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0400000006

第6章 枯荣岁月(1)

山重水复

这是一段充满艰辛的历程。也是一段充满辛酸的历程。这里有我的迷失和歉疚,有我的自省和觉悟,有我的追求和快慰。从妻子冬芹的突然患病开始,我就走上了猝不及防的苦难之路。她的痛苦在身上,我的痛苦在心里。为解除她的痛苦,我们四处求医问药,可是,这求医之路充满了坎坷,布满了荆棘,设满了陷阱,一不留神就会痛上加痛。我在痛苦中迷茫,在痛苦中追索,在痛苦中反思,在痛苦中觉醒,以至用自我的清醒延续了妻子的生命。像严冬过后的麦苗返青一般,冬芹走下了病床,走出了病房,过上了常人的日子。就是在此时我想起了白居易的诗句,提笔开始书写枯荣岁月。如今十多个年头过去了,往昔平庸的文字增添了魅力。那是由于它们鲜活地收藏了渐行渐远的往事。

上面一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照片,我和冬芹,还有三个年幼的儿女。下面一张拍于2001年,时逢冬芹50岁生日,也是我们5个人。儿女们长大了,我们却见老了。老是自然规律,没有必要叹息,令人叹息的是身患重病的冬芹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2009年10月19日

九月的斜阳铺衬出秋天的疏朗和暖意,大地沉迷在夕照的辉泽里。我的车子已驶入晋南大地了。

这次去韩城开会,我不仅饱览了司马迁故园的风情,而且转道又去了一趟延安。1966年初冬,文化大革命串联我曾去过延安,虽然那里是革命圣地,但面貌的贫穷让我很是困惑。时间过去了十多年,我很想知道现在的状况,于是,便翻山越岭赶了过去。我的行程如愿了,延安虽然还不算富裕,却也驱动了前进的步履。我为那块土地滋生的新绿而高兴,更为高兴的是初识了史圣故里的丰厚文化。如此归里,心头怎不激荡着满意的暖流?

回到机关时,人们还没有下班。行政办侯兆麟主任正在大楼前面同别人攀谈,见我们远道归来,即快步来到了车门前。他问了我出行的情况,我简言以告,一切顺利。他即说:那么你别下车了。我对你说,老病号又犯病了,住在朝阳医院。

我心头一震,临近故里的喜悦感立即消散殆尽。老病号,其实不老,是我的妻子。这年还不到四十岁,然而,已患糖尿病四年了。四年中,进医院不止一次,因而,老病号的声誉也就不胫而走。我没再多问,调转车头,直奔医院。

从机关到朝阳医院,并不算远,然而我的思想却飞越过好长一段距离。

首次得知妻子患病,也是我从外地归来。那一年,我在北京研习文学,住进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鲁迅文学院。学院的前身是中央文学讲习所。建国初期,山西的老一辈作家马烽、西戎曾在这里研习,能进这样一所学府深造,当然是平生的幸运。况且,就我入学而言,也是充满了戏剧性的。读过我《豆蔻岁月》的人都知道,童年和少年的兴趣、爱好犹如一块待耕的土地,而老师的传授教诲,恰似园丁撒播的种子。如果这种子正适合了土地的墒情,那么,一株新芽即会破土而出。我爱好写作的幼苗出土后,几经风雨,历经数载,倔倔地存活了下来。随着工作条件的好转,这株幼苗求生的欲望日渐强盛。工作之余,我点灯夜读,挥笔写作,赴京进修之前已经发表了近30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可是,在那文学过热的年头,我这点成果算得了什么,况且,还没一篇具有轰动效应的文章。同当时的文学热对应,时下走红的是经理,前几天听到一则笑话,说是有辆汽车在闹市横冲直闯,压死了9个人,弄清身份,嗨呀,罹难的全是经理。再看开车的肇事者,怪了,也是个什么经理。当然,这是一种嘲笑和讽刺。这种讽刺如果有些过火的话,那么,用在文学过热的年头不会有错。那时候,青年人几乎都在做文学梦,或说作家梦。而要将这种梦境变为现实,其中有着漫长的距离和深深的沟壑。我就是隔着这样的沟壑来张望作家的。

