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9600000014

第14章 沼泽(1)

中国沼泽是怎样形成的

沼泽是在多水条件下形成的,但它既不同于湖泊,也不同于盐碱湿地,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综合体。从土地资源来看,是一种土地类型。这类土地在古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称谓沮洳或沮泽,指水草所聚之地。根据沼泽的景观特征,各地劳动人民又给予各种名称,如塔头甸子、漂筏甸子、苇塘、草海、低塱等等。

(一)什么是沼泽

关于沼泽的科学定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因为沼泽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综合体,各地沼泽的成因和类型不同,加之研究者从不同的目的和角度出发,所以给它下的定义也就不同。有的学者认为,沼泽是地表经常过湿,水分停滞或微弱流动的地段,其上部主要生长着特殊的沼泽植被,有泥炭的形成和累积。有的学者认为,泥炭不仅是沼泽最主要的特征,还必须有一定厚度的泥炭层,即沼泽植物活根达不到泥炭下部的矿质土层时才是沼泽;否则,就是沼泽化土地。甚至有人提出泥炭的具体厚度,即地表覆盖的泥炭层,在自然状态下至少有30厘米厚,或疏干状态下有20厘米厚的地段才是沼泽。但是,有的学者则认为,形成沼泽的关键是水分条件,沼泽可能有泥炭的形成和堆积,也可能没有泥炭的堆积。

上述种种对沼泽看法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强调有无泥炭,我们认为沼泽不一定有泥炭形成,在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都分布着没有泥炭的沼泽,有泥炭的沼泽应是沼泽中的一种类型,经过多年的考察实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沼泽应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3个特征: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处于过湿状态;主要生长着沼生植物和湿生植物;有泥炭的形成和累积,或土壤仅具有严重潜育化形成的明显潜育层。如果只有地表积水或土壤过湿,没有沼泽植被的生长,只能成为湖泊或盐碱湿地。如果地表或土壤中没有足够的水分条件,也就不可能生长沼生和湿生植物,也就不成其为沼泽了。所以,沼泽的定义应该是,地表多年积水或土壤过湿的地段,其上主要生长着沼生植物,其下有泥炭的堆积,或土壤具有明显的潜育层。

(二)沼泽形成的主要条件

在中国的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甚至热带都有沼泽的发育。那么,影响沼泽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呢?研究认为,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和发育的主导因素,低平的地貌和黏重的土质(或因冻土层的存在),有利于土壤过湿环境的形成,为沼生植物的生长和有机残体的累积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分析沼泽形成的各种因素,可以看出,沼泽是许多自然地理条件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形成的。但主要条件是气候,水文,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气候条件土壤表层经常过湿是沼泽形成的直接原因,而土壤水分状况主要决定于气候。在降水丰富的过度湿润地带,地表水分过多,空气湿度大,蒸发弱,除地表切割程度大,河网发达的地区外,沼泽几乎占据整个地面,不仅在低洼地貌中,而且在山坡,甚至分水岭也有沼泽发育。沼泽成为这类地区自然景观的主要特征。在湿润程度不足和不稳定地带,沼泽分布面积减少,只分布在闭流洼地、湖滨、河漫滩以及地下水位接近地袭的地方。在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水分不足地带,很少遇到沼泽,只在河流泛滥地或地下水出露地带才有沼泽发育。

泥炭沼泽的形成,不仅取决于水分条件,而且与热量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每年沼泽植物死亡后增加的新有机体,大于每年腐烂的物质数量,泥炭才能形成和累积。大气和土壤温度,一方面影响生长期内植物生长速度,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强度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长期内气温低,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每年植物体增长缓慢,但分解掉的也很少;在热带及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长期内气温和年平均气温高,植物体增长加快,有机质分解强度也增大,甚至超过增长的数量。但是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也有一定泥炭的积累。

在北半球,随着气候有规律的纬向变化,沼泽和泥炭平均累积强度也呈纬度地带性分布。北极苔原地带,沼泽覆盖率50%,泥炭厚度仅20~30厘米;向南泥炭厚度增大,泰加林北部沼泽分布最广,沼泽覆盖率高达60~70%,泥炭累积厚度3~4米,泰加林地带的中部和南部,泥炭层达到最大厚度,约8~9米,但沼泽覆盖率渐小,只有25~35%;再向南泥炭层变薄,除热带雨林地区外,很少遇到泥炭沼泽。

