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4500000023

第23章 善于奖励是成功领导的第一要义(2)

奖励会鼓励、强化过去的成功模式,而丧失创新精神。大家都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个猎人守株待兔行为背后的思维模式。猎人在树下捡到一个因撞在树上而昏迷的兔子,这个兔子就构成了对猎人的一种奖励。由此猎人得出了一个行为模式:等待,兔子撞树,捡兔子。于是猎人便不断地强化奖励的思维模式和守株待兔的行为模式。猎人的这种行为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行为方式。其实经验主义分为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在过去的领导理论中,有一个比较著名的论点叫做大棒加胡萝卜政策。用棒子来惩罚错误的行为,而用胡萝卜奖励正确的行为。如同棒子惩罚原则只会激励人们去做一件事——躲避棒子一样,奖励会让人们形成经验主义,形成一种思维的惯性,从而丧失创新的动力。

奖励也会让人变得不择手段。有这样一个故事:150多年前,有一个牧童,在死海边上的一个洞穴内发现了一个手卷。经过专家鉴定这个手卷是犹太人的手卷,比先前发现的犹太人手卷早1000年,这就是著名的死海手卷。但是当政府去当地准备进行进一步研究的时候,手卷不易而飞了。政府在无奈之下,只好发出告示:凡是上交手卷的,都将获得奖金。告示一出还真的有效果,陆续有人来上交手卷。凡是上交的人,哪怕是一个手卷上的小纸片,也都会得到奖励。当所有的手卷收集齐全了以后,研究者发现手卷已经无法拼回,这么一个珍贵的文物就这样被毁了。其实手卷就在当地人的手里,但是他们为了获得更多的奖励而把手卷撕毁了。

由此明确一个观点:利益会让人不择手段。可能很多人不认同人性本恶的论点,但是应当说明的是在领导工作中根本就没有绝对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必要的预防。这就如同有一个现在比较流行的名词——授权。授权并不是放权,领导者仍然要对权力进行有必要的控制。同样,我们可以以人性本善的角度进行领导工作,但是我们仍然要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状况作出预防。

领导者如果希望能够激励员工,就一定要懂他的心,因为只有这样,领导者才会知道员工所需要的,才能够给他们最有价值的奖励,才能获得最佳的激励效果。

只奖不罚只能让更多人不满

追求快乐、逃避痛苦是人最基本的动力之源。鉴于此,领导制度的设计也分别引入了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奖励是一种激励性力量,惩罚是一种约束性力量,在奖励和惩罚之间的地带,是领导者纵情驰骋的空间。但是,在近来人性化领导大兴其道的影响下很多领导者十分重视运用奖励制度,冷落了惩罚制度。具体表现在相对于奖励制度,惩罚制度的数量、方式和力度都有所减少,甚至有的惩罚制度竟变成了一纸空文,根本得不到执行。这种主动放弃惩罚的做法,无疑是一剂毒药,日积月累后,其危害不容小视。

某保险公司,在年终时距离完成年度任务指标还有不小差距。为了完成任务,总经理下令,不但给一线的业务员施加压力,而且要求所有的内勤办公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业务指标,并且规定了每个人必须完成的指标下限。为保证落实,总经理还制定了奖惩措施,对超额完成任务的人员视额度予以丰厚的奖励,对不能完成任务下限的员工,则要给予惩罚。最后,该公司“冲刺”成功,如期完成了任务。从整个情况来看,部分有能力员工超额完成了任务,有的业绩还很不错。而很大一部分员工则在压力下仅仅完成了任务下限。还有一部分员工,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完成任务。少数几个员工甚至根本就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他们的业绩是“白板”。

