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57500000002

第2章 法显(1)

——渡流沙凌沧海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

谢瑞

东晋咸康元年(335)。

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平阳郡武阳(今山西省襄垣县)境内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人们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着一个小生命的降生。

这家人姓龚,世代务农,忠厚善良,生活十分清贫,老伴身体也很虚弱,以致连个儿子都很难养活。

正午时分,随着一声响亮的婴啼,大家悬着的心全都放了下来。因为产妇已年近四十,在这“儿奔生,娘奔死”的时刻就多了几分危险。好在母子平安,何况还是个胖小子,这怎能不让这对中年夫妇喜出望外呢?

可这欢喜的心情不久便被忐忑不安的神情所替代。想起自己前面三个儿子相继于童年不幸夭亡,夫妇俩终日担惊受怕,夜不能寐,唯恐厄运再次降于怀中的小宝贝。

在龚氏夫妇战战兢兢、忧虑重重的担心中,时光已过了三个年头。

一天夜里,万籁俱寂,昏暗的油灯下,母亲正在缝制孩子三周岁的新衣服。男主人心事重重地开了口:

“孩子他娘,咱儿子过几天就三岁了。三年来,咱们小心翼翼地抚养他,总害怕有个什么闪失,尤其是你为此身心憔悴,头上已白发斑斑了。听人说佛法无边,为求佛主保佑,咱不如将孩子送到附近的寺里,你看如何啊?”

妻子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借着昏暗的油灯仔细端详着熟睡中的儿子,那张圆圆的略带红晕的小脸蛋此时正在睡梦中绽开一丝微笑。望着这张可爱的小脸,妻子抽泣着说道:

“我从心里实在舍不得离开儿子,有时梦中都能听到他唤我时那甜美的声音,这副活泼可爱的模样常使我不由得在半夜挑灯来看,一想起他三个哥哥的厄运我就害怕,有时甚至整宿难眠。”

“正因为你疼爱他,我才决定这样做的,一来可求得佛主保佑,使孩子健康成长,二来寺院离咱家也不远,我们可常去看望孩子。”

就这样,龚家夫妇为求佛主保佑,将自己心爱的儿子,在其过三岁生日那天送到了附近的佛寺度为小沙弥。说来奇怪,由于孩子幼小,有时也回家小住,可一回家中便患重病,住到寺院便无药自愈,从此便不大回家。

十几岁时,父母不幸去世。此后,叔父屡逼他回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佛法情有独钟,出家的决心反倒越来越大,于是他在二十岁时便受了比丘的具足戒,从而成为一名正式的僧人,法名叫“法显”。

在寺里,法显品德正直,头脑聪颖,仪轨肃整,深得寺僧和四方居士的崇敬。尤其是他那精进不息的好学精神,更受到师傅们的赞赏。几年下来,本寺及附近其它寺院所藏佛教经典他都一一认真研读了一遍,可依然不能满足他那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他征得师父的同意,来到了当时佛教十分兴盛的长安。

长安远在西周时期就被定为国都,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文化兴盛,民风纯朴。东晋十六国中的前秦王朝即以此城为都。优越的地理条件再加上建都的缘故,大批文人墨客纷纷前往,到了后秦姚兴时期,这里更是人文荟萃,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姚兴登上皇帝宝座后,不忍再睹战场上的残忍厮杀,倡导广行善事,遍积善德,于是极力崇奉佛教。上有皇室奉行,百姓竞相仿效,一时间,长安的寺院香火极盛,拜佛布施的群众络绎不绝,寺中僧人也因此数量大增,深受四方居士的供养,外地的和尚也纷纷来此云游挂单。

法显正是在这时来到长安的。与别的云游僧人相比,法显更珍视这一大好形势,他博览群书,如饥似渴,加之思想敏锐,善于思索,学识增长很快。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在大量涌入寺院的僧人中,也有鱼目混珠之辈,而在佛法三藏(即经藏、律藏、论藏)中有关戒律问题的律藏仅有寥寥的二三种,而且词句艰涩难懂,律义暗昧不明。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律藏的传译不畅,从而形成与经、论二藏的大量传人极不平衡的局面呢?带着这些疑问,法显遍访名师,寻求答案。

当时蜚声长安,专攻戒律的昙摩侍(又作野摩持)大师自然成为法显求教的最合适人选。

这一天,法显来到大师所在的寺院,拜见求学。待法显说明来意后,昙摩侍大师开口言道:“我乃西域僧人,托明君之福,来中土弘扬佛法。道安大师让我和竺佛念、慧常等一起翻译关于僧尼轨范及其它清规戒律方面的典籍,如今虽然已经作了一些工作,但还很不够啊。”

