝不到生活的甜美了。而那些知难而进的人,穿越了生活的盘丝洞,尝到了苦中有乐队滋味儿!所以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捉弄了你,不要放弃,读读普希金的诗吧!它会给你力量,帮你摆痛苦,给你希望。
热门推荐
  • 人鱼冢

    人鱼冢

    已经消失几百年的人鱼,又重现世间,从而拉开了腥风血雨的序幕。人鱼,几乎只存在于传说中的神秘生物,即是剧毒,也是治愈一切的良药,吃下人鱼肉的人,绝大多数由于无法适应这么剧烈的“药”,身上的皮肤肌肉一块块脱落,在极度痛苦中挣扎三天三夜死去,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在这样的“酷刑”中,获得新生,得到不老不死的全新的身体,世人称这样的人为“人鱼之殇”。所有族人被杀,失去一切后,主人公“殇”踏上了寻找人鱼的旅程,在寻找人鱼的过程中发现,灭族的大仇,与六百多年前人鱼的突然消失,和六百多年前异能者的出现,三者似乎有直接的联系,他能否在这个各方暗黑势力参与的乱局中,揭开重重迷雾,找到一切的真相,为族人报仇呢?
  • 女王从末世开始

    女王从末世开始

    【从末世到星际】【不修仙】一睁眼,林霜重生回了末世的前几个小时。不小心还多了一个系统?林霜说,这一次,她绝不会再留下任何遗憾。PS:这是一个末日玛丽苏的故事(划掉。)这是一个男神拜倒在女主脚下的故事(划掉。)这是一个在末世里打打小怪兽、建建基地、谈谈恋爱,顺便再拯救一下世界的故事!
  • 惊世重生:妖妃惑江山

    惊世重生:妖妃惑江山

    一朝魂穿,黑眸再次睁开,她不再是她,因所谓的救世七星转世,让她横穿异世。呵!真可笑!自古红颜都是亡国劫,有谁会让一个魅术无双的妖女来救世的?可是偏偏她就成了灭世魔君的心尖之人。是爱?是恨?是救苍生还是毁天下?一切皆在她的一念之间......
  • 龙源夜话

    龙源夜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似故如歌

    似故如歌

    她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修仙世界,富家小姐也就算了,为什么妖魔鬼怪也要来个全套?好不容易混到了鬼市寻找罪魁祸首“聚灵簪”竟然落了个失忆……历澜之是谁?我们很熟吗?你这一上来就送我东西,这样好吗……
  • 江先生,时光已情深

    江先生,时光已情深

    某日,女人唇角轻勾,潋滟一笑,道,“怎么不敬礼?”江九陌望见女人手中摇晃的军阶——六颗阶星,道,“我这一生只为两位敬礼,一是,我的国家;二是,我的妻子。不知,沐小姐是其中哪位?”靠!想套路却被反套路!—江九陌,何许人也?他是商业界的活阎王,也曾是正气凛凛的上校。他半生荣光,乃是江左的半边天。沐笙,上川人氏,CIA的最高行政之一,也是NBC的侦探。她此生追寻正义,与光明同在。白驹过隙,流年已逝,他们蹉跎岁月多年。久别重逢,回首再见,亲密之人已是灯火阑珊处的陌生人。此去经年,又是别离,破碎之镜终会成圆。此后,他似晨光,照亮她每个朦胧的清晨。
  • 玉照新志

    玉照新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少年与你共白头

    少年与你共白头

    相识六年,徐莞莞搞不懂,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告白了n次,次次无疾而终。
  • 高一十五班

    高一十五班

    那年盛夏我们一起的时光不多也不少。——白杨年华
  • 斗罗神界秘史

    斗罗神界秘史

    麒麟,究竟是何种神秘的武魂,强大或多变?麒麟的后承只有两个么?还是究竟不止?还有龙族的不为人知的秘密,神界的秘密......《斗罗神界秘史》已完结,但背地却在更新,每天不定期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