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700000021

第21章 每天读点交际哲学(1)

如果说处世是一门学问,那么,人际交往则是一门技巧。前者是“道”,后者是“术”。“道”是对生命的体悟,“术”是对技巧的把玩,其中都不乏大智慧和大境界。中国古代有一本叫《鬼谷子》的书,专门论述了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计谋。

交际哲学,讲的是人际交往中的智慧和学问。人际交往是一门哲学,但不是一门科学。科学是用来应付自然的,而自然是“不动”的。但人却不一样了,你要打交道的是和你一样有情感、有欲望、有各种需要的人,你们之间是互动的,因此也就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交际模式。所以,人际交往要靠哲学来指导,但却不能用科学来规范。也正因如此,人际交往过程中无处不充满智慧,而善于交际也因此成了一种能力。正如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管好嘴巴——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话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仔细想来,这话一点都没有说错。人生病,多是因为不注意饮食,不节制饮食,不讲究卫生,食物不干净,吃了才会生病。所以说“病从口入”。而人之所以招致祸灾,多是因为不注意自己的言语,或者说话太多以致伤害了别人而造成的。喜欢谈别人的是非,就容易惹人抱怨,时间久了,人家就会憎恨你,从而招致灾祸。所以说“祸从口出”。

《韩非子·说难》中曾详细地分析了君主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细说了足以“危身者十五事”。其中一件就是管好嘴巴,把握说话艺术的重要性。用韩非子的话来说,叫做“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的原话是这么说的:“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意思是说,人主所保守的秘密,未必是说者本身说出来的,但无意中曾经谈及,则人主必怀疑是他所泄,必然会招致危难。事情由于守密而成功,讲话由于泄密而失败。说明了保守秘密的重要性。

韩非子竟然把说话看成“危身者十五事”之一,可见说话这里面真是大有文章。说得夸张一点,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说话。放眼历史沉浮,有多少人因为没有管住嘴巴而招致杀身之祸?在《三国演义》中,汉献帝把谋刺曹操的任务托付给车骑将军董承,就是一个所托非人,注定要破局的案子。献帝把“衣带诏”交给董承,而董承却马虎大意,大白天打盹,诏书不藏好被发现;半夜醉酒说梦话,吐露反曹心意。两度泄密,最后终于泄漏了消息,不仅招来杀身之祸,而且还破坏了灭曹的计划。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很多争端和不幸都来自一张嘴。说话并不难,难的是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说合适的话。管好嘴巴便是要说有用的话,不说那种祸从口出的话。若要人不闻,莫若不说。有的人在聊天时常常会说:“我只告诉你,你不要告诉别人啊。”那个人随口又转告他人:“我只告诉你一个,你千万不可说出去。”没多久秘密就传出去了。因此要避免无谓的争端,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说。

中国有句古话:秀才见了兵,有理说不清。那些角力场上的枭雄常常举拳头来对付那些能说会道的善辩者,他们的逻辑是,看你嘴巴厉害还是我的拳头厉害!能说会道,在中国民间仿佛是有原罪,因为“说”不创造财富,往往善于言辞者从社会获取的财富多于那些实际创造财富的人。如果一个人什么都不会,只会耍嘴皮子,日子过得比别人还好,肯定会遭到别人的嫉恨!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认识的误区。“耍嘴皮子”是有一种超越性的能量的,它远远大于拳头的力量。话语即权力,不相信可以去看看唐僧和诸葛亮,他们唯一的武功就是嘴巴。研究如何说话值得下一番工夫,话说得好,也能减少人生向前迈进的阻力。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曾经讲过一个“夏雪”的故事。说是有一年的八九月份,苏州忽然下起大雪,全城百姓惊慌失措,都到大王庙去祈求菩萨保佑。菩萨忽然附在一个求神者的身上,借他的嘴说:“如今被称作‘老爷’的,前头都加了一个‘大’字,难道你们认为我这个菩萨小,消受不起一个‘大’字吗?”众人害怕极了,齐声高喊“大老爷”,雪立即就停了。照这么看,神也是喜欢被人奉承的。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度紧张的社会里,话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为人们不仅需要物质来满足肉体,更需要暖暖的话语来抚慰心灵和精神。据说,在日本这个赞赏别人十分吝啬的国家,居然出现了一个靠“拍马屁”为生的职业。有两个名叫小山和水野的年轻人,在东京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打开了他们的道具:一块大大的布告板,上写“奉承屋”,每分钟100日元;一件鲜红色的汗衫,上写“职业奉承者”。这个“奉承屋”生意非常兴隆,一方面反映出那里人际关系的冷漠,工作紧张,有人情愿拿钱来买恭维话听,试图调节一下低沉的情绪;另一方面,小山和水野看准了这一点,因此投其所好,乘虚而入,100日元听一分钟好话,钱可谓赚得容易。

