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63100000001

第1章 译者推介

汝之所想,汝之所为[1]。

《大学之窗》(From A College Window)的作者是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Arthur Christopher Benson,1862—1925),英国散文家、诗人,剑桥大学莫德林学院的第二十八届院长。他的父亲是19世纪末坎特伯雷大主教爱德华·怀特·本森,其叔叔是著名的哲学家亨利·西奇威克·本森。所以,本森家族富有文化和著述的传统也很自然地遗传到亚瑟身上。但不幸的是,同样遗传在他身上的还有家族性的精神病。他本人患有狂躁抑郁性精神病。虽然身患疾病,亚瑟却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多产作家。他曾就读于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1885—1903年亚瑟在伊顿公学和剑桥大学的莫德林学院讲授英国文学。1915—1925年他是莫德林学院院长。1906年以后他出任格雷欣学校校长。他的诗歌和散文著述颇丰,令人惊叹的是,他在自己人生最后的二十年间,每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给世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遗产——史上最长的四百万字的日记。

在该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常感同身受,并为作者朴素而深刻的论述拍案叫好,同时也有着“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酣畅淋漓。这种快乐让我丝毫感受不到历时半年的翻译辛苦,取而代之的是导师般的引领与知心好友般“跨世纪”交谈后的豁然开朗。因此我也由衷地希望将这份收获和喜悦与读者共享,以便有助于对本书的阅读和理解。

翻译过程也是心灵接受洗礼的过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本森的论述竟能引起我如此多的共鸣。这是我在阅读其他书籍时很少遇到的,我常常因这种心灵和精神的共鸣而会心一笑,或是被作者那些对事物深邃而又独特的视角肯定是观察的视角与见解深深折服,且常在掩卷时感叹:“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也!何时,如若中国的大学也有一批这样的大师,那将是今日中国青年之幸、中华民族之幸!”

本书是本森各类主题文章的结集。在这些文章里,作者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在第一章中,他坦诚地表达了:这本书只是汇集了他对人生一种坦然与朴素的看法。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作者在书中没有隐讳,宛若一位诤友,将自己对自我、美、艺术、社交、简朴的生活、教育等观点坦率而真诚地进行了表述。

本森可以说是深谙大学妙趣之人。他在第一章《一种观点》中写道:“大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即使你只是一个穷人,只要你具有某种美德,也可以过上一种富于尊严与简朴的生活,并从中获得纯粹的乐趣。”他还呼吁:“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应存在这样一个角落:在这里,生活的节奏没有那么快速;在这里,生活就像一个古老的梦境在静静地流淌,弥散着富于变化的色彩及轻柔的声音。”说到共鸣,本森对快乐秘密的定义则让人耳目一新,他说:“快乐之感并非源于物质上的满足,而是在于一颗雀跃的心。自愿且认真地工作,这就是快乐的秘密。”而对于人性的丑恶一面,本森的观点是这样的:“我无意于掩盖人性丑陋或是冷漠的一面,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个人的理解是,若你不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或是统计学者,那么对这些阴暗面耿耿于怀是毫无裨益的。”而作者令人振奋的一个观点是:“在文学、艺术或是人生领域里,我想,唯一值得推敲的结论,就是自己得出的结论。若是自己的结论与所谓‘行家’的相一致,那是他们的厉害之处;若是他们与自己不相符,则是你厉害的表现。”读着这些文字,我们是否尚可以远离尘嚣,透过“大学之窗”感受到心灵的“世外桃源”,在与大师的交流中完成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

类似的论述贯穿本书的始末,作者在信手拈来的论述中敢于挑战人们惯常的思维,发出质疑,如在第十三章《浅谈“简朴人生”》中,作者就将矛头指向了公认的“简朴代表”——梭罗,直陈其虚伪。老实说,那一段也是我很喜欢的,其批评的风格颇与今天的新生代青年作家韩寒类似。

另外,在第九章《论“教育之道”》中,有一段话令我颇为感触,仿佛就是中国教育现状的生动写照。作者在谈到当时古典教育失败之处时这样痛斥:“但我们教育的失败之处在于,我们对众多学生进行培养,可到最后他们为了一场无关紧要的考试就要漫无目的、东拉西扯地学点东西。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不存在什么高标准的要求。我们很难去想象一个得到毕业证之后的人,在离开大学校园之时所感到的巨大的空虚与无助。没有人想要为他们去做点什么,或是在某个领域中专心致志地培养他们。但这些毕业生却将要成为我们这个国家下一代的父母啊!而我们扼杀他们在心里反抗的唯一途径就是让这些‘受害者’处于一种可悲的心理状态及智力低等的状态之中。那样,这些‘受害者’也就压根不会抱怨他们曾经是遭受过多么不公平的待遇了!”翻译这段话的时候,我深受震动,这简直就是我自己在读过大学后的感受!毫不夸张地说,该书的出版将对中国那些正在努力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等学府及其管理者们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是我在翻译过程中一些粗浅的感受。