中国兰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和发展,气候条件起了很大的作用。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虽不多,但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至10月末或11月初,气温下降,大量水分来不及排除,被冻结在地表或土壤层中,致使翌年春季解冻后,导致地表积水或过湿。加之冻结期长,冻层厚(深达1.5~2.1米),土壤黏重,不利水分下渗,地表经常过湿,沼泽广泛发育。

(2)地质地貌条件新构造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直接而明显。一个地区长期下沉,造成四周高,中间低洼的地貌结构,并堆积有深厚的疏松物质,地表坦荡低平,侵蚀能力弱,河流蜿蜒曲折,排水能力低,有利于水分的汇集和停滞。可见地质构造和地貌条件,为沼泽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场所。

三江平原是新构造运动长期下沉的地区,造成三面环山,中间低洼平坦的地形。周围山区降水量多,丰富的径流向平原汇集,而平原区地垮极为低平,由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总坡降为万分之一,所以区内发育一些中小河流,多无明显河槽,属典型的沼泽性河流,泄水能力低。在长期下沉过程中,地表堆积了湖相和河漫滩相黏土和亚黏土层,透水能力弱,使汇集来的大量地表水不能下渗,积存起来形成沼泽。

中国著名的若尔盖沼泽区,第四纪冰期以后,长期下沉,形成海拔3400米以上的完整山原,四周被高山环绕。山原内部相对低平,承受高山冰雪融水以及降水形成的径流补给,并携带大量泥沙沉积于此。在此基础上又堆积相当深厚的河湖堆积物,阻碍水分下渗,促进地表水分过剩,为沼泽形成提供有利的条件。

(3)水文条件一个地区的水文特征,受气候及地貌条件所制约。水文特征在沼泽的形成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沼泽补给的直接水源,而补给量的大小与径流条件有直接关系。

中国沼泽多发育在河流比降小、弯曲度大、汊流多、河漫滩宽广、河槽平浅的河段。如三江平原的别拉洪河、挠力河中下游、浓江、穆棱河等均具有这种水文特征,由于河道狭窄平浅,一些河流无明显河道,泄水能力低,排水不畅,大量水分补给沼泽。汛期还遭受大河洪水的顶托,抬高这些河流的水位,使两岸低平盼河漫滩排水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与发展。

在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比降大,河网发达,排水条件好,沼泽不甚发育;河流下游比降小,河槽曲率大,河网密度小,来水量增多,沼泽覆盖率大。如若尔盖高原沼泽区黑河上游,沼泽覆盖率为18%,下游覆盖率明显增加为32%。但某些河流上游,谷地宽浅,有大量地下水出露,或因冻层存在,沼泽亦十分发育。如黄河源头的星宿海,长白山区松花江上游玄武岩台地,小兴安岭汤旺河上游,三江平原别拉洪河上游的沼泽,均比中、下游发育。一些河流的尾间区有充足水源,沼泽也很发育。如新疆博斯腾湖西南小湖群区,位于开都河尾闾区,芦苇泥炭沼泽十分发育。开都河发源于天山中部,以冰雪融水及降水补给,水量丰富,进入平原后,一部分水流入博斯腾湖,另一部分水漫散于小湖群区,补给小湖及周围的沼泽。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区能有这样大片沼泽的存在,它像绿色宝石一样镶嵌在沙漠之中。

(4)人为因素的影响人类经济活动对沼泽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东北林区,在日伪统治时期,森林资源遭到残酷掠夺和严重破坏,在一些砍伐迹地和被火烧的迹地上,常演变发育成沼泽,大中型水库周围和回水范围内,因抬高了地下水位而逐渐沼泽化。此外,在运河区、灌溉区和水利工程修建区,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如黑龙江省穆棱河流域,1943年在密山县境的湖北屯附近,向小兴凯湖修建分洪水道,有14公里防洪堤没有修建,每年汛期,穆棱河洪水由此漫溢,积存地表,使水道东侧沼泽面积日趋扩大。可见人类活动能促进沼泽的形成。当然,人类活动也能控制沼泽的发展,采取人工排水,可加速沼泽变干。总之,人为因素对沼泽的影响,比自然演化要快得多。