奉承是不分时代、社会制度和国家的。法国剧作家莫里哀在他的名作《吝啬鬼》里,借一个名叫法赖尔的角色之口,把这种“奉承哲学”形象地说了出来:“要人宠信,根据我的体会,最好的方法就是在他的面前,投合他们的爱好,称道他们的处世格言,恭维他们的缺点,赞美他们的行事。你用不着害怕殷勤过分,尽管一望而知,你是在戏弄他们,可是他们一听奉承话,就连最精明的人也甘心上当。”

一位朋友曾经对我说:“如果你和一个人在一起无话可说或者怕说错话的时候,就拼命夸他的孩子,肯定不会错的。”确实,善于说奉承话的人应该算是一个会说话的人。但对倾听的人来说,奉承话偶尔听一点无伤大雅,但倘若养成一种癖好,专爱听奉承话,不爱听不同意见,就隐藏着某种危险。一位西方哲学家曾说:“许多吻你手的人,也许就是要砍你手的人。”这样的教训,从古到今不胜枚举,因此每个人既要善于说奉承话,说善意的奉承话,又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奉承话,辨清真善还是伪善。因此,奉承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技巧,但绝不应该成为谋生的饭碗,不能永远端着不放。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穷人从来不肯奉承富人。富人说:“我是富人,你为什么不肯奉承我呢?”穷人说:“谁知道你的钱是哪儿弄来的?再说,你的钱又不肯白白地给我,我为什么要奉承你呢?”富人说:“我把我的三分之一钱财给你,你奉承我吗?”穷人说:“这还是不公平,我还是不奉承你。”富人说:“那我就分一半给你,你总该奉承我了吧?”穷人说:“那时,我和你是平等的了,我为什么要奉承你?”富人急了:“我把财产全部给你,你总应该奉承我了?”穷人笑笑,说:“那我就更没理由奉承你了,因为那时我是富人,你却是穷人了。”

当我们在生活中必须为实现愿望而低头的时候,不妨把奉承作为一种人生的智慧;而当我们满足于生活处境并找准了人生定位后,我们倒不妨学一学那位穷人,洒脱、豁达、有滋有味,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恬淡、张扬而且游刃有余。

善于倾听——把“倾听”当做一种技能来学习

德尔斐神庙上的神谕显示,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唯一的智者。但苏格拉底却认为自己一无所知。

他不爱说话,但善于倾听。他发现了一种不同于几何学证明的反诘法。这种具有苏格拉底特色的方法也被称为“助产术”——帮助人们把真理在自己身上“接生”出来,因为真理就在人的心中,只是被遮蔽了,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们去发现真理,而不是向他传授什么知识。

运用反诘法,首先要承认自己无知。帮助人们发现真理,就要善于倾听对方的谈话,发现对方的漏洞,然后再揭示对方错误观念中的矛盾,让对方否定自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观念,达到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认为,让人否定自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这种痛苦是必要的,否则,人就无法发现自己心中被遮蔽的真理。苏格拉底称之为“分娩前的阵痛”,这也是苏格拉底的反诘法被称为“助产术”的原因。虽然一时痛苦,但诞生的却是新生的力量。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少言。”正因为善于倾听、承认自己无知,苏格拉底在对话过程中才没有一副盛气凌人的姿态,才没有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等的地位上,而是要和对方平等,而这正是对话的前提。苏格拉底的反诘法才得以运用。

苏格拉底的助产术,特别是他从倾听入手的特点,给我们现代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以很多启示。其实,人的成长就是从倾听开始的,而人死亡的标志也是倾听能力的丧失。

