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笑
拆开了五妺的信,又是密密麻麻,琐琐碎碎。
母亲在世,这画像仅偶时出现偶时消退;当母亲远行了,它就正正中中悬挂在我脑海的中央,再也不会隐失。根深蒂固,在意念中留下了这幅妈妈半身的侧影。
又是多少年过去了,岁月像不明来向的狂风,呼呼、呼呼地,从头顶吹过,等你定下神来看一看想一想,就又是多少年已跑得无影无踪。母亲今已远去,一切的声容笑貌,似乎也都远去,像捕捉不到的幻影。
母亲的歌
妈妈教我一首歌,我学了,会了,可不明歌意,真不明白爷爷要留东西下来,为什么不留好的,偏留破的。
疑惑在心里藏久了,忍不住,终于,有一天,当妈妈又细声细味地唱着时,我提出了我的问题,很煞风景的问题哦!忘了我得到的回答是什么,还是没有回答,犹在混沌未开的幼童期,很多事如刻板一样记忆鲜明;也有很多事是迷迷糊糊的,像冲坏了的底片。后来才知道这首歌叫《渔光曲》。它诞生于我出生之前,我却未赶上它的时代,属于我童年的热歌是抗战歌曲。可是母亲赶上了《渔光曲》的流行时代,那是她年轻时常唱的歌,其流行度堪比邓丽君的几首名曲。母亲的唱歌方法,若按今天的标准并不坏,颇合乎目下所谓的民族风、乡土味,要透过麦克风应该也很具纤细之美。
寂寞的父亲
少年时代的我,非常乖顺,功课不敢落于人后;颇知轻重好歹,协助母亲处理家务超过体力所能负荷;碍于严格的家规,行为亦不敢略有逾矩。但是也偶有禁不起诱惑,去和同学看次晚场电影,或聚在冰店里神聊一番,但每回迟归,都引起父亲的震怒,严诘痛斥,甚至责打。但虽然乖乖地留在家里,心中却委屈万分地怨爸爸小题大做。直到我自己有了儿女,我的女儿长大了,也有同样的情形之后,才能了解那份忧虑和急怒所代表的意义。
我之所以仍提笔写下这篇文字,目的是希望做儿女的能将心比心,体味父亲对儿女的深爱。也希望做父亲的能以让孩子领会的方式来表现对儿女无可比拟的深情,彼此无憾。
小扇子
那个扇形的小钥匙环,就放在书桌的大抽屉里,工作间我常会忍不住拿出来看看玩玩。我有数不清的各型各国的钥匙环,可是都并不怎么当回事,每每顺手一搁,便忘过一边,再也想不起。唯独这把小扇子,对我意义不同,心里不想特别看重,却不由自主地要格外珍视。此刻,这把小扇子又拿在手上,我仍然以为,爸只要把他自己好好带回来给我们就行了,实在不需要任何一样纪念品,甚至一个小小的钥匙环!
布娃娃
妈妈做娃娃的本领是一等一的,拿一只报废的旧袜套,剪剪缝缝,塞上棉花,接上臂膀就是一个娃娃。不要多少时间,晚饭后,在我眼前的一会儿工夫就做好了。
不过,稍大点儿后,就不以妈妈做的娃娃为满足。因为为了省事,娃娃的头发是用画的;再不然,戴上一顶帽子,完全享受不到“为娃娃梳头”的乐趣。而且由于娃娃的躯体与下肢是连在一起的,两腿不能自由活动。同时妈妈画的脸相,都是古典型的美人,柳眉凤眼,不像娃娃,更不像洋娃娃。
听雨
房东在屋前安设了一个雨棚。自此,雨意谁先晓,临棚我自知。
总是那样的,淙淙两三滴,打在棚上,于是,我知道,雨来了,而屋前街道上干净毫无雨痕。雨真的下起来了,天棚被打得乒乓作响,像有多少精灵在着意地往地上砸石子;雨下大了,声势真是非凡,宛若万马齐奔。或是台风夹着阵雨,扫向棚顶,更若那奔狂的万马,尾上都拴上了铁刷子劈头盖脸而至,仿佛要透过雨棚、前窗直刷到脸上,除了闭上眼睛,等待那最后的一刻,没有别的办法。
她在河边洗衣裳
大雨后,小河里又有了水流淙淙。虽然文明已将两岸的林木草石破坏得尽失风韵,有了碧澈的活水奔流,又恢复了生命力。
顺着湍流的水波溯行,想看看文明的斧凿未曾光顾到的地方,不料竟看见了她们,那两个不知名的女人。身着红衫黑裙的一位,正蹲在大鹅卵石上用力地搓,搓她手上那堆不知是衣裳还是裤子的东西。穿着花衫的一位,正挥起了手中的棒槌,一下一下敲打着一堆像是被单之类的白色对象。斗笠遮住了她们的面庞,看不出年岁,但瞧那用力揉搓和挥举棒槌的结实手臂,和依然凹凸有致的腰肢,她们应当还在青春岁月。究竟是世故了,我没煞风景,没吆喝。记不得哪年哪月哪时,我也曾听过那样的笑,笑得纵然并非那样狂放,却笑得同样的青春。青春的笑是永远不熄的生命之火。
缺席的团拜
年,过完了!在这隔着太平洋的异域一角,“过中国年”还是小区生活中的一个大题目。各种团体的新春聚会更是数不过来,选择一些文学文化社团的团拜去凑趣,对异乡生活是一种感情上的安慰,若是找不出负面的理由对自己推辞,大概都会去“共襄盛举”。但是,每次去赶这样的热闹,心底总有一点怅怅憾憾的滋味泛起。不!甚至有些疼痛!我该去的,却曾着意地缺席过。
其实我很不爱过年,那只是俗世俗事中无可逃避的一项,假如我逃得掉,我会选择逃掉,可是我还不想弃离社会或被社会弃离,那么只好随大流。直到客居异乡,且又恢复了一个人的生活,终于可以不必再考虑他人的感受,过年就变成放大假的日子,用我自己的方式“度岁”。所以,这两年我仅维持了在阳历除夕整理一年的生活单据然后归档,农历年时做心绪大扫除的习惯。
缝情补趣
终于等到夜深人静,屋内室外的生灵都安歇了,整个世界都睡着了,可以虔心凝神独享自娱的游戏了。开亮了台灯,熄灭了室内其他照明,找出了钢锥、大缝衣针、粗白棉线和纸夹,动手装订那份我们的《心情记事》。不久前给那台新缝纫机找了个合适的对象送掉,能物尽其用,给它找了一个好归宿,心里就觉得舒坦而安慰。自幼年起,就爱缝点儿什么。跟在母亲身旁见习、实习、长本事,兴趣不改,在手足行列、朋友之间成为现代人中的古怪异类。因为这一项是心中无波无悲独乐乐的享受。而任何时代生活品味与情趣境界是不会过时的,有些情趣也是无可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