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06900000002

第2章 构建现实

抛却信仰赤裸面对

事物的意义是由我们来决定的。整个生活都是虚幻的:我们构建了我们的信仰,然后笃信它们。我们建立起所有我们想要的,每一刻我们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一个新故事。我们可以随意决定这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什么,也可以自由地改变我们的想法,决定相反的才是正确的。所以当你认为开悟是很重要的,那么它就是很重要。当你认为开悟是毫无意义的,那么它就没有意义。当你认为你所做的是无用的,那么它是无用的。当你认为自己必须经历自我的死亡,那么看起来你必须经历自我的死亡。

我并不是说你决定发生什么事。我是说当有事情发生时,是你来决定它的意义。意义就像一件艺术品,我们用我们的想法来涂画,并不断修饰和重新创作。这并不意味着事情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你决定他们没有意义,它的意义就是我们给予它的意义。

考虑到想法的本性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从而意义也不断变化,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相信你所相信的,但不要轻信它。我们需要一定的信仰体系在世界中运作和导向。但是,我们不需要一个终极信仰或准则来表明事物的运作或者表达的含义。你可以和信仰和意义玩耍,看看它们有什么效果。如果一个信仰运转良好——那很棒;如果一个信仰不起作用——那很棒,因为你可以改变它。

在全面探索信仰的过程中,暂停一下并且不去相信同样是可取的。我并不是建议你认定那些事没有意义,而是让你暂停了解事物的意义,或暂停探索某件事是否有意义。如果你认为你所思考的事很重要,不去探索确实很难做到。如果你有一种感觉,认为这些想法是虚假的,那么毫无信仰地赤身裸体片刻,你会感觉良好。然后如果你想改变一下,想去相信,那就再穿上信仰的外衣。

当你允许让自己不去探索的时候,就有可能看到事情的真相。甚至你编个故事并相信它是真实的,并且以这种方式看待现实,也是可行的。终极目标不是完全地和永久地停止探索,而是探索的灵活性,时不时地去探索或不探索。这灵活性包括,抛开知道这个过滤器,体验纯粹存在的深度,这也包括你曾经历过的每一个知道、信念或意义。这种探索的灵活性不是一种处方或你的获得物,而是你的意识描述,就像当下以及一直以来都在的。

你体验的一切都是你必须相信的这种能量的表达。体验无所谓对和错。生活向你展示你全部的意识,从拘束的、狭隘的信仰到未被意义或信仰所过滤的现实的全方面。这是现实和信仰之间的舞蹈,它组成了你在任何时刻的体验。你也许也会喜欢这个表演!

心灵与现实之舞

问:我们的信仰确实随着时间而改变。有时甚至在一天之内,我们可能会想到关于现实和一切如何运作的两件不同的事情。但是,客观事物存在吗?有最终的真理吗,还是一切都是主观的?我们的想法和信仰之外的现实是什么样的?我们是用我们的信仰和想法创造我们的世界吗?

答:关于什么是客观的真实的问题上有几个观点,他们都有几分道理。一个观点是,唯一真正真实的东西是不会来回出现消失的,或者说是永恒的。根据这个定义,有形的或有名称的东西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唯一真实的事物是超越名字和形式的神秘,它是一切的源泉。这是一个非常绝对的观点,它能强有力地化解世俗依恋。它切开所有表象,进入无限的,虚空的存在状态,就在所有存在的核心。

另一种观点认为,一切都是真实的,这里最终只有一件事物,而且它是非常真实的。一切都是这个现实的一部分,所以一切是真实的,一切都是相连的。这是一种更加以心为本的看法,它可以强有力地打开我们本真中固有的品质:爱,同情和接纳。

第三种可能的观点是前两种方式的组合:认识到只存在一件事,即每件事都是真实的,同时能够辨别体验中的现实程度。有些事有很多现实,而有些很少。例如,一个想法或信念有一些现实,但很少。你所有的想法夹在你两耳之间,那么它们实际能有多大?这第三个观点是更实际和更实用的方法,可以唤起我们分辨能力并采取有效行动。