法显听到这里,喜出望外,忙搭言:“那太好了,这正好可以弥补中土律藏方面的不足。”

“只可惜我们翻译所依之本均是来自西域诸国的胡本,辗转而来,未免失之偏颇,且数量极其有限,现在我们译出的《十诵比丘戒本》、《比丘尼大戒》仅能弥补中土戒律未传之不足。”昙摩侍大师惋惜地说。

法显略思片刻说:“与其翻译西域所传经法,不如直接翻译天竺所传之真经。”

“如此当然很好,可从天竺来的僧人大多只重视经、论二藏,所带律本不多,怎么去传译呢?”

“那我们自己去取律本回来!”

看到法显那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昙摩侍大师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从此,一个震惊佛门的伟大设想在法显的心中诞生了。一天,他将自己的打算说给同门好友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他说:

“当今皇上下诏,组织专人翻译经典,实乃佛门盛事。然佛经源于天竺,中土僧人却不懂梵文,又无梵文之原本,所译经典多是经西域迂回而来,内地僧人不懂西域诸国语言,西域僧人又不善汉文,因此,所译经典往往不易理解,难以成诵,如此下去,我担心中土所诵佛典将失去佛经本色。”

在场的其他四位同门深觉法显言之有理,都不由自主地点头称是。

“再说佛法有三藏,律藏为数甚少,我想戒律被单独列为一藏,说明它与其它二藏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中土律藏数量甚少,表明还有许多律藏经典仍在天竺未被取回,因此,我决定亲赴天竺取回真经。”

法显大师这一敏锐的洞察能力,在七年之后被佛经翻译大家鸠摩罗什所印证。公元401年后秦皇帝姚兴从西域迎来鸠摩罗什,拜为国师,并敕令在自己的御苑——逍遥园内翻译经典。通过几年的翻译实践,鸠摩罗什于405年深有感触地说:“既览旧经,意多纰谬,皆由先度失旨,不与梵本相应。”

且说就在法显将“亲赴天竺,取回真经”的决定刚说出口,其他四个人均表现出震惊的神情,其中年纪最轻的慧景说道:“师兄有此壮志,我非常钦佩。只是此去天竺之国,茫茫万里之遥,既要途经无边的沙漠,还要翻越冰封高峻的葱岭,而且西域诸国连年征战,白骨遍野。如此恶劣的环境,对于年近花甲的您来说实在是太难了。”

另一位僧人经过深思熟虑,也开了口:“听说七八年前,庐山的慧远大师派法净、法领西行取经,可不知是因为战乱还是别的原因,他们终未到达天竺,只是在于阗获得华严经梵本。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您呢?”

法显意志坚决,振振有词地说道:“我三岁出家,笃信佛法,幼年好几次身患重病,均是佛主保佑,才使我起死回生。佛的大恩大德我无以报答,弘扬佛法便成为我终生的信条,为此我可置生死于度外,哪里还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再说有佛恩加持,我会逢凶化吉,渡过难关的。”

也许是法显那副自信坚决的神情感动了诸位好友,他们非但不再阻拦,反而当即表示愿与法显师兄一起西去天竺,共求真经。

法显得知诸位同门也要加盟,激动地说:“有诸位好友同行,我西行取经的愿望就一定能够实现。”

二西出阳关

公元399年的农历三月,长安城内草青莺飞,柳枝摇曳。法显等人求法心切,顾不上欣赏这宜人的春景,匆匆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法显一行共五个人,最长者就是年届花甲的法显,最年轻的是不足而立之年的慧景,道整、慧应、慧嵬三人都在四五十岁之间。他们晓行夜宿,经过近一月的跋涉,便越过陇山(即今陕西陇县西北、甘肃清水县东北),进入乾归国(在今甘肃省境内)。

太阳像火把一样将西边的云层染得通红,晚霞下五位求法者经过一整天的奔波,已是饥渴难耐、疲惫不堪了。

忽听前面不远处传来悠扬深沉的鼓声,继而便是隐隐约约的诵经声。法显等人寻声望去,只见不远处有一座寺庙,于是大家沉重的脚步马上轻松了许多。

他们很快来到寺前,敲了几下紧闭的大门,一位小沙弥开了门。心直口快的慧景抢先说道:“阿弥陀佛!这位小师傅,我们是去西天求法的和尚,今日到此,请让我们进去歇歇脚吧。”