总经理知道,如果不兑现奖励,一定会招致员工不满,虽然这一块例外奖励的支出,大大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但他还是论功行赏,按照事先制定的标准一一兑现了奖励。至于那些没完成任务的员工,总经理认为这毕竟不是大多数人,况且现在公司的总体目标已经完成了,从与人为善的角度出发,没有必要和员工过不去了,事先制定的惩罚措施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这位总经理不想跟员工过不去,他的一部分员工却跟他过不去了。在这个案例中,超额完成任务而得到奖励的员工和未完成任务却逃过惩罚的员工都很高兴。但是大部分正好完成任务指标的员工却不高兴了。他们在公司高压政策之下,付出很多努力,克服很多困难才勉强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的回报竟然和那些不思进取、偷奸耍滑者并无二致。许多人虽然不敢明着去向总经理提意见,却暗自做了决定,今后再有同类事情,一定要向这些未完成任务的同事学习。蒙在鼓里的总经理不知道,由于他的一个所谓“人性化”的领导失误,在他的公司中,惩罚措施作为一种约束性力量已经在无形中失效了。而且,这种影响作为一种强烈的信号,即不完成者不受惩罚,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组织产生负面作用。

事实上,这与领导者的奖惩观有关。许多领导者把奖励当成惩罚的对立面。上述案例中的总经理就是如此,在他的心目中,对未完成任务者不施加处罚,等同于不奖励。其实不然,奖励的反义词不是惩罚,而是不奖励。同样,惩罚的反义词是不惩罚。奖惩制度的层级应该是这样的:惩罚、不惩罚;不奖励、奖励。换句话说,奖励和惩罚都是相对的,该奖励时不奖励,就相当于惩罚,即隐性惩罚,而该惩罚时不惩罚就相当于奖励,即隐性奖励。领导者一般能看到显性的奖励和惩罚,却看不到隐性的奖励和惩罚。上面这个案例中的总经理正是在无形中“奖励”了偷懒耍滑的员工,从而引起了努力工作的员工的不满。

有反馈的奖惩才能使员工真心接受

一个有16年工龄的员工在公司重组时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工作不合格”。但是自他加入公司以来,每一年的业绩考核结果都表明他的工作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这位员工感到不平,不理解为什么自己会由于“工作不合格”而被解雇,于是,他起诉了原公司。

法庭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调查,证明这个员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作一直达不到标准水平。然而,因为每个经理都急于摆脱他,想把他转到其他部门,为了使不知底细的其他部门经理愿意接收他,就给了他一个“达到标准”的工作评价。

在法官面前,这位员工陈述说,经理没有如实地指出他的缺点,也就等于剥夺了他改正自己错误的机会。结果这个员工打赢了这场官司,他原来的公司被迫全额补发了他的工资,而且还另外支付了一大笔赔偿金,来弥补“他的痛苦和精神压力”。

因为没有作出诚实的反馈,该公司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在进行反馈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把真实的情况告知给员工。虚假现象和欺骗行为会误导员工,其结果如同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在这方面,有的领导者做得就很好。例如下面的谈话:

“小王,我对你的工作态度不满意。前天开员工会议时,你迟到了半个小时,而且还告诉我,你还没看过我们正在讨论的报告;昨天,你又说家里有事,提前1小时就下班走了……”

“老张,你对我们的客户科尔公司所做的工作让我很满意。上个月他们在我们公司的订货总额提高了20%;几天前,我接到科尔公司负责人丹·菲利普先生打来的电话,称赞你对于产品规格和性能非常熟悉……”

正是因为这位经理针对具体行为进行了反馈,小王不但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批评,而且很快就改进了这些缺点,而老张也继续保持了这些好的方面。相反,如果只是笼统地说:“小王,你的工作态度很不好。”“老张,你的出色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效果就会大为逊色了。小王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你的话会感到摸不着头脑并感到精神紧张,而老张则可能会对经理的表扬不以为然,缺少那种现实的激励。没有反馈的奖罚相当于半途而废。反馈是奖罚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奖罚永远是领导者的暗箱操作,那么,奖罚将因此失去员工的参与和信任,而且,奖罚作为一种评价,其激励的作用也大为萎缩,从而失去真正的价值。

总之,不论领导者进行奖励或者是处罚,有一点非常重要——根据员工的具体行为,明确指出他到底“错”在何处,而又“对”在哪里。

奖罚分明才能让下属心服口服

赏与罚,曾被古人称为管人的两把利剑,是领导者统御部属,使用人才的重要手段。孙武把“法令孰行”、“赏罚分明”,作为判明胜负的两个重要条件。曹操也说:“明君不赏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赏罚分明得当,是古今中外一切用人者的根本原则。领导者一定要正确使用赏罚,切莫随心所欲,无原则赏罚。