尼萨伽达塔[1]有句名言总结了这三个观点:“当我明白我什么都不是时,那就是智慧,当我明白我就是一切时,那就是爱。我的人生就是这两者之间的运动。”所有这三个观点都是真实的,在完全理解现实方面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然而他们都没有包含全部的真理,这是语言和思想的内在局限。

为了回答你的问题,我会建议,世上存在有客观的现实和主观的现实,人生就是这两者之间的舞蹈。心灵和信仰之外的现实是纯粹的、空洞的、无限的潜能。这是最大的真理,但它并不是最终的真理,因为人生显然不能以纯粹的潜能停留,而是乐于行进在头脑和信仰中转化为形式。人生在安宁状态下是纯粹客观的,如同永恒无限的空间,当它进入与外部现实没有联系的思想领域时,它就会变得纯主观,就像我们做白日梦想要一个完美的情人一样。大多数时候,现实或体验是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的混合体。

我们的体验越客观,它就越实在、持久和深刻。而我们的体验越是主观,它就会越短暂,越不真实。不能说两者哪个更好或更糟,它们绝对是不同的体验,而我们可以辨别每种体验有多少真实性。由于我们的头脑是主观现实的源泉,因此头脑在分辨事物的真实性方面并不是非常有用。对头脑而言,一切看起来都是真实的,所以头脑对辨别客观和主观的现实并没有多大帮助。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一颗心,它天生便能够识别体验有多真实。真相或现实会打开心灵,使头脑平静。相反,不真实的东西会束缚心灵,使头脑更加忙碌。

客观现实和主观信仰之间的这种跳舞是非常活跃和动态的。我们的体验即使在一天或一刻间都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随着每个想法或念头在我们的头脑中涌现,甚至更为夸张地,在一点点想法或根本没有想法时,以及在客观事实的某方面一闪而过时,体验发生了变化。因此,从经验上看,似乎没有真相的最终体验,而是一种无尽的,关于真理本身的展现。生命创造出多么惊人的舞蹈!

至于我们是否以我们的主观思想和信仰来创造我们的现实,我认为,我们应该伴随着所有其他意识,共同创造我们的主观现实。我们的思想和信仰对现实如何显现起了作用,这就是这种生命之舞是如何工作的:万物之间互相影响。所以,即使在有限的主观存在中我们的思想也会对所发生的其他一切产生影响。不过,有多大的影响力仍然是个难题。我们的想法创造了我们经历的整个现实吗?还是现实也受到他人思想的影响?人类思想是这场游戏中唯一的玩家吗?如果有很多层面的存在形态参与这个舞蹈呢?我们的集体思想或信仰呢?在上帝的头脑中产生的思想或信仰呢?如果有无数意识力量将客观现实塑造成主观经验呢?

所以答案可能是:我们的信仰影响现实,同时其他一切也在影响现实。最终可能是我们现实的产物就是影响生命展开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我们的个人思想和信仰。正确看待我们所思考和所相信的有多重要——虽然可能在现实的创造中没那么重要。你可以发挥你的信仰带来的效果,但别太在意你的信仰。事实证明,大部分发生的事情是更大力量的结果,我们也许称之为命运或恩典。

制造信仰

我们天生就是制造信仰的生物,就像松鼠天生就会藏匿坚果一样,人类会制造信仰。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怎么创造意义,怎么安排和定义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是作家或编剧,编写着关于“我”的故事,我们相信我们所认为的生活就是全部真理,就这样我们构建了信仰。

然而,有可能认识到,这个定义现实的过程非常有创意,具有挑战性,甚至是有趣的,但它永远不会达到完整或完全准确。我们的信仰忽略了很多现实情况。例如,如果我们认为某人是一个好人,我们就忽略了那个人的负面。如果我们相信某人是个混蛋,我们就会忽略一些关于他或她的好的方面。信仰的有限性不仅适用于我们对他人的信仰,也适用于我们对自己的信仰。我们拥有一个由我们对自己的信仰组成的身份,那个身份与其他任何信仰一样是流动的,可改变的和不完整的。

