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3000000046

第46章 投行翘楚——高盛集团(5)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阴影笼罩着全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各国领导人和财经官员都感到这是50年里最不稳定的金融时期。高盛也逃不出这层阴云,另外由于公司正满脑子地忙于LTCM(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基金和长期资本管理业务)的挽救计划,高盛公司不得不暂时搁置了出售计划。“我很难想象,能用公司目前不稳定的、一直下降的价值以及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来使我们的合伙人认同现在是上市的好时机。”帕尔森说,“不得不承认现在是很困难的时期。”这是漫漫改制长路中的又一个驿站,尽管再次搁置,尽管命运捉弄使每一次上市都成为风中云烟,但高盛公司20年来一直都有一个强劲的声音:公开上市!

上市似乎注定了是高盛的唯一归宿。1999年5月4日,经过长途跋涉漫漫的上市之路,高盛终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次公开发行共6900万新股,每股53美元,募集资金36,6亿美元,占其总股本的14,8%。在20世纪美国所有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排名中,高盛的筹资额名列第二。

4,高歌猛进

成功上市使高盛结束了长达130年的合伙人制度,建立了现代投资银行体制。这为高盛打开了资本融通的渠道,赢得了巨大的资金运用空间,再结合公司本身具备的优良经营素质,使高盛的竞争力大大提升,多项业务指标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改制前高盛由合伙制身份决定了其只能运用自有资金来从事高风险的交易,虽然比较成功,但也不免因捉襟见肘错过了许多发展机会。在上市获得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后,自营业务更是风光无限;自营业务的发展为高盛赢得了广泛的声誉,从而为经纪业务167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交易规模的扩大,高盛逐渐开始涉足收益更高的做市商168领域,通过收取较为稳定的佣金和差价收入,公司获得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资本实力的扩充令高盛更有底气追求高风险的业务,在2002年到2006年的五年里,公司的客户数量翻了一番,资产规模增长了两倍多,国际业务网络日益扩大。高盛资产管理部门已成为最大的直接对冲基金、基金资产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基金组合的管理者之一,并且开拓了面向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的强大的顾问业务,在2005到2007的三年时间里,高盛为这类客户提供的并购顾问和主承销服务数量多于任何一家竞争者。此外,高盛还加大了直接投资的力度,在2005年公司募得85亿美元实业投资基金和38亿美元房地产基金,创下公司直接投资的最高纪录。现在公司1/3的利润来源于衍生产品、对冲基金经纪和大宗商品交易之类的新业务,而上市之前此类业务尚未开拓或规模甚小。

高盛的业务在海外市场上也是蒸蒸日上,在全球最重要的几个经济大国,包括德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高盛早已抢占先机,取得了市场优先权。上市后高盛的海外业务高歌猛进,已占公司收入总额的半壁江山。高盛充分发挥公关能力,将客户目标锁定在大公司、政府机构和超级富豪,为其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力争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获得最大的份额和最重要的客户。高盛的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功,它坚持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里发挥优势,譬如它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建立起非常强大的业务网络,过去十年,在中资公司如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银行(香港)、平安保险、交通银行等大型蓝筹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占据领导地位,开创了在亚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市场。

在2007年的国际市场上,高盛打败了老竞争对手摩根斯坦利和美林银行,成为了在国际IPO市场上世界公认的IPO霸主。

高盛自1999年上市以来,净收入实现了11%的复合年增长率。2006年,高盛创造了华尔街历史上最高的年利润,净利润上升了70%,达到94亿美元,收入达376,7亿美元。在过去的两年中,高盛的股价大幅上扬了90%,目前市值已经达到了958,4亿美元,是目前华尔街的领袖企业之一。

(第五节)高盛之高

1,官商“旋转门”

“在美国,我不知道还有哪个公司能向政府输送这么多高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赫斯这样评价高盛。2007年6月28日,美国参议院一致同意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鲍尔森担任美国财长。不到两周前,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宣布辞职,同时宣布加入高盛,担任其副董事长兼高级国际顾问团主席。鲍尔森对白宫并不陌生,进入高盛之前,他就曾在白宫任职;而佐利克对高盛也很熟悉,克林顿政府时期,他就是高盛的高级国际顾问。两人在白宫与高盛之间的进进出出,再次让人们想到了高盛有名的绰号:白宫的“干部培训学校”。

不仅佐利克和鲍尔森,高盛出产高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时代。当时高盛的高级合伙人之一西德尼·文伯格就被罗斯福总统任命为二战期间的战争物资供应局局长,文伯格也因其卓著的工作业绩而在美国民众中闻名遐迩。此后,高盛的高级管理人员就开始陆续进驻华盛顿,投身政界,例如1965年到1969年的财政部长亨利·福勒,1983年担任农业部副部长的丹尼尔·阿姆斯特茨等。