我的张望没有徒劳,无意间窥得了鲁迅文学院开办函授班的信息,而且,要从中选优,来院进修。我赶紧报了名,并按照要求认真完成每一篇作业,送呈老师指教。火毒的7月,还赴京参加了学院的夏令营活动。活动内容很多,而给我留下印象的不外是名作家的讲课。仲秋时节,我得知鲁院要在西安举办一次面授的信息。那时候,乡下的家中还有数亩土地,正是播种时节,我连续奋战,收秋种麦,种子落土,立即挣出田园,拖着疲乏的身子挤上了南行的火车。那趟车人可真多,座位和过道上都是高密度。跨上车门,我无法迈腿,久久地站着。几天高强度的劳动使我疲惫不堪,身子紧紧依着车厢。倘若离开了支撑物,随时都可能跌倒下去。一路劳顿,捱到西安,迎接我的却是极度的扫兴:面授昨天已经结束了!这次面授是针对西北片的,山西不在西北的范畴,当然,我也不在通知之列,我只获得了原来的消息,而没有得知变化了情况。好大一会儿,我呆在陕西省作协大院默默无语。

许多扫兴的事情,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很快我便得知,我的迟到,或许正是上苍赐于我的良机。面授结束后,学员们顿作四散,各奔前程了。鲁迅文学院前来主办这次活动的何镇邦、刘小珊老师还在招待所里休整等车,准备前往下一个面授点——成都。在着名评论家王愚老师的引荐下,我前去拜访了二位老师。小叙少顷,我即拿出了新近草成的几篇文稿,记得有《泰山云海》、《大中楼极目》,还有《泉城观泉》。刘老师快人快语:

“呀,你都这水平了,还上什么函授呀!没有必要。”

我受宠若惊,连忙说了想去鲁院进修的意思。刘老师笑而不语,直瞅何老师,何老师说:那我们推荐吧!

接下来,我们又聊到文学的诸多话题,这种收获远比听课要直接、要实用得多。当天夜里,我又搭上一趟北上的列车回到临汾。可以说,这次误期的面授,是我进入鲁院的一块奠基石。

之后,我继续认真阅读和写作,为何老师、刘老师推荐我入院创造了条件。一年以后,我真的走进了鲁迅文学院,函授学员选拔来的只有l2人,加上各省、市、自治区选送的青年作家,共42名。入院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学友相比差距甚远。其时毕淑敏已连续发表了《昆仑殇》、《送你一条红地毯》等引人关注的作品,雷建政正好在《人民文学》杂志刊出一篇写草原的小说。相形之下,我需要从头开始。几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除了听课,就是阅读,很少动笔。偶尔为之,也是写几封信。听课和阅读之余,我回首反思了我的写作,终于发现我过多注重形式的表现,而忽略了文学的内涵,因而,作品总欠缺撩人心绪的活力。两个月后,我蕴积了足够的创作情绪,不写不行了,方才动笔,连续成形的就是后来命名为《童话岁月》的那些系列散文。其中的《合欢树下》,不久就在《散文世界》刊出,而《弯弯的桃树》和《上天的路》同时在《山西文学》刊出。意想不到的是,后两篇被《散文选刊》选中,编发进《乔忠延作品特辑》。继而,《弯弯的桃树》又被选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1988-1990散文选》中。这些文章的连续选发,无疑将我送上了文学创作的新的里程,至今不少同仁都将《童话岁月》视为我的成名作。因而,谈及我的写作,若没有鲁院那段日子,我绝不会有今天的。所以,对于鲁院和推荐我入院的诸位老师我充满了感激。

遗憾的是,也就是在学习结束时,我闻知妻子患了糖尿病的消息。此时,妻子患病已经有段时间了,只是怕我分心,没有告我实情。我的心禁不住有些颤抖。我明白我来北京研习,家务的担子全搁在她一人身上,又要理家,又要上班,这对于一个刚从乡下进城上班的人来说,很难适应。但我绝没有料到,这种适应的过程会把她推到患者的困境。因之,当我满载着丰饶的成果归来时,心情却异常地沉重。我得到了不少,却失去的更多。难道在得到和失去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我的学识进步为什么要以损毁妻子的健康为代价?两军对垒,兵戎相争,总有一方获胜,一方失利,当然,也不乏双方握手言和的先例。我和妻子之间不存在什么利益纷争,为什么要以一方的失利为终结?难道我们就不能平平安安,永世美满?前数日读作家周大新的一篇名为《失去》的文章,其中说:“该把‘失去’看作‘获得’的前奏。失去和获得总是紧紧相连,一个人在这一方面失去,在另一方面就可能有所获得。”我赞成这种精辟地阐述,也明白失去和获得的关系,然而,道理归道理,事实是事实,让我去接受妻子的患病无论如何是苦不堪言的。

这天,我驱车赶到医院时,又一次面临着严酷的现实。

中言心语:

童年和少年的兴趣、爱好犹如一块待耕的土地,而老师的传授教诲,恰似园丁撒播的种子。如果这种子正适合了土地的墒情,那么,一株新芽即会破土而出。

迷途中的奔波

很显然,等待我的是一场苦难。或大或小,这场苦难已经降临。即使再不情愿,病魔这不速之客也不会善罢甘休。

妻子住这所医院该是第三次了。或许正是由于有了前两次,也才会有这第三次。但是,我绝不会想到,这一次差点把妻子的命断送在这里。

第一次是一年前。那是我同妻子去北京看病回来不久。赴京诊断的结果,确认了她患的是依赖型糖尿病。这种病离不开胰岛素,必须长期注射。应该说,这次确诊是妻子以后延续生命的关键。不过,要延续她的生命还必须爬过几个坡坎。

妻子初患病时,我对糖尿病一无所知。那年,我结束了鲁院的学习,赶回故里,妻还住在医院里。好久不见,第一次会面竟是在医院,尽管我开口仍然以逗乐为题,说她具备了周总理当年的风度,竟然在医院接见我,可是这也难以掩盖心中的凄楚。若不是同病房里还有一位病号,我很难抑制住泪水的涌流。妻子那时不瘦,发胖,发白,同我听说的病症根本就对不上号。其病状应为“三多一少”,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可看上去妻子一点儿也不瘦呀!没有想到这是因为她注射胰岛素已有多时了。背地里也有不少人和我谈胰岛素,好像此剂犹如鸦片,用上了就难以戒除了。所以,好心的人都告我,不要用胰岛素。当我告知他们,妻已用上时,他们不无惋惜。妻住院后,岳母在我家做饭,并照料我的孩子,妻的妹妹趁下班之余来回往返医院护理和送饭。糖尿病人的饮食很费心思,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尤其如此。每次,用针必须在饭前15分钟至半小时之间,这就给护理出了好多难题,起码做饭要按时,不能迟缓。我回来后,她们理所当然应该松口气了,我便担当了护理及家务的重担。自然,我还应料理机关的工作。

顺便应当提及的是,我的机关工作不能放松,而且还必须全心做好。这是因为,我还在北京的时候,领导已考虑了我的职务晋升。新的职位,本来有好几位近水楼台者都垂涎欲滴,然而领导却将此位留给了千里之外的我。这着实让我受宠若惊。说内心话,我在北京进修时就有个打算,即学习归来去文联什么部门的,任个闲职,以便静心专一从事写作。但是,万没料到领导仍将我安排在了政府部门的重要岗位。那些年有句笑谈,说“党委挥手,政府动手,人大举手,政协拍手。”这话虽是调侃,但也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和其它部门不同,必须动手实干,否则,许多事情就无法办成。我在政府担任副秘书长,分管文秘工作,各种公文的起草和审定,以及领导的讲话都要在这个环节上萌发诞生,这架机器的运转情况,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好坏,我岂可懈慢。况且,退一步说,领导如此信任和器重自己,知恩不报非君子,倘若离了这点我连做人的起码良知也没了。因此,我必须撑起工作和家务两个摊子,而家务这个摊子中,照顾病人是本最难念的经。

对于工作,老实说,有多年的工作基础和经验,我并不感到吃力。况且,有一帮文秘人员,只要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也就可以事半功倍。关键在于点拨和指导他们。家务这一摊是我的难题。我必须承认,这方面我的能力很低,应像小学生入门那样从头学起。自17岁初中毕业回到家里,上有母亲,下有三个妹妹,家里洗洗涮涮的事情根本轮不上我。包括我本人的衣服,也是这里刚脱下,那里就有人洗了。做饭,我也挤不进厨房,进去干不了还碍手碍脚的。结婚之后,有妻子操持,洗衣和做饭更与我无缘了。我就这样进入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人生境界。一旦介入家务,这才发现昔日生活的幸福,而过去绝没有这种感觉,正可谓身在福中不知福也。过去,我素有睡午觉的习惯,这里撂下饭碗,那里倒头就睡,在妻洗锅涮碗的催眠曲中入梦了。而今,匆匆弄点吃的,打发孩子吃了上学,又匆匆洗碗,这一切法定程序还没履行完毕,时针已明确指出上班时间,只好匆匆奔赴机关。形容其时我的生活节奏,恰如琼瑶的一篇小说:《匆匆又匆匆》。