这不是个问题,甚至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过程。然而,我们经常忘记我们正在制造一些事情:我们相信自己是个好人,或者比别人更好,然后忘了这至多只有一半是事实。这就像看电影,忘了它是虚构的,然后在电影结束后的几个小时或几天内因角色的行为而感到难过。演员只是花钱被雇来扮演坏角色,但是我们忘记了这一切都是人为假扮的。

所以,有信仰和身份没有错,当我们忘记了它们是我们制造出来的时候,它们才会让我们遭受痛苦。如果我们严格控制它们,并且防止它们发生任何矛盾,它们就会约束我们的意识和行动。我们被卡在由我们自己的头脑创造的虚幻电影中,我们忘记了我们可以随时更改剧本。了解现实并非如你所相信的那样,并不一定意味着你改变了你的经历。但知道这点可以让你尽情享受这一体验,就像知道你正在看电影一样,可以让你欣赏超级英雄的荒唐滑稽动作或心碎的情人的绝望行为,而不会太难过。当忘记了自己的生活同样有如此解释时,可能意味着,你不去享受每一次体验的丰富多彩,却为了解决自己的信仰所造成的问题,忙着去改变事情。

你是身无分文还是富甲一方,这意味着什么?当有人拿你开玩笑,你是什么感觉?当你的职业生涯飙升或崩溃时,你感觉如何?你认为你是谁?你可编造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以及数百万个这样的问答。在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有关你存在的故事中,也有着可以看看故事以外其他内容的机会。现在有什么是不属于你的信仰?你编造的现实背后的真实现实是什么?是什么创造了物质世界?是什么创造了正在编织你的信仰之头脑?没有必要对这些问题做出明确的答案,因为那只是另一个信仰。相反,你可以添加没完没了的新的答案来和每个问题玩一玩,从而发现你的本真的无限潜力。制造信仰是很有趣的!

思想不完全真实

我们的信仰、故事、主意、恐惧、希望、愿望、欲望、预测和伤害只是些思想。思想存在,由此产生一些现实,有些作用于现实,但思想并没有太多的现实。当我们思想变得狭窄的时候,是因为我们被卷入头脑中的一个故事。有趣的是,参与到一个积极的故事中我们的思想会变得紧缩,比如:“我会赢得彩票,找到完美的情人,住在一个大房子里,并开悟。”如果你在这样一个精心制作的故事在脑海发生时进行检查,你会发现那一时刻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实际上变得很窄,很小,这反映了这种思想没有多少事实。

变窄不是坏事,也不是错误,它只是有所不同于,不如处于不变窄时那样愉快。像我们的恐惧、预测、希望和梦想那样的想象事物,只有在我们的意识变窄时才能被体验到。我们的意识必须变窄以适应我们想象中经历的小小现实。摆脱想法和幻想并不是解决之道(我们无法这么做),而是要看到它们真实面目:一些小的真理。一个小的真理并不比一个更大的真理糟糕,就像鞋盒不比车库差——它只是更小。但能够分辨鞋盒和车库的差异是好的,这样你就不会试图将你的车存放在鞋盒中,或者建一个车库来存放一双鞋子!在辨别某物有多大时,你自然会认识到它的适用性。当涉及真实的东西时,思想是有用的,但是,就所有的思想本身——特别是恐惧——都是没有作用力的。专注于你的恐惧或希望通常无助于达到目的。

比起我们对未来或过去的思索,比起我们的恐惧、怀疑、信仰、梦想、愿望、判断和观点,当下发生着更多的事情。更大的事实是,此时此刻,在你的本真中,爱、欢乐和宁静的体验即将被发现。为什么忽略真实的和事实的东西呢?你不必摆脱你的恐惧、欲望、判断或其他想法,但为什么过于看重它们呢?如果它们实际上很渺小,而你的力量、智慧、欢乐、爱和意识是无限的呢?当你正确看待恐惧和其他想法时,即使它们继续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它们也不会有太多的能量让你遭受痛苦。

内心的鬼魂

我们大多数人认为鬼魂是在我们死后才有的,它继续出没在我们活着时生活过的地方。如果你活着的时候鬼魂缠身,那会怎么样?如果你认为自己就是个鬼魂呢?

