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与之前类似的状况,同样的死状,同样的死因,相仿的年纪,唯一不同的是尸体发现的时间,要比上一次早一些,外貌损毁状况不是特别严重,相对容易辨认一些。预估的死亡时间大概是十二小时前,也就是凌晨一点左右。虽然也和上次一样找到了大致的犯罪实施点,但依旧,没有关于死者和凶手身份的线索。
不管大家多么渴望尽快破案,在如此残缺的线索之下,依旧,能做的只是等,等待能找到死者的亲友,揭开身份的谜团。
两天后,一对夫妇来警局报案,说女儿已经失踪两三天了,警官向他们询问了大致的体貌特征后,心微微沉了一下,最近为了能抽丝剥茧找到案件的线索,死者的修复画像早已刻印在每个警官的心中,怕是前两天那名溺水的女死者就是他们的女儿了,看着对面夫妇百感交集的面容,警官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开口,只希望是自己想错了。
警官先是给夫妇俩看了画像,让他们辨认,原本夫妇俩看到画像的时候还觉得有点像,可是一听这是前两天发现的女死者,就变成了完全否定的态度,质疑画像中的女孩儿比自己女儿眼睛大了些,脸圆了些诸如此类的。
警官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辩解画像和真人可能有些许差别,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死者真是他们女儿的话,此时的质疑恐怕就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了。警官带他们来到停尸间辨认,存尸袋缓缓拉开,两位老人的心都揪在了一起,当隐藏在袋子之下的面容展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母亲腿一软就瘫坐在了地上,短短几秒的时间就让自己和女儿天人永隔,这是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的,震惊、错愕,瞬间化作泪水,如雨而下,“我的女儿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呀!是哪个挨千刀的害死了你啊!”母亲这边哭的撕心裂肺,一旁父亲也已是老泪纵横,颤颤微微的抬起手,粗糙的手指轻轻的抚摸着女儿的脸颊...无力的泣诉着,“女儿啊。。。”似乎瞬间就苍老了20岁。
虽然两位都已经确认这是自己的女儿,慎重起见还是需要DNA的鉴定结果确认一下。
结果一出来,可以说他们的希望之门也就彻底关闭了,与此同时警官也开始向他们了解关于死者的详细的信息。
两位老人的女儿,名字叫刘蔚,今年23岁,大学刚毕业,暂时还没有工作,平时喜欢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人很开朗热情,人缘很好,也很孝顺。再问到他们女儿有没有男朋友的时候,父母亲表示并不了解,他们一直都觉得女儿还小,并不是很支持她在大学谈恋爱,至于死者最后的活动地点或者范围他们也不清楚,最后见她的时间是三天前的中午,之后警官向他们要了刘蔚好友的联系方式便送两位离开了。
警官随即联系刘蔚的几个好友询问,和夫妇两人的说法大致相同,其中一位证明刘蔚当天是和她一起吃的晚饭,因为自己有事情,所以晚饭后就分开了。不过大家都说刘蔚之前有一个男朋友叫来翔,一个月前分手了,是刘蔚提的分手。
所以毫无疑问的,来翔就成了警方的下一个调查目标,会是情杀么?然而警方的怀疑很快被泼了冷水,在案发的前后几天,来翔去外地出差,完全不具备作案时间。
好消息是,死者的身份已经清楚,大致的交际活动范围也很明确,坏消息是所有的已知信息都和刘蔚的死亡无关,线索又断了,警察能做的只能是不断的扩大再扩大调查范围。
这边调查陷入了僵局,那边却又发现了新的被害人,这是在刘蔚事件后的第五天。经过调查,这名女死者的名字叫做许会心,27岁,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为人相对内敛,和同事的关系不好也不坏,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种,来警局报案的是他的丈夫于浩,由于他在死者死亡的时间是独自在家呆着的,所以没有明确的不在场证明,但是这几次案件都是使用同样的杀人手法,基本可以确定凶手是同一个人,鉴于死者刘蔚被害时,于浩有不在场证明,所以他的嫌疑也可以排除了。
已经有三个被害者了,每一位警官的心里弦都紧紧绷着,在这么下去不是办法,可是,目前已知的两名死者,社会背景,性格爱好,完全不同,也没有任何的交集,这可真是难住了相关的办案人员。
婆婆虽然对验尸很感兴趣,那也是基于可以帮助更快的破案,而不是一个冷血的人。随着受害者的增加,婆婆也越来越郁闷。
“我总是跟你说,一个人虽然不在了,但他的躯体就是他最后的遗言,可这一次,我仔仔细细的把能检能验的东西都做过了,怎么就是找不到蛛丝马迹呢。”婆婆实在是想不通,和我抱怨着。
“妈,我不太明白,既然几次都是在汕河发现的受害人的遗体,为什么不多派点人巡逻呢,也好预防犯罪啊?”
“汕河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怕是整个警局的人手都安排过去也不够,怎么预防,再说了,你防住了这条河,人家又去别的湖啊沟啊什么的,不还是徒劳么?”
“也是~不过他胆子也是够大的,新闻报道满天飞的,他竟然就执着在这一个地方,也不怕真有个埋伏被一网打尽了。”
“诶?”婆婆侧着头思考着,“你说也有道理啊,即便布控警力也不见得抓得住,可他行凶也得躲躲闪闪的吧,怎么能每次都成功,每次都不被人发现呢?”
“走,二丫,我们河边溜溜弯去!”
还真是我雷厉风行的婆婆,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也不问问我乐意不乐意,就这么拽着胳膊,不由分说的把我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