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800000004

第4章 天文·历法(3)

另外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在二千六百多年前,晋献公儿子重耳为逃避后母骊姬的迫害,流亡国外十九年。介子推跟着晋文公,饱受艰辛,立下不少功劳。有一次晋文公被围于魏,快饿死了,介子推就从自己腿上割下肉来给他吃,晋文公非常感激。但晋文公复国后犒赏大臣时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和母亲一起隐居在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有人同情介子推,提醒晋文公介子推的功劳,晋文公才赶紧派人去请他出山。但介子推坚辞不就,而且不见使者。有人对晋文公说,介子推是孝子,如果烧山,他肯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晋文公下令放火烧山,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绵山烧光了,人们才发现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大树一同烧死了。晋文公大哭一场,十分惋惜,为尊敬介子推的品德,把母子安葬在绵山上,立庙纪念,改绵山为介山,并且下令每年到介子推的忌日也就是清明前一天,全国禁止烟火,家家吃干粮、冷饭,喝冷水,以示纪念。这一天就成了寒食节,也叫栗烟节。

当时清明节这天前后,晋国百姓家门上挂柳枝,人们带食品到介子推墓前野祭、扫墓。后来这种风俗为各地人民所接受。宋时规定从“寒食”至“清明”祭扫坟墓三日。

清明期间正是春回大地、草木荫发的季节,古人常到野外游玩或旅行。宋人欧阳修在《阮郎归·踏青》词中写道:“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踏青”就是郊游,因而“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踏青”这一天,城里的人都要到郊外省坟、祭祖、踏青;男女头上都要戴柳,据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

现在,清明节的一些活动仍很盛行,为纪念革命先烈,激励革命精神,人们多在这一天举行扫墓和各种郊游活动。

上巳

上巳节是三月三日,古人在这一天游春,就是郊游,一般是到水滨进行流杯曲水之饮,十分热闹。

这个风俗的起因尚不清楚。最早在春秋时郑国百姓就有这个风俗。那时是在三月上巳这一天(不一定是三月初三),人们都到潦、洧这两条河边去,手持兰花,祓除不祥。以后就逐渐定为三月三日了。据《续齐谐记》记载,晋武帝(司马炎)时,曾问及臣下这个习俗的来历,挚虞和束皙作了不同的回答,结果挚虞因回答不称武帝心意而遭贬斥降职,而束皙的回答因符合武帝的心意,而得到了五十斤黄金的赏赐。可见晋代对此风俗便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了。

实际上,可能就是在三月初,黄河流域已春暖花开,人们熬过了寒冷而漫长的严冬,值此风和日丽之时,心情高兴,便都要到郊外游玩一番,约定俗成,渐成惯例,也不一定有什么典故。

在唐宋时代,这种风俗仍很风行,从民间百姓到朝廷中的王公大臣、天子皇后,都要游春。在古诗赋中反映游春盛况的篇章非常之多,最著名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圃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决稳称身……”可见在游春时,到处是雕帷画舫、金珠重玉、罗衣朱唇的豪华美色。群众所喜爱的评剧《杨八直游春》中所反映的内容也是在三月三日发生的事情。

流觞曲水,亦称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觞,是旧时上巳节的一种饮宴风俗。其大致方式是众人围坐在回环弯曲的水渠边,将特制的酒杯(多是质地很轻的漆器)置于上游,任其顺着曲折的水流缓缓漂浮,酒杯漂到谁的跟前,谁就取杯饮酒。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尽兴为止。文人则将此俗发展成名士雅趣——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还得赋诗一首,其乐趣略同今人的“击鼓传花”或“丢手绢”。

端午节

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也叫端阳或重午节。

《太平御览》说:“仲夏端午,端,初也。”“端”是开始,它和“初”字的意思相同。而夏历的正月是“建寅”月,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而“五”与“午”音同,古人也常把五日写成“午日”。“端”字既与“初”字意相同,“初五”亦可写成“端午”,而“午月”和“午日”又有两个“午”,所以亦称“重午”。再有,古人还常把“午时”当作“阳辰”,因此,“端午”也说成“端阳”。

端午节的起源,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起源于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相传屈原于五月初五这天,因不忍看到自己国家的灭亡而投汩罗江,自沉。不过据古籍记载,这个节日起初与屈原并无关系,西汉戴德《大敲礼》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屈原的《楚辞》中也有“浴兰汤兮沐芳华”的诗句。这说明端午节的一些活动,早在屈原逝世之前已在民间流传。屈原自沉汩罗江,是否确在这一天,无从考查,但后人用这个日子来纪念他,也表明了人民对这位伟大待人的深厚感情。

