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0600000079

第79章 霸主美梦

从一个不与中原文明交流,只知道砍柴种田的原始部落,到一个攻破郢都,降服越国,称霸一方的诸侯。吴国只用了四代人,短短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相比起动不动在中原杀伐征戮了数百年的诸侯,吴国可谓是后起之秀。

后起之秀有后起之秀的想法,吴国既然已然称霸东南,那么夫差的目光不免也就开始向北眺望了。

那里是数百年来无数雄主征伐的地方,那里是当初至尊天子号令群雄的地方,那里才是真正体现霸主地位的地方,这么一个地方,夫差不能不心动。

而就在夫差心动的时候,一个机会也来了。

吴王夫差七年(公元前489年),齐景公一年前去世的消息传到了南方的吴国。

齐景公一生未能达到霸主的最高峰,但他统略齐国五十八年,让齐国实力蒸蒸日上,在他的带领下,齐国征伐中原,威名早已远播。所以,当他的死讯传到夫差的耳朵里时,夫差认为阻止他北上争霸的最强敌已然消了失,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夫差厉兵秣马,随时准备北上伐齐,然而此时伍子胥又一次站了出来:“勾践食不重味,衣不重色,在越国吊唁死者,慰问生者,这是在聚拢人心,想要以全民之力北上伐吴啊。勾践不死,必为吴国的大患。所以,现在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大患啊,大王您却没有重视,反而把兵力用在齐国身上,企图北上争霸,这是自取灭亡之路啊。”

伍子胥说话向来都是这么犀利,但从上一次在会稽山夫差没有听他的话就可以看出来---伍子胥在吴国的地位已远不如阖闾时代了。

夫差之所以还把他留在身边,仅仅只是给死去的阖闾留一点面子,作为一个聪明人,伍子胥应该是能看出来的。可是,他就是没有看出来,所以,他的结局也就已经注定了。

当然,伍子胥也可能看出来了,他之所以还坚持,那是因为在他看来,当年阖闾的知遇之恩远比他给的地位以及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但不管怎么说,伍子胥在夫差这里失去了信任是不争的事实。

而一个失去了信任的人,他的话是不可能让夫差有所改变的。于是计划不变,夫差毅然北上伐齐。

同年,吴齐两军大战于艾陵,夫差大胜。

夫差是一个好战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弱智的人。齐景公虽然已去世,齐国也已经败在了自己手下,但齐国的实力犹在。而要想真正降服齐国,夫差知道自己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所以,在再次挑战齐国前,夫差还要先做很多事。比如,如果能把齐国西南方向也就是吴国西北方向的鲁国收为小弟,让他为自己提供提供粮草,指导指导方向,跟在后面吆喝吆喝,壮壮声威。也许,齐国就会更好对付了。

因此,在再次向齐国发动战争之前,夫差把矛头指向了鲁国。

吴王夫差八年(公元前488年),携胜齐国之威,夫差继续北上,向鲁国和宋国挺进。面对强大的吴军,鲁国和宋国只能选择求和。于是,鲁哀公与吴国人会盟于鄫地。

这次相会,与其说是会盟,倒不如说是吴国收鲁国为小弟的仪式。在这次仪式上,吴国也丝毫不避讳,直接就开口向鲁国索要了一百牢(一头牛、一头猪、一只羊为套装的祭品称为一牢)的贡品。