正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鬼魂是来回出现和消失的非物质形态。它们不固定不真实,大多数人看不见它们。然而,我们对自己的形象,我们对自己是谁的看法有多实际或真实?如果你有一天将自己的形象描述为一个有吸引力的人,第二天描述为一个没有吸引力的人,那么这两种任何一个形象究竟有多真实?其他人能看到你的自我形象吗?无论如何,如果你的自我形象并不吸引人,而有人却被你吸引,这表明什么?也许他们看不到你的自我形象,也许你的自我形象是一种鬼魂。我们并不愿意把自己看作是一种鬼魂,因为我们真的相信我们的自我形象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可能会想:“如果我认为我是非物质的,不真实的,那我是谁?除了鬼魂这个自我形象之外,还有什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确实存在,我们是真实的。但是,这种存在感和真实感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形象还是来自别的东西,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存在?我们很难确切地知道,因为自我形象和真实感可以同时存在,我们自我观念可以同化更深层次的真实感。

一种衡量事物有多真实的办法是看它持续时间有多长。越真实的东西,它持续的时间越长。你对自己的想法持续多久?它们来回出现和消失(就像鬼故事的一个鬼魂),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一个想法往往结束得如此之快,以至于我们在片刻之后便已忘记。自我形象不断变化和消失,被其他形象或想法所取代。所以这些形象或身份一定不是真实的。他们可能只是我们头脑中的鬼魂。

此时你存在的纯粹感觉是怎样的?它是出现又消失的吗?多少次你有相反的感觉——你根本不存在?你存在这种感觉比起关于你自己的想法更为真实,因为它不会来回出现和消失。你存在,但有关你自身的想法只是些鬼魂。你是什么不包含在你的想法或身份中。即使关于自己的想法渐渐消失,就像电影中的鬼影一样,而你仍然是在这里。

重要的是这个真实的你。你可以对这个真实的你更加好奇,而不是关于身份的虚假鬼。是什么组成了真正的你?它像什么?它想要什么?它能做什么?这些是丰富而有意义问题有待探索,但要记住,在关乎你自己的想法中找不到真正的答案,答案只在你存在——这个简单的感觉中。

不去知道

我们耗费大量时间来追求知识。似乎我们永远不可能知道太多,而我们的家庭和文化都支持这种生活方式。结果,我们大多数人都觉得不知道某事是不舒服的,甚至令人害怕的。该做什么,想要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不去知道这些怎么能行。

倘若不去知道的体验很丰富,还有很多的可能性呢?倘若,在我们急于到达一个知道和确定的地方时,我们绕过了那些不明确的空白空间,而那些空间里可能包含更深层的真相呢?生活是复杂的,有很多方面。生活中较微妙而深刻的元素不会轻易融入我们通常所知的概念和想法。探索这些更深层次的维度可能需要放慢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以使更安静和更深层的存在得到认知。不知道真是一种缺少或不完整?或者在我们什么都不知道的沉默时刻有什么值得发现的东西?

当你知道一些事情时,没有什么不对。但事实证明,不知道也没有什么不对,不知道甚至会导向令人惊讶的新的认识深度。习惯于和适应于不知道,也可以让人拥有更加完整和满意的生活体验。由于通常我们不知道的时候远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生活的大部分其实在不知道的时空发生着。

现在,你真的了解为何你的心脏跳动如此有规律?你真的知道电是如何工作的?你生命将走向哪里?如何成长为一个人?真正的爱是什么?谁能信任?以及为什么你在这里?诚然,你的心脏在跳动,电好像在工作,你的生命在走向某个地方,你似乎在成长,爱和信任确实发生了,而你就在这里。所有这些经历都没有包含或依赖于你的知识,但它们正在发生并且极大地增加丰富着你的生活。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为不知道而挣扎,我们推动自己去越学越多,我们竭尽全力尽可能多地去获知,所有这些挣扎和奋斗都是痛苦的源泉。但是,如果不知道,它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感觉呢?只有当我们和不知道而想要知道这样的经历进行斗争,当我们无法体验这种不知道,我们才变得痛苦。