(三)沼泽发育过程

中国沼泽发育过程,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主要有两种途径,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1.水体沼泽化过程

水体沼泽化主要是在湖泊中进行的,流速缓慢或停滞的小河也可能沼泽化。湖泊经过长期的泥沙淤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湖水变浅,在光照、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生长喜水植物和漂浮植物。由于死亡植物不断堆积湖底,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很慢,植物残体逐年累积而形成泥炭。随着泥炭的增厚,湖水进一步变浅,湖面缩小,最后泥炭堆满湖盆,水面消失,整个湖泊水草丛生,演化为沼泽。所以湖泊变成沼泽是自然演替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湖泊的消亡,但是,由于湖盆特征不同和区域地理的差异,湖泊沼泽化过程也不完全一样。

(1)缓岸湖泊沼泽化沼泽化是从边缘开始的。首先在岸边浅水带生长挺水植物,因水深不同,挺水植物群落呈同心圆状有规律的分布,向湖心逐渐生长沉水植物。注入湖泊的水流所携带的泥沙淤积和死亡植物残体的堆积,使浅水带逐渐向湖心推移,沼泽植物也向湖心蔓延,最后整个湖泊长满了沼泽植物。例如中国小兴凯湖就是很好的例子,目前正处于沼泽化阶段,小兴凯湖南岸湖底坡度不大,缓缓向湖心倾斜,从岸边到湖心,植物呈有规律的分布:沿岸湿润地带为小叶樟群落,生长茂密,多呈纯群落;水深10厘米以内地带,为苔草一小叶樟群落,有稀疏草丘;水深20厘米左右的湖滩,以芦苇群落为主,局部地段生长狭叶甜茅,呈斑状镶嵌在芦苇群落中间;在湖滩与湖心邻接的地方,风浪作用较大,泥沙在这里淤积,湖水变浅,甚至露出水面,生长了菰;湖心水深1~2米,生长了沉水植物竹叶眼子菜等。目前,湖滩不断扩大,芦苇、甜茅群落向湖心侵入,湖泊正在日益收缩。四川省若尔盖高原湖群区,浅湖沼泽化的植物带与小兴凯湖不同,在湿润的湖滩上,主要生长着苔草属植物,形成高大的团块状草丘;20~40厘米深度的浅水带,生长着杉叶藻,针蔺等挺水植物;超过40厘米深的地带,则生长着藻类和眼子菜等沉水植物,西藏高原沼泽也有类似情况。

(2)陡岸湖泊沼泽化沼泽化是从水面植物繁殖过程开始的。在背风侧的湖面生长着长根漂浮植物,它们根茎交织,常与湖岸连在一起,形成较厚的漂浮植物毡,俗称漂筏。随着植物不断繁殖、生长,浮毡逐渐扩大,厚度增加,浮毡下部的植物残体,在重力作用下脱落湖底,年积月累,使湖底变高。浮毡布满水面,但与湖底之间尚存在水层,随着时间推移,湖底泥炭堆积愈来愈厚,直至水层消失,两者相接,湖泊最后演化为沼泽。漂浮植物毡布满湖面需经历长期的演化过程。初期由于风浪作用,往往使浮毡碎裂,小块漂筏像绿色小舟,随风漂游散布在期中;沼泽化后期,各漂浮植物毡逐渐扩大,彼此结合,布满整个湖面,但在个别接触处还有局部明水,称为湖窗。此外,因漂浮植物种属不同,以及受其他因素影响而造成生长状况的差异,使浮毡厚薄不均,薄层地段人畜行走其上,有沉陷危险,在东北地区把这种现象,叫做“大酱缸”。当年中国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有些沼泽就是“人陷不见头,马陷不见颈”的漂筏沼泽。