不赏私劳,不罚私怨。不奖赏对私人利益有功的人,不惩罚对自己有成见或隔阂的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当权者,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处理不好。且不说封建社会中的帝王将相常常把大量恩荣给予伺候自己的“心腹之人”,就是现代少数领导者,也是往往把给自己出过力的司机、秘书、公务员等人施以种种特权,惹得其他部属的反感和不平。

有功即赏,有过即罚。领导者要正确地用人,真正调动部属的积极性,必须做到按功行赏,论过处罚。这样做有以下三点好处。一是为部属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大家就会尽心尽力地工作,以争取奖赏,避免惩罚。二是可以避免人为的矛盾。如果不坚持功奖过罚,部属难免有亲嫡疏旁之感,相互之间的隔阂矛盾便会随之而生。如果惟功是奖,惟过是罚,部属会感到领导一视同仁,矛盾自然消失。三是可以调动大多数人的积极性。无论赏还是罚,只有得当,才能起到激励作用。如果失度,不仅没有受到赏罚的人心里不服,即使受罚者也不以为然。因此,在赏罚上不能搞平均主义,不能吃“大锅饭”,必须坚持功过分明,无功受禄,罚不当罪,皆是领导者的大忌。

在企业的经营领导中,领导奖罚分明,恩威并用,也就是“推”与“拉”的艺术,所谓“推”即压力领导,“拉”就是奖励领导,成功的领导总是能将“推”与“拉”很好地搭配使用,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方式,促使和激励企业员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日立会社董事长仓田主税就深谙赏罚并行、恩威并施之道。

日立会社是国际著名的大企业,其产品遍布世界各地,它的崛起和发展,仓田主税做出了很大贡献。仓田主税的一个法宝就是恩威并施。

仓田主税深信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全体员工的积极进取,稳定职工队伍是十分必要的。于是,他为日立的员工提供了广泛的福利。日立会社的15万男女员工,每人都能够住到租金低廉的房屋,上下班有交通车,有免费的读物,甚至有结婚补助金和死亡抚恤金等,待遇是很不错的。因此,全体员工都拧成了一股绳,工作热情非常高。从1950年日立会社成立以来,没有发生过严重的罢工或者不安定的情况。但是,仓田主税对待日立员工并不完全只是一个充满慈爱的父亲。他在最初被任命为日立社长时,曾坚持裁去16.5%的日立员工。正是运用这种恩威并施的手腕,仓田主税把日立的众多员工紧密团结在自己周围,上下同心,精诚合作,写下了日立会社的宏伟篇章。

年终奖是一种沟通

公司年终发“红包”是令员工十分盼望和欣喜的事情,而发“红包”实际上也是领导“趁机”与员工沟通交流的途径。

一般来说,年终奖金有两种。一种是到年末时,老板偷偷塞给你,不数也不知道有多少,别人也不知道你拿多少。一种是本来就谈好的,有多少业绩表现,年终就发约定的奖金。事先不知道拿多少钱的状况比较多,尤其是民营企业,因为很多民营企业的薪酬制度不是很透明,比如说,他们同一层级的可能都拿一样的工资,如总监级都拿5000元,但是在年终业绩好的时候,他们可以拿到很高的年终奖金,可能给一张卡或存折,里面有超过1年年薪的奖金。在房地产业,楼盘卖得好,或企划做得好,就可在年底拿到高额奖金。这种情况在国有企业较少,但是民营企业家每分钱都是自己的,他愿意出这笔钱,就马上可以发放。

还有一种是国际比较通行的方式,就是首席执行官或者经理同公司股东事先约定好,如果今年做到何种业绩,或是市值达到多少,就可领取相当比例的年终红包,这种红包通常也超过一年的年薪。国内的外企、国有企业主管,也常采取约定制,他们一年的薪酬,每月只拿60%或其他比例,其余到年底看业绩,再发放剩余的薪酬,如果业绩没达到,甚至无法拿到全额工资。愈高阶的主管,平时每月拿的比例愈少。