吃粽子也是端午节的一大习俗。《续齐谐记》记载说:屈原投江后,楚人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到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欧回有一天看见一个人,他自称是三阊大夫屈原,对欧回说,“你们每年祭我的竹筒米很好,可惜我吃不到,都被蛟龙吞了。以后,可把祭品用艾叶塞住筒口,再用五色丝线捆牢,因为蛟龙最怕这些东西。”欧回便回去叫大家照办。自此,人们都用艾叶裹黍米做成角黍,因其“尖角”,像棕榈叶心的形状,于是称为粽子(“棕”与“棕”谐音)。

端午节时,有些人家还喜欢在门前挂菖蒲、白艾,饮雄黄酒,也有的还在襟前挂个衣香粉荷包。菖蒲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有提神开窍、杀菌作用。白艾又名艾蒿,可以入药,点燃有驱蚊蝇作用。雄黄是一种矿物质,对各种皮肤真菌和金色葡萄球菌、变型杆菌等有抑制作用。人们在端午节时使用这些东西,主要是为了杀菌防病。这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美好的文明传统。

七夕

“七月七,牛郎会织女”,这是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起于何时,不好确定。汉末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一诗,对于牵牛星(牛郎),河汉女(织女)二星宿隔河相望而不得相亲相爱的痛苦情景,作了生动的描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轧轧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很明显写的是人间夫妻阻隔相思的情景,可以看出牛郎织女的传说是多么久远了。

古人在这天晚上把庭院洒扫干净,放上桌椅,摆上酒脯水果,向牵牛织女二星洒散香粉,认为二位星神在这天夜里相会。在这一天守夜的人都有所乞求,有乞求富贵的,有乞求长寿的,有乞求生子的,但只能求一样,不能兼求。这天晚上妇女要结彩缕,穿七孔针,以乞求手巧。七月七日,已披古人描写为夫妇相会的喜庆日子,故古诗赋中多有反映,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说:“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指的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月七日晚上,二人在长生殿海誓山盟的情景。而在这类题材中引人激赏并赋予新意的要属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仅,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颈鹊桥归路I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后两句在传统中翻出新意,夫妻若有真情,离别也不会有什么关系,格调高远而旷达。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也叫“盂兰盆节”,俗称“鬼节”。

在古代,中元节要祭祖。祭祖之俗远古已有。据说,黄帝死后,他的臣子们便将他的衣冠、手杖拿到庙堂去祭祀。不过,远古祭祖多在春季,后来因佛教传入中国而改成七月十五日。

佛教宣扬轮回学说,便捏造了一个目莲救母的故事:有个叫目莲的人,很孝顺母亲,可是他母亲为人却非常刻毒,死后被罚入地狱受苦。有一次,目莲见母亲与饿鬼争食,就用钟盛饭送给母亲吃,谁知饭还未到母亲口里,却变成了火炭。目莲很奇怪,将此事向佛诉说。佛说:你母亲罪重,依赖你一人之力,无法解脱,必须凭众僧法力才行,到了七月十五那天,佛又对弟子们说:谁要替已死或在世的父母解除厄难,可用盆盛百味五果供十方大德佛,用钵盛水饭泼给众饿鬼。这就是中元节又叫“盂兰盆节”和俗称“鬼节”的原因——“盂兰盆”是天竺语,译义是“解民倒悬”的意思。

中元节因俗称“鬼节”;所以每逢节日到来之时,有些人总爱谈“鬼”。其实,这只是一种封建迷信罢了。

中秋

中节秋又称八月节,是农历三大节日之一。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初民对月神的崇拜。

同类推荐
  •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

    本书稿是一部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的专著,分别对俄语语言研究,俄语语言的发展;俄罗斯文化的历史发展、结构和特征;俄罗斯文学研究,俄罗斯文学的形成、积累、繁荣、多元等;俄罗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俄语语言与文化的相关性、俄罗斯文化的非语言交际;俄罗斯文学的文化特征与意义以及俄罗斯文化多维度等研究。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俄语的特殊文化内涵进行明确、清晰的表述,既有对语言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宏观分析,又有从民族文化心理、交际习惯等不同侧面对俄语文化内涵的具体介绍,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俄罗斯文化哲学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荆楚风韵:江陵楚墓(文化之美)

    它反映了楚人特有的葬俗和文化心理,它为研究东周时期楚国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是辉耀华夏的荆楚文化的代表。
  •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追寻永恒的天命

    《尚书》可能是留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官方文字资料,收录了夏商周三代乃至上古的一系列政府文书,包括如周公、周王这样的重要人物的讲话。在商周时期,文字具有神秘的魅力,是通天地、得永生的载体。而最早那些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必须铭记于心的人和事,是“天命”。以《酒诰》为例,在杨照的解读下,我们感受到了焦虑打败了“大邑商”的周人的焦虑,他们反复确认上帝(天)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战战兢兢地、一次又一次地告诫子孙千万不要重蹈商朝的覆辙。
  • 豫台大学生双向交流研究