要知道,这么多年来一直称霸中原的晋国向鲁国收贡品的时候都是十牢的。你吴国上来就是百牢,搞得鲁国倒吸一口凉气,不得已只能舔着脸试图砍砍价。

可是,吴国人可不吃这套,爱给不给,反正我们的大军已经出兵北上了。

面对强大的吴国,鲁国不得不选择了屈服,“心甘情愿”交出了一百牢贡品。

于是,鲁国正式成为吴国的小弟。

几乎与此同时,宋国也改头换面拜入了吴国门下。

而在收服鲁国与宋国之前,吴国还趁着楚昭王去世时,楚国无暇顾及小弟陈国的机会顺便收服了陈国。

一连收服中原几个重要的诸侯,这标志着一个以吴国为首的联盟悄然成立,这也标志着沉寂东南数百年的吴国正式崛起,开始把触角伸向中原大地,企图称霸。

收了小弟,夫差信心大增,于是再次伐齐的计划也就开始付诸行动。

吴王夫差十二年(公元前484年),夫差准备再次北上伐齐,而就在夫差出发之前,一个老朋友来到了吴国---勾践。

作为早已臣服于夫差脚下的一个人,勾践定期到吴国来朝见,这本是他的日常工作。但这一次勾践选择在夫差出征前前来朝见,意义可能就不单是例行朝见这么单纯了。

与前几次朝见夫差时人影单行相比,此次勾践来吴可谓是声势浩大。当然,勾践并不是把越国的军队带过来了,相反,他这次带来的是没有任何作战能力的越国大小臣子。

勾践在做什么?要想知道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勾践在想什么。

而对于勾践在想什么,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当年的吴国,自吴王梦寿起,吴国的基本国策是没有变过的。跟吴国一样,越国自允常起,基本国策几乎也已固定,所以,勾践也就不会例外。

允常一心强大越国,目的就是不让越国受制于人,会稽山一战,勾践兵败,从此臣服于吴国脚下,这绝不是勾践心甘情愿的。所以,勾践的想法很简单:摆脱吴国,以报会稽之仇。

勾践把他的想法埋在内心最深处,这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也许这骗不了所有人,但至少能骗得了夫差。

勾践是要复仇的,但他知道,自己面对的如果是一个强大的吴国时,自己是没有机会的。所以他知道,要想完成自己的复仇,吴国的衰败就必须是第一步。

可是,要想吴国衰败,越国能做的少之又少,因此,勾践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好战的夫差身上。

战争,是一个国家兴盛的起点,战争,也是一个国家兴盛的终点。勾践深知这一点,所以,他非常期望吴国能够陷入常年的战争之中。而对于勾践来讲,在夫差出征之前,携越国大小臣子前来朝见,这对点燃夫差发动战争的欲望必定有推动作用。

果不其然,看着卑恭的勾践和他身后的越国大小臣子,夫差并不能察觉出这是勾践导演的戏,反而在这些恭敬的朝拜中,夫差品尝到了霸主的滋味。

勾践尽情的表演,然而,吴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跟夫差一样沉浸在霸主的美梦之中,比如伍子胥,他就是看得比较清楚的一个。

连年的征战,早已让吴国疲敝不堪,而在北上伐齐之前,勾践又携越国臣子前来朝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于是,伍子胥大声叫喊:“勾践这是在喂养吴国啊。”

伍子胥一语中的,然而此时的吴国已经没有人再愿意多听他一句话了,所以,他不得已找到了夫差:“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国土相连让越国对吴国充满欲望。现在他们表现的如此柔弱恭顺,肯定是有目的的。不如我们尽早下手,以绝后患。大王对齐国用兵,即便成功,那对吴国来讲也并没有什么好处。但如果我们重兵在齐,越国必然反叛,到时候吴国可就要灭亡了。”

伍子胥的耸听之言,夫差早就不想听了,但他对吴国有大功,自己又不能做得太过分。所以,为了不让伍子胥再在自己跟前叽叽喳喳,夫差给他安排了一份差事:出使齐国。

要说夫差也够绝情的,自己已经下定了征伐齐国的决心,现在又让伍子胥出使齐国,这不是让他去送死吗!