当然,还有更规范的做法,就是与每个领导人员签约,内容非常详细,你今年完成哪些指标就拿多少年终奖。指标订得非常细,有很明确的奖金计算公式,这种方式相对比较公允,特别适合制度比较健全的公司。老板一方面可激励员工,一方面不担心会失去控制,员工平时对老板很尊敬,年终则根据公式计算薪酬,也藉此了解员工一年的表现。藉由设计公式,老板有了较大的控制权,平时每个人都会卖力去表现。

年终红包代表老板对员工一年工作的认可;另外,年终红包也代表一种激励,但作用有限,因为员工拿到奖金,通常一个月后就忘了。所以领导学上不把薪资或奖金当作激励的手段,只是作为激励的强化手段。

假如只是发奖金而不做沟通,激励强化也无法完成。因为很多员工拿到奖金后,不晓得自己为何拿到这些奖金。他可能觉得拿到的奖金很多,是老板认可自己的年度表现,但他可能不知道,在员工中他拿的是最少的。另一种是,如果老板给一位副总两万元的年终奖,会觉得很多了,因为这大约是副总一个月的薪资,但副总却觉得自己做得那么辛苦,却只拿到一个月奖金。因此,沟通很重要,要让员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奖金多少是一回事,让员工知道为何拿这些钱更重要。

薪酬管理有一个重要的原则:薪酬就是沟通。如果员工不知道为何拿钱,对员工也起不到激励作用。

年终奖金在业绩领导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第一,是与员工沟通公司的战略方向,让员工了解公司的目标,这对于高阶领导特别重要;第二,将公司总体目标向下分解,帮助各部门和员工明确具体业绩目标;第三,通过业绩考核与资质评估,为员工提供业绩结果与行为方面的反馈;最后以薪酬手段,包括年终奖金,强化员工的业绩行为,继而达成公司总体目标。

同类推荐
  •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

    《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是张维迎“企业理论四书”之一,收录了张维迎先生自1986年至2014年写就的19篇学术含量非常高的文章,涉及的问题包括企业家与所有制、公司治理结构、国资管理体制、企业重组与并购、地区间竞争、民营企业融资、资本市场的发展、民企与国企的未来等。这些文章是作者将企业理论应用于中国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但本书并不仅仅是一部经济学著作。因其是对中国近三十年的改革进程所作的持续观察与研究,它实际上又是一部中国改革史著作。
  •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

    林汶奎主编的《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记 录了投资大师巴菲特每年向股东们写的一份投资年报 。《巴菲特写给股东的投资年报》包括:巴菲特致 股东的信,探讨的主题涵盖管理、投资及评估等,将 从其中提炼出巴菲特精华的投资思想展现在读者面前 。
  •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现代企业的团队中,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相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就是一个个强将,他们具备好的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整个员工队伍的建设及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将是榜样。领导者能否被部属所接纳,关键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这直接影响到他的领导力。形象塑造源自于实际工作中的言行。因此,作为领导者应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用超强的办事能力,公平、公正、公开的领导作风,敢于担当的精神,为部属树立榜样。
  • 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与实践

    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与实践

    与引进的关于“领导力发展”的西方学术著作和教科书不同,本书是中国学者立足本土文化情境、采用跨文化视野系统研究西方组织领导力发展的第一部专著。本书“如其所是”回答英美语境下“组织领导力发展是什么”和“怎样发展组织领导力”两个关键问题,同时提出汉语世界第一个组织领导力发展理论框架——它为宝钢集团、中兴通讯等跨国企业所认同,具有十分显著的实践价值。
  • 疯狂文案

    疯狂文案

    让销售翻10倍的超级文案从何而来?其实,那些超级“带货”的文案,灵感背后都是逻辑!如何写出让人一看必戳的走心标题?4条可复制的公式+3个很走心的套路,快速引爆你的标题打开率!如何紧扣客户的诉求,完美“收割”其购买欲?3大主诉求,7个拆招术,戳中客户的需求关键点,让客户觉得“你懂他”!如何建立信任感,把货卖出去?无信任不成交。8个方法,快速增强文案的信任度、真实感,给客户一个下单的理性依据……本书不谈大道理,只讲文案技术。从标题构思到内容写作,从案例分析到干货总结,一步步教你把文案写到客户心里去,让你的销售转化率提高10倍。
热门推荐
  • 乱世凰华

