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7500000020

第20章 商汤将夏推进了深渊

将上古直至夏朝均归属于神话时代,其实是有争议的,这种争议来自于夏朝的那一段,已经有一些后世的文献资料和历代研究的结果力证其真实存在,然而对于夏朝发展的进程语焉不详,时代过于久远所以遗失的东西很多,而历来也不断有人质疑夏朝的存在。

当然,那段时期是客观存在的,质疑的主要是指这段时间能否称之为一个朝代,因为没有找到足够的考古例证,然而,这毕竟比有意识的篡改和虚无要来得高尚,文明的发展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之上,无论如何,我们现在正在享用这个基础,虽然很初级,却是启蒙。

所以对于夏朝,就是这么个启蒙阶段,就是承上启下的时期,神话到历史的过度,所以算是半神话时代吧,而从此以后,从商朝之后,我们开始来读一读真正的历史。

虽然这段历史,依旧有虚构的成分。

尧舜禹汤,但凡后世的帝王们说起要学习的榜样的时候,总是这四个名字。而汤又称成汤,或者商汤,是真正脱离神话性质而进入有据可查的历史阶段第一人。

因为夏朝的历史,毕竟还存在争议,而关于商朝,则已经有足够的文献资料、考古资料来证明其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从商汤灭夏桀开始的。

商汤是个有来头的人,他的始祖契是帝喾的儿子,也就是尧的兄弟,被封为玄王,是当时的重臣之一,而大禹治水之时,契辅助有功,被封于商邑,在那里建立了商国,这是一个传统的强大方国。

契的国家传承与夏朝的传承基本上是平行的,而且,相对夏朝的骄奢淫逸,商国的每一代,都在延续着发展,其中契的孙子相土驯服了马,从此中国有了马车,而到契的六世孙亥的时候,他又驯服了牛,使用牛耕地和拉牛车,将农业水平向前推动了一大步,而且开始了商业贸易,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商朝的国力逐步强盛起来,甚至一度超越了夏朝。

汤誓契的十四代孙,而此时的商,已经是一个强盛的方国,虽然此时还不具备灭夏的力量,但对于周边的方国部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压迫,并且对于暴虐无道的桀,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每一个朝代的灭亡,今天用一个流行的词叫做“作”,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个朝代在实际上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对那些在野的对手而言有着天然的优势,比如国力的优势,比如拥护的优势,都已经占据了先机。但很多时候国家的统治阶级和既得利益者,将这些优势认为是自己应得的,是永远不会被退化掉的,所以就心安理得的享受这些优势。不修德政,不将民众放在心上,甚至严刑峻法,盘苛百姓,又或者穷尽国力,穷奢极欲,又或者穷兵黩武,四处侵略,以至于民众得不到休息和繁衍,财富被挥霍一空,从而引起内乱。

这种“作”在每个朝代都发生,而实际上朝代的更替,被外来侵略的例子极少,而亡于内乱的极多,也就是这个道理。

夏桀自然就是一个“作”的典型,除了享乐无度,不理朝政,又不顾国力唯艰,四处征伐,视人民如草芥,终于引起了广泛的仇视心理,而这种心理一旦形成规模,就已经注定不可能镇压下去,看似平静的江湖,其实蕴含着暴风雨。

汤曾经在夏朝立下过功劳,而自身的实力也使夏朝依仗为肱股,所以他们很早就获得了一项特权,就是不受朝廷之命而征伐的权力。

这个权力很恐怖,也就是说汤掌握着尚方宝剑,而且夏桀基本上是不管这把宝剑的。夏朝的原意,是希望这把宝剑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替自己代行惩罚不服从的部落、方国的,可是宝剑锋利了,终于有割伤自己手指的时候。

汤很好的利用了这种权力,等待夏桀明白过来汤其实是在针对自己的时候,汤已经完成了十一场胜利的征伐,首当其冲的是忠于夏桀的国家叫做葛国的,葛国很弱小,在汤面前显得不堪一击,但为了麻痹夏桀,汤还是给葛安好了罪名,不服从天命,自己是代天刑罚。

