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4000000579

第579章 老相老姜

张说看着这些大佬。左仆射韦巨源、侍中韦安石、太府卿韦嗣立兼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韦温为太子少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四韦拍门。再想一想驸马都尉韦捷、韦灌,卫尉卿韦璇,左千牛中郎将韦錡,还有韦睿,韦温的外甥高嵩,韦凑与他的两个儿子韦虚心、韦虚舟,以及更多的他连名字都记不起的诸韦官员。

看着这四个大佬,再想想诸韦,就明白为什么李显现在权利怎么架空了。

然后是中书令萧至忠,李峤与张仁愿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崔湜、郑愔与赵彦昭为中书侍郎并同章事,苏瓌为右仆射。

单是宰相,真相假相实相合在一起,竟然有十人,且不说冗官,看到这十个宰相,四个韦家的,李峤是一个马屁精,张仁愿现在吓得不敢说话了,赵彦昭少豪迈,风骨秀爽,与张说关系不错,张说与王画谈到此人时,王画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哦,不就是那个谄媚一个巫婆子,以姑事之的马屁精吗?”

王画指的是赵彦昭为了走捷径上位,有一个赵姓巫婆子靠装神弄鬼出入宫楚,于是不顾廉耻,拜她为姑姑,然后靠她引进,穿着妇人的衣服,与妻子乘车拜偈李显,一番马屁拍下来,表演了一个女子戏,于是让李显扶持他做了宰相。

王画只是一句话,张说就打算从今而后与他彻底划清界线。

崔湜、郑愔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早就投靠了韦氏。

苏瓌为官清廉,可惜是一个老好人。萧至忠为人都十分鲠直,可惜独木难支。

也就是这十个宰相,至少有六人为韦氏掌控,三个人不敢说话。

试问李显怎么能对朝廷发号施令?

然后再看六部九卿御史台的大佬,情况更坏。

李显竟然询问这些人的意见。

但为了国家,他深深的拜了下去:“各位相公尚书,为了国家,为了百姓,敬请抛去恩怨。”

韦巨源不悦地说道:“张侍郎,请你说话注意一点。公私分明,难道你是说我们将恩怨带到朝堂上了?”

事实就是如此,但张说却没不能说出来。

韦巨源显然没有将张说放在眼里,他回头对李显说道:“陛下,张侍郎提议臣不同意。此例一开,唐朝后患无穷。以后任何边疆大臣如果对朝廷不满,就公开谋乱,朝廷怎么办?一个个向他们倒让一步,还要拿出钱财消灾,安慰他们那颗永不满足的心?到时候谁是臣,谁是君?就象这一次郭元振已经在学习王画了。为什么朝廷下了三道圣旨,他依然向吐谷浑用兵?这一让,朝廷危矣。”

韦巨源不提此事罢了,一提张说来火了,他上前一步,抢着说道:“陛下,外界都传言前段时间,朝廷出卖了灵盐鄯河数州的利益,换来与吐蕃、突厥的联手。然而苟和不成,反而让吐蕃突厥肆无忌惮戗害了边境的百姓。这已经成了朝廷的耻辱与笑话。现在又传出朝廷一日三旨,让薛讷将军不准攻打默啜,坐视这个枭雄逃出大漠。这是不是真的?还有为什么让郭元振停止攻打吐谷浑?难道朝廷忘记了咸亨元年大非川残死的近十万士兵与民夫吗?难道朝廷忘记仪凤三年青海残死的十几万大军吗?难道忘记了调露元年素罗山一战残死的近十万大军吗?现在连老天都给了唐朝一个振兴西域的机会,陛下,难道你不想唐朝武功辉煌?不想边境百姓安宁?”

李显脸臊得有些红,不是他不想,主要现在他说话不起作用了。

张说又转过头看着韦巨源,说道:“占领大非川有什么意义,我就不说了。并且郭元振现在连中原的兵力财力都没有动作,为什么不让他行动?难道韦相公,你与吐蕃人吐谷浑人有什么亲戚关系?”