限于译者才疏学浅,深恐不能还原作者的思想,还请读者多多雅正!同时更愿与读者分享读过此书后的感受。愿我们都能在快乐的阅读之旅中收获喜悦,愿今日中国之青年都能透过这本《大学之窗》开启自己的人生之窗。

同类推荐
  • 从“煤结”到“煤解”

    从“煤结”到“煤解”

    煤炭资源整合,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词。2009年,作为中国第一产煤、输煤大省及能源重化工基地,作为整合先行省,山西掀起的煤改作为起笔,已经足够浓重。其后的趋势,更有人称其为“风暴”,说它牵动数以万计的“煤老板”的命运,甚至显得微不足道,即使将它上升到牵动亿万民众神经的高度,应该说也不为过。煤炭资源整合,在三晋上北下南的地图上一路驶来。从雁门关外到河东大地,从吕梁之巅到太行山麓,整合发展如火如荼。潞安集团,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决战中,领导班子全过程、全方位组织指挥,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踪监督,诸多部门联合行动,整个企业倾力而上。
  • 文学武侯

    文学武侯

    武侯,是一个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散发着浓烈的区域文化气息的诗意名字。在这个名字背后默默矗立的人和事,像时间长河中一坛窖藏的老酒,我们路过酒窖,就能闻到历史的瓶塞边流溢而出的醇香,不同的人还会品出不同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跨越时空,对话历史,我们乐意成为文化的朝圣者。与历史对话不是为了单纯地触摸、延续,而是为了传承城市的文化血脉。如今,我们身边活跃着这么一群文化的守望者、探索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岗位,用文字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用真心的投入丈量着生命的里程,凝聚、聚集、沉淀着武侯作家群落的内涵。
  • 民族灵魂的重铸

    民族灵魂的重铸

    本文从文学的“人学”根本特性出发,把新时期文学主潮概括为: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涌流,它并非人为的规范,而是人的自觉(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新觉醒)与文的自觉(当代文学摆脱依附性重建独立性格)的交汇的自然现象。本文不同意用西方现代“无主潮”的多元化状态来简单类比当代中国文学特定的多元化现象,同时认为,人道主义作为普泛的哲学思潮由于缺乏“中介”及其它原因不宜视为文学主潮;现实主义不论在方法的狭义上或者精神的广义上,也不宜涵盖日益复杂的文学现象。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漫笔

    漫笔

    邹韬奋(1895—1944),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1922年在黄炎培等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以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1933年1月,邹韬奋参加了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发起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当选为执行委员。主要作品有:《大众集》、《坦白集》、《漫笔》、《展望》、《经历》、《韬奋言论集》等。
热门推荐
  • 灵海2:异类入侵

    灵海2:异类入侵

    大学教授调查一起离奇死亡案,卷入科学与巫术跨越百年的斗争飓风中,遭遇错综复杂的诡异布局,历经致命的灵魂痛苦之旅。世界一流的国家实验室里,聚集了心理学、哲学、物理学、生物脑神经学、意识科学等众多卓越学者和科学家。他们与超自然亡灵力量展开终极对决,一场揭示灵魂世界和人类生死存亡的命运的审判正在进行。异类入侵世界,诸神沉默之时,人类唯有自我拯救。
  • 海上见闻录

    海上见闻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待我如初恋

    待我如初恋

    高冷男神重新归来,只为昔日伊人。七年前,她追他成瘾,各种倒贴,各种小心机。七年后,他待她如初恋,各种疼,各种爱,宠溺无比。江伊湄:你为何对我这么好?林从之:我只记得,曾经有一个女人也对我这么好。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来自梦境的力量

    来自梦境的力量

    这是一个小人物获得梦境的力量,从而在现实社会一步一步走向巅峰的故事。
  • 散文(2016年第11期)

    散文(2016年第11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熊猫好贱

    熊猫好贱

    “你来打我啊!”顶着史上最欠揍的口号,自带吸灵光环的唐远不仅怼人怼妖怼神兽,还要撩天撩地撩神仙!
  • 日本人与阳明学

    日本人与阳明学

    全书囊括了十九篇以冈田武彦先生为首的日本学者最近三十余年来赴华参会时发表的论文或演讲稿,把有关日本人与阳明学的内容作系统梳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日本人的阳明学观以及“九州学派”的窗口。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