    乱世凰华

    三国乱世,群雄争霸,这是男儿天下,但有这样三名奇女子,她们的故事,是这样的:他是大将军周瑜又怎样,只要是被我秦沁心看上的男人,我就要得到!我的欲望,比男人还贪婪。······是男是女又如何,我程璟就是要做我自己,带三尺剑,立不世功,这与性别无关,这是我做人的志向。······我只想做个平凡女人,不苟富贵,相伴你左右安好,为什么姿色却成为了负担,成了你利用我的理由。丞相一句话,敌不过我墨染待你情深。既然如此,愿我来世只做你胸前一粒朱砂,生生世世伴你左右。
  • 鸟王的春天

    鸟王的春天

    鸟王来自何方?这是个不解之谜——有一天,他就这么横空出世了。他吃掉了所有的花朵,因此有的人想要除掉他;村庄里的孩子们却希望他留下。就这样,事情开始变得有些疯狂......
  • 原形alunite

    原形alunite

    “一个从虚无开始发生的起点故事”在虚假的世界里…虚假世界里的梦里,世界是那么美丽,有一天那个梦里开始崩塌了,梦与现实扭曲在了一起……
  • 告诉世界,你是我的

    告诉世界,你是我的

    十四年前唐梓玥义无反顾的挡在苏宓前面,霸道的宣布苏宓由他保护。十四年后咖啡店的意外重逢,即使彼此早已相对不识,却依然坠入爱河,面对商场上的种种阴谋,这一次苏宓不再躲在唐梓玥背后,而是选择与唐梓玥并肩作战。“我唐梓玥在这里向全世界宣布我爱苏宓。”巨星影帝唐梓玥演唱会高能告白,甘愿为苏宓选择隐退。“抱歉,已有唐梓玥,愿与他风雨同舟。”公关总监苏宓联手唐梓玥,不畏波折,走上人生巅峰。蜜糖夫妇甜蜜来袭,携手征战商场,前方高甜,非战斗人员迅速撤退!!!
  • 生活系兑换系统

    生活系兑换系统

    2025年的一场传染病,让世界上出现一种新型病人,他们拥有着超乎常人的速度,力量,掌控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力量。为了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作为普通人的吴冕,只能苦逼的从零开始。“体术需要20兑换点,剑术需要40兑换点,冥想术需要100兑换点……”看着兑换商品,吴冕抽出一张纸,清了清鼻涕,将兑换栏拉到最后:“鼻病毒:是否兑换?”
  • 天价蜜婚盛宠妻

    天价蜜婚盛宠妻

    这是走投无路后,买了一张彩票转运的故事,哪想遇到个霸道总裁。舒雨给以白眼,“快走开,不然给你好看。”慕尚城邪魅一笑,“我给你三百万,你作为我女朋友。”舒雨心中偷笑不止,“成交,可别反悔。”以为只是一场交易,哪知缘婚契成,从此陷入霸道总裁宠婚模式,简直花样百出。
  • 嫁给比尔·盖茨

    嫁给比尔·盖茨

    美琳达嫁给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比尔·盖茨,她是如何获得幸福的呢?她怎样处理事业与家庭、财富与爱情的关系呢?
  • 爷爷

    爷爷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张鸣说历史:角落里的民国

    张鸣说历史:角落里的民国

    本书讲述的主要是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作者选取了与一般史书不同的角度,内容多为与人物或历史事件有关的奇闻趣事。大到军阀与总统,小到茶壶与牙刷,无论话题大小,都被作者信手拈来,为读者讲述了一番不为人知的另类历史,更能引发读者对历史真相的深刻思考。
  •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举手拱足、一言一行、接人待物、饮食起居……这些看似细小的习惯却影响着我们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据研究发现,人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出自于习惯。如果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希望拥有幸福与成功的人生,就应该尝试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改变我们的习惯,让健康、积极的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