这样匆忙也罢,只要能治好妻的病,付出多少我也甘心。然而,不知为何,善有善报这种世理,不给人按日按月付酬,总要等到一定时期,积累多了,似乎才算总账,来一次本息全付。一日又一日,妻的化验结果,总是那么个样子,没有好转的迹象。后来,由于医生从病房到门诊的轮换,才更换了一位医生。这位医生主张把胰岛素逐渐降下去。降了数十天,也还可以,眼看到了中秋节,妻也住了好几个月了,医院考评好像还有一条病人痊愈的轮换率,治愈率的高低和医生的奖金也有关系,因之,医生劝导我们出院。就这样,妻回到了家里。好在出院时,妻的胰岛素已经停用了,只是加大了药的剂量。我还暗暗有点欣喜,后来的事实告诫我,这点欣喜是非常无知,非常可怕的。

出院后,妻按时服药,注意饮食。这远比在医院方便多了。有一段时间,妻的精神还算不错的。时过不久,身体就渐渐消瘦下去。看来病症没有治愈,身体发胖只是使用胰岛素后的外在现象,而离开了此剂,很难维持正常的体质。然而,那会儿对糖尿病的认识,我还在一个浅层次上,仍然被人云亦云的潮流冲击得晕头转向,不敢再用胰岛素,惟恐使用久了,再离不开了。于是,便把治愈的希望放在中医身上。亲朋好友,也无不关心,四处打听有名的医生。只要打听到哪位医生治此病有点办法,即驱车前往。近处的就不说了,几百里之外的县城我们也去过。有一位画漫画的朋友,得知邻县有一位专治糖尿病的医生,立即告诉我,他如诗如画的介绍,至今言犹在耳:一进小县城,看见一个塔,一直往前走,走到塔底下。遵嘱我们驱车前去,很快找到了医师,一次包10副中药,而且接连就去了数次。药服完了,却没有什么明显的好转。妻的身体仍然一天天瘦弱下去。我求医的心情更为迫切,几乎每打听到一位医生,我的眼前就升起一道希望的彩虹;几乎每一次求医,我的心头都充满了十分虔诚。可惜的是,我的一片苦心,收获的尽是苦果,无效地奔波,一次又一次宣判我的天真幼稚。

同类推荐
  • 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

    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

    《家·国·天下:微观天下事,不负案头书》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家·国·天下”系列三部曲之天下卷。本书主要收录了梁晓声对当今社会的一些时评、政论类文章,他心怀天下,以一介平民之躯,用笔下的文字为中国社会把脉,呼唤国人觉醒。本书作为梁晓声解读当代世界热点问题的杂文集,着重讲述了在这喧闹浮躁的世界里,作者甘做一个平凡的人,心怀天下。真正有力量的善良,必定包含着对世态人心的深刻理解,而又不染世俗的浊气,梁晓声恰是这样的人。
  •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译言古登堡计划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译言古登堡计划

    《芥川龙之介作品选集》收录了芥川龙之介的“非代表作”,有不同时期的散文、评论、短篇及中篇小说,其中包含几篇遗稿。作者以注重文法技巧、文笔简洁著称,本书收录的小说以历史题材和宗教题材为主,层次分明、铺陈华丽、暗合西方意识流元素,有的颇为诡异,更有的改编自中国古典小说。散文则是情感细腻、忧郁却不沉闷,评论文章更是谈笑风生、调侃味十足。俗话说“文如其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作品,能让读者从多方面了解作者。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

    《我的阿猫阿狗朋友》记述了人们与猫狗之间感人肺腑的真实曲折故事,以纪念那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爱、启迪的沉默而真诚的动物朋友。内容丰富多彩,分为三辑,或来去匆匆,传奇一生;或乐趣融融,温馨美好;或生命感动,发人深省。《我的阿猫阿狗朋友》将人对动物的态度视为拷问灵魂、提升生命的一个尺度,号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 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月亮是夜晚的伤口

    《月亮是夜晚的伤口》收录了20世纪上半期瑞士作家、德语文学大师罗伯特?瓦尔泽的诗歌60多首。20世纪最被低估的作家命运如雪的诗人,错过了时间的散步者经典诗集中文版首度出版。瓦尔泽的诗作中,既有对艺术品的评鉴,也有记录自己日常生活的诗,有许多诗作是瓦尔泽做底层工作的所见所感,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他的情绪的变化。
热门推荐
  • 重生:白少小娇媳,无敌宠

    重生:白少小娇媳,无敌宠

    顾青青真的好想笑,喝口水都能呛死。呛死就呛死,还重生到十三岁,可能是上天可怜她让她重生。既然重生了,她就要把上一世的遗憾都活回来,她要让当年弃她和背叛她之人后悔活在这世上,让他们也体会体会她当年的感受。这世她不求要有多富裕,或者像小说里的那样变成白富美,只求能平安健康的度过这一生就行了。可半路上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了一个男人,死皮赖脸的缠着她。“你给我滚开!”“不嘛不嘛,媳妇,我要亲亲。”某男撒娇的指着脸说。“好,你不走我走!”“不行,你是我媳妇不能走。走了你就不要我了。呜呜……”某男装着可怜说着。摊上这尊大佛,她还能怎样?骂也不走,打也打不走,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哀求他快走了。第一次写文文,请多多关照,请尽情提意见。
  • 吃出一个动物园