一个孕妇某天偶尔打开收音机,感觉自己腹中的胎儿踢了自己一脚。第二天又是这样,第三天还是这样。后来科学家发现,原来胎儿可以通过羊水的波纹倾听外面发生的一切。所以,倾听是人的一生中最初拥有的感观。

一个老人正在弥留之际,但他的儿子却迟迟不能赶到医院。医生都为老人坚强的生存意识而感动。后来的某个早晨,老人的儿子终于赶到了医院,看见自己的父亲孤零零地躺在床上,脖子上插的管子中血液依然在涌动。儿子附在老人身边,轻轻地说了一声“Goodbye”。只见插在老人脖子上的管子里的血液立刻停止了流动,老人也安然而去。所以,倾听是人的一生中最后才失去的感观。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了。”

小猫惶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应该吃什么东西呢?”

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清楚,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夜里,你躲在人们的屋顶上、梁柱间、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听到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个忙,把香肠、腊肉挂在梁上,再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看到一个妇人教训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干吃剩了,也不会收好。小猫的鼻子很灵,明天你就没得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很开心,它回家告诉妈妈:“妈妈,果然像您说的一样,只要我保持倾听,人们每天都会教我该吃些什么。”

靠着听别人谈话,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一只身手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它后来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它们:“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话,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倾听是一门艺术,会倾听必然会思考,会思考必然会表达。在别人的话语里,有鲜花、有荆棘、有废渣、有珍珠、有林林总总的一切。细心倾听者能从中听到财富与机遇的脚步声。了解,最好的办法就是倾听。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交流、协作共事,善不善于倾听,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而且关系到能否与他人建立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口腹之欲,而是一方可以栖息心灵的芳草地。友情的存续、婚姻的永固、团队的凝集,很大程度上在于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契合,它是体现人类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标志。

周恩来总理在外交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注意“倾听”的风格。这给美国的一位资深外交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外交官说:“凡是亲切会见过他的人几乎都不会忘记他。他身上焕发着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长得英俊固然是一部分原因,但是使人获得第一个印象的是眼睛。你会感到他全神贯注于你,他会记住你和他说的话。这是一种使人一见之下顿感亲切的罕见的天赋。”

闻名世界的教育家卡耐基先生曾在纽约出版商主办的一次晚宴上,见到了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他倾听着植物学家谈论大麻、室内花园,以及关于马铃薯的惊人事实。直至午夜告别时,卡耐基先生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话。那位植物学家却高兴地对主人说,卡耐基先生是最有意思的人,是一个最有意思的谈话家。这是因为卡耐基先生深深地知道,很少有人能经得起别人专心致志的听讲所给予的暗示性赞美。

学会倾听,意味着学会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沟通。这是因为“倾听”虽然只是一种谈话的方式,但它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蕴涵着巨大的信任。

政治家有这样的风范,教育家有这样的素养,搏击商海的经营者们又会有怎样的成功经验呢?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在总结自己的经营诀窍时认为,首先就是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由此可见,在与人共处中,注意保持“倾听”的姿态正是那些杰出人物之所以受到欢迎、得到拥戴的重要原因。

学会拒绝——把“拒绝”修炼成一门艺术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尧想把天下让给许由,便说:“你好比天上的日月,我好比人间的灯火。既然日月已经出来,还要叫灯火来照明,不是很困难吗?请让我把治理天下的位置让给你吧。”许由回答:“天下已被你治理得很好,为什么还要我来代替你呢?难道我就为了得到一个虚名吗?我好比一个小鸟在林中作巢,只要占据一个树枝就够了,那么大的天下交给我,我要它干什么?”许由拒绝了尧的禅让,远远地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后来许由把这件事告诉他的朋友,朋友用双手紧紧地把耳朵捂住,又急忙到颍水边去冲洗。恰巧一位农夫牵牛来到河边,便在上游水面为牛饮水。那位朋友很生气,埋怨他不该做这等不尊重人的事。农夫问:“你为什么要洗耳朵呢?”朋友回答:“我听到了朋友说当官的事,怕弄脏了耳朵,故来清洗一下。”农夫说:“如果我的牛在下游饮水,你洗过耳朵流下的水不是把牛嘴弄脏了吗?”朋友顿觉理亏,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显然是古代文人为憎恶腐败的封建官场而创作出来的,但一些有识之士的拒绝确实值得我们后人仰目相看。