在上世纪90年代,高盛与政界的“旋转门”转得更加频繁:1995至1999年任财政部长的罗伯特·鲁宾是高盛前首席执行官;美国前参议员、新泽西州州长乔恩·科赛因曾担任高盛董事长;1985至1989年任财政部副部长的约翰·韦海德也曾担任过高盛董事长;2002年至2004年任白宫首席经济顾问的史蒂芬·弗里德曼是高盛前首席执行官;2006年4月刚刚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的乔舒亚·博尔顿也是鲍尔森在高盛的同事。

许多从高盛走出的高管还担任了不少重要部门的领导职位。如前首席运营官约翰·塞恩在格拉索薪酬丑闻后临危受命,担任纽约证交所主席;前运营副总裁罗伯特·杰佛里离开高盛后担任了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前投资银行部副总裁菲利普·墨菲现在担任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主席;前高级副总裁安德鲁·安帕现任纽约市经济发展局局长。一些高盛的高管卸任后还到欧洲当官,如欧盟3位反托拉斯专员马里奥·蒙提、彼得·萨瑟兰和卡雷尔·梵·米埃特陡曾经都是高盛的职员,现任意大利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基原来曾经是高盛的副总裁。

2,非凡的文化

高盛之所以“出产”了这么多高官,主要是得益于公司文化的熏陶。在高盛,公司对员工一直灌输这样的思想:“要不断创造价值,但创造价值的方式并不只是赚钱”。对于一个投资银行来说,追逐利润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高盛在追逐利润的同时更注重长远利益的发展,这是高盛经营百余年来获得成功的一个机密。例如在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崩盘后的一周内,高盛眼睁睁地看着一项包销业务损失了1亿美元。即使是这样,高盛并未畏缩,而是向承销商们承诺继续履行协议。高盛的领导人约翰·文伯格认为这是正常的交易损失,他说:“我们不得不履行协议并接受损失,如果我们还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就必须这样做。”其他的一些公司,如摩根斯坦利,因为这次亏损而缩小了在欧洲市场的业务,这等于是向高盛拱手让出了欧洲地区的市场份额。

高盛公司非常注重领导能力的培养,例如,鲍尔森在执掌高盛期间专门设立了一个首席培训官的职务,把通用电气公司著名的培训专家斯蒂文·基尔挖来担任此职。从高盛走出来的高管多数都有着非凡的判断决策力、超人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每一位高级合伙人,都用自己适当的方式给高盛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不论是合伙人、竞争对手、前雇员还是公司客户,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高盛有着同行业最优秀的职员,他招聘的员工都具备聪明、自信、能融于公司文化的优点。高盛始终保持着自己鲜明而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也是高盛的成功之源。

另外,与很多美国企业不同,高盛的企业文化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公司激励员工往上走,2,4万名员工都想挤进1200个中层管理人员的队伍,这些人又要努力杀进处于管理级别塔顶的300个合伙人队伍。这是一种有力的管理武器,因为无形之中“往上走”的思想会影响和激励所有员工,从而给高盛带来强大的推动力。在这样的文化里,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呈现出一种蒸蒸日上、蓬勃奋发的精神。无怪乎高盛成就了白宫如此多的“高参”,无怪乎高盛文化成就了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翘楚。

3,次贷危机中独秀华尔街

2006年,“次贷危机”首先开始在美国市场上显现,2007年8月,危机开始席卷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至今仍在肆虐,给世界金融市场带来了沉重灾难。据美国银行的报告称,次贷危机带来的损失超过了1994年的墨西哥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和阿根廷债务危机,是金融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次事件。

次贷即次级抵押贷款,它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次级抵押市场迅速发展。随着美国住房市场近年来的降温和银行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大加重。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进而引发了这次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遭受损失最严重、最直接的当属金融业。享誉全球的世界顶级大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证券机构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纷纷连续公布巨额亏损,引起了全球性的恐慌。美国、日本、欧洲诸国的中央银行纷纷联手挽救市场,美联储也不断向市场注入血液,救市政策连连不断。但是市场并没有预期那么乐观,房市更加萧条,抵押贷款公司接连破产,大金融机构连报亏损,全球股市和房市大幅下跌,世界经济产生了剧烈波动。

华尔街知名投资银行——美林公司是此次危机中损失十分惨重的一家。自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美林累计报告与次贷危机相关的资产减记已超过300亿美元,而其持有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债权抵押证券也在急剧缩水。第四季度,美林公司更是出现了创纪录的99,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2008年的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美林又分别作出了15亿美元和35亿美元的资产减记,并且两个季度均宣告亏损。至此,美林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亏损,这是该公司94年历史中最长时间的亏损记录。