让自己不知道可以从斗争中获得深度的解脱。它也更加充分地打开我们的意识,因为当我们允许自己不知道时,我们趋向关注当下。处在不知道的空白状态,有着天生的好奇和对真理的渴求。这种好奇的渴求是有活力的,且不断变化的丰富体验,所有一切可以被认识,所有的一切都超越我们的常规认知。

注释

[1]室利·尼萨伽达塔·马哈拉吉是印度著名的心灵导师,是湿婆不二(非二元论)的印度大师。

同类推荐
  •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

    《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是英国作家杰夫·戴尔的一本电影随笔。在这部作品中,他成功地用文字还原了电影艺术大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的每个画面,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隐喻与象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同时,作为塔可夫斯基的铁杆影迷,杰夫·戴尔为读者讲述了该电影拍摄时的一些趣闻轶事,以及自己年轻时观看此片的感受。这些由《潜行者》而诱发的回忆与联想丰富了原本严肃的电影文本。杰夫·戴尔妙趣横生,又发人深省的文字引导着众多对塔氏和《潜行者》感兴趣的读者进行了一次十分愉悦的电影探索之旅。
  • 意大利的黄昏

    意大利的黄昏

    《意大利的黄昏》是英国作家D.H.劳伦斯青年时期的一部域外游记,也是其最知名的一部游记作品。记录了劳伦斯1912-1916年间从奥地利、德国、瑞士到意大利徒步旅行时的所见所闻。本书的特色在于,它具有“画的描绘、诗的抒情、哲理的沉思”。《不列颠百科全书》评论说:“劳伦斯的游记在描写风土人情方面非常出色,令人难忘”。
  • 文学武侯

    文学武侯

    武侯,是一个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散发着浓烈的区域文化气息的诗意名字。在这个名字背后默默矗立的人和事,像时间长河中一坛窖藏的老酒,我们路过酒窖,就能闻到历史的瓶塞边流溢而出的醇香,不同的人还会品出不同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跨越时空,对话历史,我们乐意成为文化的朝圣者。与历史对话不是为了单纯地触摸、延续,而是为了传承城市的文化血脉。如今,我们身边活跃着这么一群文化的守望者、探索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岗位,用文字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用真心的投入丈量着生命的里程,凝聚、聚集、沉淀着武侯作家群落的内涵。
  • 我问关公

    我问关公

    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为什么说关公“生在蒲州,长在解州”?、关公是怎样熟读《春秋》的?、关公是怎样到绛邑小华山求师学艺的?、南山上的三道狭谷是怎样形成的?等。
  • 姜椿芳文集(第七卷)

    姜椿芳文集(第七卷)

    本书收录了《争先恐后》、《三个镜头》、《难》、《人生问题》、《爱好文学》、《一九三八》、《新生》、《国际一周》等文章。
热门推荐
  • 我是四爷儿媳妇

    我是四爷儿媳妇

    一朝穿越,成为雍亲王长子弘晖正妻,才刚清醒就危机重重,如何自保如何生存都是问题,但她凭借自己的聪慧美貌终究在这后院在这世界获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一路艰险,一路风雨,当她笑看天下时,谁还能伤她欺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为什么有人会持刀闯进幼儿园砍杀儿童?为什么有人会为盗取一枚戒指切下别人的手指?为什么纳粹科学家会在俘虏身上做活体实验?本书是一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对“恶”进行的系统思考,他借助科学家擅长的调查、实验和分析,以“共情腐蚀”取代了“恶”:某个人作恶时,他的共情遭到了腐蚀,共情水平较常人要低很多。但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的共情水平不会导致极端恶行发生,虽然人们常常会不顾他人的内心感受。这一替换看似简单,却能帮助我们摆脱价值偏见,给出预防恶行发生的思路。本书也许会改变你思考“恶”的方式,甚至会改变你对待“恶”的态度。
  • 灯下黑(第一册)

    灯下黑(第一册)