有很多人说,平生最怕拒绝别人。其实,不拒绝未必为善事,学会拒绝也未必不是好事。

学会拒绝,是从遭到拒绝开始的。生活中有许多时候,我们会品尝到被人拒绝的滋味,心里有些涩涩的,酸酸的,但说到成年人之间,拒绝的原因会很多,不会像小孩子们之间那么简单。当我体会到被别人拒绝的不悦的同时,也慢慢体会到,在有些时候,我们是不得不对一个人说“不”的。

生活慢慢地让我们学会了说“不”,或多或少,我们都曾经拒绝过别人,谁也不可能做到对任何一个人有求必应,在这个世上谁又是谁的救世主呢?所以说面对令自己为难的要求,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该拒绝的就拒绝。但是,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拒绝并不是简单到只要对一个人说“不”就可以了,生硬的拒绝,必定会让对方感到难堪,无地自容。所以拒绝一个人容易,难的是如何拒绝,怎样拒绝。

同类推荐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的丰富性,几乎触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问题;其体系之完备涵盖了真理观、认识论、逻辑思想、伦理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本书以凝练的语言介绍了影响人类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哲学思想与充满激情的生命实践。全书共分六章,依次介绍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逻辑原子论和实在论,罗素的道德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以及罗素哲学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本书论述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核心及影响,行文间更彰显其“哲学应该为正义事业服务”的实践精神,对罗素哲学的各个观点做了精辟的分析研究。
  • 智慧书(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智慧书(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的《智慧书(青春典藏版)》由三百则格言警句构成,内容包含了如何知人、察事、观物、抉择及行动的策略。这些格言极其简洁、干练、坦诚,机锋四起,细细品蛛后更觉入木三分。本书旨在为人们提供能够身体力行的行动指南,指导人们如何获得成功,并在人格上臻于完美。本书适合细嚼慢咽,阅读时切匆贪多求快,而是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深加体味。一向吝于赞扬的哲学家叔本华将此书译成德文,并说:“这样的书,仅仅通读一遍显然是不够的,它是一本随时都能用上的书,简言之,它是一位终身伴侣。”而尼采则说:“关于精神道德之微妙,欧洲尚无比此更精美而兼复杂之作。”
  • 菜根谭(白话全译)

    菜根谭(白话全译)

    《时光文库:菜根谭(白话全译)》分为修身篇、劝学篇、处世篇、经世篇、治家篇、出世篇、养生篇七部分,近400余则。每一则格言都添加标题,配有注释、译文、解读,方便阅读。在解读部分,我们用中华古典人物故事来解读原文,力求广大读者对每一条名言加深理解,加强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一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仅出现过四部1000页以上的哲学巨著,即马丁·海德格尔的两卷本《尼采》(1961)、尼古莱·哈特曼的《自然哲学》、卡尔·雅斯贝斯的《论真理》(1947)和恩斯特·布洛赫的《希望的原理》(1959)。在流亡美国期间(1938—1947),布洛赫十年磨一剑,撰写了三卷本《希望的原理》,表达了他对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异化的世界的希望。《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主旨是,阐明人类精神史的中心在于预先推定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即一个没有剥削、贫困和压迫的社会制度,而作为人类学一存在论范畴的“希望”(HoffnlJng)集中体现了人类走向更美好未来的意图。《希望的原理》一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一部关于人类梦想和希望的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之作,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唯物主义思想,拓宽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性”研究领域。 这本《希望的原理(第1卷)》是该系列第一卷。 《希望的原理(第1卷)》的作者是恩斯特·布洛赫。
热门推荐
  • 秋枫季

    秋枫季

    我和你,都有自己故事。金烁从小在晚城这个平静的小城里生活,他与周围的朋友们又有着什么被剥开的回忆?
  • 花国度

    花国度

    在无比遥远的地方,有一个花国度,里面住着许多仙子。花国度中央,是一所魔法仙境学校,魔法仙境学校是花国度中最美的仙境。学校隐藏在一片绿意浓浓的树林中,树林中到处是翩翩起舞的树叶,踩在脚下“沙沙”作响。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流淌着一股清澈的泉水,在这里学习的小仙子都知道,只要把泉水尽头的一块大石头反转过来,用魔杖的能量射到石头上,就会出现一个洞口,跳下去就来到了魔法仙境学校。
  • 无限之地铁时代