“张侍郎,请你学会说话,还有、做、人!以及听清楚某话中的意思,某问你一句,王画在八州的做法对不对?”

张说再次哑口无言,站在朝廷的角度来说,张说也不能说对。但归根到底,还是韦氏击杀王画造成的,可因为李显后来的默许,张说同样也不好提出来。

“既然不对,为什么还要妥协?自古有君主向臣子妥协的吗?有,那是汉献帝。你是不是想让我们陛下当作了汉献帝?”

这一顶子大帽子压下来,张说头上都冒汗了。他心里面说道,难怪王画说自己是将来宰相之才,现在不是。当宰相,自己差得很远啊。

韦巨源话锋一转又说道:“当然,以和为贵,如果王画返然知悔,听从朝廷安排,不妨让他担任灵州大总管,对抗吐蕃突厥。也可以向血营发放一些奖励,比如粮食、俸饷、布匹等物资。但有几点王画必须执行,第一王画不得再向朝廷出动任何兵力,第二血营是朝廷的军队,请他立即将血营交给朝廷。”

张说开始一听,还以为韦巨源回心转意了,只要朝廷发放大批粮食军饷,这也等于是在与朱仝谈条件,但经过韦巨源的修改,这不是条件,是奖励,朝廷就不丢了脸面。这都是一条可行的办法。但后面一句话冒了出来,张说连说这个人不是东西。

血营出兵是为了威胁朝廷,只要谈好了条件,相信退兵不难。但谁能让王画交出血营?干脆对王画说,你将头低下来,让老夫将你子抹了。

他被韦巨源气着了,坐了下来,不说话。

韦巨源说完,也坐了下来,看也不看张说一眼。

但另一个人又站了起来,韦温说道:“陛下,臣还有一条主意。实际上这一次王画着急,也是粮食。虽然去年让他得到许多粮食,然而今年他境内百姓更多,正如张侍郎所说,有大半百姓吃早上无晚上。所以王画现在不顾成败大肆出兵。其实这也是血营一个最致命的地方。血营想得到粮食,北是突厥,显然是不现实的,南是吐蕃,就是他们同意放行,他也没有本事从那个雪域里将粮食运过来。西边是大漠万里,然后是强大的大食,更是不行。唯一的办法只有从我们大唐运回粮食。现在我们只要将延丹庆渭秦武等数州粮食立即调回到内陆,让他出兵都得不到粮食。我们大军坚守在高大的城墙里不出,保存实力。这样他所过之处,必须占领一处,否则就会有危险。可是他自己却没有多少人马,听说连吐蕃的战俘都让他派上了用场。于是占的地区越大,所能用的兵力就越少。然后再派出人到他境内散发谣传,让百姓慌乱。不出一月,血营自乱。”

张说本来坐下不想说,听了韦温的话,忍不住再次站起来说道:“四韦相公,拜托你头脑清醒好不好,你现在已经是一朝宰相,说话要经过大脑想一下。”

他说的是和则两利,这些人偏要抓住王画做得对与不对,张说也没有办法。但不代表着张说就被这些人擒伏了。

一声四韦相公让萧至忠与苏珦低下头去想笑。但心里也很佩服,反正大家都不要脸了,脏水泼来泼去,但张说泼得多高明。果然李显听了一句四韦相公,脸上肌肉抖动了一下。

武则天在世时,为了不使朝政落于一家之手,用韦安石就不用韦巨源,用韦巨源就不用韦安石。可自己现在用了韦家四个人做了宰相。这才是金字塔的顶端。其他四品五品六品的官员以及相关的亲戚大约有近二十人,七品往后排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人了。