夫差是何用心,伍子胥可能不知道,但吴国在夫差的折腾下必将亡国,这点伍子胥是坚信不疑的。所以,在出使齐国的期间,伍子胥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

伍子胥不想让自己的香火断在吴国,但他知道,他自己必须死在吴国。并且,还会有一个人会成全他,太宰嚭。

太宰嚭与伍子胥素来不合,听闻伍子胥把儿子托付在了齐国,立马就抓住了这个机会来到夫差面前,说到:“伍子胥生性残暴,没有感情,猜忌多疑,且好嫉恨,他对大王的怨恨和不满恐怕迟早会成为大祸的。上一次大王准备征伐齐的时候,伍子胥就执意阻扰,但大王还是出兵向齐国发动了进攻,结果大获成功。伍子胥因为自己没能阻止大王,反而因此怨恨大王。现在大王准备再次征伐齐国,伍子胥又站出来进行拦阻,不惜诋毁和诽谤大王,一意孤行,他这么做只不过是希望吴国失败然后来证实自己的高明。如今大王准备亲自率领大军,出动全国军队去征伐齐国,而伍子胥由于没有成功阻止您,便不再来上朝,他假装生病而不跟大王一道北上,大王不可不防备呀!这个时候他要惹祸闹事可太容易了。况且我派人暗中监视着伍子胥,他出使齐国的时候,已经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伍子胥身为吴国臣子,在国内不得意,便到国外去投靠,他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就常常心怀不满地怨恨大王,大王不能不及早采取措施啊。”

要问太宰嚭的话里有几句是真的,夫差当然知道,但当他听闻伍子胥在齐国已经把儿子都安排好了,还是暴怒而起。

随即便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了一样东西:属镂剑。

看着这把剑,伍子胥知道,自己的一切都已经结束了,所以他没有选择反抗。而在自杀前,他还说了最后一句话:“把我的眼睛挂在吴国城墙上,让我看着越国是怎么灭亡吴国的。”

当初,阖闾还未立太子的时候,吴国诸王子纷纷争立,是伍子胥,毅然而然的站在了夫差的身边,这才让夫差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独得阖闾宠爱。

阖闾死后,夫差继位,面对在自己孤弱时毅然支持自己的伍子胥,夫差曾说过要把吴国分给他,是伍子胥主动拒绝了夫差的好意。

那时,伍子胥万万也不会想到,日后的夫差竟会听信他人的谗言而杀死自己。

命运总是那么无情,但对伍子胥来说,他已经够幸运了,而吴国未来的命运,就由夫差来承担吧。

伍子胥自杀后,夫差带着鲁国等一班小弟北上伐齐,结果毫无悬念,吴国再一次打败齐国。

而此时的夫差不会知道,吴国从这里来到了转折点。

吴王夫差十四年(公元前482年),吴国达到了声望的顶点,这一年,吴王夫差与鲁哀公、晋定公、单平公(周王室的代表)相会于黄池。

大佬们都出动了,肯定不是来吃瓜看戏的,所以,目的只有一个:举行会盟。

这次会盟,既没有十八路诸侯,也没有十路诸侯,就连八路都没有。所以说,要论规模的话,跟范鞅上次召集的诸侯会盟相比,确实是挺寒酸的。但有时候往往数量并不能代表质量,上次会盟,人是多,但大多都是各国的大夫卿士,就连主持会盟的范鞅也不过是晋国的一个中军将。而这一次会盟,虽说人数不比上上一次,但看来的是什么人就知道,这次会盟规格绝对不同往常。

周王室和晋国同时出动,不可谓是不给第一次参加诸侯会盟的夫差面子。而周王室和晋国之所以这么重视这次会盟,这跟这几年来吴国的频频北上不无关系。所以,他们今天聚集到这里,是要确定一个问题的:谁才是今后真正的霸主。

会盟仪式正式开始,大家都知道,在这个仪式上有一个项目---歃血。

而歃血是有先后顺序,一般都是老大先歃,然后老二,再然后依次排序下去。正因为这个顺序,当年晋国跟楚国就因为谁先歃血的问题而僵持不下过,所以,今天会盟仪式一开始,吴国人就开口了:“于周室,我为长。”

哟嚯,知道你们吴太伯是文王的大伯,武王的大爷,想论资排辈来决定歃血的顺序是不是!