在那个时候天命简直就是万金油,夏朝的历代帝王也用过不少次这个借口,所以完全没有引起夏桀的警惕。

但接下来,汤四处征战,将不服从自己的方国都征服了的时候,就再也瞒不住自己的意图了,而此时的夏桀,正好战胜有缗氏,军备力量强盛,二者基本上面临正面的对接。

如果此时发动战争,历史又是另一番模样,因为商国固然强大,但却还远远不是夏朝的对手,

决定胜利的因素很多,实力绝对是最重要的一种,而在没有绝对的实力之前,那么隐忍是一个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品质。商汤知道自己的力量与夏桀之间的差距,重要的是,虽然十一征胜利,依然还有实力派在支持夏桀,他必须等到夏桀民心尽失,而这个时间看起来也绝不会太久,只是在此之前,他还必须要冒一冒险,因为夏桀发现了他的所图,召他入都城相见。

去,或者不去,这是一个问题,如果不去,坐实了反叛的名声,马上将要遭受夏桀的征伐,而去,有可能就再也没有回来的机会,这明显不是召他前去嘉奖的。

商汤去了,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也或许他是太过于了解夏桀。

事情果然没有出乎意料,他到了夏朝的都城,马上被夏桀责问,经历一番欲盖弥彰的辩解之后,可以预料这种辩解是多么的无力,商汤很快被扣押囚禁起来,这个囚禁的地方就在夏台。

不过夏桀并没有马上杀他,或许是他往年所立的功劳起到了作用,也或许是妺喜的作用,总之,商汤失去了自由,而且好像是砧板上的肉,处于一种任人宰割的境地。

还好有伊尹。

伊尹曾经朝见夏桀,却没有得到重视,却结识了妺喜,而此时,他们两人将成为关键的人物。

在任何朝代,千万不要忽视金钱的力量。

伊尹通过妺喜,以大量的金钱珠宝送给夏桀,或许还带着各地搜罗来的美女,这对于喜好此道的夏桀而言如雪中送炭,再加上妺喜从中美言,这个昏君,竟然不顾朝中大臣的阻挡,将商汤给放了。

读到这里,我心中总是无法平复,更想起千年之后的另一个人物,竟然连金钱珠宝都没有收,只是因为心中的骄傲和所谓的气概,也放了一个人。如果是个普通人倒也罢了,可是帝王如此,真可谓天理难容了。

在都城被囚的日子里,商汤更进一步发现了夏桀的贪婪和犹豫,而这种发现让他坚定了心志。

夏桀放了商汤,失去了最后一个维护自己统治的机会。

在伊尹和仲虺等人的辅佐下,逃回故地的汤,开始筹备攻夏的事宜。应该说这次被囚,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夏桀囚汤行为对方国和诸侯们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因为商汤一直扮演的是一个正义而能干的角色,而这样的角色得不到重用反而被囚禁,一般的诸侯们预料到自己的下场获取会更加悲惨,于是纷纷加入到商汤的阵营里来,商汤因此而实力大增。

但这些方国里面却不包括三个忠于夏桀的大国,韦、顾和昆吾,这三个国家对于夏朝始终不离不弃,是桀的可靠盟友,而当初商汤十一征之后,就是准备清除这三个国家的时候,被他们先行报告,被夏桀囚禁了下来,现在回国之后,这三个国家自然就成为了汤的眼中钉。

现在谈商汤灭韦之战,其实是与韦顾之战联系在一起的,韦国在河南滑县一带,顾国在山东甄城一带,二者相隔不远,都是忠于夏朝的附属国,是商国西北的后顾之忧。韦国姓彭,国家倒还有一些实力,顾国姓已,那完全是不堪一击的小国家了,但二者结盟相对,倒也不可小觑。

汤听从伊尹的建议,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

韦国更近,就从韦国开始,那个时候虽然乱,但人口毕竟有限,所谓的大战,其实有资料对当时的战斗力进行分析,发现夏朝能够调动的军队也就是一万多人,那么商国其实更少,而韦国大概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县武装部驻军,也就上千人到头了。

所以说的灭韦大战,估计也就是千百来人的械斗,很显然,韦国的千来号人根本经不起真正的战争,面对有备而来的汤很快就败下阵来,韦国被灭。而接下来的顾国就更不堪一击了,估计汤在路上行军的时间比真正战斗的时间还要长,顾国是偏远小国,一战而胜,从此汤的西北平定下来。