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商、美国银行业巨头花旗集团在次贷危机中的表现可谓“步步惊人”。2007年第三季度因次贷危机的拖累,花旗进行了高达65亿美元的资产减记;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恶化,花旗的损失也愈来愈严重,第四财季花旗公布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亏损——惊人的98,3亿美元。2008年,花旗在第一季度又出现了51,1亿美元的亏损,第二季度仍然连续亏损25亿美元。由于危机的冲击,花旗大栽跟头,其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查尔斯·普林斯不得不宣布辞职。

在全球次贷风暴下,瑞士银行、摩根斯坦利、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公司等世界级金融巨头均未能幸免,有的甚至比美林和花旗更为严重,其中曾在1929年大萧条中顽强生存下来的贝尔斯登直接因次贷危机被摩根大通以极低价格收购,成为在此次危机中垮掉的首家大型银行。

次贷危机给全球带来的损失规模和涉及范围正逐渐扩大。截止2008年3月中旬,已造成的损失高达1882亿美元,全球45家大银行和券商都被卷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4月8日在华盛顿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预计本次次贷危机将在全球造成高达9450亿美元的损失。

就在华尔街众多金融机构一片狼藉、叫苦连天的时候,高盛却笑逐颜开,独领风骚。

2007年初,敏锐的高盛开始逐步从次级债和结构性信用市场中淡出。2007年7月信贷市场急转直下时,高盛的许多次级债产品已经出手,但美林、花旗、瑞银和贝尔斯登等券商却在大笔吃进。在布兰克芬的领导下,高盛通过逆向投资手法,沽空次贷市场,最终获利高达40亿美元。此举不仅成功躲过次贷危机,还令高盛创下了远远超过花旗、美林等竞争对手的出色业绩。据高盛年报报道,公司2007年净收入459,9亿美元,净利润116亿美元,每股收益24,73美元,三者均创下了历史最高水平。

在这份靓丽的年报上,高盛的业绩几乎是“全面开花”。在资产管理方面,其管理的资产全年增加了1920亿美元,达到8680亿美元;173高盛的股价在2007年也实现了5%的增长幅度。而相比之下,摩根斯坦利、美林、花旗、贝尔斯登等华尔街其它金融巨头的股价则至少下跌了20%。

高盛之所以在次贷危机中有如此成功的表现,主要得益于公司的管理文化。高盛是华尔街金融巨头中最后一个上市的合伙制公司,上市后公司内部依然保持着合伙制时代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合伙制被誉为是最好的风险控制机制之一,这一制度下公司内部会对共同利益进行高度的互相监督,从而使公司的运作风险大大降低,对于从事高风险运作的投资银行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高盛还建立了严格的问责制。公司规定高级管理层之间要经常就风险问题进行沟通,更多关注潜在的问题风险,并通过管理委员会对风险做出全面评估。

与高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大银行,他们的风险管理常常沦为纯粹的合规行为,在这样的文化中,操作风险和内部风险就会大大上升。此外,在美国的管理模式下,多数机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职位没有分离,而董事会的主要成员是非执行董事,他们往往缺乏风险方面的专业知识。高盛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分离的双重领导体制则使权力得到了有效制衡,促进相互监督,极大地降低了公司的运作风险,最终使高盛在这场次贷危机的血雨腥风中大获全胜。

同类推荐
  • 李嘉诚的投资智慧

    李嘉诚的投资智慧

    《李嘉诚的投资智慧》围绕李嘉诚一生的投资故事展开,从投资策略、投资眼光、投资机会、投资风险、投资理念、投资原则、投资方法、投资方向等八个方面,系统总结梳理了李嘉诚的投资理念与技巧。《李嘉诚的投资智慧》不是一本描述李嘉诚如何发家的记录史,而是一本真真正正剖析李嘉诚内在投资方法和技巧的实用参考。
  • 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

    现代管理方式中,管理不是玩弄权术,不是指责批评,而是需要智慧、方法和技巧的,是每个有志于成为管理人才所必须掌握和实践的一门学问,一门艺术。《从零开始读懂管理学》以实用性和趣味性为原则,对有关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做了详细全面的介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管理者和职场人士必备的管理学成功指南。书中推荐的管理方法科学实用,切实可行;同时结合管理心理学理论,给每一位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 酒店营销一本通