但是,不可能。

所以,晋国人也开口了:“于姬姓,我为伯。”

论气场,晋国可没输过谁,也不去打听打听,这一百多年来,天下姬姓诸侯有几个不奉晋国为霸主的。

吴晋两国僵持不下,这可把随晋定公前来参加会盟的赵鞅急死了。

这霸主地位,虽说是晋国在争,但谁人不知,此时的晋国已政出私门。自晋悼公后,晋国历代中军将都在天下诸侯面前极力掩盖晋国的颓势,勉强保住霸主的头衔。

当然,虽然在勉强支撑,但晋国至少没有丢过这头衔。如果现在在赵鞅执政期间,这晋国的霸主地位被吴国抢了去,这赵鞅的脸上实在是挂不住的,并且,这对赵氏在晋国的口碑舆论也是不利的。

出于种种考虑,赵鞅找到了一同随来的晋国大夫司马寅,说到:“如果今天这会盟不能顺利完成,这可就是我们臣子的过错了。既然如此,今天我们两就算是战死,也一定要把这先后顺序给理清了。”

既然讲不清,那就动武。

赵鞅的意思,司马寅明白。但国君都在这里,贸然火拼,万一发生了点意外,到时候就没法收场了。

所以,司马寅决定,不如先去夫差那里观察一下形势之后再做决定。

很快,司马寅回来,然后,他就用了一个字对赵鞅形容夫差---墨。

墨也就是气色晦暗的意思。

而对于夫差为什么会气色晦暗,司马寅做了大胆的猜测。国家被人战胜了?太子被人杀死了?

在司马寅看来,除了这两件事,应该没有其他的事能让人如此,所以他对赵鞅讲:“让子弹飞一会(请稍微等待一下)。”

司马寅的猜测对不对,没法证实。但他让赵鞅等一等的决定是对的,因为没过多久,夫差就同意了让晋国先歃血。

此次北上争霸,吴国精锐尽出,由夫差亲自率领,夫差此举是对霸主之位势在必得。在出发前,夫差就已经做好了动武的准备,对于赵鞅的那点脾气,其实早就在夫差的掌握之中。然而,就在争霸进行到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时,夫差却主动做出了让步。

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有夫差自己知道---国内传来了战报。

趁着夫差携吴国主力北上争霸之际,沉寂了十二年之后,勾践终于开始了他的行动。

越国大夫畴无馀和讴阳奉勾践之命分兵两路,由南方向吴国都城进发,而此时留守吴都的只有太子友、王子地、王孙弥庸以及大夫寿于姚一干人等。

越国来势汹汹,吴国的留守兵力又十分薄弱,对太子友而言,一边据城固守,一边遣使通报夫差,这也许才是生存之道。

最开始,太子友也是这么想的,但意外情况发生时一切就由不得他控制了。

当越国的军队越来越靠近吴国都城的时候,王孙弥庸看到了一面熟悉的旗帜,这面旗帜正是当年他父亲与越国作战时的旗帜,可惜现在已经改署越国了。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所以面对当年的杀父仇人,王孙弥庸哪里还管什么坚守城池的战略。于是面对太子友的百般劝说,王孙弥庸依旧不理会,二话不说,带着自己部属的五千人马就出城迎敌。

王孙弥庸的这一出,彻底打乱了太子友的部署---看着他出城迎战后,王子地也跟了出去。

在王孙弥庸出战前,太子友曾对他讲:“出战如果不能获胜,吴国将要灭亡。”

太子友说这句话是觉得王孙弥庸不可能战胜越国,所以他想用这句话吓吓他。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出战的王孙弥庸不仅战胜了,而且还俘虏了越国的大将畴无馀,并且,跟着他一起出去的王子地也获胜了,同样,讴阳也被他俘虏了。

以少打多,不仅胜了,还俘虏了越国两路大军的主帅,这个意外收获确实挺让太子友意外的。

然而,意外的还在后面。按说两路大军的主帅纷纷被俘,这越国的战斗力应该急速下降才是,可越国偏偏不是这样。就在他们的两位主帅被俘后,他们又立即发起了反击,不到一天时间,吴国都城就被攻破,太子友、王孙弥庸、寿余姚纷纷被杀。