陡岸湖泊沼泽化虽然不及缓岸湖泊沼泽化普遍,但在中国东北和西南地区,以及西北内陆地区的一些湖泊都可看到。如黑龙江省抚远县境内的芦清河泡子,东岸发育着宽约5米左右的漂筏苔草浮毡,其下有泥炭堆积,中间为水层,人行其上此起彼伏,漂筏层表面无积水,脚踩处因承受压力下沉,湖水徐徐上升。云南腾冲县的北海,由苔草、鸢尾、睡菜和灯芯草形成的漂筏,宽约1000米,湖底堆积有泥炭;在湖泊边缘草根层与泥炭层相连,至湖心两者之间有2米多的水层,漂筏中间有明水湖窗。若尔盖高原沼泽区错拉湖西南岸的甜茅漂筏,目前正在继续扩展中。此外,人工湖泊——水库,也可以沼泽化,在岸边形成漂筏层。

上面所举的都是湖泊正在沼泽化的例子。由昔日的湖泊已演变为沼泽的,在全国各地也不少,这是通过地貌形态特征的观察以及植物孢子花粉和残体的分析鉴定所证明了的。如吉林省辉南县的西大甸子,过去曾是熔岩流堵塞河道形成的湖泊现在已完全变成沼泽,堆积了平均6米多厚的泥炭层;柳河县安口镇姜家店的古火口湖,已变为沼泽并堆积了较厚的泥炭层。

(3)河流沼泽化在流速缓慢或水流停滞的小河或河流的个别河段,在岸边甚至到河心,常见到水草丛生的沼泽化现象,其发育过程大部分与陡岸湖泊沼泽化相似。如三江平原的一些河流,由于地势低平,坡降很小,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水草丛生,具有沼泽性河流的特点。挠力河、七星河、青龙河的许多河段,在河道中心生长着沉水植物狭叶眼子菜和浮水植物睡莲;河道两侧靠近河漫滩生长着漂筏苔草、睡菜和狭叶甜茅形成的浮毡;在低河漫滩水分停滞的地方,则发育了毛果苔草沼泽。也有一些河流,如别拉洪河、浓江、鸭绿河的中上游段,具有陡岸和缓岸湖泊沼泽化的共同特点,植物既由岸边向中心蔓延,在水面还生长漂浮植物形成的薄层植物毡,使河道呈现明流和暗流相互交替的现象。这种河流沼泽化演替方式,在若尔盖高原沼泽区也同样存在。沼泽化河流的泥炭层一般较薄,有的地段没有泥炭堆积,这是因为死亡植物未完全分解的残体在缓慢流动的河水中被冲走的缘故。

2.陆地沼泽化过程

如果说水体沼泽化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由湿趋干的过程,那么陆地沼泽化恰恰相反,是在不断增强湿地生态环境。在中国,陆地沼泽化过程主要有两种:

同类推荐
  •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不可思议的大自然

    大自然有许多事情令人不可思议,看起来不像是真的,但却都是事实,这正是大自然的奇妙之处。本书通过介绍白蚊、雨林、南北极、美洲沙漠、海洋等,让你走近大自然,了解真实的世界。
  • 人类的家园

    人类的家园

    本书是一本专属于房龙的、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地理书。它打破了常规地理书的写作方式,紧扣“人”的观念,将人的活动和重要性提升至首位,自始至终关注的是“纯人”的那一面——科学、艺术、商业、宗教和政治,从历史的高度阐释了人与地理以及地球的关系,生动地演绎了“人文地理”这一概念。
  • 野马之舞(野生灵三部曲舞)

    野马之舞(野生灵三部曲舞)

    野生灵系列多是关于野生动物的记录和描述,这是作者戴江南在与自然万物的耳鬓厮磨间生出的大欢娱大忧伤,她带着人们徜徉在自然之中,在阿拉套山的悬崖旁观察金雕,在青格里河畔看蝴蝶,在天鹅湖畔驻足,在艾比湖畔与迁徙的鸟儿作别……她将一切自然生灵视若亲朋,以细腻亲和的笔触写下了一部当代自然传奇。同时,本系列作品对普及科学知识、宣扬自然美均有较高的意义和价值。
  • 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

    创造生活的科技文明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促使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本书选取了对于人类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些科技发明,以通俗的语言和简单的故事方式进行讲述。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 动物的语言与意识