原来认为是对老婆的爱护回报,可现在却才知道终于引起了祸事。

张说还在说话:“你派人散布谣传。好,我是一个小小的侍郎,我来替你做一个分析。八州现在是什么情况?八州现在商业比原来还要兴盛,这是王画鼓励的结果。但有一条,只有粮食不给买卖,一律是血营采购,然后向百姓发放。这个发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按照军功向有功的部族发放的,刺激他们派出子弟参军。第二个部分是按照贫困紧缺发放的。第三个是挪出牧场做为耕地补偿发放的。这全是免费发放。试问你就是派人散布了谣传,会有什么作用?是涨价,是恐慌,一样都不会得到。相反,反而更加刺激了百姓对朝廷的愤恨,有可能为了生存,他们更加鼓励子弟参军,攻占我朝州县,抢夺粮食。”

“再说第一条,不错,将各州县粮食撤离,是一个办法。但你知道血营会占领多少天?总不能让留下的百姓饿上一个月或者半年的肚子吧。血营对这些州县并不产生兴趣。如果产生兴趣,临州、叠州、洮州会产生兴趣,这是积石山、河兰原等州的门户。还有夏丰胜银与六胡州也产生兴趣。取下了它,那怕这些是穷困地区,那怕是胡人,那怕会面对突厥人,但落在血营里,有了这数州在手,他们就不怕朝廷再次与突厥人联手,威胁八州中心区域灵州一带。除非突厥人从西边大沙漠里穿过,可那样的话,即使穿过,人数也不会太多,威胁不了血营。这就是血营的最终区域。你将其他州县粮食撤走,他可不会管这些州县的百姓死活,将粮食一起‘买’走,百姓没有得吃,就会向东流窜。这十几个州是多少百姓,想一想,七八十万百姓流动起来。这个后果谁来负责?还有,如果将他们逼急了,真的兵发长安,试问难道长安城也不留粮食?这真是一个糟糕透顶的主意!”

相比于韦安石与韦嗣立或者韦巨源,他们都在高位上呆了很久,所以说话不容易抓住把柄,韦温还嫩了一点。他的上位主要是得幸于与韦氏的关系,他是韦氏血缘中最亲近的堂哥,没有办法,亲哥哥在钦州被宁氏家族干掉了,堂哥哥也是好的。

因此,给张说一顿驳斥,哑口无言。

张说还没有停止,反正泼出去了。相信只要韦氏不倒,自己或者还能被他们利用一下,与王画再与谈判,谈好了,自己这个小小的侍郎(这是相对于这十几个大佬而言的,实际上侍郎官职不小了)也做到头了。

他朗声说道:“刚才二韦相公(指韦巨源,少数大臣再次一笑)说的话,臣也有疑议。我知道王画这样做不对,但现在为了国家,为什么不暂时缓行一步。刘邦还有白登之围,但到了汉武手中如何呢?再说本朝,突厥人一度被高祖与太宗视为上国,可是几十年过后呢?血营要安,要的朝廷不拖他们的后腿,他们想打吐蕃人,夺下了积石山,还要夺紫山,想救回公主。这不需要朝廷一兵一卒。就是朝廷对他们有敌意,不妨坐看二虎相争,说不定默啜记下南河套之仇,演变成三虎相争,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对他们没有敌意,也可以尽心优待,人心都是肉长的。现在他们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朝廷不露出敌意,将血营收拢下来。王画不说,就是血营手下几十员虎将,一旦放在边关各地,试问突厥人与吐蕃人敢来侵犯?远可以开边立下赫赫武功,守可以省下大量兵力,为国家节约劳力人力与大量军费支出。或者不敌不友,亦可观视,看他们与吐蕃人打,打到最后,要么吐蕃人击败血营,至少是吐蕃人打败的,我们唐朝不作恶人,何乐而不为?如果血营打败了吐蕃,逼迫吐蕃人交出金城公主,王画实现了他的承诺,那他怎么办?还能用这个名义,借用朝廷八州?”

这也是他一路上所思考的,因此朗朗说来,铿锵有力。

说完后,向李显深深一拜:“臣请陛下三思。”

但李显再次做了一件让他失望的事,李显看着这十几个大佬,问道:“各位爱卿,意下如何?”

韦嗣立站了出来,说道:“张侍郎,果然好口才,如果不注意,都让你迷惑住了。我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按照你的意思,朝廷不但答应借他们八州,现在还要借他们叠洮临丰胜夏麟以及六胡二州,九个州府了。什么时候朝廷答应了?难道你答应了?”