    豫台大学生双向交流研究

    本书稿为中原与闽台关系丛书中的一种,主要关注点为豫台两地大学生的双向交流。全书共六章,介绍了豫台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两地大学生交流的历史背景,展现了自2011年至2013年两地大学生实际交流的具体情况,并进行了经验总结和展望。该书对加强两岸同胞往来和文化交流,尤其是两岸青少年的交流,对增加台湾青少年对历史文化传承的了解,从而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一定的意义。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热门推荐
  • 气御天下

    气御天下

    一段气贯苍穹的灵魂征程。一场才御诸天的寻芳之旅。气御群芳,九州清晏。
  • 多了一个王祖岚

    多了一个王祖岚

    生活简单一点,人生美满一点,厨房近一点,小鸡炖蘑菇吃一点。去年被猴耍了一年,今年要抓住姬会。“你的人生格言是什么?”“格个锤子。”“...?你有小目标吗?”“有啊,1+1+1=60。”“年夜饭吃了吗?”“吃个鸡腿。”“...?准备去谁家拜年吗?”“谁家的鸡长大了去谁家拜年。”“...?兄弟,今年可是鸡年啊,想不开要去找小姐?”“我王祖岚给姬拜年,是我老王家的优良传统美德,不拜不行啊,那里有我的媳妇。”“...?先生的幽默真会哄人开心......”“不幽默不番茄炒蛋,我的负责就是你的选择,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都开了微信。”.*.*.其实我只是想要有一个家。「劝语:没有痛苦的爱情经历,不建议入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大学年华杂事记之懵懂岁月

    大学年华杂事记之懵懂岁月

    大学,对于我们来说,具有独特的意义。在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里,我们相聚于此。期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或许在别人看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或早已习以为常了。但我们似乎已经忘了,平凡和渺小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基本特性。这些杂事虽说不上什么轰轰烈烈,却见证了我们美好的青春,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尝,好好珍惜;值得我们去怀念,去思考!如上所说,本书主要讲述了两个宿舍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八人作为大一新生的日常生活。在这段懵懂的岁月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所发生,就像绝大多数大学生的日常一样,平凡而普通。然而,期间发生的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杂事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促进了他们的友谊,展示了他们的青涩……
  • 农家欢喜世子妃

    农家欢喜世子妃

    一朝穿越来,外界传她命硬,遇谁克谁,十岁丧父,十一岁丧母,十二岁脸上突长诡异红斑,十三岁被退亲,人人见她避之如毒蝎。什么?命硬,明明处处遭人算计,还身中剧毒,命硬个屁啊!她岂是任人宰割的包子,撸起袖子,赚钱,解毒,虐渣。欢脱的人生路上,还有不少的好友相伴,逗趣的小王爷,贪吃与霸气并存的闺蜜团,帅气多金的便宜哥哥,最最主要的是还有冷漠的夜世子爷,从此人生被暖阳笼罩,美滋滋。
  • 温少今天官宣了吗

    温少今天官宣了吗

    婚前,夏微凉百般骗婚,得不到你的心,我要得到你的人。婚后,她才发现人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温先生,其实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她以为,将他留在身边,是她自私自利。他觉得,被她留在身边,不过甘之如饴。小剧场:当她接受记者采访:“夏小姐,请问你跟温先生是什么关系?”某女脸不红心不跳的说:“没关系。”第二天,各大新闻头条都是温氏总裁跟夏氏千金的结婚证。一时间惊翻吃瓜群众,纷纷直呼:太打脸。
  •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听刘墉讲为人处世

    本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侧重分析家庭对个人成长,以及其对个性塑造的影响,令读者充分认识自己;第二章主要强调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明确肯定自己,完善自己;第三章探讨人作为社会人该如何与他人相处、维系人际关系,更好地发展自己;第四章是对第三章的进一步阐述,从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一生,纵向来讲一个人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梦想、获得成功。
  • 木叶的白牙闪光

    木叶的白牙闪光

    快,快过闪电,仿若流光划过夜空。利,利过万刃,仿若白牙倏然出鞘。穿越成木叶的不知火玄间,拥有了金色闪光的极快速度,具备了木叶白牙的极强攻击。最快的速度遇上最强的攻击,他还会是籍籍无名之辈么?——————————————新书《从木叶开始的万能推演》已发
  • 回收地球

    回收地球

    每个人都想拥有系统。可当全世界人人都能拥有,世界就乱了套。无数的屌丝在逆袭之后,都成为了罪恶的统治者,活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而江成要做的,就是依靠着自己的最低级系统,打败全世界的系统拥有者,让世界和平!
  • 张文襄幕府纪闻

    张文襄幕府纪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