    无限之地铁时代

    “尊敬的乘客您好!本次列车已到站,变种人世界欢迎您的到来!”“尊敬的乘客您好!下一站:棺材小镇”“别人穿越都是各种系统乱飞,我为什么只能坐地铁?”肖然有时真的觉得很不公平。
  • 神魂天行

    神魂天行

    绚烂的魔法,纵横的剑道,修魂一路多亡魂众生汲汲,追求的道与理又在何方,是长生,还是神血染苍穹封神一途,群雄并起,至尊之路多尸骨逆天改命,苍凉悲壮,到底又改变了什么是谁无形的大手,以天地为棋,众生为力,百万年的布局,走向何方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马惠仙的凉山

    马惠仙的凉山

    对着他们,李方中笑了一笑,非常僵硬。木甲没笑,马惠仙却笑了。他眼睛一亮,马惠仙又穿起了那身他第一次看见她时的服装:蓝涤卡春秋服上衣,灰凡立丁裤子,还戴起了那副宽黑边的眼镜,显得时髦、得体而不乏倨傲。这时李方中产生了一个幻觉:她真的要和木甲结婚吗?木甲也穿着汉装,那是一套崭新的铁路制服。他脸上表情不多,只是很善意地将李方中看着。像是在作出回答,马惠仙一下挽起了木甲的胳膊,另一只手示范性地举起来,挥动,是一种标准的正在让别人照相的姿势。这才提醒了那个彝人,也一样的将一只手举起来,挥动,挥动。
  • 因为死神失误而修武异世

    因为死神失误而修武异世

    北尘:“所以我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死神:“怎么能叫不明不白呢?明明是我操作失误。”北尘:“你还自豪上了?我不管我要回去!我要我的生活!不然我去告你!”死神:“行了行了,不就是好处吗?”说着死神挥手打开了一个屏幕。死神:“来自己选。”北尘看着屏幕愣了半天:“卧槽!?”被坑爹死神送到了异界,但给了六位金光布袋戏大佬的传承作为补偿,北尘开始了异世的修炼,炼不好头都给你打歪!(本书存在大量狗粮,慎进)
  • 江湖麻辣烫

    江湖麻辣烫

    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她和店一起穿越了。什么,麻辣烫店居然成精了?就这店的位置,麻辣烫怎么卖的出去啊!不行,我不能抛弃我的店!店在,人在!店亡,我...不行,店必须在!话说这店到底是啥玩意啊......
  • 忘川归来

    忘川归来

    第一世昆仑山巅,魔神战死之地,生出一朵通体漆黑的莲花,众仙深感不详,意欲除之。寿与天齐的昭华上神,游历八荒,强大恣意,将黑莲移到自家后院莲池中,助其成仙。“她简单,淳朴,没有心机,还很淘气,有时像个孩子一样脆弱,有时又勇敢得不顾一切。”“在我心中,她是这个世间最美好的女子。”这样一个女子,终还他再造之恩,为他挡下致命一击。报恩吗?是爱。第二世阴司末位拘魂使,谁也想不到的身份,她无忧无虑三百年。胥离,昭华上神以本名和她开始了新的缘分。消魂钉根根刺入,她将魂飞魄散永无再凝之日。纵然苦等八百年,他和她的结局还是不曾改变吗?他不由得惨然一笑,终究是他的执念害了她。第三世前尘往事,尽归尘土。再相见,已不识眼前人。“你怎么哭了?”“我看见了一个人,可我想不起他是谁。”缘浅缘深,路长路短,能携手走过一遭已是幸事,还有什么可执着的呢。
  • 日落大道(真实的犯罪速写之二)

    日落大道(真实的犯罪速写之二)

    《真实的犯罪速写》系列所用手法类似于绘画中的速写,以简洁生动的文字,完整呈现一系列真实的犯罪调查过程。对该类题材感兴趣但没时间阅读长篇故事的读者们,该系列正是为您量身打造!《日落大道》为该系列的第二部,真实地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洛杉矶日落大道的系列杀人案主角之猖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