小沙弥难为情地说:“这个我做不了主,你们先进来,咱们去问问方丈吧。”

法显等人随着小沙弥来到方丈的屋里。只见一位长者须眉染霜,双眼微闭,盘腿打坐,纹丝不动。待小沙弥禀告完毕,长者张开下垂的眼帘,开口道:“何方僧人,去往何处?”法显恭敬地回礼言道:“长老,贫僧乃内地僧人,从长安出发要去天竺寻求戒律,历经月余,如今身体疲惫,天色已晚,恳请长老让我们住上一宿,明日我们将继续赶路。”

方丈打量了一下法显等人,双手合十接着说:“阿弥陀佛!你们有此壮志,实令老衲钦佩之至,只是天气渐热,路途炎热难耐,再说后天就是四月十六,是佛门的结夏日,看你们疲倦的样子,何不在这里一起夏坐,一来可以恢复体力,二来可以避过酷暑,另外还可以给敝寺僧众介绍一些内地佛教的发展情况。”

法显一听,认为言之有理,于是,大家一商量,便留下来了。经过三个月的夏坐,他们了解到不少内地无法知道的情况。解夏的第二天,法显一行辞别了该寺的僧人和方丈,继续向西行进。

他们又度过养娄山(即今祁连山东部),来到张掖(即今甘肃省张掖县)附近,谁知由于敦煌太守李嵩谋叛张掖王,使得张掖镇乱作一团,法显等人差点被当作奸细砍下头颅。

话说张掖王段业是个不精战事的一介书生,刀下挽救了法显五人后。把法显请到王府中待如上宾,不时地向法显等人请教佛法,寻问内地佛教发展的盛况,法显尽其所能给予回答。张掖王赞赏法显佛学知识渊博,求法志向远大。..

为了促进和内地佛教界的交流,张掖王还请来当地着名的僧人智严、慧景、僧绍、宝云、僧景等人,与法显他们互通有无,共同探讨佛法真谛。彼此虽然来自不同的地域,但由于他们都有一颗虔诚的向佛之心,志趣相投,所以谈得非常融洽,加上夏坐日已在眼前,法显等人便被迎请到智严所在的寺院住了下来。

夏安居期间,彼此的交流进一步深入。智严等人十分钦佩法显的出众才华和宏伟壮志,并表示愿意加入求法的行列,为光大佛业尽心尽力。法显当即同意了他们的要求。

解夏日刚过,法显等人来到王府向张掖王告辞,段业不无感伤地说:“老夫非常敬仰法显大师,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会。时局纷乱,未给大师悉心照顾,不周之处还请多多包涵。现送上白银十两,请大师笑纳。”

法显等人双手合十,连声道谢。最后在张掖王依依不舍的相送下,法显一行又踏上了西去征程,不久便来到敦煌。

且说新上任的敦煌太守李浩,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才子,不仅精通兵法,而且对佛教也非常感兴趣。他听说这里来了十位和尚后,便立即派手下人前去迎请。当他得知法显一行的来龙去脉后,他翘起拇指,赞赏道:“法显法师以此高年而欲往佛国,实在令人感佩。不知法师能否在敦煌小住一时,一来可略作休养,二来可以巡礼胜迹,三来李某也可有所修学。如果法师恩准,就是李某的造化了。”

“既然李施主诚心相邀,我等也不好拒绝施主的美意,恭敬不如从命。”法显说道。

“多谢李施主!”其他和尚纷纷谢道。

就这样,法显等人在敦煌又住了近一个月。在此期间,法显除了与李浩谈论佛法外,还参观了敦煌旧塞和李浩任前就开始修筑的新塞。

所谓塞,就是城郭的墙堑,是用于防御西部游牧民族进攻的工事。敦煌郡北境一带自西汉就有障塞,这是旧塞,是当年汉武帝耀武扬威声振西域的历史痕迹。新塞有的地方是新筑的,有的地方是依旧塞而起的,其规模更大,东西长约八十里,南北长度也有四十余里,看起来很有气势。但法显想得更多的是,这样宏大的城郭墙堑之下,又要伤害多少执迷不悟的生灵。

法显站在城墙上,双手合十,默默祈祷:“不要战争,不要杀人!”想起那些执迷不悟的人尚未走向善道,法化的重任还远未完成,法显实在呆不下去了,他要尽快到达天竺佛国,取回完整戒律,以使佛法在中土发扬光大,给中国百姓带来祥和与安宁。

听说法显一行要走,敦煌太守李浩立即让手下准备了白银五十两,赶往法显所住的寺院。没等迎上来的法显开口,李浩先说话了:“听说大师要离开敦煌,弟子特备了些路上所需的饮食和一点白银,不成敬意,恳望大师笑纳。”法显等人合十致谢。

李浩又问道:“大师下一站可是去鄯善国?”