    吃出一个动物园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的动物园是我吃出来的。在动物园当饲养员的叶枫喜获【吃货系统】。系统提示:请努力吃,吃出一个未来!
  • 曾经太过年轻却绝对真心

    曾经太过年轻却绝对真心

    猜猜,雨滴的什么和倒霉事情联系在一块儿了?对了,是数量。最近,我的倒霉事儿就像下雨的时候雨滴落下来一样多。不信?就接着往下看——
  • 绝世战灵

    绝世战灵

    昔日强者,虎落平阳。他不甘平庸,誓要报仇雪恨,纵横苍穹,傲世寰宇。可这天下,却对他嗤之以鼻。他无惧冷眼,一人一剑,豪情冲九霄,天地任逍遥……
  • 九爷与房子

    九爷与房子

    当他用尽所有努力去反抗命运后,终于发现——反抗不如跳舞?????~
  •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

    德鲁克管理思想(大全集)

    人人都需要德鲁克,无论你是老板、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老板能够从德鲁克深邃的眼睛里读懂什么是规划、目标、决策、人事、利润、创新等关乎企业生命的重大问题;管理者能够从德鲁克浩如瀚海的知识海洋里找到实现卓越管理的方法和工具;普通员工能够跟随德鲁克的教诲轻松应对人际关系、成效、自我成长、沟通、自我控制等关乎职场命运的多个困惑,从而实现职业上的高速成长。
  • 老天刁难我

    老天刁难我

    “关于老天刁难我这件事已经破案了,一切都是系统的错!”这是一位修仙少年沉迷网游的故事......正所谓不想打游戏的绝世高手不是好少先队员!
  • 地狱告白诗

    地狱告白诗

    因为一个神秘手镯,被卷入一场凶杀案件。对方居然是魔界的君主——魔君。但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姑娘额!一个普通的,或者说,平日里备受欺凌的姑娘,被同学耻笑责骂;突然有一天,变成了万众瞩目的校花?大哥是全省首富,二哥是有名的科研人员,三哥是顶尖化妆师,四哥,四哥是超级能打的小混混?可是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啊?为什么叫我女皇陛下?我什么时候认识你们的?什么,四百多年前?岂不是我成为了千年老妖了?有的人闭着眼睛在黑暗中行走,有的人,则不断寻找光明。地狱告白诗,全新的修改版。郑重发行。
  • 亮出真我的资本

    亮出真我的资本

    亮出“爷爷”的资本:做人莫做“孙子”;成超世之奇才:立坚忍不拔之志;学习不辍:武装自己为“亮”展翅;学好语言:亮出“爷爷”的魅力;自我形象设计:亮出“爷爷”需“包装”;第一次亮出自己:让对方永远记得你;积极社交:“爷爷”的“亮”路好走;与众不同的思路:亮出“爷爷”的思维突破;成就事业:亮出“爷爷”的辉煌;追求爱情:亮出“爷爷”的活力;亮出家庭:全家融融,脸上有光。
  • 医妃不治相思

    医妃不治相思

    一封书信,两句道别,留下了洛暝晗孤身一人。自此她开始走上了行医的道路,立志要成为一个悬壶济世的医者。洛暝晗行医有两条准则:一是医症医病不医心,二是医人医物不医己。她我行我素,飘洒脱俗,不愿被任何事物束缚牵绊。从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凭借着高超的医术,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可奈何再平静祥和的生活也会被人硬生生的闯入,洛暝晗似乎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情深难却。她知道,一旦对一个人有了牵挂,那整颗心都会随着他的喜怒哀乐悸动,他的一举一动会无时不刻的牵动她的情绪,浸入她的灵魂。“我洛暝晗的人生,只要能平平淡淡的度过就很幸福了。”所以,在那个对她穷追不舍,处处针锋相对的帝王威胁到了她潇洒自如的生活时,她逃了,逃的越远越好,没想到结果却是独留下那个不可一世的帝王对她相思蚀骨。在又一次被捉回后,他强硬的拉过她的手腕拥她入怀,用宽阔的胸膛用力搂紧她纤细的身躯,耳鬓厮磨,他说:“朕说过了,朕需要爱妃妙手回春,医朕的心病。”“可臣妾也说过了,即便臣妾是再世华佗,也不治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