都城被破,太子被杀。

还真给司马寅猜对啊。

于是消息很快传到了还在黄池争霸的夫差耳中,然而收到消息的夫差并没有急于回援国内,而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亲手把身边七个知道消息的人杀死在营帐之中。

在夫差看来,什么事都没有比争霸更重要,哪怕是儿子的命。

所以为了不走露消息影响争霸的形势,他必须这么做。

然而,死去的亲人,破败的都城,这些事实不会因为消息的隐瞒而有任何改变。终究,夫差还是败在了自己手里,难掩于形的晦暗之色出卖了他。而当心里的防线被彻底击破后,夫差做出让步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最后一刻做出了让步,把唾手可得的霸主之位让给了晋国,这标志着吴国的争霸大业彻底落下帷幕。

当然,吴国虽然最终未曾染指霸主宝座,但自吴王梦寿起,吴国历代君王奋发图强,至黄池会盟止,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奋斗史,也将成为春秋史书的绝唱,供人敬仰。

黄池会盟草草了事,夫差便急匆匆的火速赶回吴国。途中路过宋国的时候,夫差还想趁机打一仗,虽然在太宰嚭的劝说下终究放弃了,但夫差好战狂徒的名声是怎么也丢不掉了。

回到吴国,夫差不得不面对都城被占太子被杀的现实,直到这时,跟着夫差北上争霸的几万精兵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大王会做出让步,草草结束会盟。

真相对吴兵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看着垂头丧气的士兵,夫差也不得不一改往日好战的性情,派人携带厚礼主动向勾践求和。

而勾践也自知此时自己也并不能完全灭吴,于是顺着夫差的台阶也就下来了。

同类推荐
  • 带着港口到天朝

    带着港口到天朝

    刘平穿越成为天朝的皇孙,还是最被皇帝爷爷最喜欢的皇孙,只是穿越来还没活明白,皇爷爷大病不起险些挂掉,随身携带一个港口无尽物资的刘平强行给皇帝输液、带着权贵养鸡斗狗,全国奔小康,开着飞机坦克一统世界。刘平励志成为天朝第一纨绔:我辈中人,无拘无束,不礼不法。刘芳百代不必,遗臭万年无妨!
  • 武松要救潘金莲

    武松要救潘金莲

    穿越过后的武松,想要让潘金莲,还有林冲娘子、扈三娘、李师师等女人,以及那么多兄弟,都过上好日子。庙堂纵横,沙场征战,力挽大宋,再创华夏历史,这酸爽!—————————————————————更新时间:一般为中午或晚上23:30以后,视情加更。为保证质量,慢工细活,非特殊情况不多更。
  • 大唐捉妖法师

    大唐捉妖法师

    大唐贞观年间,神秘风趣的少年法师赵寒,捉妖降魔、屡破奇案,卷入权谋大战,上斗帝王将相阴谋家,下济九州百姓平天下,成就一代大唐神探法师传奇!(本书又名《天师奇唐》)
  • 大明二十四监

    大明二十四监

    《道界之旅》简介弃婴李泰,无缘得到可以隐身的隐珠。被啄木认发现,带其到滞留在地球养伤的雷公身边,沉睡六年学得'病气化真诀',师傅死后,留下灵药园让他送回道界。啄木变身成大将,成俑为永守师傅墓。传驭灵术,可收宠物从小到大九名。察人等级求,比知高出自己三级。神农架路遇野人绑架,智救救赌城司空逸馨。出了森林,得死士龟甲,收服杀手,利用灵药园的特征,放到无人飞机上可以驾驶遨游天地……口头禅。请不要叫我医生:因为医生在古代是太医院的学生,我已经出师。请不要叫我中医我有自己的名字,请叫我疾医、医家我就是用针法,针是针,灸就灸,根本不是一回事“毉”请大家记住这个字,这才是最古老的医'匚'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矢',表砭石,就代表针法'巫'是指大巫沟通天地以上才构成一个“毉”医。请大家来大大雷泰怎样演绎自己的《道界之旅》不见不散。
  • 重生之楚霸王超级召唤系统