所以一个老道的人说话与不老道的人说话就是两样的。韦嗣立这一句问得张说同样不好回答。可事实摆在眼前,现在这九个州府如果让血营腾让出来,就是将刀架在他们脖子上,他们也不会同意的。

“我再问你,现在血营拥有八州都有这样恐怖的战斗力,再加上这九个州府,如果愿意,在积石山到河廓鄯三州之间还可以开上两个大州,面积增加了近两倍,人口也增加了一倍多。这一次给了他们喘息机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说完了他还拿过来地图用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下,本来八州是一个很难防守的幼蚕形,很长,但很细,可现在将这新近九个州加上积石山纳了进去后,变成了一个倒写的L形,再也没有原来那种瘦长的弊病,而且面积同样十分可观。

如果不画还不在意,一画,就是张说也倒吸了一口冷气,但也不能这样说,可观也是积石山以南一片地区纳了进来,变得可观的。原来它是唐朝的领土么?

但是韦嗣立这个做法,确实让张说再次哑口无言。

现在他好意思说,血营不会成长,不会对唐朝没有威胁?

他用眼睛瞅了一眼韦安石,心想王画既然将你当作第三名相,你都是说一句话啊。

可是韦安石没有吭声,不是他不想说话,如果他开了口,那会很管用的,毕竟他是韦家的人,而且在韦家也有很高的权威。可主要王画太狠了,有可能他得势,会要掉他整个家族的性命。因此他同样很难取舍,这个心理韦凑也存在。于是那天晚上韦凑与韦安石商议了一下,咱也不坑害王画,但也不会帮助王画。这就是他们的态度与底线。

况且张说这个小子也不安好心,什么四韦相公,二韦相公,那么明显韦嗣立是三韦相公,自己是大韦相公了。

他抬头望天。

倒不是每一个人都与韦氏合穿一条裤子,其中有一个人数次想开口,苏珦。但王画评议的名单上他也名列其中,这让他感到有些荣幸。可在这件事上却因为这个名单不能开口了,只要开口马上就被这些人攻击自己与王画有什么什么的。

不看到张仁愿,现在挂了一个中书门下同三品,但这个宰相过得比一个侍郎日子还要难。

可是这时候终于有一个人开口说话,萧至忠咳嗽了一声,他说道:“我想你们争来争去,都误会对方意思。韦仆射与韦中书、韦少保说的话很对,张侍郎说的话也很对。王画罪不可恕,这是无用置疑的。如果妥协,将更加尾大不掉也是事实。但张侍郎说得同样没有错。关健血营如果是在八州这块地皮上,都有办法对付。但莫要忘记了,他在远方还有一个大洋洲,去年一年发展下来,听说达到三百多万人口。现在血营就有一万士兵是从大洋洲抽出来的。王画所说的抽出二十多万战士,这绝对不是虚言。毕竟那是奴隶,不需要珍惜他们的生命与家庭。因此,如果让他们到达岭南,再加上王画在岭南的声望。如果朝廷不派出军队支持,岭南很有可能会失守。可是再派出军队支持,宗楚客与常元楷二人丢掉二十八万大军。试问朝廷还能抽出多少军队?还有西北的三十万大军,再加上支持岭南的若干军队,有可能是十万或者二十万,朝廷能不能负担得起?然后就是粮食,如果真将王画逼入绝境,对朝廷不抱一丝幻想,他那句操纵粮价绝不是虚言。”

这才是问题的重点嘛,张说与苏珦这才松了一口气。

韦巨源想插嘴,萧至忠可不是张说,尽管他也做了一件谄媚的事,将他的女儿嫁给了韦氏的小舅子崔无詖,而且成婚时,李显主萧氏,韦氏主崔氏,被民间讥为天子嫁女,皇后娶妇。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就象王画所说,要变通,所以无论海瑞与包拯一生都做不了真正的宰相,性子太鲠直了,坐在相位上未必是好事,反而有可能会办成坏事。