    动物的语言与意识

    今天的讲座是关于动物的语言与意识问题,而这也是心理学中研究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有人可能会问,心理学为什么会研究动物?事实上,研究动物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因为人类的心理能力、发展状况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个参照系,而这个参照系就是动物。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既有动物又有儿童,今天,我主要挑了一部分主题,就是关于语言和意识的问题。
热门推荐
  • 废柴逆天:战神三小姐

    废柴逆天:战神三小姐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的精英杀手却在一次任务中被最信任的人背叛弥留之际,她用尽全力,不惜一切手刃背叛她的人……在次醒来,她竟穿越到了一个异世大陆!还好上天在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她要在这里书写一个不朽的传奇!
  • 一寸河山一寸血2

    一寸河山一寸血2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它也是离新中国最近的历史,那是个社会结构、思想经济全面动荡转型的时代,新中国就是从那里走来,而我们就生活在新中国里,我们之所以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与那个时代密不可分。了解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这个时代。本书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为发端,以东北沦丧为起点,再现十四年抗战历史背景下的风云人物、精彩往事。本书犹如一部恢宏的画卷,作者以或幽默、或深沉、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你走近张作霖,走近蒋介石,走近汪精卫,领略他们曾经有过的铁甲与鲜花,情义与权谋,眼泪与欢笑,欣慰与悲怆。本册为第2册,主要讲述了1933年到1937年,日军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历史。
  • 你是我意想不到的甜

    你是我意想不到的甜

    夏日的阳光透过树木在街道洒下一片斑斓,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空中飞来两只麻雀站里在一……
  • 超神学院里的模板

    超神学院里的模板

    一个不知道剧情的人被一个神秘的模板系统到超神学院,会发生什么事呢?会留下怎样的传奇呢?
  •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快乐工作手册(上)(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

    教师的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职责是把教学当成自己的终生事业,用“爱”搭起教育的基石,用自己的学识及人格魅力,点燃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后花园的秘密领地

    自然是一本书,天是它的封面,海是它的扉页,山是它的目录,河是它的文字,地是它的封底。自然的智慧无处不在,那些有关大自然的神奇故事,在爸爸那抑扬顿挫的讲述中流淌开来……
  • 地府我开的

    地府我开的

    被失恋的叶凡机缘巧合下得到了失传无数年的地府,成了新一任的阎王殿下。
  • 兽妃逆天下:妖娆幻符师

    兽妃逆天下:妖娆幻符师

    (已完结)新文《重生娱乐圈:BOSS,我不潜》火热连载中~ 她腹黑狡诈,冷血无情,邪魅无双,我行我素。废物?她暗夜之王,杀手界的尊者是废物?逆天修行,就算废柴也得给我变天才。世人都说:她天使面孔,魔鬼身材,蛇蝎心肠,她均一笑置之。她就是她,没人能改变,直到他的出现……“求抱养,能力:吃饭!特长:吃五碗!!!”她:“……”《伊幽然群号322942070,欢迎读者朋友们加入》完结文《极品邪王:溺宠刁蛮小萌妃》 坑品有保障,大家放心跳。
  • 灵与兮

    灵与兮

    若是两情相悦,必是中了特等彩票的运气,然而世间多半是单向的,这是一段关于灵与兮的故事,爱情总是归于平凡琐碎,却也有着撕心裂肺,这是一段向死而生的爱情。这是一封献给“灵”的长长的情书。
  • 不一样的25年: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故事

    不一样的25年: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故事

    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能效管理专家施耐德电气拥有着强大的市场能力。它为200多个国家的能源、基础设施、工业过程控制、住宅市场提供方案,致力于为客户安全、可靠、高效的能源。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建立起令对手望而生畏的产业地位,施耐德面临了很多挑战,实现了很多跨越。作为一家成功进军中国市场并取得全球性认可的跨国企业,施耐德电气的成功经验值得探讨与学习。本书由施耐德电气郑重授权,以时间为线索,从施耐德电气不同阶段所作出的决策及案例入手,真实地展现了其成功的产品竞争及与并购方式。作为世界顶级公司,它独特的生产、物流、仓储及销售体系,给许多企业提供了做大做强的实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