    酒店营销一本通

    《酒店营销一本通》不仅介绍了阐述了酒店营销工作的岗位职责、岗位要求、管理技能,还通过25个经典案例,34个经验提醒,32个核心问题,19个工具表单,分享了作者多年来总结的实操技巧,让读者拥有酒店营销的真本领,从而实现酒店利润倍增。
  •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账单、房租、贷款、缴税、信用卡透支、父母养老金……所有这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有创业和成功的梦想,但有的一鸣惊人,有的却一事无成。原因何在?书中在各行创业成功的主人公会告诉你答案。创业未必需要高成本,用智慧把握商机才是最重要的。
  • 读寓言悟管理

    读寓言悟管理

    为了让广大业内人士和读者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之余学习到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精髓,《读寓言悟管理》采用了讲寓言故事学管理知识的形式,对大量的管理材料进行了精心筛选,反复推敲。每一个故事都力求精炼概括,每一个著名企业的事典都做到视角独到。《读寓言悟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管理书籍,在于避免了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以全新的形式——活泼生动的寓言为引导,结合国内外成功的经典事例,用精炼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深刻的管理理念。
热门推荐
  • 神秘现象

    神秘现象

    这个世界在以我们难以预料的速度变化着,在这个既短暂又漫长的变化过程里,诞生了多少神秘现象,难以估算。如:木乃伊的制作、法老的诅咒之谜、稀奇古怪的电台节目、古希腊古文明之谜、韦后为什么要杀夫等。这些现象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历史真相和神秘力量,还无法全面了解。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正是这些如此繁多的难以解释的现象,才让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 梨花阴语

    梨花阴语

    梨花树下,紫晶月石。王城之中,千年定情。时间回溯,可再见否?
  • 这个西游大有问题

    这个西游大有问题

    一觉醒来,唐三彩发现自己置身在奇怪的世界,还成为了一个卤蛋头。天庭不再是凡人遥不可及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这个世界诸佛已经湮灭,而自己竟然是唐三藏?当诸佛湮灭,是万妖林立还是天庭只手遮天?阴谋迭起,魔爪开始伸向凡间,人族的未来又将通向何方…… 而这些唐三彩都不关心,他只看到孙悟空叫空空,白骨精叫晶晶,孙悟空还有很多女妖的朋友…… “这个西游实在是大有问题!你们这是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总之,这是一个卤蛋头带着三个忽悠来的徒弟“一路向西”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

    希利尔讲世界地理

    这是一本绝佳的地理启蒙读物,在书中,“地理”已经不再是个干巴巴、硬邦邦的字眼儿,而是听上去跟“历险”更沾边儿些。 希利尔以地理知识与旅行见闻为素材,精心绘制了一张生动的“地图”,让这本书变成了孩子环游世界旅行的指南——从北美洲到南美洲,从欧洲到亚洲,最后是非洲、大洋洲。 希利尔将精彩的世界藏在每张书页中,所以当孩子们翻开这本书时,他们并不是简单地阅读,而是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
  • 形僵法门

    形僵法门

    内容简介东汉末年魏国丞相曹操开疆扩土,功绩卓著,文功斐然,后因头疾而殒命。曹丕继承魏王之位,因时局所迫,为抚民心,采取一系列政策;为尊家父曹操为魏太祖,曹丕主动废除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官职,撇清掘坟盗墓之恶名,将为魏国掘坟敛财立下犬马功劳的一干人等全部活葬于魏太祖曹操之墓。总管摸金、发丘事务的风水相士吴许和徒弟姜氏兄弟首当其冲成了魏国政治手段的牺牲品,被活葬曹操墓中……,创出《形僵法门》、《三界十二刀刀法》等奇功,因机缘巧合,流于乱世,掀起一波饱含恩怨情仇的江湖浪潮。
  • 男神的独家溺爱

    男神的独家溺爱

    她紧紧咬着下唇,咬牙切齿怒目而视,“混蛋!”“这样就算混蛋?那,我还能更混蛋点……”他放肆一笑。外表冷酷里面闷骚的太子爷对上战斗力不差的伪淑女。“女人,敢跑试试看!”
  • 真假天凰不好惹

    真假天凰不好惹

    被当成天凰召唤到异世,君沐曦很自然的接受了这个设定;后来,又说她是假的,好吧,她继续接受,为了更好的未来,她愿意离开。反正,不管去哪儿,她有靠山!看谁敢惹!他:我的徒儿我护着!五方大陆随你去哪儿!她:这么弱还往前冲,躲我后边儿去!他:誓言……永忠!他:丫头给,在一边儿吃着等。……君沐曦无语又暖心,她也很强的好不!当岁月荏苒,时光飞逝,那些被掩藏的秘密被一一揭晓,才发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所谓天凰,所谓辟天,不过是世人的妄断。1v1,女主非杀伐果断,另一种方面的强大。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时间封印

    时间封印

    我是第一次写作品也不知道写些什么,不过我告诉你们,我更文会很慢,因为我才十三岁还要上学,大家不要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