法显回答:“正是,李施主。”

“我正要派一队使者前去该国,法师如果愿意的话,可与之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李浩说。

“如此甚好。”

第二天,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法显大师就和自己的同门打点行囊,和使者一同出发了。按照事先的安排,法显与他的同门先行,从敦煌加入的五人晚走一步。

三沙海驰骋

从敦煌到鄯善国约有一千五百里,这里没有河流湖泊,没有青山绿树,甚至连一根草都没有,放眼看去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高低不平的沙丘在太阳的照耀下泛起道道金光。

法显和其他四位同门跟在使者驼队的后面。虽然已是秋天,但沙漠里一到中午还是热得难受,沙砾将太阳的热能全部反射在地表上,行走在上面犹如置身于蒸笼上,只是比蒸笼上更干燥、更熬人而已。可是一到晚上,又冻得人索索发抖,由于周围没有人家,无处投宿,他们只能和使者几十个人缩成一团,凭借彼此的体温和骆驼那高大的身躯抵御风寒。

不几天,他们已累得人困马乏。内地僧人由于不适应这种气候,好几个嘴里已经烂了。但他们不敢有半点懈怠,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不如期走出沙漠,水和干粮用光后,他们将困死在这里。

这一天,使者的驼队突然在前面停了下来,等后边步行的僧人赶上时,一位中年使者脸色阴沉地说道:“这些天大家虽然累得够呛,可白天我们有太阳,晚上有星星月亮指引方向,每迈出一步,都离鄯善国近一步,现在太阳被云层遮住,我们失去了方向,大家想想,我们该怎么办?”

法显与他的几个同门,刚才只顾着赶路,听到这话才抬头看看天空,太阳的确没了踪影。

另一位稍稍年长的使者又说道:“看来过不久就要起风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一但刮风,沙随风走,稍微松懈,睡上片刻,就会被沙子埋掉,有不少行人在沙漠中行走数天,因极度疲乏而稍一合眼,风起沙动,就这样生生地被活埋了。如果在风起前弄不清方向,我们就会渴死饿死在这里。”

大家望望昏暗的天空,面面相觑,一筹莫展。

这时,法显放眼茫茫沙海,眉宇间深深地刻上了一个“川”字,他在思索如何踏出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甚至连一根草都找不到的死亡之地。

同类推荐
  •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0位世界名人

    年轻人不可不知的100位世界名人

    本书通过凝缩的文字,收录了100位影响力巨大、创造性强、发人深思的世界各领域的大师精英。既向读者展现了100位名人的成长记录,又向人们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真理:天才和名人都不是天生的,正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用自己的热情和艰苦卓绝的斗争通向了事业的顶端和荣誉的高峰。在这里,你可以看见在穷苦中潦倒而不懈奋斗的梵·高、在压迫中带领俄国人民奋起抗击的列宁、还有从来没有上过大学却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的高尔基,还有巴尔扎克、诺贝尔、松下幸之助、全身瘫痪依旧奋斗的霍金……
  • 名人传记丛书:高更

    名人传记丛书:高更

    名人传记丛书——高更——他与梵高齐名的不只是画作:“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

    李清照究竟为何能在文人辈出的宋朝占有一席之地?她的词究竟好在哪里?李清照和赵明诚的爱情故事是否一如世人所称颂的那样完美?她又为何会在三年后另嫁他人,又在短短数月内冒天下之大不韪离婚?借助诗词路过人生,透过人生品读诗词。人物故事与诗词品鉴结合,360度无死角、全解析千古才女、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人生!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萌宝俏皮妻:杀手夫君宠上天

    萌宝俏皮妻:杀手夫君宠上天

    某萌宝:娘亲,娘亲,我爹呢?洛柒:没有某萌宝:娘亲,我想要一个爹洛柒:……某天某萌宝:娘亲我找到爹了某男子眼神一阵寒冷,“女人,快把他领走,不然我杀了你们。”……某萌宝:娘亲,为什么我们都有影子,而爹没有影子啊洛柒:因为你爹不是人某萌宝:娘亲,你怎么可以骂爹呢洛柒:……
  • 记者生活研究