萧至忠因为与太平公主来往密切,遭到王画鄙视,名单上那么多人当中居然出现韦安石,可没有出现萧至忠。但这个人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他在宰相位置上也要做事,可不能总是与韦氏、韦家、韦氏同党顶撞。因此也需要这场亲事化解日渐激烈的矛盾。同样,韦氏也看重这场婚姻,毕竟她名声不大好,萧至忠出身兰陵名门萧家,又是清流代表。所以才出现天子嫁女,皇后娶妇的丑剧。

但萧至忠并没有因此,就倒向了韦氏。他也不会买韦巨源的账。继续说道:“而且你们都疏忽了一件事,张侍郎回来,王画做了两件事。虽然因为张侍郎的规劝,他没有发兵岭南闹事,也没有哄抬粮价,可还是发了兵。但另外还做了一件很微妙的事情。释放了宗楚客三人,而且臣又听到另外一件事。大约是意识到宗楚客在灵州吃了苦头,所以王画又送了大量珠宝与飞钱,价值约十万缗钱给了宗侍郎。”

说到这里,他心中很想笑,王画这一招太损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各位有没有想过?”

“萧卿,你说是什么意思?”李显问道。

“陛下,我只将王画意思说出来,不代着臣的心思,仅供陛下参考一下。他这样做,出兵是朝廷如果继续攻击八州,他同样会反击。释放三个人,而且给了礼物,是想告诉我们,连与他不共戴天之仇的宗楚客都放回来了,各位与他过意不去的大臣也不要再介意了。更况且皇上,皇后?那是不是意味着他有那么一点点儿投靠朝廷的动向?”

这样一说,韦温可急了,他想说话,但萧至忠立即将他嘴封住,说道:“韦少保,我刚才说过,这是王画释放的意思,与我无关,我不想与你吵架。而且血营兵发渭州的话,很快就是秦州、凤州,然后就是你们韦家。”

“你,你,”韦温气得要死,可没有办法辨驳,人家不是说过了嘛,他只是说王画的想法,不是他的想法,怎么驳?

张说心里面叹道,姜还是老的辣啊,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PS:李显的死因我不多说了,确实新旧唐书与资治通鉴里面记载都有出入,司马光忠君保守,不大可信,不过按照他所说的中毒论,也用了一句上虽不穷问,意颇怏怏不悦,由是韦氏及党始忧虑,于是引起韦氏下毒的动机作了解释,这也是比较可靠的解释。一个人的忍耐性始终有限的,况且李显也不是真正傻子。所以这本书还是沿用了保守的观点来演变。

上一章写了许多大臣,有的书中说过,有的没有说,不作一一阐述。总之,这也是武则天的功,因为其中有许多出自寒门,如果没有武则天,这些人就不会脱颖而出。应当来说,这些大臣也是品格优秀的大臣。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人,比如陆象先等人。

主要害怕大家认为是注水。

最近看了官居一品一些章节,一大半内容都在注水,但他是注,我是塞,同样都看了很多书,只是我才气不足,塞得不成功。汗颜。所以下本书注定不写历史书了,换个口味,再充充电,然后再开,有可能还是宋朝历史。

这也是本书最后一个月完整的更新。下个月也许还会有,但剩下的内容不多了。本来想开个单章说明一下,主要成绩太差,不好意思开。不过尽管成绩不好,我还在努力写,没有让它烂尾。因此最后一个月求大家赏个脸儿,订阅与月票支持一下。

(还有一件事,给大家一个承诺,只要我在码字,每年最少会为大家奉送三百三十万字,这是我的承诺。这是第二年不到。今年到明年至少还会保持这个速度,怎么办呢,只有速度与勤奋能拿得出手。再次汗流满面)