可能有读者要说了,就这么两个小国,何必大费周章,要知道,从当时的地理位置来看,汤是夹在夏朝和这几个小国之间,虽然这小国实力不怎么样,但如芒在背,战略位置可相当重要,为了准备对夏朝的战争,汤容不得半点有失。

而最后一个对手昆吾,却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昆吾位于商的南面,离夏朝王都较近,国家也比较强盛,按照当时的实力而言,或许与商国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昆吾国在太康之乱时,就积极组织勤王之师,而且是当时的盟主,在诸侯国之中威信很高。

幸运的是,这样一个一直忠于夏朝的大国,在夏桀即位,商汤被囚之后,对夏朝也生出了异心,和汤一样,想要获得夏朝的最大权力。

想想夏桀也够窝囊的,忠于自己的一些小国家实力不济,都被干掉,而两个最强大的国家却对自己的位置虎视眈眈,不过夏桀看起来并不愚蠢,他知道渔翁得利的好处,乐得看商汤与昆吾斗得两败俱伤,可惜他不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所以当昆吾向夏桀求援时,根本就没有获得夏桀的重视。

而且,昆吾的异心,给了汤一个借口,他一面向朝廷奏请除奸平乱,一方面帅兵攻打,先占取了口实,在这样的借口之下,以及汤的实力威慑下,昆吾只能孤军奋战,战争持续数年,昆吾全军覆没,氏族成员或四处逃散,或融入殷商之中。此后约五百年间,昆吾氏族便不再有什么重要活动,直至商末周初,才又活跃起来,这是后话。

数年的征战,虽然损失了不少兵力,但商的战斗力却在战争中成长起来,此时夏桀突然发现,这个自以为能够控制的方国,真正已经具备与自己抗衡的力量,而附属于自己的方国们,再也没有一个能够为自己出力,才真正感到绝望。而汤挟灭昆吾之威,迅速整兵开始对夏朝宣战。

结局我们都知道了,夏桀逢战不胜,逃至鸣条被彻底击溃,自己成为阶下之囚,终于客死于流放之地南巢,而身边只有一个妹喜相伴。

汤获得了彻底的胜利,历史从此又改变了格局,虽然后来商朝的演变与夏朝大同小异,但这一刻的历史,属于汤,而商汤也成为又一个历史上传颂的传奇帝王。

这个时候,商汤的背后默默的站着一个人,为了这场战争,他竭尽心力,这一刻,他的理想终于实现,而这一切,都应该从他少年时说起。

伊尹,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丞相,谁知道他的另一个特长呢?

少年时,他勤勉好学,天分过人,学习的是治国理政的学问,拥有的是平定天下的本领,可是幼年,却充满坎坷,他的一生,堪称励志班的史诗。

据说伊尹是个孤儿,他的名字叫做伊挚,尹是他后来的官位。伊挚父母早亡,而收养他的是一个有莘国庖人,也就是厨子。而伊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厨子。

有人说厨子只是他的进身之阶,因为有莘国的国君贤明,为了接近他,伊挚将厨艺修炼的炉火纯青,并获得了有莘国君贴身厨师的工作,然而这个工作是一个奴隶工,属于整个社会的最底层。不过对于一个有能力有理想的人而言,地位只是暂时的,忧患只是考验的过程,很快他就成为有莘国的膳食官,不过后来伊挚发现,有莘国虽然贤明,但国力衰弱,而且与夏朝有割舍不断的亲属关系,所以不可能成为夏朝的敌人,不能成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平台,于是投靠商汤。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理念就是伊挚首先提出来的,他用这一套理论套用到治国理政之中,获得商汤的赞赏,被汤提拔为尹,从此就以伊尹称之。

从奴隶到丞相,真可是一步登天来形容,对于汤的知遇之恩,伊尹决定以死相报。他知道汤有灭夏之志,而这也是他的理想,所谓志同道合大概就是这样,他主动潜入夏朝都城,并见到了夏桀,夏桀的轻视让他更坚定了反抗之心,回国后就建议汤先做一些试探。

