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4500000003

第3章 人成即佛成

第二节人成即佛成

佛教箴言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宜远,思宜近;事上宜虔,接下宜谦,处同辈宜退让;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郁失措;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

——蕅益《灵峰宗论》卷三《示养德》

智慧解读

研习佛法之道的人应该骨气刚强,但脾气温柔;志向远大,但不失谨慎;虚心学习,但要诚实做人;要常常思考以增长智慧,并懂得珍惜已拥有的幸福;不仅要思考当前的问题,还要以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对待长辈、尊者要虔诚,对待下属、幼者要谦和,和同辈相处时要懂得退让;得意的时候不可肆意炫耀,失意的时候也不必独自抑郁或惊慌失措;与其追求幸福,不如珍惜已有的幸福,与其悔悟自己的过错,不如少犯过错。

修行法门

佛陀曾说:人成了,就是成佛。

在讲解禅宗经典《金刚经》时,南怀瑾语重心长地告诫听讲的学生:“青年同学注意!先学做人,能把儒家四书五经等做人之理通达了、成功了,学佛一定成功。像盖房子一样,先把基础打好。人都没有做好,你要学佛,你成了佛,我成什么?要注意啊!要先学做人,人成了,就是成佛。佛法告诉你的就是这个道理。”

佛学并没有什么另起炉灶的玄虚,凡是学佛学禅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确定的人生观。一个学佛的人,首先要在心中建立这样的观念:这一生,来到这个世界,根本就是来偿还欠债,报答所有与我有关之人的冤缘的。因为我们赤手空拳、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一无所有。长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众生、国家、父母、师友们给予的恩惠。我只有负别人,别人并无负我之处。因此,要尽我之所有,尽我之所能,贡献给世界的人们,以报谢他们的恩惠,还清我多生累劫自有生命以来的旧债。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而为世为人,济世利物。大乘佛学所说首重布施的要点,也即由此而出发。

有一天黎明,佛陀进城。在路上,佛陀看见一名男子,向着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顶礼膜拜。于是佛陀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呢?”那名男子说:“我这是在做善生,每天向各方膜拜,是我们家族传下来的习惯。据说这样做,就会得到幸福。”佛陀说:“我也有六种敬礼的方法。”那个人奇怪的问:“你的方法是什么呢?”

佛陀慈祥地对他说:“获得幸福的六种敬礼方法是:第一,孝顺父母:做儿女的要孝顺,令父母高兴、欣慰;第二,尊重师长:做学生的要敬重师长,接受教导;第三,爱护妻子:妻子是个好助手,夫妻之间要互相敬重;第四,善待朋友:对待朋友要诚实、互敬;第五,尊敬僧众:对待僧人要布施、恭敬;第六,友好地对待仆人:对待仆人要宽容,不要让他们过分疲倦。如果能够按照这六种方法来对待生活,你的家庭就会和谐圆满,人生就会快乐无忧。否则,只是礼拜六方,又有什么用处?”

那个人听了佛陀的教诲心中十分高兴。从此,按照佛陀的教诲行事,心中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佛陀告诉那人的“获得幸福”的方法有什么神奇玄妙可言吗?显然没有。但是,试问人间众生谁能完完全全地照做呢?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照着佛陀这六种敬礼的方法去实行,相信每个人都会获得幸福。

先学做人,再学做佛。这是世间不变的道理,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够照此修行,不但可以使自己获得幸福,还能够造福他人,成就大事。

多情乃佛心,不俗即仙骨。一个人如果真的能将人做好了,那就离佛的境界不远了。许多人一心修佛却忽视了做人的根本,其实是曲解了佛理的真义。父母时常对孩子们说,不求成才但求成人,而佛祖对人们的期盼恐怕是,不求成佛但求成人啊,其实,人成即佛成。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所熟习的人,真的就是的确如此吗?有没有一颗时刻澄明的心能够去随时随地看透任何一个流转不息的人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呢?当这样追问自己的心灵时,就会发现执著于自己一时一地、一人一物的幻象是多么可笑的事情。认识的主体在迁流变化,认识的客体也同样在迁流变化;我是有限的我,你也并非全知全能的你,那么为何那么确实地相信这个虚妄的、流动的自我呢?
  •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越空越满:善行是最好的开始