同类推荐
  • 铜官窑传奇

    铜官窑传奇

    铜官窑,这座历史丰碑的古窑遗址,历经千年风雨,仍完整地保留在湘江之畔。唐朝时,如此规模宏大且出口量极大的一座窑场,却不见史籍文献记载,只有湘籍诗人李群玉在《石渚》这首唐诗中记录了长沙铜官窑鼎盛时期的壮观场面:“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火湘浦口,烟触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这实在是一个谜。出生于湘江江畔的李远志,一不小心来到了两千年前的大唐,带你探索铜官窑从名不见经传一路发展成为独领风骚数百年的传奇历程。
  • 三国战姬传说

    三国战姬传说

    宿醉醒来,吴耎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东汉末年。源自神秘和氏璧的传国玉玺破碎四分五裂,分天下“诸侯令”,毁汉室之根基、起争霸之兵戈。这里有曹操横槊赋诗、有孙坚猛虎下山、有刘备广结英杰,也有吕布霸道横行、关羽长刀当歌、赵云白马银枪,还有贾诩幕后推手、郭嘉酒池演义、诸葛八阵图谱……但在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一张张俏丽的容颜、一道道婀娜的身影,以及她们那令不世猛将都会黯然失色的实力。一骑当千、横推万人,她们叫做,战姬!貂蝉、蔡琰、甄宓、大小乔、孙尚香……她们既是最强战力,亦是伴随“诸侯令”而生的、争霸天下所最不可少的棋子。作为主角的吴耎,当然也获得了代表着争霸之先手的“诸侯令”。而他的第一位战姬,则是甄……
  • 回到南宋搞事情

    回到南宋搞事情

    人到中年的张韵因一起交通事故穿越到了南宋,成为了循王张俊的五世孙!赵扩:他们说我是昏君!张韵:官家不是昏君!大金:我们很厉害!张韵:本将喜欢狩猎于辽东!蒙古:我们是BUG!张韵:老子才是BUG好不好。欧洲各国:路途太远,我们很穷!张韵:世界那么大我只想去看看!我叫张韵,他们都叫我六郎,“六郎将至,请勿动,动责灭国!”
  • 英雌

    英雌

    李曜穿越初唐,阴阳倒转,变身已被盖棺下葬的平阳昭公主。惊世骇俗的遗言,隐讳不明的死因,残酷血腥的皇权争斗……在这风云激荡的时代,原主的命运已被历史的巨轮无情碾过,而国祚289年的大唐王朝却才刚刚拉开了帷幕。天可汗李世民踩着玄武门的血迹,开创贞观之治;唐高宗李治稳扎稳打,拓疆万里;女帝武则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唐明皇李隆基建立开元盛世,将神州的封建社会推向历史巅峰……然而这些天下之主,却也给后世子孙留下了许多历史隐患,最终大唐山河破碎,长安盛景不再。面对未来跌宕起伏的历史轨迹,神秘的穿越客决心走出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路,去缔造一个改变华夏文明命运的英雌传奇。PS:单身向。Q群:439545048
  • 品读《资治通鉴》:战国风云

    品读《资治通鉴》:战国风云

    于历史来说作者只是爱好者而已,而爱好者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领略经典,更容易被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所理解,这也是本书的初衷和目的。《资治通鉴》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重要的是它充满了管理的智慧。里面有大量关于为人、识人、为臣、为君的学问,并且非常真实,可操作,值得现代人借鉴。品读《资治通鉴》一书对《资治通鉴》的内容绝对不是简单意义的白话文翻译,而是添加了很多基础知识、基础人物的介绍,以现代的观点来解读古人的智慧,方便读者更深度地理解学习。
热门推荐
  • 农门春,医路荣华