    记者生活研究

    你眼前的这本关于记者的书确实值得一读。记者的职业性质决定了他是审视、研究报道别人的,而很少为别人所研究,报道。其实,现代人离不开媒介,而记者是媒介的核心,更是其灵魂,他(她)既是信息的报道者,真相的揭示者,也是观点与意见的提供者。可见,作为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记者,其生存的社会化程度极高,公众关注他(她)也是关注我们自己。这本书从“生存状态”着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记者的新视角。而其讨论的许多话题不仅具有现实性,更具有趣味性,其中仅仅与“三”相关的内容就很吸引人的眼球。比如,决定记者生存状态的“三大要素”,记者“撬动历史的三种角色”,记者作家的“三种主要形态”,记者屁股后面的“三把火”等等,都别有意趣。更值得提及的是,这是一位曾在主流媒体做过十年记者的人写的一本关于记者生活的书,这决定了它与出自一般研究者之手的书有所不同。惟其做过记者,其谈起这一行才不隔不玄,感同身受;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思考才能入木三分,“挠到痒处”;惟其做过记者,其对这一职业的“沙化”现象才会有切肤之感,对良好的新闻生态才会那样渴求企盼;惟其做过记者,其文风才能那样畅达,如同山间跳动的小溪,清新而流畅……不需恐惧渊深的学理,也不需畏难艰涩的表达。这部书别有韵致却又浅显易懂:沿着那一行行简洁明快的文字读下去,你会获得一种春日游园的惬意;而间歇掩卷,你又会浮想联翩,领悟颇多。
  •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

    本书基于大量成功的私营企业成长和发展的经典案例,全面到位地提出了私营公司总经理如何把公司做大做强的20个绝招,几乎涵盖了私营公司发展壮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及其解决方案,希望能给广大私营公司总经理提供一些启发与帮助,并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真正把公司做大做强。
  • 长生胎元神用经

    长生胎元神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帝的万界保镖

    女帝的万界保镖

    三千年的文明即将终结,为了拯救自己的家乡——塔特尔星,魔魔乌带着七神玉之一的“心玉”,从第三时间线,再次来到了第六时间线——神月大陆所在的宇宙。但在新世界的开局似乎和想象中不一样,随着风度翩翩的贵公子龙问天,护徒狂魔天瑶雪,系统拥有者陈彪,腹黑女帝圣心雪狐等人的出现,本想找到星核精灵就开溜的吴墨陷入了一个个漩涡之中……
  • 重生的惬意生活

    重生的惬意生活

    中油大又发新书了!《很和平的精英》欢迎品鉴!一梦醒来回到96年还在医学院读书的路天,发现还有个自己穿越到了明朝,两个人除了聊天还能相互传送物品。这下可发达了,卖古董、开医院,当然还得招一堆的小护士,什么?不够多?那就再开一家!等等,星际战争位面还有个自己?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啊!咳咳,几位本尊,仙侠位面路天前来报到!
  • 飘

    天亮后,平儿头痛欲裂,胳膊腿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了,强撑着才爬了起来。大姑和儿子早已坚定地坐在客厅,等待着平儿的答复,看来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他们是不会离开的。平儿十分清楚,任何解释、任何劝慰屁用也不顶的,只好违心地说,等她回北京找找人看看再说。虽然这样的答复难以令大姑满意,但毕竟给了她希望,临走时平儿给了大姑一沓钱,她能做的也惟有如此了。大姑接了钱,说,让你帮忙告状,还要拿你的钱,真是……大姑的泪水滴在了钱上,这几年不停地告状,把家底也折腾光了,还拉了饥荒……
  • 盛唐神话

    盛唐神话

    他从小体弱多病,却被被三军将士奉为战神,战必胜,攻必取,所向无敌,他到底有何奇遇?他先是谦卑恭敬,后又专权跋扈,废立两代帝王,人人皆以其为操莽,然继位之新君却对他始终信任有加,言说:永不相疑。他到底是忠是奸?萧去病的一生,就是一部盛唐的神话。这位千年之后的来客,自从他从天而降,出现在天宝十年的河苍烽外,大唐的历史便因他而改写,盛世绵延。新书《林氏水浒》已发布,群号596054581,请大家多多支持。
  • 一只猫的随笔

    一只猫的随笔

    时而忧郁,时而欢脱,不是爱生活而爱自己,是爱自己而爱生活,心绪大多淡淡,时而会浓,有点不着调,喜欢随意,随心,但会很认真的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