    作者用简洁思辨的文字,给我们以启示,协助我们转化心性。指出生活中人们的痛苦烦恼的根源。通过开启心智,让困惑的自己获得自由,找回内心本来清净的自己。快乐不是一蹴而就,获得快乐自由需要降伏内心。通过重拾人伦道德,先做个善良的人,之后成办利他。放空自我,在帮助别人的同时重新发现自己的生命之光。慈善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善意行为,慈善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是温暖快乐的源泉。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十善业道:洗心禅2

    十善业道:洗心禅2

    佛教中讲究十善业道,而何为十善业道,简单说来即永离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此观念对于我们平凡人修身养性,把握幸福人生有何启示?本书中,贤宗法师心怀慈悲,娓娓道来,用自身所悟为读者宽解心中疑惑,助其获得快乐人生。
热门推荐
  • 管理之道

    管理之道

    《管理之道》本书分为重视调查研究勤于市场预测、设想多种方案精心选择拍板、全面筹划安排科学编制计划等部分。
  • 异界吃土记

    异界吃土记

    这是一个吃土就能变强的故事“但是这科么为啥异世界的土这么少!”
  • 神罚者

    神罚者

    五千年前大陆到底发生了什么?神、魔是怎样的存在?神魔大战究竟是为了什么?一切的一切都存在着太多的疑问,翼·烈焰一个命运而生的人,将用自己的力量去找寻答案,揭开一个又一个的迷团。
  • 小娇妻,你要乖!

    小娇妻,你要乖!

    许余温十九岁,跟薄安年认识十八年,是喜欢他的第八年。某天真心话大冒险,许余温输了个彻底,被要求去跟进来的第一个男人告白,就说,“我想要给你生猴子。”当天夜里,许余温便被罚抄被一百遍家规,吓得许余温大喊,“我是开玩笑的,我才不要给你生猴子。”薄安年听着很不是滋味,又加了一百遍。许余温一脸懵,到底是生还是不生啊?倒是给个准话啊!小猴子出生后。需要许余温抱着吃,许余温抱着玩,许余温抱着睡,只要许余温松手,他就开始闹腾。莫名其妙的多了一个小情敌的薄安年开始怀疑,这小皮猴是不是不该生?(高甜,1v1不甜不要钱!)
  • 进击吧,神兽奶爸

    进击吧,神兽奶爸

    云逍只是翻了一眼星海经,结果蹦出来一群神兽叫爸爸。带一个娃已是不易,结果一群熊孩子叫爸爸,偏偏还都是超级可爱、粉雕玉琢的辣种。……无尽的黑暗之域。黑暗域主看着大箱大箱的财富被云逍搬走,满心滴血:“前辈,可不可以给我留一点?”“前辈也想啊,奈何这孩子需要奶粉钱啊。”云逍摸着一侧火焰熊熊的麒麟。“粑粑,我不喝奶粉。”“不,你需要!”
  • 类证治裁

    类证治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恋上孪生姐妹花

    恋上孪生姐妹花

    一边是美丽优雅多才多艺的校花妹妹另一边是活泼大方专门跟他作对的毫不起眼的姐姐丑小鸭,他一个校草级的痞子帅哥究竟是败在柔情似水的妹妹手里还是败在傲慢无礼的姐姐手里?一段美丽有些搞笑有些伤感的校园爱情……      
  • 缘来半生终淡忘

    缘来半生终淡忘

    “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回报,不如以身相许?”第一回,他救下她,她逗趣的调侃,被他厉声斥回。“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回报,不如……”第二回,两人重逢,日久生情下她再次侃言,却不料话还未说完,一记香吻就先堵住了她的唇。“多谢公子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回报,唯一…以命相抵。”第三回,新婚前夜他领命赴沙场。她苦等三年载,却只等回他迟来的死讯她换上三年前的嫁衣,奔赴他死守的沙场,三年的思念化作一滴相思泪,三年的痛楚,一言难道尽:“你愿为天下人而死,为何不愿为我而活?”
  • 姥爷

    姥爷

    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全书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动人心扉。
  • 主宰游

    主宰游

    叶凌天双手一摊:“好吧,我摊牌了,我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