    农门春,医路荣华

    新文《药门贵女,神医弃妃》已经发文,欢迎收藏~医毒双绝,身手无双,一朝穿冷宫弃妃。欺负我?银针、毒药、开膛剖肚随你们选!还有灵宠开道,分分钟咬死人不偿命!————————————————————————穿越到不知名的朝代,父亲愚孝、叔婶厉害、祖母的心偏到天边,母亲体弱多病、姐姐心悸哮喘性情古怪偏激、弟弟痨病咯血半死不活,还有一个三天两头嫌弃找麻烦的未来婆婆,左春霞内牛满面:老天爷你把姐送到这是什么地儿!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我命由我不由天,予我万丈荆棘,势要踏出一片锦绣!有病咱不慌,好歹是中医世家出身,治病没问题;分家就分家,小家齐心协力咱努力奔小康。喂喂喂,三天两头来找茬,当姐软柿子好捏是不是?嫌弃就嫌弃,嫌弃我穷没嫁妆,我还看不上你家的门和你家的人呢!什么?未婚夫不肯退婚执意要娶?那得看你有多少诚意、看姐乐不乐意了!“你娘这么嫌弃我,我看我们还是算了吧!”某女烦不胜烦推脱道。某男眼睛一亮,大喜:“原来你是担心这个,别怕,交给我处理!”***********************“为什么不要郡主做平妻?”她轻轻问道。小别重逢,他紧紧的拥着她,,口齿不清含糊的问道:“那个破鞋,给你提鞋也不配!她?我只要一出生就定给我的媳妇!”“夫君,你真好......”她轻喘着甜甜的笑了。是啊,她一出生就定给他做媳妇了,所以天注定,他只是她的!***********************简介无能的人求支持,那个,简介将来会完善的!谢了!推荐好友羌笛菱歌的新文《俏厨娘,秀色可餐》,链接:http://m.pgsk.com/a/808233/,作者坑品良好,大家放心跳~~(o)/~
  • 战国魏武卒

    战国魏武卒

    《战国齐士》我的新书,狐狸的人品还是有保证的,兄弟们收藏了先。兄弟群号:942375467
  • 向死而爱

    向死而爱

    这是一位16岁上北大,20几岁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32岁就取得德国博士学位,却在36岁那年经历人生重大挫折的知识女性,写给当下女性的自励书。这本让我们深受感动、基于真实的“非同寻常之书”,彰显了一位独立女性的巨大力量,她用女性柔弱的双肩,担当起生活的重负,一步一步地艰难前行。它想传达给读者的是:就算命运之舟行进在未知、黑暗、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我们也要寻找生命的光亮。
  • 甜心快跑:隔壁有恶魔出没

    甜心快跑:隔壁有恶魔出没

    一阵眩晕,胸口闷的几乎喘不过气来,江夏伸手扶住了门框。看着床上纠缠在一起的一对人儿,室……
  • 管理与管理者:给经济人的管理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管理与管理者:给经济人的管理课(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帮助各级管理者树立管理的系统思维和权变思维,使管理者了解和理解自身的角色、职责,掌握并有效运用管理者的职业技能。
  • 天命赊刀人

    天命赊刀人

    他们是游历四方的预言者,也通风水,走阴阳,行于世间的时候永远都身背一包菜刀和剪刀,所过之处所见之事通常都会留下个邪门至极的预言。他们是来自遥远道门的传承,铁口定生死,神算定乾坤,预知身后事,请问赊刀人!
  • 染墨半升

    染墨半升

    到了该成婚的年纪了,母后问黎染可有心悦之人,她思来想去,记起自己在最苦的时候遇上了萧墨,两人相伴的日子里她便不再觉得生有多痛苦,想来这种感觉大概是喜欢吧。彼时桃花盛开,萧墨站在树下瞧着她,轻声问道:“可愿嫁我?”
  •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内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爱总裁:萌妻酷宝揽入怀

    追爱总裁:萌妻酷宝揽入怀

    五年沉淀,再度归来,他步步紧逼,她一退再退……等到退无可退的时候,她咬咬牙,转身投向别人的怀抱。“呵,女人,想带着我的儿子嫁给别人?你的胆子很大嘛。”某总裁眸光危险。某女人勾唇一笑,语带挑衅,“其实我的胆子还可以更大一点。”“不怕告诉你,这里还揣着你闺女。”
  • 甲斐的野望

    甲斐的野望

    公元1557年,已经36岁的武田信玄喜得一子取名武田源八郎信谦,一位穿越而来不存在于正史中的人,他将会给武田家带来希望还是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