    文身有哪些禁忌?鼓楼为什么会限高?乐山大佛为什么会流泪?东越人为什么要崇拜蛇图腾?《灯下黑》,又名《中国异闻录》,是“悬疑怪才”羊行屮继《泰国异闻录》畅销10万册后的最新作品,讲的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异闻、怪事。那些你原本以为天经地义的事,也许并不像你认识的那样……“异途行者”南晓楼、月无华再度启程,揭秘华夏文明古老的异闻、怪事!
  • 城姬三国

    城姬三国

    穿越的白图发现,自己似乎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激光做刃的方天画戟、爆发加速度惊人的赤兔引擎、射程五百米的龙舌狙击弓……看着驾驶着两米多高的外骨骼式机甲的吕布,白图有一句“求大腿”不知该不该讲!“你、你就是新任的沛郡太守吗?我是……小沛姬,目前小沛城……防5887、粮35132、人力20871,科技树可以看这边的图示……”看着眼前的一副土妹子模样的小沛姬,白图彻底凌乱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谁,将成为天下十三“州姬”新的主人?城姬,究竟是人工智能还是信仰生命?P.s:看好作品分类,别用历史小说的角度衡量本书哦~
  • 疯牙

    疯牙

    马鱼不是“疯牙”的人。马鱼这个蔫蛋,别说疯牙的老大,就连最没分量的小喽罗,也不愿拿正眼瞧他,他呐,要身板没身板,要气魄没气魄,脾性那么蔫,与疯牙的人,纯粹是两种路子。可是,马鱼还是与疯牙扯上了关系。因为他和冯亚是老乡。都是打青草沟出来的,老一辈手里还有远亲关系。寒暑假的时候,他们回到青草沟,冯亚经常碰上马鱼的父亲,那老汉总要拉住冯亚的手,说我的牛娃子,要你多照看哩,你知道,牛娃子打小老实,到哪儿都受人欺负。老汉说得很诚恳,完全是在诚心托靠。冯亚也就吊儿郎当点个头,权当应承了。牛娃子是马鱼的小名。
  • 修真之超级兑换系统

    修真之超级兑换系统

    被雷劈后华为灰烬,以为就要翘辫子,哪知穿越了!本身是废材的少爷一下子化身成为天才?为什么?因为一切功法都可以兑换!!!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晨兮恰似你

    晨兮恰似你

    最后一次告白,夏浅兮为席洛晨准备了一个盛大的惊喜。席洛晨看到夏浅兮为自己准备的惊喜,没有表现出惊讶,对夏浅兮大声哄:“夏浅兮,闹够了没有?我不喜欢你,以后也不会喜欢你。”夏浅兮把花放到席洛晨手上后,给席洛晨:“没关系,我喜欢你就行!生日快乐!我还有事,先走了。”从那以后夏浅兮消失在席洛晨的视线。当席洛晨再次见到夏浅兮席洛晨拍了拍夏浅兮的肩膀,夏浅兮努力不让自己声音颤抖对席洛晨:“这位同学,你有事吗?”
  • 网游之斩首死神

    网游之斩首死神

    伍月,三大家族的少爷~~却因为自身太为优秀,从而使得自己的家庭遭到破坏……父母之仇不共戴天。看主角如何在现实世界与游戏世界之间梦幻式的历练~获得力量……将仇人手刃~~~~
  • 正义安保系列:吉姆·丹迪

    正义安保系列:吉姆·丹迪

    俄勒冈州塔克镇,一位银行经理被谋杀了,原因是他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名叫埃斯特班·费尔南德斯的人曾经向某政府高官汇过款。银行经理死前发出了三封警告信。一封寄给自己;一封寄给前妻;还有一封寄给了城里的老朋友,那个朋友开了一家用自己名字冠名的安保公司——吉姆·丹迪安保公司。如今收信人中的两个已死于非命,外加塔克镇的邮局局长。吉姆很快发现了这些信息的危险性,他已经无法独自支撑,只好向同行寻求帮助,所以这次的主角当然又是正义安保组合。本书灵感来源于阿肯色黑橡木乐队的作品,准备好步入这场前途难测的惊险之旅吧。(光看主角嘴炮日常就能把你笑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