    重生之楚霸王超级召唤系统

    什么鬼?我楚怀羽居然穿越了!还是到穿越成了老祖宗项羽?什么?居然一来就要面对四面楚歌?这可如何是好?不用怕!我有金手指!看我返江东!破犬戎!击韩信!什么?没有谋臣?看我召唤诸葛亮智斗张良!什么?对面有李元霸这个变态?看我项羽战这个四傻子!成王败寇就由我来改变!当然除了打战外,还有美女相陪!佳人坐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尽在我霸王召唤系统中!!!!
热门推荐
  • 超级大炒家

    超级大炒家

    梦幻般的穿越,超凡脱俗的许愿能力......炒房!炒地!炒概念!疯狂改变世界的狂人......
  •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

    每每提到90后,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两个字——叛逆!故事的主人公天若,就是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贴有叛逆标签的90后。他以自己上学来表现出的厌学、打架、早恋、去网吧、自动退学等事实,来表达自己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他认为这些严重摧残了他的心灵,他很无奈,他呐喊着……
  •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经典名著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经典名著

    《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经典名著)》由美国散文家汉密尔顿·莱特·梅彼从流传已久的中外名著中摘选、改编得来,拥有健康的基调、良好地阅读氛围、扎实的文学底蕴,迎合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口味,更重要的是,它非常的有趣。同时,其横向分类对青少年读者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有针对性的提升。《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经典名著)》的第一版于1907—1915年期间陆续推出,百年来受到无数欧美读者的追捧。因此《每个孩子都应该知道的(世界经典名著)》得以多次在美、英、法、德等等欧美国家重新改编出版,深得读者欢迎和喜爱。
  • 生死无道

    生死无道

    再回首时,韶华已逝。仓皇出逃的少年,已成江湖的传说。而脚下,是一条骨血筑成的修罗道。
  • 少女心最后的阵地

    少女心最后的阵地

    李小行的桃花从来不靠谱,不是人渣就是狗还有一个天生弯。今天万遂向她表白了,她看着万遂细致清隽的眉眼,觉得直男最后的阵地药丸。万遂,F大一代城草,李小行头戴钢盔,左手冲锋号右手炸药包,为了胜利!向前方阵地冲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西游之最强圣僧

    西游之最强圣僧

    五百年前,桀骜的石猴,打上了天宫;四百年前,不羁的牛魔,踏进了灵山;三百年前,三只眼的真君,冲进了凌霄宝殿.......五百年后,玄奘自长安出发,带着孙悟空、牛魔王、杨戬,前往西天而去。论道如来,掌压元始......天地葬而我不葬,日月朽而我不朽,敢问天地诸圣,敢接贫僧一掌否?(注:唐三藏,收徒孙悟空、牛魔王、杨戬,西天取经,非原西游剧情,不喜勿入!)
  • 先生你的复仇甜心到了

    先生你的复仇甜心到了

    做木小竹的时候,她忍让,克制,无欲无求,只为了守住那一丝难得的温暖。可命运和情敌都不允许她的人生如此顺利,而不允许的方式也是非常的原始和残忍。几乎要了她的命。死里逃生之后,她重新站了起来,光明正大地做回了穆筠之。木小竹也好,穆筠之也罢,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接下来的人生目标就是让那些恶人也品尝一下地狱的滋味……什么?爱情?谈恋爱真的很影响复仇哎大哥!【复仇文,有点虐,小心食用】
  • 穿越后与你相遇

    穿越后与你相遇

    月光,梨花树下他望着她姣好的面容,脑中一片空白,怀中的人渐渐变得透明,淡淡的笑颜化成无尽的叹息,最终幻成羽翼散去。对不起,不能陪你去看北国的星星了对不起你窗前的落叶再也不能清理干净了对不起,说好要教你狗刨式的泳姿,看来是没机会了……对不起,欠了你一辈子…………对不起………………我们还会再见吧?
  • 六十种曲春芜记

    六十种曲春芜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