第一次试探是停止朝贡,很快,汤的行为得到了夏桀的强烈反映,对于爱财如命的桀而言,这比出兵攻打他更严重,于是夏桀调动九夷之兵,准备攻商。商汤一看吓坏了,赶紧跟伊尹商量,伊尹却毫不在意,他知道夏桀的贪婪,只要恢复朝贡就没事了,他所关心的是夏桀的影响力,九夷之兵听从调遣,说明夏朝还有威望,目前还不能直接进攻,必须瓦解掉这些势力和同盟,才有可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情况果然不出预料,汤上表请罪,并恢复了朝贡,夏桀轻易的原谅了他,而暗地里,伊尹却协助商汤,对那些九夷之国,进行了各个征伐,于是有了十一战的辉煌战果,对于没有被攻打的九夷之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夏桀的忠诚度越来越低,在下一次需要征集的时候,便不奉召了。

可是再一次夏桀感受到力量危险,便召集商汤,按照他的意思,估计就是想把商汤喊回去干掉,情况危急万分,而伊尹分析形式坚决认为此行有惊无险,极力劝说商汤前去,以自己的安危暴露夏桀的本性,使他失去民心。

这一次决定又对了,夏桀没有杀汤,而这其中伊尹在都城的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已经完全掌握了夏桀的弱点,用金钱美人就能办成任何事情,包括放走自己最大的敌人。

从此,桀民心尽失,而汤威望日孚,这才有了后面的灭韦顾昆吾和鸣条之战,才将强大的商国变成了强大的商朝,从某种意义上说,伊尹才是商朝第一人,而他与商朝爱恨纠缠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灭亡夏朝之后,汤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祭天之礼,其实也就是一次推选大会,这次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大会,是一次振奋精神、鼓舞斗志的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会议围绕国家稳定与民族大战大计,提出需要有一个受天命眷顾的圣人来主持天下,而诸侯表达了强烈的意愿,一致推举汤为天下之主,在再三推辞不掉的形势下,汤勉为其难登上大位,定国号为商。

商朝正式成立,国都位于亳,这个亳不是安徽的亳州,而是河南偃师一带,今天偃师商城的遗址犹存,也有文献支持说在商丘一带,这个不奇怪,关于古代的遗址或者名人的故地,普遍存在争议,而这种争议的根源,来自于地方对于旅游经济或者区域形象的追求,而不仅仅是历史考证了。

同类推荐
  • 地主家的狗腿子

    地主家的狗腿子

    变身文,不百合,不变嫁。“呸,还不是靠父辈的蒙荫才进的国子监,老子最看不起这种世家子弟了。”“这位兄台,听你这么说,难道你不是靠父辈蒙荫才进的国子监?”“废话!老子是正儿八经花钱买进去的…”大明九千岁人混胆子大,一个不起眼的年轻人,误打误撞得罪的士绅阶级,竟沦为青楼女子。与九千岁大人搭班子唱起了双簧。谁说太监就不能横刀立马了,九千岁上的了朝堂,也绣的了鸳鸯,魏公公也能孔夫子挂腰刀,文武双全……
  • 横刀立马闯三国

    横刀立马闯三国

    道不完的三国,数不尽的风流。一部三国演义,多少风流人物,且看立马横刀,何人一战
  •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快乐历史一本通:趣味中国史

    打开尘封的历史,可以阅读文明的厚重,可以追寻时光的脚步,可以增加人生的领悟。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人们读历史,不只是为了寻求知识,追寻事情的究竟,怀念伟大的古人,更重要的是寻找进步的力量,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 寻唐

    寻唐

    李泽回到了充满暴力,血腥和动荡的末唐时代,在这个上下失矩,四分五裂,乱象丛生,有枪就是草头王的血腥时代里.他想要做的,就是找回盛唐之景象,重谱一曲盛唐之歌.枪手新书《抚宋》已经正式开张了,恭请各位书友移步围观。
  •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

    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研究

    明清时期是我国书院发展的鼎盛阶段,也是其变革和改制时期,其原因和这一时期士大夫的动向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的互动关系十分重要,可惜的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尚付之阙如。因此,本项目选题具有较高的原创价值。本项目对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论述,并且探讨了明清时期朝廷和地方社会的关系,中央集权的演变轨迹以及社会变革时期士大夫阶层的动向,这些均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书稿主要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士大夫的历史、书院的历史、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的变迁进行简述。第二部分对明朝以前的士大夫和书院互动关系进行回顾,旨在揭示明清时期士大夫和书院的互动是历史发展的延续和必然。第三部分是研究明清时期士大夫对书院发展的作用,主要从创办修缮书院、捐俸捐廉、筹措经费、参与书院管理、营造书院文化氛围和推动书院改革改制等方面展开论述。第四部分是探讨明清时期书院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包括为士大夫培养后备人才、士大夫价值观形成等方面。最后是结语与思考,是对项目研究成果的总结。
热门推荐
  •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让孩子吃点苦的30个建议

    作为父母,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让孩子吃点苦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再苦也不能苦孩子”是一句流行了很长时间的“教育名言”,但这句话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真理,它只适合用于某种特殊的场合。对今天的绝大多数孩子而言,尤其是那些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大多都是在父母长辈的百般呵护中长大的,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苦,所以,还是应该让他们吃点苦的好。要知道,不让孩子吃苦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也是不负责任的教育。尽管很多父母都明白这个道理,但遗憾的是,这些父母并没有把这种教育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
  • 天下男修皆炮灰

    天下男修皆炮灰

    前世的南连枝情深错付,导致自己家破人亡门派覆灭,被所爱之人扔到玲珑塔里天天与邪祟作伴,落下了一个妖女的名声。名声虽不好,但好在活得快活。好景不长,最后南连枝被所爱之人一剑捅死了……于是,曾经掀起腥风血雨的妖女,重生成了一条“赖皮”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的记忆我的时光

    你的记忆我的时光

    她可能是最倒霉的仙子了,沉睡万年醒来,不仅失忆,失声还是个半身不遂?一个不小心就让电视炸了一个不小心就让家里堆满了黄金一个不小心就就钻进了马桶一个不小心就爱上了一个人你的记忆,我的时光,有你在的地方命运的齿轮才会开始转动,因为有你,我的胸腔才会跳动着。
  • 女王之名

    女王之名

    她一时兴起,勾起他的下巴,“美人,给爷亲一个。”他斜了一眼她,极好心地配合她一时的抽风。她得寸进尺,“再来一个。”他从善如流,俯身,亲吻。她继续色迷迷地调戏美男,“不够。”他了然:不够?好吧,这可是你主动的……
  • 八云家的出逃者

    八云家的出逃者

    天生怯懦的结日沐,以及性情乖张暴戾的八云沐。幻想乡八云家的出逃者,一直追寻着自由的人。本书就是某个永远七十七岁的大妈放养自家弟弟的故事~请放心入坑
  • 神功乱三国

    神功乱三国

    关羽学会了降龙十八掌。。。赵云学会了独孤九剑。。。。一切的一切,随着主角的穿越,历史就此发生了大改变。。。
  • 唐朝东游记

    唐朝东游记

    一起出去逛逛,旅游一番如何?好啊,往哪里去?向东。
  • 疯魔剑神

    疯魔剑神

    少年天生缺少一魂一魄,奇遇无数,被视为棋子?他武逆命盘,不服法则,偶得苍龙剑屠杀鬼域、妖域,又以疯魔之变斩尽神佛。三魂已满,七魄以归,剑指瑶池,众神为助,天帝震怒,怒杀陈云,鸿钧老祖以法为则,伏羲、女娲得以重生,世间大乱。最终为了苍生,为了爱情,化身为魔屠遍七界,唯我独尊!
  • 盛宠娇妻

    盛宠娇妻

    三年前,他将主动送上门的她踢翻在地。并送上了四个字:“不知羞耻”。三年后的同一天,人又将她递来的离婚协议撕的粉碎:“离婚?想都不要想。”完全不顾她的反抗,直接将她禁锢在怀里。原本沉寂的心再次有了波澜,却被他的一句话再次打入了谷底。沈凝雪,三年了,你还是这么蠢,你还真的以为我爱上你了?我只是想……
  • 梦师资格证

    梦师资格证

    平凡应届生薛畅,不小心陷落到了传销组织,被“梦师”顾荇舟进入梦中成功搭救,意外得知自己竟出身梦师世家——爷爷是梦师世界流芳的英雄,父亲则是身败名裂的通缉犯。家族矛盾在他身上一触即发,梦师世界的大门也随之向他敞开。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人生中,对梦师世界一无所知的他,一下成为众人眼中的焦点。“杀人犯的儿子”,“英烈的孙子”,“疑似兽类”的超强能力,各种猜疑将他推至风口浪尖。每一方势力似乎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现实与梦境交织带来的使命,权力与命运的纠缠中,薛畅踏入了“梦师”的成长之路。